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三星鄉返鄉「創客」 郎啟順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22 騰訊大渝網

日前,一輛大貨車載著33噸生物化肥停靠在重慶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該鄉返鄉創業人員郎啟順汗流滿面,正在向有機水稻種植戶發放生物化肥。就是這位年僅35歲的土家漢子,回鄉創業以來,在該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將「三星香米」做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為有一技之長他甘當機修工

2000年,家住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的郎啟順初中剛畢業,便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他來到浙江省富陽市,在一家造紙廠從事機械設備維修工作。

「機修工雖然幹的是髒、苦、累的活,但為了有一技之長,於是我選擇了機修這個工種。」言及當初的選擇,郎啟順笑著說道。

在造紙廠務工的十餘年時間,他掌握了臺鉗、鋸銼、鑽床、車床等維修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精通了切割、氣割、焊接等技術,熟練掌握了機械設備的維修技術和組裝程序,而成為公司的一名維修骨幹。

「我能從一個普通的外來工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幹,憑的就是有一股學習鑽研的狠勁、吃苦耐勞的韌勁、永不服輸的猛勁……」郎啟順深有感觸地介紹說。

正是有了這一技之長,為他後來回鄉創業提供了底氣和動力。

返鄉創業紮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海拔在800-1200米之間的三星鄉,稻田有1萬餘畝。然而在鄉裡大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後,許多稻田成了撂荒田。

2015年初,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星鄉以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為契機,大力發展有機水稻特色產業。留戀故土的郎啟順毅然放棄公司開出的高薪,回到老家找到時任該鄉鄉長的餘啟紅,談了自己想組建一家專業合作社,發展有機水稻產業的想法和思路。

餘啟紅正為解決撂荒田而絞盡腦汁,當郎啟順與他推心置腹交談後,他當即信心滿滿表示支持。

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郎啟順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物質、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模式,第一年發動數十戶村民試種有機水稻500餘畝,畝產量在800斤左右。在2016年,種植有機水稻的面積擴大到2000畝。

當年金秋時節,谷浪飄香,豐收近在眼前,郎啟順投資近50萬元,購買了一套稻穀烘乾機和一套加工大米的流水線設備。至此,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種植、管理、收購、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從稻穀進到大米出,再到真空包裝,要經過15道工序,每小時可加工大米800公斤。」日前,記者來到該合作社採訪時,郎啟順在精心維護好設備後,便啟動機器,與妻子一道開始加工大米。

因為有維修機械設備的一技之長,稻穀烘乾機、大米加工流水線設備的組裝、維護保養以及加工大米郎啟順都親力親為。

在談到今年的種植面積時,郎啟順介紹說,他與全鄉659個種植戶籤訂了有機水稻稻穀收購合同,其中貧困戶有256個,共落實有機水稻面積2500餘畝,前不久為種植戶免費發放了有機生物肥69噸。

公眾號助「三星香米」走南闖北

2016年,在已轉任三星鄉黨委書記餘啟紅的建議下,一心想把有機水稻產業做成品牌的郎啟順向有關部門申請註冊了「三星香米」商標。

「三星香米」煮出的米飯香甜軟和、口感細膩滋潤,為了讓「三星香米」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餘啟紅註冊了名為「三星半月」的微信公眾號。

「有了這個微信公眾號,不僅可推廣『三星香米』的品牌信息,還可『直播』有機水稻從播種、大田管理的每一個過程和加工大米時的每一道工序,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我們生產經營的是真正的綠色有機食品。」郎啟順說。

在此期間,為幫助郎啟順打開「三星香米」市場,餘啟紅通過微信公眾號,先後撰寫了《我將到重慶賣米》、《我在重慶賣米》、《我繼續在重慶賣米》、《我在重慶賣完最後一斤米》等日記,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廣「三星香米」,而被重慶媒體讚譽為「米書記」。

「看到微信公眾號上圖文並茂推廣『三星香米』的信息,豐都縣一位客商一次性網購了5萬元的『三星香米』。」 郎啟順為網絡平臺的影響力讚不絕口。

2017年8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嚴格檢測「三星香米」產品的農藥殘留和三星香米稻穀生長的土壤和水質之後,該中心一致認定,「三星香米」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許可「三星香米」使用綠色食品標誌,並頒發了綠色食品A級產品證書。

