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據說有一個「磨蹭派」橫空出世,聽說過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可你沒聽說過這個新派別。不過,說起來,你並不陌生。如果你是學齡兒童的家長,估計正在被這個「磨蹭派」折磨得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恍然大悟,原來說的就是我家那個上學的孩子啊!
寫作業磨蹭,本該6點寫作業,非要拖到八點,本該半小時完成,非要2個小時完成。
睡覺磨蹭,本該10點睡覺,又想吃東西,吃了東西還要消化,又要玩一會兒,三玩兩玩到了半夜。
起床磨蹭,本該6點起床,6點半還不醒,非磨蹭到上學點,早飯不能吃就要去上學。
去廁所磨蹭,本該10分鐘解決,非要耗上半個小時,不是因為早上有體育課,就是因為作業沒完成。
出門磨蹭,眼看到時間了,就等著送孩子出門隨後上班,孩子穿襪子、穿衣服、穿鞋子,收拾東西沒完沒了。
看看這些事,你說急人不急人?你在那裡氣鼓鼓、吹鬍子瞪眼,人家孩子可是四平八穩,就像沒事人一樣。
孩子磨蹭,到底是為啥?是遺傳還是故意的,歸根結底還是家長給整出來的毛病,自己種下的果要自己吃。
01催孩子做事
孩子放學回家,剛吃完飯,媽媽就說:趕緊寫作業去吧!
開始陪著孩子寫作業了,看著孩子遲遲不下筆,媽媽說:快寫呀,再不寫又寫不完了。
孩子好不容易寫完作業,媽媽說:趕緊收拾收拾睡覺吧,明天還要早起床。
早上了,孩子還沒有起床,媽媽就去催了:趕緊起床了,要不該遲到了。
終於要出門了,媽媽說:快點,整天因為你磨蹭,害得我遲到。
媽媽和孩子的日常交流,除了作業、睡覺、起床、上學,再沒有別的了,怎麼就沒催孩子趕緊玩、趕緊做喜歡的事情呢!
看看這份媽媽和孩子聊天記錄,很說明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這麼幹過?疫情期間,雖然都在家裡,卻因為面對面交流會引起衝突,只好改成線上交流。
從4月份到5月份,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基本每天都在催。不是催作業就是催睡覺。充分說明這些催促對孩子絲毫無效。如果有用,也沒必要反覆叮囑了。
當我們催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說,我本來想要做的,你為什麼安排我做?有一次記得很清楚,我以為孩子沒有做人機對話,就在門外催他,結果他正在做,我打擾了他的錄音。從此我都不敢再催他的了。
為什麼催會讓孩子變得磨蹭呢?在心理學上有個「被動攻擊」概念,就是不主動、不合作、不配合。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主動要求做事的時候,執行規劃能夠帶來自我實現的快感,也充滿期待和成就感。但被催促時,主觀能動便變成客觀被動,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消失,出現抗拒的心態。
孩子想,反正你又不相信我,不管我怎樣,你每天都催,還不如等著你催,慢慢養成了不催不幹的習慣。
02替孩子做事
你催著孩子去寫作業,但最後磨磨蹭蹭沒做完,你不禁生出憐憫之心,替孩子做了吧,以免孩子被批評,還要被老師叫家長,自己面子上也過不去,弄得好像自己不管孩子似的。
比如孩子需要做手抄報、要做手工、要收集素材、要做幻燈片,對家長來說是舉手之勞,對孩子來說,就可能要花費幾倍時間。
這時的你化身全能選手,幫孩子做好一切後勤工作,讓孩子獲得極大解放。
比如讓孩子去做家務,讓他打掃衛生,孩子半天沒動,最後還是你替他做了。
孩子發現,對於不喜歡的事,對於難做的事情,只要我拖著,就有爸爸媽媽替我做,多省心啊!
