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花費100W+,月薪4K,晚上擺地攤還債,28歲海歸女:我太難了

2020-08-10 職場歌

「留學開頭難,中間難,結果更難。早知這樣,當初何必要留學呢?」,一個過來人這麼說。

許多同學在Master畢業後長舒一口氣,感嘆著多年的求學生涯終於告一段落,想著憑藉自己的「海歸+碩士」身份,一定能斬獲一批優質Offer。

殊不知,教育高投資和價值高回報難,「高不成低不就」成為海歸碩士找工作時最大的困境。

01

28歲海歸女碩士,七年留學花費100W+,回國月薪4K,晚上擺地攤還錢

宋靜今年28歲,是個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

她上高中的時候,兩三千家韓資企業在青島投資設廠。「當時學韓語專業的特別好找工作」,小宋說。

2010年高中畢業的她,捨棄了青島某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奔赴韓國一所大學,就讀韓語專業。

2014年本科畢業,她感覺這張留學畢業證含金量太低,直接攻讀了碩士學位,專門選擇了工商管理專業,好讓自己在管理崗位更有競爭力。

2017年,小宋滿懷憧憬地畢業回國後,「海歸+碩士」的身份光環沒能讓現實扭轉,大量出口加工型的韓資企業開始大幅裁員,招聘的崗位少之又少。

最慘的一次,她和一群本科生一起投簡歷,對方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社會培訓機構。招聘負責人對她的海歸經歷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一臉漠然地說:不論本科還是碩士,韓語老師,底薪1600元,其餘靠招生提成。

最後,通過父母的關係,她在一個親戚開的外貿公司先試用。可沒想到轉正後,實際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預期遠不成正比,月薪到手4000元。算算自己7年耗費近100萬學雜費,還有接近30萬是借的親戚朋友的,到現在還沒有還上,她覺得很對不起父母。

「奔波於兩點一線,擠著地鐵上下班,領著幾千塊的薪水,晚上擺個地攤掙點外快還債,我和同齡人沒什麼差別。」小宋自嘲著自己的工作現狀。

02

龐大的海歸碩士生群體,曾帶著理想出國的他們,一回國求職便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種種尷尬和困惑

《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留學歸國人數由2007年的4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51.9萬人次。

海歸學歷分布中,碩士研究生最多,佔81.1%;其次為博士研究生學歷,佔比為12.5%;再次為本科及專科學歷,佔比為6.4%。高學歷留學生已經佔據了海歸主流。

龐大的留學生群體,一回國便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尷尬:一邊是國內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不斷刷新著「最難就業季」的峰值;一邊是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就業崗位需求逐漸下滑,使得越來越多留學生加入「慢就業族」。

25歲的留英碩士林海峰掰著手指數了數,苦笑道:「參加了4次面試和2次筆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位小夥伴說,自己認認真真在英國讀了一年碩士,但是當他去單位應聘時,HR卻拋出了一連串令人心塞的問題:「為什麼你的碩士只有一年多時間?」「一年多時間真的能畢業嗎?」「你怕不是讀了一個假的碩士吧!」......

回國幾個月,投了幾十份簡歷,石沉大海。更多的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不斷刷新郵箱和生怕錯過每一個陌生來電,好不容易給自己的學歷鑲上的金邊,正在一天天被現實剝去光環。

除此之外,還有「杭州女孩澳洲留學6年花費200萬,碩士畢業回國工作底薪2000元」、「留美8年花費400萬,碩士畢業回國工作難找」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不勝枚舉......

