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9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說起來娃的身高和體重,我家二寶當屬典型。他出生的時候,只有4.4斤,雖然是足月分娩,但體重偏低,當時上保險,都費了一番周折。現在二寶不僅身體健康,而且體重、身高都超過多數同齡寶寶呢!
兒童發展有猛漲期,娃跟不跟得上對照看看
二寶從小是母乳餵養,7個月由於我身體的原因,及早斷奶了。後來混合餵養到一歲半,接著開始吃兒童餐了。在寶寶1歲以內,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有五個猛漲期,時間分別是:
出生後的第2~3周、出生後的4~6周、出生後的第三個月、第六個月和第九個月。
每次時間大致持續4~7天,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吃飯、睡覺模式。之所以在這裡跟媽媽們強調猛漲期,是因為娃處在猛漲期。如果你能正確應對,孩子的發育會比同齡孩子高出一大截。具體家長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這些是1歲內寶寶猛漲期的應對方式。
二寶13個月左右的時候,身高79.8cm,體重20.2斤,比同齡寶寶都要高出來不少。去醫院做兒保,醫生都說,沒想到這孩子發育的這麼好。當時帶著他回了一次老家,身邊有媽媽們在一起聊天,也有人說,你這娃兒已經會走路了,比我家娃還結實,誰能想到,出生才4.4斤啊,真是有苗不愁長啊!
確實如此,二寶不僅長的高一些,壯實點,他大動作發育和認知發展,也比較超前。比如剛5個月,已經可以很好的獨坐,9個月開始走路,還能認識100多張卡片,100多個物體,說話比較清晰,也很少生病。
我細細總結過,帶二寶比大寶精細一些,大寶那時候幾乎就是跟著我混著吃、喝、玩,很多時候我都在埋頭工作。
而二寶是我和寶爸一起照顧,無論早教還是輔食安排,還是睡眠方面,都比較用心。處在猛漲期階段,我們也全身心的去照顧和應對,才有了娃兒的健康成長。
孩子發育快慢,和教養方式有關
兒童的生長發育遵循一定規律,但也和父母平時的教養方式有關。在這個問題上,我深有體會,尤其是多年跟媽媽們打交道,以及粉絲群媽媽們的傾訴,讓我深刻意識到,下面的幾點,是孩子發育快慢的重中之重。
1、 寶寶輔助動作是否足夠?
有些寶寶的大動作發育不好,比如翻身、爬行、走路等運動,或者是說話、出牙晚,都可能和輔助運動不夠有關。
a、1個月開始練習抬頭、趴(每次30s左右,每天3~4次);
b、給寶寶看黑白卡,刺激視覺發展(3個月內);
c、洗澡後給寶寶進行撫觸,促進血液循環;
d、6個月左右,引導寶寶爬行。
2、 有沒有建立規律的睡眠?
有些寶寶身高、體重不達標,容易生病,和睡眠習慣,也有一定關係。比如寶寶長時間吃夜奶、白天睡覺時間長,晚上很晚才睡覺。
嬰兒的睡眠時間是有對照表可參考的,具體看上圖,9個月左右,就要斷掉夜奶了(不超過9個月都可以)。
3、 輔食有沒有用心?
有些家長對輔食製作,並不是很重視。甚至認為,只要換著花樣做,不就可以了嗎?其實,嬰兒輔食有很多講究,並不是單純的「換著花樣」就可以了。
每個月添加輔食不同,添加規則、寶寶每月齡需要的營養也不一樣。隨意添加,寶寶可能不愛吃,進而對發育造成影響。
Ps:藉助專業輔食書籍,給寶寶製作輔食,並按月齡準備食材,針對性進行補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輔食小課堂: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此時的主要任務是「吃」和「睡」,睡眠方面,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基本上可以很快給娃建立規律的生物鐘。但「吃」這方面,就沒那麼簡單了,還是要遵從科學,不隨意更改規則、次序,以免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1、 第一口輔食是米粉
6個月的寶寶,基本上開始添加輔食了,此時從含有高鈣鐵的原味米粉開始(避免過敏現象),之後才是糊狀的輔食,比如米粥、菜泥等等。
再到9個月左右,開始鍛鍊咀嚼能力,好消化的手指食物(條狀、塊狀)等,都是該階段的輔食重點。
2、 每個階段營養要求不一
寶寶在6個月左右,急需補充的是鐵元素,從米粉入手,再到後來的魚類、蛋黃類,都是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的。
學齡前兒童,還要注意補鈣,此時身體處在快速發育階段,優質蛋白質食物,適當攝入,能為成長助力。
但具體怎麼添加呢?可以參考《輔食每周吃什麼》,這本書是兒科醫生劉長偉編著的,還得到了育兒專家張思萊奶奶的推薦。書中有215道輔食製作過程,還有每周輔食添加要點,以及注意事項,按月齡為寶寶科學添加輔食,他才能更健康的成長,不是嗎?
一本書幾十塊錢,少吃一頓外賣就夠了;幾十塊錢一本專業輔食書,相當於給娃請了一個家庭健康管理師,是不是很划算?
枕邊育兒寄語:
寶寶出生時你應該是很開心、很幸福的,然後呢?就要不斷的付出,不斷的去學習,畢竟,娃兒的任何一點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細心呵護,記得上文中介紹的輔食書,戳連結給娃下單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孩子愛發脾氣?家長「以暴制暴」?自省:成年人比孩子強在哪?
相關連結二:孕期體重增長多少比較合適?三張表格讓孕媽們心中有數
相關連結三:孩子不聽話?李玫瑾教授:3個方法不怕不管用,就怕家長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