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三高問題,因為三高在人群中的發病人率呈現一個逐漸上升的趨勢,由於在中年人的這個年齡段非常多,那中年人的正常血糖值是多少呢?大家都清楚嗎?而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下又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又該如何控制呢?這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一次性給大家講解一下。
中年人血糖正常值
40歲以上的人群體檢,除常規空腹血糖檢測外,建議查早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這兩個時間段血糖都正常,才能排除糖尿病。
因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2小時血糖異常增高,如2次超過11.1mmol/l,則糖尿病的帽子戴上了。
如果血糖不正常,偏高,考慮糖耐量下降,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定期複查血糖。輕度的糖尿病可以通過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控制血糖,隨著病情的進展,部分患者需要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以及血糖的標準,那麼老年人血糖標準具體是怎樣的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首先了解下血糖高一般為多少?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應再重複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二、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
1、對於年齡在60——70歲之間,身體基本狀況比較好,無明顯大小血管併發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
將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強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也無低血糖風險者,可按強化血糖控制要求儘量接近上述標準以防止發生大、小血管併發症;
不少病情較輕老年糖尿病患者,僅用二甲雙胍和糖苷酶抑制劑,不需促泌劑及胰島素,血糖達到正常,也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這類人血糖控制目標可接近正常範圍;
2、對於年齡在70歲以上新發現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體基本狀況比較好,無心腦血管及微血管併發症,不應強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mmol/L之間,餐後小時血糖8--9mmol/L左右,HbAlc為6.5%--7.0%即可,以防止嚴重低血糖的發生而影響心腦功能;
3、老年糖尿病患者並有心腦血管疾病時,或經常出現低血糖者,這類患者承受不了強化治療引起的低血糖風險,應根據個體情況及用藥經驗,血糖保持在既不發生低血糖危險又不導致高血糖與脫水症狀,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mmol/L,餐後2小時:8--11.1mmol/L,HbAlc:7.0%--7.5%,防止出現各種急慢性併發症,保證生活質量;
4、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急性併發症時,如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血糖居高不降時,應及時使用普通胰島素儘快降低血糖,但又要不使血糖下降過快,以免誘發腦水腫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同時注意糾正脫水、酸鹼平衡及電解質紊亂,待血糖下降到13.9mmol/L時,脫水、酸鹼平衡和電解質紊亂已糾正,可改為胰島素皮下注射。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分別按上述標準控制血糖水平,有時目標要因人而異。
三、血糖儀也可能「鬧矛盾」
測出來的血糖值跟實際的血糖值有誤差,也有可能導致「血糖正常卻還是有糖尿病」這種現象的發生。
在家中監測血糖是一個良好的健康習慣,但有時候血糖儀也會「鬧矛盾」。
一般家用的快速血糖儀,其準確性即血糖儀所測結果與靜脈血檢測結果允許有20%誤差,其精確性即同一樣本多次重複測量後一致程度,允許有7.5%的變異。此外,環境的溫度、溼度、非獨立包裝的試紙在開封的保管等均會影響準確性。
除了儀器本身可能存在的誤差以外,操作不當,血量不足,局部擠壓等也會導致血糖結果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血糖儀所需血樣本多用扎手指獲得,也就是測的是末梢全血,而作為診斷糖尿病最準確的方法,應是抽取靜脈血來測試血清,兩者也可能有10——15%的差別,雖然目前血糖儀所顯示的結果已經校正,但受校正採用的標準影響,結果也會有部分誤差。
因此,血糖儀測出來的結果僅僅是作為參考,定期體檢抽血檢驗還是必要的。
總結:看了以上的內容大家現在了解了中年人的正常血糖範圍值是多少了吧,下次大家在測血糖的時候就要按著這個範圍值作為參考值了哦,而一般我們在測量血糖的時候都會去藥店或者疹所用血糖儀進行測量,上面的內容也提示了有時候的血糖儀也會出現偏差的,所以想知道確切的血糖值就要定期去體檢抽血檢驗是相對來說比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