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更是中國推動教育改革有效途徑。
國際學校一直致力於為學生打造充分多元的學習環境,提供給學生多樣且廣闊的發展平臺,使他們能夠成為明辨篤行的全球英才。本期遊美專訪特邀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執行校長徐濤,通過她的分享,相信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時,方向更加明晰,並且對國際教育能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成立於 2017 年,學校佔地約 14.14 公頃,總建築面積 28 萬平米。是一所 K-12 國際化雙語學校。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採用滿足中國國家課程標準要求且融入劍橋課程(CAIE)課程體系,高中階段分為學術路徑(國際文憑IBDP課程)和才藝路徑(美術高中和音樂高中)。
學校的學習目標是從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仁、義、禮、智、信中孕育出來,我們借鑑並把它作為學校的精神內核;同時,立足於當代 IB 學習者培養目標,賦予它適應時代要求的新鮮內涵。
學校植根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成為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優秀傳播者的同時,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吸納創新教育理念,幫助孩子通曉世界、建立跨文化的適應力及協作力,成為明辨篤行的全球英才。
方便分享您的職業經歷嗎,為什麼會選擇投身到國際教育領域來?
在加入朝陽凱文之前,我服務於一所知名的K-12外籍人員子女國際學校20餘年。在這20年裡,我是資深的IGCSE、A-level、IBDP知名國際課程的老師,是中文語言與文化的主任,是跨文化的管理者。在我做校長的十年間,我引領了不同的課程變革和教育創新項目。當不同國家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北京工作而相聚在一所國際學校時,作為老師,作為校長,我見證和實踐了國際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塑造。那個時候,我的內心就在生長一種渴望,我希望將國際教育帶給中國家庭和中國孩子。
凱文教育實現了我的願望,我在2019年成為朝陽凱文這所國際化學校的校長,為中國家庭和孩子提供優質的國際教育。在凱文的日子裡,我不只有機會將國際教育中的優秀元素帶到凱文,更有空間去創設適合中國孩子的國際教育。根深路遠,中國自信,是我和凱文教育共同的追求。
您認為什麼是真正的國際教育?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對中國家庭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常常用這樣以一種願景描述我心目中的國際教育:當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坐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從全球問題到文化理解到生活方式,他們既不失民族尊嚴和國家立場,又兼具全球視野和國際情懷,他們能夠彼此傾聽和理解,他們可以基於國家立場為解決全球問題出謀劃策,他們能夠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他們享受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願景的達成需要國際教育,國際教育不單單是國際學校的使命,更是今天的教育需要納入的內容,特別是在全球經歷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後,我們更加意識到在人類面對共同的危機時協同作戰的意義和重要性,如何在利益紛爭、文化差異和國家立場的挑戰下去達成對全球、對人類更有益的解決方案。
當中國家庭為孩子選擇國際教育時,國際教育不是出國教育,也不是英語教育,國際教育代表著關注個體成長的、均衡的、朝向未來的優質教育。因為優質的國際教育,孩子將獲得更全面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可能性大大拓寬,他未來的職業生涯和追求不只在中國,也在世界,更會在聯結中國和世界的領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大多數家長認為,外教越多的國際學校就越正宗?這點您怎麼看呢?
中國家庭對國際教育的認知是一個過程,從最初的認為只有外國人、只有講英語的人才能做國際教育,到今天以一種更理性的態度去審視和選擇國際教育,意識到國際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以及國際教育需要為中國孩子而教,我們的中國家庭正在回歸追求優質教育的軌道。
國際教師的特點之一是流動性,常常每2-4年就更換學校和國家。這種流動性給國際學校教師團隊的文化建設、課程的發展、教學的夯實帶來挑戰。一所學校的發展來自穩定和優秀的教師團隊,教師團隊對於教學質量的保障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一所優質的國際學校需要保持相對穩定的核心骨幹教師團隊以及管理團隊,這是學校發展的保障。而優質的雙語國際人才正在成為國際學校的中堅力量和質量的保障,而不是外教的人數。對外教的教學質量管理更需要來自本地的雙語管理人才,而不是頻繁更換的外籍校長。
在國際學校成績重要嗎?世界名校都青睞什麼樣的學生呢?
