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上本《拿破崙傳》,可能上本書給我們的精神力量更大,但沒有什麼實際作用。所以,我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小島經濟學》,相信大家能在其中獲取一些對實際生活有關的經濟學知識。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彼得.D.希夫和安德魯.J.希夫兩兄弟,他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他們的父親歐文.希夫(當然不是籃球巨星歐文)和講故事給他們的孩子。可沒想到此書一經出版就贏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熱銷全球。
而本書的價值有人形象地用一個等式比喻為:《小島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經濟學概論》+《國富論》。它讓沉悶枯燥的經濟學變得如此通俗易懂,上至90歲下至9歲都喜歡的不得了,這本書告訴我們:經濟學本身並不複雜,是經濟學家們的解釋太複雜了!那還等什麼,我們就開始吧!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島上,這個小島上有三個人——艾伯、貝克和查理,這座小島地處熱帶,卻不是天堂。這裡的人們生活艱苦,沒有任何奢侈品,而且食物種類極少,他們的菜單上只有一道菜:魚。然而由於他們的生產力的低下,沒有任何工具捕魚,靠著雙手捕魚每天只能捕撈一條魚,正好滿足自己的需求。然而他們三個人也有自己的夢想,想提自己的生活水平。某天夜裡,艾伯突發奇想,他想到了做一個捕魚器提高捕魚效率,說幹就幹。第二天他沒有去捕魚,忍受著飢餓和貝克與查理的嘲笑然後織完了漁網。通過自我犧牲,他創造了資本——漁網。從此,艾伯每天可以捕兩條魚,他的生產力從而翻了一倍。而他的消費水平還是每天一條魚,這時他的時間就非常充裕,他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書中告訴我們資本有時候很容易獲得,就看你有沒有勇氣面對忍飢挨餓和他人的嘲笑。
艾伯的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但是,另外兩個人的情況如何呢?我們是不是創造了一個貧富分化的等級體系?事實卻不是這樣,艾伯的發明造福了島上的所以人,讓我們看看怎麼回事。
這時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擁有了更多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漁網借過來,可是艾伯並不太相信這兩個人,而是建議他們自己也編織一張漁網。可他們倆卻擔心自己不能編出,而且擔心編不出的挨餓。他們倆就想先借艾伯的魚吃,等織好漁網再還給艾伯。可其中的風險讓他們不得不得做數字研究。於是金融思維在這誕生了!貝克向艾伯許諾借一條魚還兩條,這麼高的回報率讓艾伯心動了,可風險很大。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把魚借出去。
書中告訴我們:這種借魚的方式就像商業貸款,而商業貸款是資本的最佳用途,因為這樣可以擴大生產。當然,通過借錢或借魚的做法創業,無法保證企業一定會成功,因為借款人可能無法完全實現自己最初的計劃。也就是說,查理和貝克如果不能成功地編織出自己的漁網,艾伯借出的魚就打了水漂。而這種貸款方式在政府和企業上經常體現,為了讓借款能夠收回,於是有了信用和信用卡。
接下來就是消費貸款的產生,假設艾伯不是把魚借給貝克和查理,讓他們去織自己的網,而是滿足兩人的借款需求,他們因此可以去度假,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這時艾伯就應該拒絕貸款給他們,因為這樣的風險太大,當度假回來貝克和查理無法償還這些貸款。所以這筆貸款無論是對貸款人還是借款人都是一種負擔。如果艾伯承受住他們的冷嘲熱諷拒絕貸款就規避了風來的風險。
而應急貸款也是這樣產生的,事實證明艾伯拒絕貸款給貝克和查理是明智的。一周之後,這兩人都生了一種奇怪的誰都,雙雙病倒,一個星期都不能去捕魚,而此時艾伯就把自己儲蓄的魚拿出來借給他們吃,儘管這次「貸款」可能血本無歸,不過如果艾伯不提供這份應急貸款,兩人可能喪命,而這座島就失去生產能力了。
如果之前艾伯把自己的儲蓄作為沒有收益的消費貸款借出的話,這次就無法拿出這份應急貸款了。
事實上,在社會生死攸關之時,儲蓄顯得至關重要。現在社會,人們都認為信貸市場的有效運作所需要的就是有意願的借款人,然而,與其他資源一樣,在發放貸款前必須先積累儲蓄才行。
小島上的故事還在繼續,幾周後,艾伯、貝克和查理憑藉新織的網迅速捕到大量的魚,從而導致島上的儲蓄迅速膨脹。他們三個從天天捕魚中解脫出來,終於可以去參加些有創意、有意思的活動了。艾伯可以話些時間設計和製造更實用也更漂亮的棕櫚葉服裝;貝克採摘椰子,豐富了菜譜以提高了廚藝;查理則蓋起了小島上的第一座小茅屋。
貝爾這時有了個宏偉的計劃——建造一個巨型捕魚器,可靠他一個人不能夠完成,於是他提議創立一家合夥公司,三人位合伙人,拿出一周時間建造這個巨型捕魚器。
三個人朝著目標前進,由於生產力的提升,島上的儲蓄迅速增加,捕魚器很快建造出來。現在他們又可以實施其他計劃了。查理製作了一塊衝浪板,開創了一項很酷的新式休閒活動;艾伯創立了一家服裝,他還開始籌劃自己的一個人的舞臺劇,貝克則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考慮小島上惱人的交通問題,開始設計島上的第一條獨木舟和第一輛手推車。
故事到這裡,這說明了一些經濟學知識,儲蓄不只是提高個人消費能力的手段,還是防止經濟受到意外因素影響的重要緩衝器。一筆備用的儲蓄會防止經濟崩潰,可以迅速重建受損的資產。
書中說道:而美國經濟也是如此,過去,美國以儲蓄大國而著稱,這種豐富的儲蓄資本為不斷推進的工業活動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時也幫助美國的家庭和社區克服意外的困難。可近些年來美國人總是入不敷出。在自給自足的經濟中,入小島經濟,這樣做根本不可能。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O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後,政府和經濟學家放射性的尋找各種方法,讓消費者花得更多、存的更少。而這樣的做法卻適得其反。作者告訴我們,消費只是我們用來衡量生產的尺度,因為所有生產出來的東西最終都是用於消費的。而生產呢?如果沒有生產,也就沒有東西可消費的。因此,生產時有價值的。
還有就是,儲蓄創造了資本,而資本使生產擴大成為可能,所以儲蓄起來的一美元對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要大於消費掉的一美元。
他這些觀點我不好評判對錯,不過確實有道理,而且再一次刷新了我的對於消費和生產的認知觀,還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經濟學思維,我覺得這是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
好了,這本書的解讀先到這,對於經濟學有造詣的朋友歡迎在下面留言。我是夢裡,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