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遇到我,這裡是老六的讀書筆記。從今天開始,作者將會為您帶來各種書籍的文字解讀。為了方便您觀看,作者會儘量優化篇幅,以儘可能少的文字描述一本書的精髓內容。您還可以收藏關注,作者願常年伴您左右。
有沒有一本書能把經濟學說明白?可能您會說是《國富論》。那有沒有一本書既能把經濟學說明白,又能讓小孩也看得懂?我會給您講一個故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名字叫作《小島經濟學》,本書原本是一個爸爸給兩個孩子講的小島、魚和美元的故事。三個小夥子把一個荒蕪的的小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秩序有政府的國度,又因為人為幹涉了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而導致危機……作者彼得·希夫和安德魯·希夫,就是聽爸爸講故事的那兩個小孩。
那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來看看小島究竟是怎樣發展成國家的。
一切從漁開始
從前,有三個人艾伯、貝克和查理,他們住在一座島上。這座小島地處熱帶,卻不是天堂。這裡的人們生活艱苦,沒有任何奢侈品,而且食物的種類極少,他們的菜單上只有一道菜:魚。
幸運的是,小島周圍有數量可觀的魚,每條魚都很大,足夠一個人吃一天。他們能做的只有跳進水裡,用手去抓住那些又黏又滑的傢伙。運用這種低效的技術,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條魚,只能幫他們挨到第二天。捕魚成了小島經濟的全部。他們每天的活動就是醒來、捕魚、吃魚、睡覺。
一天夜裡,仰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艾伯開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義…「難道我的日子就這樣了嗎?肯定有比現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魚,艾伯還想做點兒別的事情。他想做幾件更好、更時尚的棕櫚葉衣服,他想要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當然他還想執導幾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忙於捕魚餬口,這些夢想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腦飛快運轉著……突然他想到了捕魚器,有了這個新裝置,他就能在較短的時間裡捕到更多的魚了!而那些空閒時間,他就可以用來做更好的衣服、建個住所,最後再拍部影片他決定給自己的捕魚器取個名字,叫作「漁網」,然後開始找材料織這張網。
第二天,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沒有捕魚,而是站在沙灘上用棕櫚樹皮搓繩子。「你在幹什麼呢?」貝克問,「難道在減肥嗎?你要是老坐在那兒弄那些繩子,會挨餓的啊。」
艾伯解釋說:「我突然有個靈感,想做個捕魚器,這樣捕魚的時間就能縮短,也不會挨餓了。」
查理驚得眼珠直轉,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瘋了。「你瘋了,這樣做,我告訴你……瘋了。要是你這捕魚器不好使,可別哭著來跟我要魚吃,一片也別想。我頭腦清醒,但這並不表示我會為你的瘋狂做法買單。」
艾伯沒有被查理的話嚇倒,仍然繼續織網。到這一天結束時,艾伯終於織完了自己的漁網。通過自我犧牲(挨餓),他創造了資本。
那天晚上,當貝克和查理吃飽睡大覺時,艾伯卻只能在腦海中想像著美味的魚肉來對抗難忍的飢餓然而,飢餓帶來的痛苦並不能澆滅他對未來的希望。他希望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第二天,貝克和查理對艾伯的發明好一頓嘲笑。
艾伯拿著漁網朝海浪衝去。他對如何使用這個奇怪的漁網還不得要領,因此不斷遭到兩個朋友的嘲笑。
但是幾分鐘後,他找到了竅門,很快就捕到一條魚。貝克和查理不再笑了。在接下來的一小時裡,艾伯又捕到了第二條魚。兩個夥伴驚嘆不已,畢竟,他們通常一整天才能抓住一條魚!
