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聰明藥」就能上名校?藥販子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據中國之聲報導:日前,有媒體所發的文章:《藥販子兜售瑞士諾華生產的利他林,稱吃了就能上名校》引起廣泛關注,文章披露,被稱為「聰明藥」的精神藥品被人在網絡空間兜售販賣,「因為能提升人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考試中搶佔先機、讓上班族在工作中更容易拼出業績,利他林等『聰明藥』正在越來越多的人群中泛濫蔓延。更有甚者,還有無知的家長主動給孩子餵食『聰明藥』。」

這種所謂聰明藥到底是一種什麼藥物?真能使人變聰明嗎?如果沒有相應的病症,服用這種藥物會產生什麼後果?在微信群、QQ群裡兜售這類藥物是一種什麼性質的行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要守住的底線是什麼?

專業藥師:利他林不能讓人變聰明

被稱為「聰明藥」的利他林真的能讓人變聰明嗎?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多次披露藥物濫用問題的藥師冀連梅告訴記者,不能。

冀連梅:「利他林也叫做哌醋甲酯,它是一種精神類的藥品,臨床主要用它治療注意力缺乏的多動症,它本身不會讓人變更聰明,所以它不是一個「聰明藥」。但是因為它屬於精神類的藥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產生依賴或者是有一些相關的副作用,所以臨床對它的使用有嚴格的適應症的要求。」

精神類藥品沒有處方權不能開 使用不當容易成癮

以利他林為代表的哌醋甲酯類藥品,通俗地講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沒有取得處方權的醫生都不能開。

冀連梅:「它不是一個普通的處方藥,它是一個歸屬為第一類精神藥品的這樣的一個特殊的處方藥,開據他的醫生必須是精神類的專科醫生,或者是取得處方權的醫生,還要通過了精神類藥品的考核之後,拿到精麻處方權的醫生才可以開這個藥的處方。」

我國對精神、麻醉類藥品的管控非常嚴格。

冀連梅:「之所以對它有這樣的嚴格的管理,是因為使用不當是容易產生精神依賴,也就是我們說的成癮。」

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復所社會指導科科長肖潔表示,在司法實踐中藥物成癮而後沾染毒品的現象時有發生。

肖潔:「在實際的戒毒治療過程當中,確實是有這樣的個案的,就是那種先進行了這些藥物的成癮,後來又再接觸正式的毒品的,就像安眠藥或者是一些止痛的藥,止咳水等等,那麼在長期大量服用這些藥物之後,發現這些藥物他們(毒品成癮者)已經從中找不到一些所謂的感覺了,於是有的人鋌而走險,開始使用真正的毒品。」

肖潔進一步分析,精神類藥物雖然不是冰毒那樣的毒品,但是長期濫用對身體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肖潔:「雖然說它短期使用可能會能夠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這種智商似乎提高了,但是它是一種興奮類的藥物,它只是讓你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比以前要更加集中,但從長期來看它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們不要輕信有什麼聰明藥這類的宣傳。」

藥師強調,對於沒有適應症的人群,盲目服用此類藥物,即使沒有成癮,也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冀連梅:「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發生心臟病,還因為它是屬於精神類的藥品長期使用或者是大劑量使用, 它還會產生一些精神相關的副作用!比如說易怒或者是抑鬱。」

法律專家:應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

媒體在調查中發現,「聰明藥」的服藥群體大多數是學生和年輕人,幾乎都是為了高考、考研和公務員考試接觸所謂的「聰明藥」,而一些「藥販子」通過QQ群、微信群涉獵購買者。藥販子在群中發出的標註價格的所謂「聰明藥」供貨單詳細開列巴版、瑞版、美版利他林的銷售價格及藥效區別,此外還有阿莫達非尼、瑪德琳的銷售價格。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衛生法學教授王嶽分析:「實際上從境外未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藥品應該以假藥論處,那麼在微信群裡兜售這種藥品又沒有醫生的處方,應該追究相應人員的刑事責任,以生產銷售假劣藥品罪來定罪量刑。」

藥師冀連梅提示,專業人士反對的是濫用藥物。

冀連梅:「我們反對濫用這個藥,但是對於一些適應症的人群,比如說是注意力缺乏的多動症的人群,我們還是要鼓勵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的去使用。那麼這樣的病人他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是嚴格的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它是成癮可控,副作用也會控制在可控的範圍之內的,所以一旦是適應症的人群也不必過分的擔心。」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邱寶昌律師提示消費者:「我們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要確保自身的人身安全,生命健康權購買商品接受服務,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要購買合法的產品。像一些違禁品、管制的藥品、以及處方藥,都應該到正規的醫院根據自身的一些情況由醫生開具處方去購買這種藥品,像所謂的聰明藥,它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用藥,所以說我們不要通過非正常渠道去獲得它。」

