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2008年01月24日 17:30 來源:成都日報
發表評論
誰不想通過留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呢?但隨著近幾年「海歸」人數的逐漸增多,海外文憑已不再像以往那麼稀有,部分「海歸」甚至成了「海待」……1月19日,在由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2008留英校友職業發展研討會暨小型專場招聘會」上,世界知名企業高管、海歸人士、留學生,就「海歸」就業前景各抒己見。
「香餑餑」VS投資回報
曾幾何時「海歸派」還是一個「香餑餑」,一旦擁有這一紙海外大學文憑,你就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令眾人羨慕的工作。而如今,隨著「海歸」人數增多和國內就業競爭的劇烈,海外文憑早已不再像以前那麼稀有,這不得不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開始理性面對出國了。
新通星華一位資深留學顧問胡小姐對於這變化深有感觸。她說,幾年前,來諮詢的學生、家長只關心學校排名,而現在,家長學生更關注專業和就業率了。胡小姐笑著對記者講:「說白了,送孩子出國還不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如果說以前處於留學的賣方市場,家長們多盲目投資,而現在家長更多的是在考慮這筆投資的回報了。」其實,胡小姐所說的這一點不難從此次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就業招聘會看出,由政府的外事機構出面打出「就業牌」以宣傳其國家的留學產業,在10年前甚至幾年前的國內留學市場是無法想像的。
月薪2000=「海歸」待遇?
很多學生覺得,幾年留學生涯花費了很多,因此回國後一定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但實際上,留學的經歷並不能保證你的收入高和工作好。在當天招聘會現場,記者就遇到了這樣的「案例」。
在英特爾成都分公司的招聘點前,記者遇到了一位去年5月才從英國回來的小夥子寧川,滿臉的失落寫在他的臉上,「英特爾一直是我夢想的公司,但我的專業和他們提供的職位完全不對口」。寧川告訴記者,他早在2000年就出國了,並已獲得普茨茅斯大學的國際商務碩士文憑。幾年前,像他這樣拿到世界文憑的,一般都能進到知名企業「高就」。可是現在,他卻只能在一家品牌策劃公司做文案工作,月薪2000元。小寧說:「我權當現在是工作經驗的積累了!」
畢業於英國利茲大學,現任Kaplan教育集團中國區市場總監的楊越也十分認同寧川的做法,「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時候,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自我正確定位是最重要的,第一份工作以學習和積累為主,不要過於計較報酬。」
海歸≠金字招牌
在當天的招聘會現場,記者以一個無海外求學經歷的應聘者身份「打探」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所有用人單位意見出奇地一致:招聘人才,主要看水平看實力,並不會特意強調海歸與否。畢馬威成都的高級主管馬先生面對記者的疑問毫不猶豫地答到:「水平不高的『海歸』,照樣不會被公司錄取。」
無可否認的是,「海歸」在語言、溝通和思維習慣等方面有優勢。但來自企業方的態度卻表明,學生讀的什麼大學、在哪讀大學並不重要,關鍵要看有無工作經驗、有無國際認可的職業證書。正如百事集團的人力資源經理張振華在談到企業如何挑選員工時的回答:是否具備相同的工作經驗,是否能夠迅速融入企業文化是企業挑選員工時更看中的。
自主創業>回國就業?
範振昕,曼大零售學專業碩士,琥珀設計策劃公司的創辦人之一。該公司現已承辦了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在重慶、成都等多場教育推廣活動,最初是兩人公司,現已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並著手開始在成都等地建立分公司。
「你們今天看到的這些,都是我在經歷了許多波折、面臨了多次失敗後換來的。」範振昕告訴記者,他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是一個叫「運東東」的網上物流公司,他把自己的所有理念和滿腔熱情全部傾注到了這個公司,後來才發覺,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公司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和朋友一起又成立了一個教育公司和現在的這個策劃公司,在經歷了創業起步艱難期後,兩個公司才終於走上正規。
其實像範振昕這樣做著自主創業夢的「海歸」很多,他們幻想著在商海裡搏殺、他們視張朝陽、馬云為自己的偶像,有些「海歸」學生甚至在找工作遇到挫折之後頭腦發熱地決定自主創業。但最後真正成功的卻是少之又少。
寧川、範振昕的經歷同樣告訴人們一個事實:自主創業固然可以充分發揮海外所學,但是需要把國際先進理念和國內市場實際緊密結合。而選擇在企業找到工作,同樣也可以為將來的自主創業積累經驗和閱歷。因此,有關專家提醒:在鼓勵海歸年輕人自主創業的同時,更應該讓他們明白:自主創業不是找不到工作的退路。(記者 宋舒娟)
【編輯:侯冬華】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