從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開始,這座小島上的經濟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艾伯提高了生產力,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好事。
艾伯現在還在考慮他突然間得到的恩惠:「既然我一天捕到的魚可以吃兩天,那麼我可以利用隔天休息的時間做點兒別的事情。可做的事情太多啦!」
原來這就是貸款
親眼見證了艾伯輕鬆捕魚的全過程,貝克和查理央求他分享新發明的捕魚器。
但是艾伯還對昨天的事情耿耿於懷。他還記得自己的犧牲……他還記得他們倆的嘲諷,而且他還想到了風險。「如果他們把我的漁網弄破了怎麼辦?如果他們不還我怎麼辦?那我就要從頭再來了。」
想到這些,艾伯拒絕了兩人的要求。
儘管查理已經看到用漁網捕魚的效率,但他很擔心自己能不能編織出這樣一張網。
他對艾伯說:「我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編織出來?我以前從來沒做過這樣的東西,而且我也挨不了餓。我怕自己織好網前就餓死了!」
貝克提出了另外一個建議:「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編織漁網時,你把富餘的魚借給我們吃,那樣我們織網時就不用挨餓了。你借給我們一條魚,我們會還你兩條。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潤啊。除了這座小島,你到哪兒能找到這樣的高回報?」
最後,艾伯選擇把魚借給貝克和查理。
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儲蓄
幾周之後,艾伯、貝克和查理憑藉新織的網迅速捕到了大量的魚,他們開始每天捕兩條魚。因為每人每天只需吃一條魚,島上的儲蓄很快開始膨脹。儘管他們偶爾決定揮霍一下,一天吃兩條魚,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節省。
小島上的三位居民從天天捕魚的日子中解脫出來,終於得閒去參加其他有創意、有意思的活動了。艾伯可以花些時間設計和製造更實用也更漂亮的棕櫚葉服裝;貝克採摘椰子,豐富了食譜,也提升了廚藝;查理則蓋起了小島上的第一座小茅屋。
三個人的日子過得很順心,但是貝克認為他們還可以過得更好。他說:「既然我們可以用漁網擴大生產,那為什麼不能更進一步形成產業呢?」他開始想像製造一件更大更好的資本設備。
他草擬出一種結構複雜的捕魚器的生產計劃,這個捕魚器將徹底改變這座小島的經濟。這個發明是一個巨大的水下巨型捕魚器,有一個單向的門,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不間斷地捕魚。是的,魚可以進來,但是出不去。如果這個巨型捕魚器管用,他們就再也不用親自捕魚了。
但是,貝克很快發現,單憑他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這樣一項複雜的工程。考慮到必需的材料、編織網、搭架子、建造等一系列工程實施問題,貝克認為只靠他一個人的儲蓄、體力和才智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一項巨大的工程。
考慮到這些問題,貝克決定提議創立一家合夥公司,即三個人共創一家公司,克服暫時的困難,集中他們所有的儲蓄,拿出整整一周的時間建造這個巨型捕魚器。
聽了貝克的計劃後,他們開始討論其中的潛在風險。跟艾伯的第一張網一樣,沒有人能保證這個計劃一定能成功。即便計劃成功,那個新發明的玩意兒第一次入海時也很有可能被海浪衝得支離破碎。而且這一次他們的風險可不是損失一條魚,而是20多條!
然而,他們對更多魚的需求最終戰勝了對失去全部儲蓄的擔憂。
三個人向著目標前進。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成功地建成了小島上第一個巨型捕魚器。這個設備果然不負眾望,平均每周能捕到20條魚,而且毫不費力。除了幾次小修小補和維護之外,這個捕魚器幾乎是在自動工作。很快,三人便擁有了大量的魚。
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島上的儲蓄迅速增加,於是三人很快又建了一個巨型捕魚器。
現在,有了這麼多魚,他們就能騰出時間實施其他計劃了。
查理製作了一塊衝浪板,開創了一項很酷的新式休閒活動。
艾伯創立了一家服裝公司,不僅可以為自己製作衣服,還可以為所有想改變形象的小島居民提供服飾。在業餘時間裡,艾伯還開始策劃自己一個人的舞臺劇。
貝克則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考慮小島上惱人的交通問題,開始設計島上的第一條獨木舟和第一輛手推車。
這些豐富的活動說明了人類社會在農業發展之後所發生的變化。只有當我們能夠生產出額外的食物時,我們才有時間做其他事情。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期節目我們會繼續講小島是如何變成國家的。
由於篇幅以及作者個人認知喜好等等的限制,作者只能帶您淺嘗輒止的領略書中片段,還有很多內容沒來得及和您分享。本篇文章很少涉及到具體的分析,但本書原文中有大量的補充分析以及現實連結待您去發掘,也是希望您能帶著自己的思考再去印證自己的想法。如果您也喜歡本書,歡迎購買紙質書籍去感受原汁原味的精彩。
歡迎收藏關注,感謝您的寶貴時間。
未來的路上,願您與智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