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抓宣講、議家風,鄉風文明建設常抓不懈;建花臺、安柵欄,宜居人居環境打造如火如荼;排民憂、扶真貧,好事實事層出不窮……重慶石柱縣三星鄉下塘村在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中,到處都能看到流動著的最美「志願紅」,成為該村的一道道風景。
2019年,三星鄉下塘村在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時,吸納了村兩委、駐村扶貧幹部、脫貧致富帶頭共20餘人為志願者。兩年來,該站以「群眾在哪裡,文明活動就開展到哪裡」為宗旨,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在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移風易俗漸成共識,崇德向善蔚然成風,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抓宣講,樹榜樣 傳遞文明向善正能量
「……今年,我種植辣椒30畝、有機水稻10畝、高山玉米10畝,收入了10多萬元,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在明年,我要一如既往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爭取再獲大豐收……」2020年11月下旬,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開展「榜樣面對面」宣講活動中,建卡貧困戶劉相群在村民面前,講解了自己脫貧致富的心路歷程。
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利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感召身邊人」等方式,引導群眾樹立自食其力、自立自強的脫貧觀念,激發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致富的內在動力。
為讓群眾從文化惠民工程中暢享「文化福利」,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村圖書室為陣地,開展「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學習活動,在農閒之餘組織村民學習,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通過開展『學理論,傳思想;學政策,惠民生;學法律,守規矩;學文化,講德行;學技術,傳技能』等形式多種的宣講宣傳和學習活動,在將扶貧政策、法治、安全、科技等知識普及到家家戶戶的同時,傳遞了文明向善的正能量。」該村黨支部書記餘紹安介紹說。
排民憂、扶真貧,樹立文明新風促和諧
下塘村有405戶1300餘人,外出務工人員在1000人左右,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殘幼者。針對紅白事情人員少、雜事多等實際情況,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辦實事、做好事,及時為廣大村民排憂解難。
兩年前,下塘村風光組一位老人因重病不幸去世,面對其家庭經濟拮据的實際,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在主動借錢借物的同時,極力推崇喪事簡辦,不僅幫助這個家庭度過了難關,而且在摒除陳規陋習、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等方面起到了帶動作用。
自此以後,每逢村民家中有紅白喜事,由該村文明實踐站統籌安排事務,組織志願者義務幫忙,既解決了人力不足的實際困難,又為村民節省了資金。
「兩年來,我村由文明實踐站主持操辦的白事就有10餘次,為村民節省資金10萬餘元,不僅受到村民的好評,村裡的和諧氛圍更濃厚。」下塘村村委會主任秦宗平介紹說。
為切實解決村民「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積極走訪黨員群眾,求良策、謀發展,兩年來配合相關部門修建飲水池1口,鋪設飲水管10餘公裡,解決了上寨和新院兩個村民小組的170多戶村民飲水難問題;修建人行便道20餘公裡,解決了全村村民出行難問題。
治環境、創示範,潔美家園提升幸福感
2019年以來,下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入實施一個領導班子、三個結合、六個統一和N個責任網格單元的「136N」管理模式,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全市「百村引領示範村」。
在緊鑼密鼓推進「百村引領示範村」建設工作中,該站將人居環境衛生與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相結合,實施一個鞋架、一塊家風牌、一個垃圾分類桶、一個花臺、一條整潔入戶便道、一個潔美庭院的「六個一」管理模式,將全村在家農戶劃成N個責任單元,以「掃髒、整舊、治亂」為重點,引導廣大群眾每天至少打掃房間衛生一次,整理屋內物品一次,保持樓梯、陽臺、走廊、院壩等地的衛生乾淨整潔。
在綠化美化工作中,該站引領村民修建花臺32個,修建柴屋26個,發放鞋架105個,安裝塑料材質柵欄3000米,整治水溝100米、安裝太陽能景觀路燈11盞。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該站設置了家訓文化牌200餘塊;為美化院落,該站共撒播花種4公斤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
2019年12月,下塘村榮獲重慶市「百村引領示範村」榮譽稱號,同時評選出縣級「星級農戶」7戶、縣級「文明家庭」2戶,評選出鄉級「最美院落」2個。
如今的下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家院落乾淨整潔。「鄉村變美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了!」駐村第一書記侯德剛感慨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