如今,小林已經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了兩年。但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他都不願主動提及自己「留學生」的身份,也不願被別人這樣介紹。

03

不少海歸發現,自己的畢業流程沒有辦法與國內的企業招聘時間匹配在一起,形成了「就業時差」

國內高校畢業生求職的兩個重要時間節點是「秋招」和「春招」。「秋招」通常在每年的9月到11月,「春招」則在每年的3月到4月。

對於國內的大學生而言,在這兩次招聘季結束後,大部分需要求職的學生都能找到工作,並在6月底畢業後入職。

所以,對於留學生來說,錯過校園招聘也是非常致命的劣勢。

對於一些留學英國、澳大利亞的學生來說,正值秋招的11月前後是舉行畢業典禮、拿到學位證的時期,這就無法避免地和很多企業的秋招「擦肩而過」,即使趕上了,也要等到第二年的7月才能入職。

對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留學生來說,畢業典禮通常在5月到6月舉行,如果不能提前回國,畢業時大多數公司校園招聘的崗位早已被國內畢業生瓜分完畢。

如果提前一年做準備,不少留學生面臨的情況則是:剛開學一個月,如果要回國參加招聘面試等環節,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非常高。

這也就意味著,整個漫長的招聘過程,留學生接受信息始終慢人一拍,處於「服務區」之外,甚至連親身面試也做不到。

與此同時,「應屆生」的身份也讓留學生感到迷茫。由於不同國家的畢業時間不一樣,對海歸應屆畢業生來說,有的直到辦理留用手續時,仍沒有拿到畢業證。這就導致一些企業在校招時認為海歸不屬於應屆生。

04

與國內同等學歷的應屆生相比,海外文憑也不再有過去的含金量,企業不會為學歷買單,只會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

普通企業更喜歡低成本和務實的本科生,而名企核心崗位及高校的招聘崗位傾向於博士生及以上,對碩士生的需求則很少。

殊不知留學和海歸的目的也只是一個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這些都是過程和手段,最終的結果還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反觀那些能夠拿到高職高薪的人,往往是擁有名校博士文憑或者多年實際工作經歷、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才。

但是,很多海歸碩士項目不超過兩年,要保證高GPA,還要做項目等等,大多精力已經被耗光,無暇去做職業上的準備,比如實習等等。而實習經歷反而是找工作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對比於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時候專注於積累實習經歷的,海歸就多了一個劣勢。

而且海歸的能力參差不齊,除了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其餘的好學校大多時候國內企業的HR並沒有那麼了解,而且一些海外項目、課程設置等和國內的完全不同,對於不了解的領域,HR很難做比較或判斷。

國外的項目絕大多數情況下要比國內的學習要累,要看更多東西,對知識掌握的寬度和廣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數時候應屆生招聘招到公司裡的人是不需要用那麼多知識的,所以企業會挑更好用的人。

之前曾爆出國內HR篩選留學生的鄙視鏈:985 > 北美 > 英國 > 澳洲,可以說引起留學生們的普遍不適。

HR們對國內的學生更了解,覺得國內的學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時間可能維持的更長,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何況現在很多清北復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換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海歸本身也是沒有什麼優勢。

05

畢業季有多少對成功的滿足,就有多少對未來的迷茫。留學上百萬或幾百萬人民幣花完了,下一步該去哪裡呢?

在優越的國內環境、眾多的政策利好以及歸鄉心切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回國就業。未來,這一群體將可能更加龐大,也會更加年輕化。

國內研究生大多有導師推薦工作,退一步還有豐富的校招單位可供選擇。而作為一名海歸,他卻沒辦法獲得足夠的國內求職機會。

但如果是要去投行或諮詢等比較高端的公司,海歸其實還是有明顯優勢的,他們的付出和經歷也可以被比較公平的衡量和比較。

雖然海歸的競爭優勢相比內地求職者而言不再如從前明顯,但他們依然可以展現出自己優秀的跨國溝通能力和豐富的海外工作經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清劣勢並最大可能地轉化為優勢,在激烈的就業大戰中獲勝。

