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國際教育?只有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有想方設法將每個孩子的潛能挖掘出來,加以引導和發揚光大,幫助孩子成長,才叫做真正的教育。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只有幫助孩子們制定個體的差異化的發展目標,激發每個人不同的潛能,才能令他們有主動去學習的可能。教育,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個體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考力。本期,我們邀請到了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校長張桂元,共同感受國際學校的「優秀」從何而來?
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是美國法拉古特學校的中國區旗艦校,成立於2013年,前身為天津市耀華中學國際部,是一所為初、高中學生提供全日制的國際化教育,以培養學生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的全日制國際學校。學校位於煙臺道3號,是和平區唯一的國際學校。學生入讀即註冊美國/加拿大中學學籍,畢業可獲得美國中學畢業證/加拿大OSSD高中畢業證。2019年「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中,學校位列美國本科方向榜單天津市第1名。
美國法拉古特學校建校於1933年,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以美國第一位海軍上將法拉古特將軍命名,是美國國會確定的全美僅有兩所海軍榮譽學校之一。長達87年的建校歷史中,學校誕生過無數知名校友。值得一提的是,人類歷史上共有12人登上月球,其中2人就畢業於法拉古特,分別是1941屆畢業生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和1953屆畢業生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 )。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煙臺道3號,家長不用為孩子購置幾萬元/平米的學區房,來這裡報名入學,就能享受和平區獨一無二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人文環境;學校開設「五年一貫制杜克班」和「三年制美高班」,為就讀學生註冊美國法拉古特學校學籍,所修讀課程及學分均被美國學校認可,達到畢業要求者授予世界承認的美國中學畢業證。
現擔任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校長。英語高級教師,天津市「十佳教師」,原天津市耀華中學的教務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原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孔子學院院長,在國內外大學、中學和小學從事中文、英語和西班牙語教學工作共計26年,其中海外工作經驗10年。中央電視臺曾專訪其援疆經歷,專題報導在CCTV-1《中華民族》欄目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和之田》播出。 出國深造之後又參與支教援疆,這源自張桂元校長一直以來強烈的慈善的意識和情懷:早在哥倫比亞擔任孔子學院院長期間,他就曾多方聯繫促進國內某假肢廠為哥倫比亞退役傷殘軍人製造並捐獻義肢;2008年汶川發生百年不遇的大地震,遠在南美哥倫比亞的張校長組織當地華人組織以及哥倫比亞慈善組織等,發起了為汶川大地震捐款的活動,活動籌得的全部款項都捐給了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
從一次次的海外慈善活動中,他愈加發現原來包括遙遠的北美在內的國外對中國的了解遠遠不夠,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強烈民族使命感的他,「當我在國外工作生活了十年之後,外派的任務即將到期。我想回去之後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想一定要為邊疆的教育,趁著我有比較好的經歷和能力的時候,去做一些事情。「於是在我還沒有回來之前,我就向耀華中學提出申請,回來之後我要去新疆做援疆教師。在2015年8月份我就被天津市援疆辦公室,派往了新疆的和田地區去做援疆教師。「我覺得那裡的硬體條件,在援疆的各方面項目的開展下,硬體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對來說他們的視野比較狹窄,因為生活的空間還是比較封閉的。所以呢,學生缺乏一些夢想,他沒有目標的話,他的人生就缺乏方向。
再次跳出舒適圈,張桂元校長認為選擇國際學校更加能實現自己培養多元化人才和從事國際化教育的夢想,培養更多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國際化人才,這些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優秀學生,才能真正的將中國的國際形象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愛上中國。 「從2017年回到耀華中學以後,我就覺得原來的教育理念和現在教育現實有很多的差距。於是我就決定離開耀華中學,加入到了法拉古特國際學校,開始嘗試國際教育在天津的發展。來到這樣一個新的學校,到今年剛剛建成五年,它沒有一個被全社會公認的一個品牌和名字。這種情況我覺得第一步應該是一個歸屬感的建設,(我們)編寫了自己的校歌,慢慢建立起一個家的氛圍。很多人都把自己培養發展成一個國際化人才當做必經的階段。現在我們這個高中階段,就是想幫助這樣的孩子,提早能夠做好全英文學習的準備、提早做好英語學習知識系統的儲備。
學校引進美國原版教材,同步美國中學課程,涵蓋語言、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育及興趣選修類課程6大類別,完美接軌美國高中與世界一流大學。學校升學規劃團隊是天津市唯一一家獲得IACAC認證的國際學校升學指導團隊,具有多年世界一流大學的申請經驗。學校長期和美國駐華大使館、各國大學招生官進行長期交流與合作,對留學趨勢有準確的把握。學校為全校學生提供1對1專業且系統的留學規劃及職業生涯指導服務,並提供海外實習項目和國際義工等遊學項目,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並豐富學生的背景。
法拉古特天津校區是國際各大學術類競賽的官方承辦校及合作方,承辦賽事如SPBCN中國英文拼字大賽、滑鐵盧數學競賽、澳大利亞數學競賽、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演講比賽、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賽聯賽、DECA/FBLA全美商賽、NEC全美經濟競賽等。 法拉古特天津校區擁有一支年輕熱情且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教師學生人數比約為1:3,學校50%的核心課程由外籍教師教授。學校目前在職教職工共85人,其中共15名外籍教師,他們在其各自出生地國家均擁有當地教師職業資格教師,而且曾任職於當地學校教授相應學科,並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截至今年的6月份,學校已培養6屆畢業生153人,包括今天在場的馬禕涵同學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們100%被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錄取,50%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去向,有美國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美國名校紐約大學、加拿大頂級名校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頂級名校雪梨大學和墨爾本大學、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還有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等世界頂尖藝術類大學等等。
