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原是指建築工程的一道工序,相當於勾縫和打磨石類的裝修,工序十分浩繁。後來,人們用「磨洋工」代稱磨蹭、怠工。
最近聽多了陪讀媽媽們的吐槽,鹿姐姐吃驚地發現,磨洋工,根本沒人教,而中國小學生,卻能把這項工序完美做到全國統一,所向披靡!
自從孩子上小學,媽媽們就發現:娃雖然放學回家了,但他的腦子還沒回家。4點半放學回家,半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能磨到晚上11點。
小孩寫作業要是磨洋工,就會像過年祭祀一樣,擺出一道道準備工序。
第一件事就是找功課——書包裡掏啊掏,他能掏出所有的東西——除了要做的功課。
如果掏出來溼巾紙,撕開,粘上,撕開,粘上,反反覆覆玩了十幾次之後,才會「突然」想起來:哦,我翻書包,是為了找卷子寫功課的哦!
找到卷子可以開始寫作業了吧?不!要開始削鉛筆了。
從鉛筆盒裡找出一支鉛筆,放到卷筆器裡卷,卷一圈拿出來觀察一下筆尖的長度,再卷一圈,又拿出來觀察一下,還小心地用手指戳一戳……
終於削完鉛筆了,你以為孩子打開卷子要寫作業了嗎?不,現在要開始削第二支鉛筆了!
等到鉛筆盒裡的四支筆都削出了完美的尖度,只能真的開始寫作業了。慢著,橡皮找不到了!
於是,開始滿世界找橡皮,書包裡找一圈——順便又翻出了不知道哪一天掉在書包裡的筆蓋玩了一會兒——寫字檯找一圈,趴在地上找一圈……還是找不到,於是死心了,去拿新的橡皮。
光把書本和作業掏出來擺好,就仿佛用了100年。
再打開鉛筆盒,削好鉛筆,挑好橡皮、尺子,又仿佛用了100年。
到這裡,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
當孩子終於捏著鉛筆,盯著書和本子看時,你以為他要開始了,心裡剛剛有點欣喜,他卻開始眼睛癢、鼻子癢、身上癢,像猴兒一樣開始全身抓撓……
除了腦子不動,哪哪兒都在動。全身哪裡都動,就是作業不動。
他歪著頭,一隻手拿筆,另一隻手一會兒抓抓頭髮,一會兒撓撓屁股,過了一會兒,放下筆找紙巾,開始摳鼻子——摳鼻子,是他到今天這一刻為止做得最投入、最認真的一件事。
擤完鼻涕,接著寫功課。也不是專心做題,而是一會摸摸橡皮,一會兒玩玩卷筆刀,一會兒又去調戲一下檯燈。
大腦和手,總有一個不在它應該在的位置。
等到把身邊所有東西都摸了一遍,以為終於要跟作業「細水長流」時,他卻轉過頭來說:
「媽,我想尿尿!」
「媽,我想喝水。」
「媽,我想吃點水果。」
三分鐘喝口水,五分鐘上廁所,一個橡皮能玩幾十分鐘。小孩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愛不釋手,除了寫作業。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小朋友一直坐在書桌前,沒有玩玩具、也沒有玩手機,他們只是一直在磨洋工。只要媽媽不在場,哪裡都是遊樂場。
聽著裡面半天沒有動靜,你悄悄打開門湊過去,以為能看到筆在作業本上徜徉,卻看到他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堆符,作業才寫了兩行。
所有的教育方法都驗遍,只有一條最有效:
當小孩終於「沙沙沙」在紙上開始寫,你以為能度過一個相對順利的陪讀夜,他卻突然站起來說累了,要休息一會。
可眼看著表就要10點了,還有一科作業和一個作文沒有寫。
然後他還會委屈地告訴你:媽媽,我一回家就開始寫作業了,但我還是來不及……
你急得火上房,他一臉死豬不怕開水燙。每個磨洋工的小孩都是天生的談判高手,讓父母不得不在心急火燎中屈就。
如果你把他按在椅子上,不許休息!他就哭唧唧地說,其實自己想去大便,憋不住了。
看見沒,只要有作業,小孩永遠不會便秘。
最終,眼看就11點了,老母親急得都快哭了,沒想到兒子卻先哭了起來。當媽以後,最難的時刻不是哭,而是當你想把小孩揍一頓的時候,他卻讓你哭笑不得。
其實,不光是家長著急上火。老師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和鹿姐姐相熟的一位語文老師,今年教三年級,班裡其他孩子都能在晚上8點前完成作業,唯獨有個娃天天要寫到晚上10點,有時甚至做到10點還完不成。
為什麼這娃動作噶慢?老師在課堂上特別留意了一下。她布置孩子們抄寫生字,再寫幾個同偏旁的字。其他孩子刷刷刷都動筆了,這娃低著頭在書包裡叮鈴哐啷一通亂翻。老師問他在找啥?他說在找字典,想寫幾個和同學不一樣的字。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老師建議他直接寫學過的,娃還有點不樂意。接著,他又在書包裡叮呤哐啷一通亂翻。這回又在找啥?怎麼還不寫?眼看其他孩子都寫好了,老師也急了。結果娃說,在找語文筆記本,非要寫在筆記本上。老師建議像其他同學那樣,直接寫在語文書上,這娃又不高興了。此時,下課鈴響了,他還是一個字都沒有寫。
唉,難怪回家作業要寫到半夜……老師一聲長嘆。
部分「磨洋工」的小朋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拖延症」。在錢江晚報·成長讀本的「教育熱答」板塊,就有小學生向老師提問。賣魚橋小學全納教育中心的老師們給出的建議,值得家長和孩子們參考——
問:最近在學校寫作業時睡不下來,東摸西摸,作業經常完不成。回到家也是,要麼發呆,要麼跑來跑去,總要拖到晚上10點。爸爸媽媽很著急,天天催著我快點,我也想改啊,為什麼總是改不了?
老師答疑
能感受到你和爸爸媽媽都很著急,相信你們也嘗試了一些辦法,但收效甚微。
「專注、靜心」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鍛鍊來改觀。當你很煩躁的時候可以先停下學習,去做一些運動,比如跳繩、跑步,還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專注當下,讓心慢慢靜下來;
你可以和家人每天抽出10分鐘來閱讀,作為你們家的「專心時刻」。持續讀,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慢慢提升,而且還能提升邏輯力,積累豐富的詞彙。
科學安排生活起居時間:可以和父母一起制定一個計劃表,先從放學後計劃表開始,把作業、運動、閱讀、晚餐、睡覺等進行合理安排,請爸爸媽媽監督執行。特別做作業時可以藉助番茄鍾和倒計時來幫助掌控時間,慢慢養成一日事一日畢的習慣。
你家孩子是怎麼「磨洋工」的?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
綜合自 胖少女晚託班(ID:babyfatlady_1987)、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編輯/製作:沈蒙和 姚瓊
監製:王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