正如,電影《霍比特人》裡所言,「家園已在身後,世界盡在眼前……當你回來時,你從此與眾不同」。

留學亦是如此,它最大的價值和意義不應當只用價格來衡量。它能夠賦予你的,除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前所未有的體驗,還有未來無限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留學花費100W+,現月薪4K,晚上擺地攤還債,28歲海歸:我太難了
    現在很多初高中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留學之路了,覺得在大學畢業後可以出國留學深造一下,為自己「鍍個金」,回國後可以憑藉「海歸+碩士」的身份,一定會收到各大知名企業的入職邀請,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前途。
  • 留學花費100W+,現月薪4K,晚上擺地攤還債,28歲海歸:我太難了
    現在很多初高中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留學之路了,覺得在大學畢業後可以出國留學深造一下,為自己「鍍個金」,回國後可以憑藉「海歸+碩士」的身份,一定會收到各大知名企業的入職邀請,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前途。
  • 花百萬留學回國月薪4000,28歲海歸擺攤還債,自嘲不如普通大學生
    前陣子有28歲海歸女碩士,幾年留學花費100W+,回國月薪4K,晚上擺地攤還錢宋靜今年28歲,是個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2010年高中畢業的她,捨棄了青島某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奔赴韓國一所大學,就讀韓語專業。2014年本科畢業,她感覺這張留學畢業證含金量太低,直接攻讀了碩士學位,專門選擇了工商管理專業,好讓自己在管理崗位更有競爭力。
  • 海歸變「海待」:留學花費數十萬,月薪不到6k,到底是誰的鍋?
    留學生國內無優待 小周,28歲,出生於藝術世家,後被「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錄取。如今滿懷信心歸國,卻被招聘經歷打擊得一蹶不振。為啥?因為就業面窄,要麼當老師,要麼自由創作。為啥?國外留學辛苦,國內讀書學習就不辛苦,就不花錢麼?一起考個試用實力說話有錯麼!專業對口難 小樊,25歲,於香港讀的大學,幾年來的花費和出國留學無異。當時,以他的成績,在內地也可上名校,但父母依然砸鍋賣鐵把他送到香港讀書。
  • 海歸自述留學兩年花費50萬 歸國工作月薪僅3000
    [提要] 北京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就業首次專場招聘會昨日舉行,一位海歸自述留學兩年花費50萬,家裡幾乎花光了全部積蓄,期望月薪在8000元左右;而多數用人單位表示對於海歸,大約提供每月3000元的薪水,與國內畢業的本科生相當。
  • 留學200萬月薪1300,這位海歸女碩士錯了嗎?
    一名海歸女碩士,賣房留學花費200萬,回來找了份工作,月薪1300元。 記者問她是否後悔出國留學,她說:「在海外讀書的收穫不是錢能衡量的,確實是開闊了我的思路,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了很多好的導師、同學。知識是無價的。
  • 「花費上百萬出國留學,回國月薪幾千」, 這個投資值嗎?
    杭州的小林(化名),父母賣房送她出國留學,6年間共花費180多萬,澳洲某大學金融碩士畢業的她,歸國被開的底薪才2000元。《重慶晚報》報導,成都的張女士花費百萬送女兒到澳大利亞上大學,回國後女兒卻要當按摩技師,氣壞了張女士。
  • 10萬歐元留學期望月薪兩千 偽海歸求職難
    也許,這些滿腔熱忱追逐「洋文憑」的學子們並不了解,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上,那些手持國外大學學位證的「海歸」也陷入了就業危機。海外商科畢業,王姓「海歸」在大連某企業應聘,筆試就被淘汰;海外留學兩年,找工作處處碰壁,小李打算抹掉留學經歷再去求職;愛爾蘭國立學院碩士小劉,回國近半年還沒找到工作,目前月薪期待值只有2000元……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尷尬?
  • 留學1年月薪縮水7千 海歸變「海帶」都在等什麼
    留學1年月薪縮水7千 海歸變「海帶」都在等什麼 原標題:   回國幾個月,投了幾十份簡歷,石沉大海。24歲的留英碩士張佳玲掰著手指數了數,苦笑道:「參加了4次面試和2次筆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海歸薪資大盤點!月薪多高,才敢跟爸媽說自己過得很好?
    我公司一個美國碩士,底薪5000加上提成差不多一萬,一個英國研究生2萬出頭。11. 美國四年回國一年,坐標瀋陽。我回來之後找了小半年工作才找了個7.5k的。12. 南京,美本5年,畢業一年,入職七個月,稅前20k。13. 加拿大六年,坐標上海,剛回國,收到offer 稅前11k加提成。14. 加拿大畢業兩年回的,在成都IT企業,月薪1.2W。15.
