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就業更考驗真才實學 需比拼就業硬實力

2020-08-05 中國青年網
海歸就業更考驗真才實學 需比拼就業硬實力

七月三十一日,「才聚浦東 菁英築夢」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舉行。鄭 峰攝

海歸就業更考驗真才實學 需比拼就業硬實力

吸引力 徐 駿作 新華社發

「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

考驗真才實學

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不僅是普通海外留學生,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意願同樣明顯。根據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中國走向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七成(69.6%)未來優先考慮回國就業。在這項調查中,選取了近6000位留學或工作在美、英、德、法、日等13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博士研究生、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校或企業科研人員作為調查對象,旨在全面了解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願。

「歸國潮」湧動之下,海歸就業競爭力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突出。面對海歸人數大幅增長的招聘市場,企業對留學生的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語,海歸僅憑一張畢業證書就能獲得面試官青睞的時代早已過去,若缺乏真才實學,難以在職場中真正立足。

「以前我們非常看重歸國留學生的語言優勢,很契合外企工作所需。但如今許多國內畢業生外語能力同樣突出,一些留學生畢業後回國也並未展示出與留學經歷相匹配的外語溝通技巧。」一位不願具名的外企人力資源主管對本報記者說。她同時表示,她所在的企業在今年春招中籤下了好幾位畢業於全球排名前50高校的海歸,給出的待遇條件並未受到疫情影響,相較往年還略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時已經由『單純看重學歷身份』向『願為專業能力埋單』過渡,愈發重視海歸綜合素質。這也是企業招聘更為理性、務實的表現。」

調整心理預期

客觀來看,預期收入與實際薪資水平的差距,近年來一直是海歸求職過程中的「糾結」所在,而這體現出了求職者與用人單位心態的雙向變化。

事實上,根據智聯招聘2019年發布的有關數據,企業招聘海歸的平均月薪為10996元,高於全國平均招聘薪資近2500元。起薪相較於擁有同等學歷的國內畢業生有明顯優勢,已是用人單位對海歸平均實力的認可,但於不少海歸而言,這樣的薪資水平相較自己的期望值仍是差距不小。在這份數據報告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海歸認為薪資並未達到預期,近五分之一的海歸認為收入遠低於預期。

「從工資水平來說,我在英國拿到的工作機會給出的薪水與國內相比確實高了一截,剛回國的幾個月也有過迷惘。」胡顯寧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金融經濟學專業,2019年回國後入職成都一家金融企業。她坦言,對一些優秀的海歸畢業生來說,國內外行業的薪資水平在現階段仍會有落差,這在一線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尤為明顯。「我是四川人,回國也是為了方便照顧家人,因此沒做過去一線城市發展的打算。」胡顯寧對本報記者說。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海歸對自身的薪資預期較高,又受到留學成本高、留學所在國與國內的相同行業薪酬水平對比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國內畢業生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的確需要調整對工作薪資的心理預期。

展示更強後勁

薪資水平的高預期,一定程度上也是想要儘快「收回留學成本」的心理投射。動輒花費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留學開支,對比幾千元的月薪,多少會讓一些在留學之初認為「高投入帶來高回報」的留學生及其家庭感到無奈,但對絕大多數留學生來說,出國讀書的價值絕非簡單幾組數字對比的「值與不值」就可以囊括。

「開闊視野、提升個人能力、鍛鍊多維度思考能力、開拓朋友圈……這些都是留學帶給我的收穫,很多成長無法直接在就業中『變現』,但給留學生人生帶來的收穫和幫助是潛移默化的。事實上我的不少海歸同事也在工作幾年後展示出了更強的發展後勁。」胡顯寧說。

長線規劃個人發展,如今不少留學生在回國後的職業發展道路上眼光表現得更為長遠。根據中國境外學位與學生信息中心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當被問及促進自身發展的政策需求時,「完善海歸人才就業服務機制」代替「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為受訪海歸最主要的政策需求。前者佔比由2018年的57%上升至2019年的78%,後者佔比由2018年的65%下降至2019年的58%。

