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作為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朋友佔據著僅次於親人的重要地位。
我們從上幼兒園開始與人接觸,雖然身邊的朋友隨著年齡和身份的改變不斷變化更迭,但是總有些人身邊從不缺好朋友,而有些人經常鬱鬱寡歡獨來獨往。究其原因,就是每個人不同的交友觀決定的。
何女士近日因兒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頭疼不已。何女士的兒子樂樂今年剛上一年級,剛開學一周老師就打來電話,說孩子在學校不聽管教,哭著鬧著要回家。
何女士趕到學校後才了解到,兒子與自己幼兒園時的好友糖糖鬧了彆扭,被同學們孤立,沒人願意跟他玩,因此不願意在學校待。何女士覺得很奇怪,樂樂對人一直真誠善良,怎麼會造成這個局面呢?
原來,到了新學校後糖糖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樂樂有些「吃醋」了,賭氣不理糖糖了。時間長了糖糖帶著別的小朋友一起不跟樂樂玩,樂樂就被同學們孤立了。
其實,剛開學兩天時樂樂回家就跟媽媽說過這件事情,但是何女士當時不在意,覺得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鬧不礙事,沒想到竟讓孩子受到了排擠,何女士對孩子也是十分的內疚和自責。
何女士的案例給許多家長提了個醒,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忽略掉培養他們正確的交友觀。
為了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1、多帶孩子與同齡人接觸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與別的小朋友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因此可能習慣性地獨處。作為家長,應該多帶孩子與同齡人接觸,讓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的優點,發現和別人共同的興趣愛好,這有這樣,才能交到適合自己的朋友。
2、教育孩子分享的重要性
獨生子女交友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不懂得分享,他們在家裡當小公主小王子慣了,因此不明白分享的重要性。而家長應該主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避免孩子在交友時因習慣性的自私被別的小朋友排斥。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常常會讓人覺得沒有想法,無趣,這樣別人自然不會喜歡與之交往。家長應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語言向別人展現真實的自己,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4、不要給孩子規定擇友標準
有的家長對孩子交友規定了條條框框,例如:「不許和成績差的孩子玩」、「不許和調皮搗蛋的孩子玩」、「不許和看起來窮酸的孩子玩」等等。其實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交友標準,他們可以判斷那些是適合自己的朋友,那些是「不相為謀」的人,家長不應過多幹涉。
5、不要經常拿孩子和同齡人比較
很多家長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這種行為非但不能激勵孩子,還會讓孩子從心底牴觸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把他們當作敵人。實際上,這對孩子的交友是不利的,因此,家長應注意不要經常拿孩子和同齡人比較。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孩子們的友情就像是過家家,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因為一塊糖果打架,當孩子們出現「友誼危機」的時候,許多家長都並不重視。
而實際上,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會對孩子的心理和學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家長應儘早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讓孩子身心健康地長大。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