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林所繪製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山蒼子花。陳炳華 攝

山蒼子,是我國南方家喻戶曉的一種香樹,其果實有香氣,無毒,可治療急性肺炎,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山蒼子精油還是高級化妝品紫羅蘭酮的原料。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汪陽東研究員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發表重要成果。該研究首次繪製山蒼子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深入南方香樹有怎樣的價值?

我國山蒼子栽培面積21.60萬畝,精油年產量14.01萬噸,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每年產生的經濟價值約20億元。

山蒼子作為木蘭類分支樟目樟科的代表種之一,鮮果皮精油含量高達到4%~7%,單萜化合物含量高達98%,具有抗病毒、殺菌、消炎、理氣保健作用,是應用廣泛的國內傳統香料調料、國際高級香料和醫藥原料。

實際上,山蒼子所屬的樟科植物普遍富含豐富的單萜化合物,即樟腦、桉葉油醇、檸檬醛等,在材用、藥用、香料、醫藥上都佔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樟科植物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和生態樹種,全國約有20屬、423種。

山蒼子萜類合酶系統發育分析及功能驗證。

「目前,對樟科植物果實精油及精油主要成分單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機理尚不清楚,制約了樟科植物精準育種。」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

據論文通訊作者汪陽東介紹,樟科花小、花序形態多樣、存在雙性花和單性花,使得其形態演變及進化位置研究困難;樟科特殊香味關鍵化合物合成機理尚不清楚。因此,從基因組水平探討樟科的進化、花形態演變分子證據及特殊香味的遺傳基礎,對揭示樟科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應用推廣及遺傳育種具有指導作用。

木蘭類與雙子葉植物為姐妹類群

2016年10月,汪陽東團隊啟動了山蒼子基因組測序項目。經過3年多努力,圓滿完成項目,獲得了大小為1.37G,contig N50為607.34kb的基因組。通過Hi-C技術,他們進一步將基因組錨定到24條染色體上,錨定率94.56%,獲得質量優良的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汪陽東介紹,為開展樟科形態演變和香味合成的分子基礎研究,他們對樟科在中國分布的20屬47個代表種進行了低蓋度基因組測序,16屬23個代表種進行了混合組織和花苞轉錄組測序。

「木蘭類植物的系統發育位置一直以來都是被子植物進化研究的熱點問題。已發表的木蘭類植物基因組獲得了不一致的結果,木蘭類既可能與單雙子葉呈姐妹群,也可能分別與單子葉或雙子葉呈姐妹群。我們的發現為樟科複雜的系統發育關係提供了新的證據。」汪陽東說。

山蒼子屬於木蘭類植物。汪陽東說:「基於山蒼子與其他被子植物基因組數據的系統發育分析,我們的結果較為支持木蘭類與雙子葉植物呈姐妹類群,晚於單雙子葉分化後起源。」

汪陽東說,該結果推進了木蘭類系統位置的探索工作,將其系統發育問題提升為其起源與進化的問題。

揭秘樟科各代表屬系統進化關係

「我們在山蒼子基因組中識別出了兩次基因組複製事件(WGD)。古老的一次發生於木蘭目與樟目分化之前不久,年輕的一次發生在樟科分化以前。」論文第一作者、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說。

樟目物種全基因組複製事件。

陳益存進一步解釋說,樟科有一些物種也具有兩次基因組複製事件,但並不共享樟科近期的基因組複製事件,而是這些類群自身所特有的。樟目的物種在大約300萬年前經歷了快速輻射,與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的時間一致。這說明基因組複製事件推動了樟目中的物種分化。