由於當下的高考制度,讓很多的中國家庭對於成績有很多的誤解,認為是對學習成績的追求扭曲了教育,繼而去過度追求所謂的「快樂教育」或者更加寬鬆的教育氛圍。
如果我們看看名校青睞的學生,我們就會發現,學術成績從來都是對學生能力證明的硬指標,因為會學習、能學好的學生往往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他們在學習這件事上能勝出。
我們還會發現,名校除了學術成績,更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獨特個體對世界的探索,這體現在他是否有一個曾經沉迷和熱愛的興趣,是他是否為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是他是否曾經投入公益幫助過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是他能夠在不同的聲音中去明辨是非,是他能夠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和環境,是他能夠在運動中揮灑汗水、與人合作,在失敗中仍然獲得價值感……這些特質的檢驗將通過名校的面試,學生申請的陳述,以及學生提交的背景和作品去被甄別和檢驗。
所以,一個孩子能夠去往名校需要的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必需是均衡的、全面的,它使得學生能夠在學術成績、興趣愛好、行動和創造等各方面獲得挑戰和機會,去準備自己成為一個具備社會責任感、可以帶動所處的環境積極向上、且有自己追求和熱愛的人。
您的教育理念或者您的教育願景是什麼?出發點又是什麼呢?
「根深路遠,中國自信「是我作為一個根植於中國的國際教育者的理念和情懷。
我在國際教育領域工作了20年,深知無論國際教育和本土教育,都應該致力於學生的母語教育和根文化,一個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缺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未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公民。我非常反對這幾年蓬勃發展的民辦國際化學校一味打國際牌,以提供英語教育和國際課程為賣點,甚至誤導了很多家長對國際教育的理解,又進入瘋狂補習英語,追求國際考試排名的「洋高考」。
教育是對未來的最好準備,教育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而是貫穿一生的過程。我們的孩子的未來該有更多的可能性,成功的定義也該更開放、更多元。
朝陽凱文的母語教育和根文化我們倡導和實踐「根深路遠」的三層內涵:
傳承的中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所在,沒有傳承就沒有發展,所以,在朝陽凱文的課程中,我們的中國文化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體現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傳承。新的學年,我們也將開設「城市課堂」的博物館系列課程,以豐富孩子們對中國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學習。
發展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何以強大,我們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是如何支撐和支持當今中國的發展的?這是根深路遠的第二個內涵,讓孩子們走進發展中的中國,理解發生在當下的中國故事。我們本年度的歷史課程和研習課程,將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的今日中國故事,讓學生們理解中國的發展。
未來的中國:中國的未來,也是世界未來的一部分,孩子的未來和中國的未來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我們的課程中缺失了對未來中國的參與,我們也無法讓孩子們走得更遠。所以,根深路遠的第三個內涵是讓我們的根(傳承的中國)和今日中國(發展的中國)去引領孩子的未來和中國的未來。因為根深,所以路遠,孩子的未來和中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在一起。朝陽凱文的科學創新課程一直是我們的驕傲,孩子們在剛剛過去的暑假的世界機器人大賽上頻頻獲獎,創新是我們未來中國的方向,世界需要中國智慧,中國智慧改變世界。
在朝陽凱文學校,我常常倡導母語教育,而不是語文教學,因為在一所國際化的學校裡,語文作為一門學科,與其它的學科相比,也承載著更多的意義。語文是一門語言,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思考,一種看待世界的角度。我們的語文需要基於文本的學習,去幫助學生藉助文本進入對文化的理解,進入到深度的思考。課文的文本是載體,也是導體,它需要引發更多的延展閱讀和思考。
我期待朝陽凱文的「根深路遠」的理念能引領中國的國際教育的方向,讓我們的國際教育充滿中國自信,矯正大家對中文母語教育和根文化認識的誤區。進入國外的大學不是終點,學習英語不是國際教育的全部,真正支撐一所國際學校的是它的理念,是它對國家、對民族的深度認知,是它對中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的開放理解,是一所學校為孩子的成長和成功所搭建的無限的可能性!
您希望本學校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畢業生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我和朝陽凱文教育致力於培養我們的學生成為未來的中國的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他們既能夠綻放在中國的舞臺,也能夠馳騁於世界的舞臺。
如果給到一個描述來概括朝陽凱文的畢業生的特點,我願意使用凱文教育的圖騰蓑羽鶴的特點來描述我們的畢業生:
他們能夠盡個人的自由去搏擊對創新的束縛;
他們能夠盡個人的勇氣去推動中國向上的力量;
他們能夠盡個人的高度去奠基時代和國家的發展。
蓑羽鶴,因為自由、勇氣和高度,成為飛躍喜馬拉雅最高山峰的身形最小的鳥;凱文學子,因為自由、勇氣和高度,將成為未來中國的中堅力量!
所以,當我們家長開始為孩子選擇關注個體成長的、均衡的、朝向未來的優質國際教育時,孩子也必將得到全面的發展,他可以在各方面獲得挑戰和機會,去準備自己成為一個具備社會責任感、可以帶動所處的環境積極向上、且有自己追求和熱愛的人。
歡迎持續關注2020遊美「百強名校校長談國際教育」系列訪談,「遊美營地教育」微信公眾號將於每周六定時更新訪談內容,共同探討高品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未來一起通過國際教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