我想通過兩張圖片來說明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與公立學校的區別,兩種教育模式一定互有利弊,但是我們認為對個性化的同學來說,法拉古特學校一定是你的最優選擇。
第一,對教學理念來說,我們追求課程設置更加國際化: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同步於美國高中和加拿大高中的課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增加語文、中國歷史、世界地理、心理等科目,也為同學們開設了託福和雅思的培訓課程。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我們還特別開設了AP課程。 第二,教學理念更加國際化:學校的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不再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鼓勵他們發表獨到見解,鼓勵不追求唯一標準答案以及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我們盡力營造一種安全、寬鬆、百家爭鳴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能從心底認可教學,愛上學校和學習,讓學習變成積極主動的事情。
第三,教學設計和課程要做到及時創新:比如今年,我們就將與國家海洋博物館合作推出一系列包含:海洋課程在內的特色海洋課程,教室將不局限於這小小的四方空間,而是擴展到更加開闊的博物館等;STEM課程也是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的特色課程,其餘的課程還包括:樂高機器人課程、廚藝課程等。全新的學年裡,我們還將著手打造「未來教室」概念:教室將不再只有單純的黑白板,每一張桌椅的尺寸都將被設計好。
如果你願意接受綜合的素質教育,而不只是應試教育;如果你願意成長為國際化人才,而不只是本土化人才;如果你願意接受過程性評價,通過更多考察自己平時的作業和課堂表現,更多標準、多維度評價,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終結性評價,「一考定終身」,平時缺勤缺作業都無所謂,只看最後大型考試的發揮,人品和素質幾乎不在評價的範圍;如果你喜歡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為身心心健康才是全面學習的基礎,而不認為學生就應該儘量把時間用在考試科目的學習上,其他的都不重要;如果你也喜歡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世界是教材,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教學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材是全部的世界,學校注重孩子的記憶力和應試能力培養。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現代化的教育,科技融入教學,融入教室這是毫無疑問的:從教室這一物理空間的定義,細小到每一張桌椅的設計:將講臺與桌椅保持同一平面,再到屏幕破一,盡心的去研究如何能夠合理化發揮平面的使用,脫離單純的投影儀、粉筆黑板等,將技術手段融入課程設計,你可以說這些都已經不是未來。
另外,未來教室的構建,多元化課程的搭建滿足不同個性化的需求,從終結性評價走向過程化評價的評價方式更迭,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在我看來都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但是,不管科技和觀念如何轉變,有一點是不變的:用愛做教育,需要老師懂得教育學學心理學,用愛心去充盈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培養其自信,這也是法拉古特的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如果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讓我們從中國家庭為何要將孩子送出國的初衷開始談起:2019年5月份發布的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美國仍然是中國留學生首選的國家,25%的中國留學生都在美國就讀; 2020年版本則進一步明確對意向留學人群父母學歷背景的調研,留學生父母為本科學歷的佔比達41%,擁有海歸背景的父母佔比6年來持續上升,今年佔比為9.3%。這一批新式中國父母具備了更強的經濟實力,具備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物質條件,從數據的增長也能看出,出國留學已經不再是精英階層的特權,「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就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從當前國際化教育發展的整體來看,最發達的高等教育科技文化還是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很多需要虛心學習,通過改革開放吸收借鑑才能發展我們的國家:1870年同治九年,當晚清的中國內部已經摧枯拉朽,千瘡百孔之時,根據容閎的建議,兩江總督曾國藩﹑直隸總督李鴻章聯名上奏下,第一批選派學童就已遠赴美國留學:1872年到1875年,每年派遣三十名學童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赴美留學。派遣學生留美後不久,洋務派又向歐洲派遣留學生。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後四次派出共八十五名赴歐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造船工業﹑海軍建設等方面的重要骨幹,著名人物有嚴復﹑劉步蟾﹑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魏瀚﹑劉冠雄等。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為祖國帶回來的先進技術,幫助我們更好的建設自己的祖國。
2020年留學白皮書也顯示7成已留學人群認可留學帶來實際價值。具體來看,73%的經驗留學人群會推薦周圍人及子女出國留學,以此培養他們的國際化視野,同時豐富人生經歷,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隨著更多留學人群結束學業步入社會,他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留學帶來的幫助。 另外,隨著中國現階段的發展需求隨著一帶一路的開展需要更多國際化人才將偉大的項目在海外落地實施推進;中國國際形象的完善,需要更多懂得國際規則,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跨文化交際的人才;許多人已經認可,在海外獨立生活和逐漸國際化的過程,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最好方式之一。 所謂的國際局勢突發事件,就是因為不能被稱為主流事件,也就同時意味著暫時和不確定性。全球化進程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閉關鎖國和獨善其身,國際局勢始終是要走向交流和諧和共享。地球家園應該是走向愈加融合和共同生存的過程。人類應該更加團結、交流、互助,對於人類生存來說,很多挑戰是必須共同面對的,促使我們應該儘快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一切都在說明一個問題:教育會走向國際化和融合,留學的良好形勢不會因為短暫的動蕩而有所改變。
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享受國際教育是一種趨勢,也是由於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傳統的教育。把西方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有機地整合在一塊,滿足中國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所謂在中國的面向中國孩子的國際教育。 歡迎持續關注2020遊美「百強名校校長談國際教育」系列訪談,「遊美營地教育」將於每周三、周六定時更新訪談內容,共同探討高品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未來一起通過國際教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