自此以後,「三星香米」 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成功進入石柱縣城內的各大超市,並通過電商平臺「走南闖北」,陸續銷往重慶、北京、福建、四川等地的大中城市,在2018年縣外的銷售量已突破300噸。

一直渴望把有機水稻產業做大做強的郎啟順紮根希望的田野,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為三星鄉回鄉創業的一隻「領頭雁」。

相關焦點

  • 石柱:三星鄉動員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6日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筆者昨(25)日從重慶市石柱縣獲悉,該縣三星鄉堅持「環境就是民生、生態就是資源」理念,利用外出農民工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為主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政策大宣講,引導返鄉人員積極參與到環境整治的熱潮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 石柱三星鄉舉辦插秧節體驗農耕文化
    5月31日,重慶石柱縣三星鄉在三樹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舉辦了以「康養石柱·稻香三星」為主題的插秧節活動,數十位家長帶著孩子,挽起褲腳,參與到這場別開生面的農耕文化活動中。濛濛細雨擋不住家長和孩子們踴躍參加插秧節活動的熱情。他們早早挽起褲腳,赤腳踩在水田裡,手拿著嫩綠的秧苗躍躍欲試。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逸群 區委報導組 張偉星創客奔忙,田野飄香。9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論壇在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舉行。在「黨建領航、共話夢想」2019清涼峰鄉村振興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活動上,臨安區委組織部、區團委、鎮黨委政府等負責人和100多位回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青年,齊聚在秋天的田野中,共話返鄉創業。臨安區清涼峰鎮位於浙皖兩省交界之地,是臨安的西大門,也是「浙西門戶」。
  • 石柱:三星鄉奏響春耕春播生產「進行曲」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時節,日前記者在重慶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看到,「田間課堂」的技術培訓開展得十分火熱;在石星村大梁子的最美梯田裡,村民們在忙碌著耕耘水田;鄉村公路上,一輛輛滿載農家肥的農用車往來穿梭……全鄉上下奏響了春耕春播生產「進行曲」。
  • 三星鄉大事記
    1月19日至26日,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15名大學生從北京來到三星鄉,開展為期7天的支教支農工作。2月27日上午,三星鄉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鄉政府大會議室召開,會議應到代表42名,實到代表37名。會議聽取和審查了張波同志代表鄉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和審查了譚兵權所作的人大工作報告,按照法定程序,選舉了張波同志為三星鄉人民政府鄉長。
  • 石柱:三星鄉奏響春耕生產「進行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0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宋金洪)眼下正是春耕春播時節,筆者8日獲悉到,重慶石柱縣三星鄉雷莊村的「田間課堂」的技術培訓開展得十分火熱;石星村大梁子的最美梯田裡,村民們在忙碌著耕耘水田;鄉村公路上,一輛輛滿載農家肥的農用車往來穿梭……全鄉上下奏響了春耕生產的「進行曲」。
  • 石柱:三星鄉人居環境夏季整治如火如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1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擦拭門窗、清掃地板、整潔灶臺,剷除房前屋後雜草……7月29日,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的鄉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廣大志願者分頭展開行動,一邊為村民宣傳夏季愛衛保潔知識, 一邊幫助缺少勞動力的村民整治家庭環境衛生。打造宜居環境,重在持續進行。
  • 淄博土峪村,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拾冷初次遇見田野時,皮膚黑黑的,留著一個「鏟青髮型」,穿著一身雲南哈尼族的傳統服飾,雙手時不時的放到褲兜裡,行走在四邊環山濃鬱綠樹下她,顯得特別「帥氣」。說話間,田野總保持著微笑,她的笑像純天然的泉水,清涼、親切,每次遇到土峪村裡上了年紀的老者,都會甜甜的喊一聲,「嬸兒」「叔兒」,即便他們並不相識。
  • 石柱:三星鄉深入推進河長制讓水更清景更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昨(31)日,筆者了解到,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重慶石柱縣三星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構建組織體系、強化政策宣傳、落實責任到人、注重源頭治理,紮實抓好河道保潔管理工作,呈現出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的景象。