專家一方面提示消費者不要通過非正當渠道購買處方藥,還呼籲舉報違法行為。

邱寶昌:「我們的消費者如果在微信群裡發現知道有些人販賣這種國家嚴禁的管制的藥品,應當向有關部門舉報,讓這種地下銷售違法違禁的藥品沒有任何的存在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認為,藥販子通過社交電商的方式兜售精神類藥品,首先快遞行業要提高警惕,依法履行職責。

朱巍:「按照國家的法律規定,像這種藥品類的快遞,這個是需要有資質的快遞才可以進行的,而且快遞在上門收件的時候,得需要仔細的檢查貨物。」

依據有關規定,論壇、貼吧、群組的組織者和群裡面的管理員要承擔主體責任。

朱巍:「一旦群裡面出現了這樣的一個違法違規的行為,群主也好、管理人員也好,要主動的去進行管理措施,而且要及時的上報。對於一些群主直接參與的這樣一個犯罪行為,那麼他們就是刑事法律責任的共犯。所以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在網際網路特別是這種社交電商為圈裡面的,這樣的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要承擔刑事法律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吃了這種「聰明藥」就能上名校、進機關、獲提拔?
    早飯前,研究生劉言像往常那樣吃了一粒瑞版(瑞士諾華生產)利他林。此後4-5個小時裡,他以高度的專注力完成了學習內容,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能在課後回憶起來。   難道利他林是什麼神仙藥?當然不是,但它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聰明藥」。
  • 「聰明藥」到底是什麼藥?
    吃了就能變聰明、無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來,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一些家長、學生熱衷購買服用。記者調查發現,所謂「聰明藥」屬於國家嚴格管控的精神類處方藥,不能隨意購買。在相關部門屢次嚴打之下,一些藥商轉入地下,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隱蔽銷售。
  • 「聰明神藥」是什麼藥?吃了聰明藥真的有用嗎?臨床上屬於精神類藥物
    吃了就能變聰明、無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來,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一些家長、學生熱衷購買服用(高三女生吃「聰明藥」變學霸?醫生:專注達多吃等於吸毒)。「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所謂「聰明藥」屬於國家嚴格管控的精神類處方藥,不能隨意購買。在相關部門屢次嚴打之下,一些藥商轉入地下,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隱蔽銷售。
  • 起底「聰明藥」
    新華社成都6月12日電(記者董小紅、柯高陽、宋佳)吃了就能變聰明、無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來,每逢全國性各類考試前夕,一種號稱「聰明藥」的藥品便在網絡走俏,一些家長、學生熱衷購買服用。
  • 「聰明藥」地下產業鏈:藥販子通過網絡售賣 借道香港「人肉」帶入...
    早飯前,研究生劉言像往常一樣吃了一粒瑞版(瑞士諾華生產)利他林。此後4~5個小時裡,他以高度的專注力完成了學習內容,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能在課後回憶起來。難道利他林是什麼神仙藥?當然不是,但它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聰明藥」。「聰明藥」主要是指以利他林為代表的哌醋甲酯類藥品,也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
  • 戒毒科醫生:利他林等聰明藥是毒品 可能讓你變抑鬱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QQ、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均能夠搜索到有關「聰明藥」的內容和信息。這些被國家嚴格管控的第一類精神藥品在網絡上甚至被大肆宣傳和銷售。「聰明藥」究竟是什麼藥,它的化學成分到底是什麼?吃了「聰明藥」以後到底能不能變聰明?「聰明藥」為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偏愛?它與毒品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聯繫?
  •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有兩個家長反映,高考前,那些賣聰明藥的都賣斷了貨。家長與考生問得最多的是——聰明藥是不是毒品?先回答市面上常提到的三種聰明藥,可以肯定的說,這三種聰明藥在我國都是一級管制藥品,濫用的話就是毒品。如果是未經允許,私自賣的話,這些賣藥的人可能會掉腦袋的。三種常見的聰明藥聰明藥的流行或多或少的跟一些影視作品有關。
  • 千禧一代的高考冒險:那些偷偷吃「聰明藥」的學生
    「聰明藥」是國內對於利他林、專注達等神經類藥物的俗稱,在學生群體中以「吃了就能更聰明,成績更好」的秘宣而得名。這不是一則打擊「黃賭毒」的宣傳。相反,在參與拍攝「聰明藥」的過程中,我不得不羞愧地承認:我嗑藥了,並且不完全是為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我只是為了證明,「紅牛」和「力保健」並不足夠提神。接觸「聰明藥」時,引起我和導演好奇心的,是這種藥物如何奏效以及這個名詞本身是否成立。在採訪了正在服藥的楊曉、誤食搖頭丸的何霖、研究「聰明藥」的徐傑,以及這個利益鏈條上的藥販子後,藥物之外更複雜的事展現出來。
