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撰稿:蔣睿| 插畫:kit | 審核:靜好
對於孕媽來說,生產中最難也是最後一個關卡就是生產,在保證自己安全和舒適的前提下順利誕下孩子,是每一個寶媽都關心的問題。在孩子生產前,寶媽們都會提前做準備,了解各種生產方式,早早的開始規劃,希望能夠選擇最好的分娩方案。
曉慧是個90後新手媽媽,懷孕近十個月的她也迎來了預產期,在醫生的檢查和建議下,曉慧選擇了順產。當正式分娩的時候,醫生卻告訴曉慧寶寶頭太大,順產有些困難,需要「側切」來讓寶寶順利生產,這讓曉慧心裡一慌。曉慧之前了解過,側切一般很少使用麻藥,肯定會非常疼,所以她遲遲不敢做決定。看到猶豫的曉慧,醫生也非常著急,說如果不側切,不僅下肢肌肉會拉傷,孩子也有可能窒息。
最終曉慧只能選擇側切,好在寶寶順利產下。但是生產後,曉慧才知道,國外很多順產的媽媽其實不需要側切的,那為什麼國內的媽媽經常需要側切呢?其實主要和這幾個原因有關:
1、 身體素質不同
從人體結構來看,歐美人的身體結構與我們亞洲人有一定的差別。歐美人的骨盆相對寬大,這對於生產時非常有利的,而亞洲媽媽的骨盆較為狹窄,一旦寶寶的頭骨較大,就很容易影響順產。
2、 運動習慣不同
因為生活習慣和理念不同,大多數外國女性是有運動習慣的,懷孕後也會注重運動頻率。但是國內很多孕媽在懷孕後反而會減少運動的次數,這反而降低陰道的彈性,導致生產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撕裂的情況。
3、 營養過剩
在國人傳統的思想裡,覺得懷孕就是要多吃多補,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發育。但是往往在吃的時候,很少有孕婦能夠做到營養均衡,適量進餐,最終很容易吃多,再加上運動量不夠,熱量堆積,最後不僅孕婦肥胖,胎兒也會因為營養過剩而體重過重。這就會加大生產的難度,對孕媽的產道造成更大的壓力。
4、 缺乏專業知識
國外醫療衛生制度和國內不同,因為國內缺乏系統專業的生育訓練,使得很多孕媽在生產前對如何正確發力一概不知,在某種程度上對順產有很大的影響。而國外其實有很多這種產前力量訓練的機構,讓孕媽在生產之前就找到正確的用力姿勢和方法,並且經過鍛鍊讓孕媽的產道更加有彈性,提高順產成功的機率。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想選擇順產的孕媽並且不想遭受側切的痛苦,那麼在懷孕的過程中就要做好準備。首先要有計劃的控制飲食,將胎兒的大小控制在你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並且要重視鍛鍊,對盆底肌進行鍛鍊,提高產道彈性,幫助生產更快更好。
此外,孕媽也不要對「側切」過於擔憂,過重的心理負擔反而會有不好的影響,只要配合醫生的建議,大多都能夠順利生產。
我是杏媽育兒,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讚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