而樟目共享的基因組複製事件,是否由各分支獨立的多次基因組複製事件組成,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4月3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團隊的重要成果。該團隊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 我科學家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該項研究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李臻後,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 南方有嘉木 千裡尋芳香 亞林所首次繪製出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據統計,我國山蒼子栽培面積21.60萬畝,精油年產量14.01萬噸,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汪陽東研究員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發表重要成果。該研究首次繪製出山蒼子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 我國科學家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在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資助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並揭示其獨特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這是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於繪製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譜標準。近年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 首個染色體水平大蒜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被測序的大蒜品種二水早紫皮蒜     麻類所供圖 7月27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首個染色體水平大蒜基因組圖譜。這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以下簡稱麻類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 論文通訊作者、麻類所研究員劉頭明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大蒜具有膨大的鱗莖,富含大蒜素,不僅可用作蔬菜和調味料食品,也被廣泛用於醫藥產業。但栽培種大蒜一般不育,嚴重阻礙了大蒜生物學研究及大蒜育種工作。
  • 首張薴麻分子標記遺傳圖譜繪製成功
    本報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胡其峰1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首張薴麻分子標記遺傳連鎖圖譜近日由該所劉頭明博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繪製成功,該團隊還同時完成了薴麻纖維產量相關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QTL)定位。上述成果將可直接應用於薴麻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工作,對未來我國薴麻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 我國繪製完成世界首個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8日電(記者 於嘉、張雲龍)我國科學家繪製完成了全世界首個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記者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的「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成果發布會」上獲得的消息。
  • 揭示馴化歷史及遺傳分子機制 世界首個甜瓜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構建
    日前,《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以兩篇長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兩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領銜開展的瓜類作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兩項研究分別構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兩種水果的馴化歷史及果實品質的遺傳分子機制。
  • 日本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繪製日本人基因組圖譜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基因組醫科學研究中心日前通過新一代DNA測序儀成功繪製出首份日本人基因組圖譜。
  • 我國科學家繪製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實施的「鯉魚基因組計劃」成功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測序,並繪製了鯉魚基因組框架圖譜、基因組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為鯉魚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優良品種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礎。 鯉魚基因組有100條染色體,是目前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物種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的動物。
  • 科學家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33:40 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Emiley A. Eloe-Fadrosh小組繪製出地球微生物組的基因組圖譜。
  •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通過基因圖譜測序繁育優質驢
    數十名基因學、畜牧學專家10日在北京啟動了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通過基因圖譜測序繁育優質驢。 「驢基因測序項目的啟動意味著中國將在全球率先掌握驢基因資源,這是科學界繼牛、雞、豬、馬基因組測序之後,對畜禽生命科學又一裡程碑式的貢獻。」知名基因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這樣評價此次驢基因組測序工程。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2017-12-12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為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物體進化出一套保護機制來監控DNA損傷並及時修復,這一機制即為DNA損傷應答。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唐鐵山研究組合作,通過質譜技術發現跨損傷合成DNA聚合酶Polη第457位蘇氨酸能發生一種新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氧連糖基化修飾(O-GlcNAcylation)。
  • 科學家完成世界首個梨基因組測序
    人類開始進行基因組學研究,短短二十幾年間已完成了許多物種的基因組圖譜繪製。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然而,這一快速演化過程在此前一直是個謎,現代鳥類的演化關係困擾了生物學家數個世紀之久。另外,在物種大滅絕之後獲得新生的鳥類如何演化出1萬多個物種,其背後的生物多樣性分子基礎也知之甚少。
  • 研究揭示調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謝物吸引象鼻蟲授粉行為的分子機制
    作為一個群體,象鼻蟲因與油棕開花緊密相關而為人所知,它們作為傳粉者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350萬-1800萬年前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代,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傳粉昆蟲之一,但其與油棕花之間的特異識別和調控機制,卻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葉健課題組聯合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多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揭示了調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謝物吸引象鼻蟲授粉行為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繪製菠蘿馴化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菠蘿馴化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20:31:38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Ray Ming)、奧地利維也納大學Christian Lexer和美國喬治亞大學Jeffrey L.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據了解,與以前發表的基因組草圖比較基因組學分析表明,該研究獲得的基因組圖譜在組裝準確性與完整性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將組裝獲得的約 1.47 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 18 條假染色體上。同時,研究進一步證實,在木薯屬與橡膠屬分化之前二者共同的祖先裡發生過古多倍化事件;通過染色體水平上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首次構建了大戟植物的染色體演化模型;通過對該高質量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發現,在與木薯分化之後,橡膠樹基因組在最近的一千萬年以來有三個LTR逆轉錄轉座子家族發生了快速爆發,使得橡膠樹基因組增大了890 Mbp (約 60.44%);該研究鑑定得到與整個膠乳生物合成相關基因家族並解析了膠乳生物合成途徑及重要基因的表達式樣
  • 破譯油桐基因組,揭示油桐進化和油脂合成機制
    結果與分析重複序列驅動的油桐基因組擴增機制油桐基因組組裝大小為1.12 Gb,95.15%的序列被掛載到11條假染色體上。共鑑別出 28,422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其中23,143個基因可被功能注釋。Kimura分析顯示,Ty1/Copia和Ty3/Gypsy兩類長末端重複反轉錄轉座子家族與DNA轉座子幾乎同時被擴增,並在最近的3-4百萬年中發生了多次的快速擴增,加上缺少有效的DNA刪除機制,導致重複序列的含量不斷增多,從而首次闡明了重複序列驅動下的油桐基因組擴增、變大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