  • 「聰明藥」好吃,後悔藥難買
    這類藥有嚴重的負作用,甚至可能對大腦帶來損傷。02可以看出,「聰明藥」並不能提高人的智商,只是能在短期內提升注意力,降低疲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不一定用吃興奮劑,真想用功讀書,用其他辦法照樣可以實現。
  • 媽媽,別餵我吃「聰明藥」
    到底有多少人在為學習嗑藥呢?這一比例,在美國的高校學生中佔11%;而在常青藤名校中,更是高達20%。尤其是在寫論文時、考試前加量服用,提高專注度臨陣磨槍。直到有人發現……吃了它,能夠不打瞌睡、不分心,長時間專注於一項枯燥無趣的事情。比如學習。然而,正如《藥癮》海報上的一句話——What would you take to be best?(你願意為了出類拔萃付出什麼代價)藥癮的背後,其實是人們對成功上癮。
  • 坑害2億孩子的「聰明藥」,和被蒙在鼓裡的千萬家長!
    比如能應對考試的記憶麵包,只要把書本內容印在麵包上,再吃下去,就能瞬間記住。還有電腦鉛筆,只要拿在手裡,就會自動填寫答案,大小考試滿分不在話下。可動畫畢竟是藝術想像的,讓我吃驚的是,身邊竟然真的出現了「聰明藥」這種玩意,聲稱「一吃提神醒腦,二吃秒殺高考」。
  • 坑害2億孩子的「聰明藥」,和被蒙在鼓裡的千萬家長
    相比商家和個戶口中說的「20%的常青藤名校學生和科學家都在吃」,「沒有任何副作用」而言,不少孩子服藥過後都出現了頭疼、抑鬱、心慌、神經錯亂的徵兆。於是,「聰明藥」一度銷聲匿跡。3年後,距離高考不過百天,「聰明藥」打著「學生益智保健品」的標籤,再次卷土而來。這一次,直接掛鈎毒品。
  • "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聰明藥」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 高三學生吃「聰明藥」,成功考進年級前十,醫生:吃這藥等於吸毒
    最近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廣西南寧的一位高考生,他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在這巨大的壓力小,根本無法靜心學習,母親也是為此操碎了心,後來這位孩子的母親給孩子買了一盒「聰明藥」,孩子在服用後,有了顯著的效果,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有了巨大的提升,而在使用兩個月後,孩子的成績也是突飛猛進,直接考進了班級的前10名。許多人就有疑問了,這個「聰明藥」到底是什麼?
  • 舌尖上的高考,什麼聰明藥都不補腦
    要吃藥就能上985,那還看書來幹嗎?/圖蟲創意補腦不一定存在,但是補腦行業的紅利可都是真金白銀。這周,《嚮往的生活》開播了。貼心的節目組還給今年高考的張子楓妹妹準備了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舌尖上的高考,聽著還有點浪漫。
  • 中國機長隱藏細節獲好評,外國學生吃的「聰明藥」到底是什麼?
    今天是我們的,大人跟大家聊聊「暢銷又神秘的聰明藥是什麼東西」。 大家的十一旅行是不是也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大人剛看了中國機長,被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圈粉圈得死死的。
  • 聰明藥藥效被神化,醫生:管制藥品,易致記憶力下降!越吃越傻?
    臨近高考,許多社交平臺出現一些藥販子開始在四處售賣「聰明藥」,並告知家長「聰明藥」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購買該藥品,保證孩子高考超長發揮。「聰明藥」,來自網絡,侵刪不得不說父母們在這個時刻比孩子還緊張,包括各種健腦的保健品,都成為考前的熱銷品,即便價格昂貴,但是家長們卻都爭相搶購,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世上真有「聰明藥」,家長買來給娃吃 網友:教育焦慮使你糊塗
    世上真有「聰明藥」,家長買來給娃吃 網友:教育焦慮使你糊塗近來總有一些關於「聰明藥」的報導,我起先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笑談罷了。但是,再仔細一看,不是我想得那麼簡單:這世上真的有聰明藥,而且被一些家長想方設法買來,給自己正在讀書學習的孩子吃了,以此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很詫異,還有這種操作?原來,一些家長通過各種途徑購買了一種藥,據稱這種要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這樣就能達到上課聽課效率高、最終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這種東西,被家長們稱之為「聰明藥」。
  • 美國孩子的嗑藥問題:年級第一背後,可能是吃了十年「聰明藥」
    「你是說賣車的,還是賣藥的?」 「當然是後者!」 每年期末季來臨,以上的對話會頻頻出現在美國高校中。然後拿出一粒藥吞了下去。 Yaming說,那時他才知道原來班上「本土」的學霸們服用這種「聰明藥」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聰明藥」其實不是某一種藥,而是有Adderall(安非他明)、Ritalin(利他明)這類神經興奮劑。
  • 讓部分考生成癮的「聰明藥」什麼來頭?
    讓部分考生成癮的「聰明藥」什麼來頭?其母親十分著急,找來了一種「聰明藥」讓兒子服用。沒過多久,李明的成績開始明顯提升,最終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高考過後,李明本以為不用再吃「聰明藥」,卻發現自己已經對這種藥產生依賴。一旦不吃藥,就會情緒不穩、貪睡、愛發脾氣。忍耐了兩周之後他決定瞞著家人,自己上網買藥。和母親給的藥相比,網購藥沒有名字、包裝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