  •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2008年01月24日 17:30 來源:成都日報 而如今,隨著「海歸」人數增多和國內就業競爭的劇烈,海外文憑早已不再像以前那麼稀有,這不得不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開始理性面對出國了。  新通星華一位資深留學顧問胡小姐對於這變化深有感觸。她說,幾年前,來諮詢的學生、家長只關心學校排名,而現在,家長學生更關注專業和就業率了。
  • 花200萬留學,回國月薪7k,我爸說我是賠錢貨
    無奈的是,2020年疫情爆發,我堅決的買了離開墨爾本的單程機票。人活在世,還是狗命最重要...回國後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自顧自的瞎投簡歷。迷迷糊糊的進了魔都一家留學機構工作,做留學文書,稅前月薪7k。然而,稅前月薪7k在北上廣深,是真的活不起...初到上海,本身計劃整租個一居室,找工作、上班什麼的更方便,可最低卻要5k左右。
  • 海歸女碩士為留學花費了200萬,回國後工資只有1300
    這不出國留學就成了熱門的選擇。對於很多家長來說,讓孩子出國留學,已經從一些家庭富裕的人家開始向工薪階層家庭蔓延了。海歸成海待如今隨著留學生的逐漸增多,「海外留學」的光環開始慢慢的褪去,「海歸成海待」也是時有發生。給海歸的待遇也不再如從前一般,甚至許多的海歸拿的還不如一些一線工人多。
  • 賣房留學花費兩百萬,海歸女碩士實習工資一千多:決定再考博
    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花費了約200萬學費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濟南女孩曉曉(化名),回國後的實習工資只有1300塊。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願違,回國之後的曉曉才發現,未來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眼前無從下腳。
  • 海歸女碩士實習工資1300塊,不奇怪
    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花費了約200萬學費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濟南女孩曉曉(化名),回國後的實習工資只有1300塊。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願違,回國之後的曉曉才發現,未來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眼前無從下腳。
  • 44.8%海歸月薪低於6000元,你支持孩子出國留學嗎?
    讀書改變命運——我相信這句話被無數人重複過,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或者勵志語言。事實證明,確實很多人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今天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卻讓人陷入了沉思,據一份來自海外的調查數據顯示:44.8%的海歸稅後月薪低於6000元。那麼問題來了,你支持自己孩子出國留學嗎?
  •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林霞虹 粟華英/廣州日報 2018-09-26 11:39
  • 留學生哭訴:花幾百萬留學,回國後月薪幾千塊,何時才能回本?
    然而一回國,就面臨著「海歸含金量下降」的現實環境。如同吳凱一樣,許多留學生回到國內都不得不再三降低他們的薪金預期——吳凱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報導:「留美花費500萬元,回國後月薪僅5000元」。雖然父母從來沒說過讓他找份好工作來「回本」,但吳凱常常在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能「回本」。
  • 留學要涼?留學花光幾百萬,回國月薪只有2000,海歸現狀堪憂
    ​而且事實證明,海歸的日子也愈發艱難,英國排名前十的名校畢業的碩士月薪比期望值大打折扣,澳洲留學六年之久坐標北京,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英國留學歸來後,稅後收入1萬外加各種福利。坐標上海,金融碩士畢業於美國排名前50的學校,工資稅前10000,而且這位老兄真的想問問那些說金融行業月薪20000的到底去的是哪家公司?反正他周圍真沒有拿那麼高工資的。坐標北京,本科在美國碩士在日本,拒絕了上海和香港20000+的offer,竟然是為了京東,劉強東估計聽了之後笑得合不攏嘴吧!
  •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熱門留學目的地海歸薪資爆料
    美本美碩,帝都從事公益工作,月薪20k。10. 我公司一個美國碩士,底薪5000加上提成差不多一萬,一個英國研究生2萬出頭。11. 美國四年回國一年,坐標瀋陽。我回來之後找了小半年工作才找了個7.5k的。12. 南京,美本5年,畢業一年,入職七個月,稅前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