伴隨著國內就業市場高水平競爭程度加劇,越來越多的海歸正在將關注點從「能在工作中獲得更高勞動報酬」向「能夠在國內就業市場找到適合工作」轉移,凸顯所長以期更好融入國內工作環境,也是不少海歸較為迫切的需求。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
    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1))「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
  • 海歸就業觀察: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七月三十一日,「才聚浦東 菁英築夢」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舉行。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考驗真才實學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 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1)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七月三十一日,「才聚浦東 菁英築夢」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舉行。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考驗真才實學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 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1))
    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考驗真才實學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 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鄭峰 攝「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
  • 中國將迎「史上最大海歸潮」海歸就業難在哪?
    2013年有27萬名留學生歸國,今年預計海歸人數比去年增長近50%,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這意味著,2014年就業季預計將有超過30萬名海歸同國內727萬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海歸就業變得比之前更加困難。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造成海歸就業難的原因還有什麼?
  • 海歸就業需"脫帽"!留學生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很多人認為外資企業更看重海歸,事實並非如此。受各種因素影響,外資企業招聘人才時也不那麼「偏愛」海歸了。其在中國的良好發展更依賴於本土化程度,所以新回來的海歸因缺乏國內的經歷,對企業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難道留學回國就沒有任何優勢了嗎?  當然不是,據統計,留學回國人員在京就業的主要機構類型為國有企業(23.85%)和民辦企業(19.40%)。
  • 海歸創業者同臺比拼展巧思 碰撞創意比拼硬實力
    創業大賽 海歸比拼硬實力!  「咱們項目目前的行業標準化程度如何?有多少系統是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定製系統?」  「產品何時能夠實現量產?產量可以達到什麼水平?」  「今年已快到年底了,對於明年來說,公司除了研發投入之外,在商業拓展方面有什麼計劃?」
  • 中國留學生歸國就業調查:海歸就業情況如何?
    隨著教育理念的多樣化與教育信息更加快速的溝通,「所學學科在國外更有優勢」(22%)成為受訪海歸選擇出國留學新的訴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並且能夠去選擇對於自己就讀專業更有優勢的環境。海歸學歷在碩士層面的人數遠超過用人單位崗位對碩士的需求人數,因此海歸就業在學歷方面的優勢相對明顯。
  •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月薪2000="海歸"待遇?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2008年01月24日 17:30 來源:成都日報 但隨著近幾年「海歸」人數的逐漸增多,海外文憑已不再像以往那麼稀有,部分「海歸」甚至成了「海待」……1月19日,在由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2008留英校友職業發展研討會暨小型專場招聘會」上,世界知名企業高管、海歸人士、留學生,就「海歸」就業前景各抒己見。
  • 創業大賽 海歸比拼硬實力!
    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咱們項目目前的行業標準化程度如何?有多少系統是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定製系統?」「產品何時能夠實現量產?
  • 留學回國就業前景怎麼樣?|《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20%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在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的工作崗位更核心,50%的國企表示會讓海歸員工進入核心崗位。外資企業的態度則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相比之下,更傾向於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表示會為海歸志遠提供更為豐富的優惠待遇,起薪明顯高於國內本土人才。
  • 海歸回國就業優勢縮小 合理選專業更具就業競爭力
    海歸回國就業優勢縮小 合理選專業更具就業競爭力 威久留學專家表示「海歸」就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跟大家出國留學所選的專業及在留學期間的經歷有關係。  中國的孩子和父母在選擇專業時比較熱衷於當下的熱門專業,譬如現在的商科專業,據《2014年中國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選擇學習商科的學生較2013年整體大幅上升13%,達到39.7%。申請商科人數的增加無疑會導致將來的就業競爭會更加激烈。
  • 中國留學生歸國就業調查:海歸就業學歷優勢明顯
    隨著教育理念的多樣化與教育信息更加快速的溝通,「所學學科在國外更有優勢」(22%)成為受訪海歸選擇出國留學新的訴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並且能夠去選擇對於自己就讀專業更有優勢的環境。海歸學歷在碩士層面的人數遠超過用人單位崗位對碩士的需求人數,因此海歸就業在學歷方面的優勢相對明顯。
  • 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留學規劃是關鍵
    海歸不再是就業「金字招牌」 留學規劃是關鍵 2008年08月11日 17:14 來源:杭州網-每日商報 「金字招牌」,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其中商科專業最受青睞,也是近年就業難度指數最高的學科,選擇相關專業的留學生約佔總數的5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和數學專業熱度近年呈現上漲趨勢。專業同質化導致了留學生海歸的就業方向集中,造成更大的求職競爭壓力。報告顯示,金融業依然是海歸就業最主要的行業領域。在海歸就業的行業領域中,金融業佔比最高,此外例如諮詢服務、網際網路、消費品/貿易、房地產等也是相對熱門的行業。
  • 海歸的「就業時差」:畢業時間與國內高校不同步
    在情感因素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因素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成為「海歸」。但當這些即將畢業或者剛剛畢業的留學生回國找工作時,他們才發現,與國內高校不同步的畢業時間、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異、身在外國而無法及時跟進的招聘流程,都讓他們體會到了無法跨越的「就業時差」。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三、 已歸國就業群體發展情況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3成需4個月以上聚焦已在國內就業的海歸群體,跟蹤其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用時變化,發現2020年整體求職費時比2019年更長。2020年調研的已就業海歸中,超3成用4個月以上找到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
  • 教培行業真香!「海歸」就業想當老師的越來越多
    其中,有意願選擇教育/培訓/學術/科研/院校行業就業的「海歸」佔比達到9.67%,比上年增長了2.50個百分點。這是獵聘日前發布的《2020海歸留學生就業洞察報告》顯示的結果。不過,教育/培訓/學術/科研/院校行業並非「海歸」就業的首選。
  • 海歸就業不再吃香?有真才實學最重要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商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一項「海歸求職力」調研結果顯示,超七成企業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海歸就業不吃香了嗎?李鼎新認為,現在的留學人員數量逐年增多,海歸的頭銜也不像過去那樣耀眼,而用人單位的招聘導向卻更加開闊,並不僅看海外文憑。   海歸在就業選擇上,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也是造成其不吃香的原因。因為不了解國內職場的情況,海歸在就業的自我展現和認知方面會與企業需求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