就是說每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勤快的家長,不是因為你磨蹭,孩子學會了磨蹭,而是你總是替孩子做事,慣出了孩子的磨蹭。
家長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越得不到鍛鍊,做事情的能力就越差,越不敢面對困難,就越拖拉。
知心姐姐盧勤說:「孩子就該早獨立,替孩子就是害孩子」。
03對孩子發脾氣
對孩子的拖拉磨蹭,你實在是忍無可忍,於是乎,火氣騰騰往上冒,然後就對著孩子一頓怒吼。我們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懲罰孩子,在發洩自己的怒氣,讓自己內心得到安慰。
也許會有暫時的效果,孩子立馬變得麻利起來,你錯誤地認為:還是罵一頓管用、還是衣架管用,但不是長久之計。
《孩子:挑戰》中說,責備、恐嚇、打罵都沒有效。因為任何一個這樣的行為都只能暫時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將矛盾的焦點轉移到更嚴重的事情上,增加孩子做出不良行為的可能性。
孩子的情緒會受到不良影響,本來想好好做事的結果卻不願意做了。
有一次,嫌棄孩子的數學作業寫得太亂,給他撕掉了。一年後,在孩子的一篇作文中發現的孩子的心聲。他說:我本來想好好改的,媽媽一發火我更不願意改了。
發脾氣也會讓孩子更叛逆,和你對著幹。他慢慢會養成一個習慣,當你溫和對他的時候,他磨磨蹭蹭,當你發怒的時候,他才會加快速度。因為他形成了錯誤目標,認為只有你發脾氣的時候,這件事才是緊急而重要的。
其實,孩子有孩子的節奏,我們有我們的節奏,當我們用我們的節奏要求孩子時,就會看孩子特別磨蹭,發脾氣真的是最笨的方法。
04我用兩個方法解決了孩子的磨蹭問題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大大就好了,孩子就是遺傳。果真是這樣嗎?有家長說了,開始也這樣想的,孩子一二年級沒注意,反正作業少磨蹭到七八點總能把作業寫完。到三年級,作業多了,磨蹭才把自己整崩潰。
所以啊,孩子小時候一定要把這個磨蹭勁給糾正了,要不貽害無窮!
在和孩子鬥智鬥勇這半年的時間裡,我終於找到了兩個方法,來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
第一個,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孩子:挑戰》中說,利用自然結果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的後果,就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真實和誠實的學習機會。
書中舉了一個案例很實用:
叫孩子起床上學,只需要給他一個鬧鐘,說明不再負責叫他起床和準時送他去學校。讓孩子明白不是媽媽在上學。媽媽不催孩子,如果拖延或忘帶作業也不介意,孩子沒坐上校車,就讓他走去學校。
孩子磨蹭不寫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就好了。
孩子不好好睡覺,第二天按時起床會身體不舒服,感到切身的痛。不按時起床就會遲到,被扣分就好了。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然後果,我們不去替他承受,他才會懂得準時是多麼重要。
新學期裡,我不再催孩子起床、不催寫作業、不催睡覺,孩子自己反倒安排得很好。周一到周五都是10點前睡覺,早上5點醒來寫作業,按時去上學。有時他不想去,我就給他請假,結果他變得更喜歡去學校。
我也是在看了《孩子:挑戰》之後,慢慢總結了這些方法,也變得不焦躁了。《孩子:挑戰》就是教父母育兒知識的指導書,能教會父母如何和孩子相處。
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是現代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花了40年時間寫成這部著作,書中引用大量真實案例,鮮活生動地解決家庭衝突問題。建議大家看一看。
第二個,用孩子的興趣和夢想提升內在動力
孩子為什麼磨蹭,就是因為不感興趣。
平時兒子很磨蹭,你若是帶他去去看電子產品,他渾身充滿動力,早就穿戴整齊等在門外了,因為他太喜歡研究電子產品了。
因為腸胃問題,有段時間不能按時去學校。當老師跟他計劃好要做實驗錄視頻的時候,他就會早起來,解決長時間去廁所的問題,趕緊去學校,因為他太喜歡去做實驗了。
所以,想解決孩子磨蹭問題,就是要找到興趣點,讓他興奮起來,提高他的內在動力。
當孩子懈怠的時候,我就用他的興趣和夢想提醒他,需要現在好好打基礎,按時去學校、及時完成作業、積極鍛鍊身體,他就會照做。
不妨觀察一下孩子喜歡什麼,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擁有夢想,一切磨蹭都不是事。如果要了解如何讓孩子有夢想,看《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提高孩子內驅力,小學做好一件事》
05結語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輔導員黃利老師認為:
「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內,就會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夠給人帶來新生力量,會感覺生活飽滿而幸福。」
我們催促、替孩子做事、發脾氣都剝奪了孩子的掌控感,逼著孩子走向了我們不想看到的那一面。所以,面對孩子的拖拉磨蹭,除了略使小技外,還要做到忍著不催孩子、讓孩子獨立做事、對孩子溫和而堅定。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