  • 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被"雙開"
    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被"雙開"  華龍網9月30日17時30分訊(記者 張譯文)今(30)日,重慶市紀委監察局官網「風正巴渝網」發布消息稱,日前,經石柱縣委批准,石柱縣紀委對石柱縣三星鄉黨委原書記陳益憲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 石柱:三星鄉清潔農村公路維護良好路域環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6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毛習力)為切實消除公路安全隱患,維護良好的公路路域通行環境,實現全鄉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目標,10月21日,筆者在重慶石柱縣三星鄉看到,公路保潔員利用雨過天晴的時機,有的對排水溝掉落下來的砂石進行清理
  • 石柱:三星鄉2500畝有機水稻移栽引領產業結構深度調整
    重慶石柱縣三星鄉有機水稻育苗基地。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攝    據介紹,石柱縣三星鄉境內有上萬畝水田,主要分布於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區域,稻田周邊植被好,水源涵養充足,無任何工業汙染,土壤酸鹼適中,非常適於水稻生長。
  • 石柱三星鄉:展開"秋掃"行動 環衛整治掀起新高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3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為進一步改善環境衛生,美化村容村貌,切實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重慶石柱縣三星鄉持續發力,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緊鑼密鼓展開了環境衛生「秋掃」行動,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再掀新高潮。
  • 石柱:中核集團為三星鄉注入「核動力」 打造有機食品「新名片」
    像姚庭虎一樣「借雞下蛋」受益的村民,三星鄉還有很多。這一切得益於中核集團對三星鄉「實打實」的幫扶。為產業扶貧注入「核動力」三星鄉稻田周邊植被良好,水源充足,無任何工業汙染,土壤酸鹼適中,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 白鷺湖畔創客笑 啟林山前貴漂來
    在貴陽國家高新區大數據創客公園裡,白鷺湖邊、共享花園、創客廣場上,處處都有拍照的遊人,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  繞湖修建木棧道一直連到了啟林山上,順山而上的棧道將湖山景觀連成一片。今年,高科集團還計劃將啟林山上的棧道延長2000多米,與同城大道相接。預計該工程將於今年9月20日前完工。  「現在水質清亮了,來湖邊散步、在湖裡划船的市民越來越多,還能時不時看到白鷺飛來,高新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杜衡說。
  • 石柱三星鄉「稻田鴨」推動特色產業走上新「稻」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何歡)昨(29)日,筆者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有機水稻主產區石星村看到,稻田疊翠,滿目蔥綠,綠油油的有機水稻隨風搖曳,稻田裡三五成群的鴨子在稻秧的掩映下時隱時現……生機盎然的田園美景惹人陶醉。
  • 學草聖唯一楷書《郎官石柱記序》沈尹默先生臨作貴為經典
    《郎官石柱記序》又稱《郎官廳壁記》,是張旭楷書存世的唯一遺筆,方嚴工整,功力極深,很難設想是出於「立性顛逸氣、倜儻閎達」的「草聖」張旭之手。宋代蘇軾曾分析道:「自古未有不善正書而工於草者。」張旭的楷書功底正是其狂草的堅實基礎。
  • 石柱:三星鄉1000隻「有機鴨」為生態稻田保駕護航
    華龍網6月22日11時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通訊員 宋金洪)日前,重慶石柱縣三星鄉在雷莊村高歇組打造的100畝「稻·萍·鴨共生」養殖試驗田,1000隻「有機鴨」在稻田內歡快暢遊、覓食捉蟲,不僅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同時成為生態稻田的守護者。
  • 石柱三星鄉:大力發展紅薯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自今年2月19日復工復產以來,我公司一直在緊鑼密鼓生產中,今年計劃銷售澱粉和粉條的總量是350噸,銷售總額在400萬元左右,銷售量比去年淨增140噸,銷售總額比去年增加約100萬元……」日前,在位於重慶石柱縣三星鄉觀音村的重慶渝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忙碌的總經理劉學權介紹說,從事農業產業發展以來,他扭住「一根粉條」不放鬆,狠抓質量管理,力爭打造出
  • 石柱三星鄉辣椒迎豐收 「火辣」產業別樣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隆太良)行走在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成片的辣椒地裡,火紅的辣椒綴滿枝頭,椒農們手法嫻熟地採摘著辣椒,歡聲笑語迴蕩在田間地頭。「我今年發動520戶農戶種了1830畝辣椒,目前已收購鮮椒500餘噸,椒農創收25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