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北京4月1日訊(記者 徐虹)近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旗下K12品牌優加青少英語與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發布「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從本月起,由優加青少英語獨家引進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課程將首先在北京、石家莊、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廈門7個城市試點,隨後陸續在全國落地。圍繞該教材,優加青少英語將著力打造浸潤式全英文國際學校課堂,以英語為工具、以培養青少年的核心素養及全球勝任力為目標,為學生帶來多學科學習體驗,實現英語學習去功利化。
面對競爭尤為激烈的青少英語教育市場,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表示,青少年英語學習已邁入一個新時代,不再簡單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應通過英語提升孩子的全球視野、語言運用能力、全球化人才核心素養和中國根基,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應試類、學科類英語培訓已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聚焦全球勝任力培養目標,不僅能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英語學習體驗價值,也將為整個行業開闢出一片藍海。
「浸潤式國際學校課堂」重新定義英語學習
據悉,為配合首個「全球勝任力」英語課程體系落地,此前,優加青少英語曾實地考察歐美學校,並參照其實景浸潤式教學方式,安排教學流程,進行教室布置。從發布會現場呈現的虛擬「全球勝任力」教室可見,課堂布置不拘一格,全球化元素隨處可見。同時,在課堂上,學生將「取代」教師成為真正的主角,以英語為「工具」來學習涉獵廣泛的多學科知識,並獲得各種技能。與「傳統」的同步輔導和應試培訓相比,聚焦「全球競爭力」的英語教育將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
首先,通過跨學科學習拓寬全球視野。在課堂中構建真實語言體驗環境,老師通過大量精選主題與情境引導學生,比如「世界不同城市的交通」「不同國家飲食文化」等,形成課堂討論,幫助學生以英語為工具,聚焦全球變化,拓展全球視野。
其次,實施探究式教學法批判性思維。在營造平等、輕鬆的教學氛圍下,老師作為話題參與者,拋出話題,讓學生們在暢所欲言中思考、分析,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批判,建立批判性思維,形成解決自身及社會問題的能力。
再次,設置項目式學習培養創造力。課程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都會設置2至3個項目式學習課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圍繞課題展開研討,培養合作能力和創造力。
此外,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綜合素質。日常教學中,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高頻使用英語對話,加深詞彙記憶與積累,並設置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來提升英語閱讀與創意寫作,真正讓英語融入生活學習中,全面提升英語能力。
同時,《劍橋全球英語》課程特別側重獨立的批判性思維模塊和跨學科英語學習,並與CEFR(歐洲語言共同框架)對接,學生通過學習不但能夠緊密銜接YLE、MSE、雅思、託福、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等各國際考試所需要的相關能力,還能夠全面檢驗和提高聽、說、讀、寫綜合技能,達到準確應用。
在應試培訓和同步輔導之間開闢一片「藍海」
作為國內語培行業的標誌性人物之一,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坦言,2008年、2012年曾經先後兩次涉足K12領域,但並沒能「走得很遠」。究其原因,一是動機不夠純粹;二是缺乏深度思考,我們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作為社會機構,能夠為他們創造什麼價值?而第三次涉足K12,優加青少英語的發展顯然更加穩健和從容,他表示,「在K12領域裡,同步輔導和應試培訓已然是紅海一片。但這些並不是學生成長真正所需要的。國家重拳出擊,不遺餘力地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終極目的就是讓教育回歸本質。因此,優加青少英語『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就是要讓孩子們立足於未來,實現中國根基與全球勝任力的融合,無論站在哪裡都能夠頂天立地。由此,在應試教育和英語同步輔導的『紅海』之間,開闢出一片廣闊的『藍海』,」
「進入21世紀,人們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就是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而語言學習是實現這一能力的基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英語學科首席專家羅少茜也表示,教育部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圍繞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多個維度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這與《劍橋全球英語》課程所倡導的「全球勝任力」教育理念非常契合。隨著這套課程在中國的落地,將從根本上改變英語學習的功利性色彩,「英語不是課本,不是試卷,是能力,是世界」。最終,引導學生成為眼界開闊和素質全面的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