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新開三景,大佛殿萬佛樓與乾隆母親有關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最近北海公園動作不斷,先是8月底開放了北海東側,有著北海「園中之園」之稱的畫舫齋,後來又在9月底開放了北海北岸的兩處佛教建築。其一是位於闡福寺後部區域的大佛殿,另一處則是極樂世界殿(小西天)北側的萬佛樓。

作者:楊徵


遊人所站處即為大佛殿遺址 寶君 攝

因為歷史的原因,大佛殿和萬佛樓已經無存,只剩下當年這些建築的遺址。不過,留在它們背後的故事依然還在人們記憶中。這兩座建築都與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太后有關。

隨著畫舫齋、大佛殿以及萬佛樓遺址這三處景點的開放,一起來探尋這三處景觀的前世今生。

闡福寺

從避暑勝地到第一「福」地

北海公園展出的闡福寺主體建築復原圖

在了解這三處景點之前,要有一個概念,北海歷經元明清三代的修建,才有了如今的規模,在不同時期,這一帶的建築規模不一樣。

北海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發源地」。當年忽必烈興建元大都的時候,正是以金中都東北郊外的離宮——太寧宮為大都的中心。如今人們熟悉的北海白塔所在地瓊華島,可以算得上是中心的中心。因此,元代時,瓊華島上興建了廣寒殿,並稱瓊華島為「萬歲山」。

明代,這一帶因位於紫禁城以西,而得名為「西苑」,北海是西苑的一部分,當時稱為「太液池」。由於明成祖在紫禁城正北堆起了一座風水山(即今日的景山),以鎮壓元朝的王氣——整座土山堆砌在元代帝後所居住的寢宮區域上方。這座風水山也旋即被明成祖命名為萬歲山,以求大明江山千秋萬歲,因此明代的萬歲山專門用來稱呼景山,而元代原有的萬歲山(瓊華島),在明代的史料中,多以「廣寒殿」來稱呼。

明代初期,西苑的建築並不多。明英宗復位後的第三年即天順三年(1459年),在西苑北部興建了一組避暑宮苑——太素殿。這可以算是北海北岸第一組建築群了。之後明代中後葉在北岸還曾先後出現過乾德閣、嘉樂殿以及五龍亭等建築,其餘則沒有較大的工程。北海真正迎來建設的高潮是在清代乾隆年間,這之前雖然有順治皇帝在廣寒殿舊址增建喇嘛塔等工程,但較之乾隆皇帝時的營造,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北海北岸、北海東岸的眾多建築正是乾隆皇帝所建,比如著名的九龍壁、靜心齋、先蠶壇等都是乾隆時期興建的。

按時間先後來看,闡福寺應該是如今北海三處新開景點中最早修建的。它和上文提到的太素殿有些淵源。

明英宗時期,太素殿是按照「堊飾茅覆」的原則建造的。簡單說來,就是用白灰抹牆,不做裝飾,屋頂則是用茅草覆蓋,頗有些杜甫草堂的感覺。當時這裡是皇帝在炎炎夏日避暑的場所。西苑的這些工程竣工後,皇帝還特邀自己的親近大臣一同遊賞,當時的吏部尚書李賢,在遊覽之後還專門寫了篇遊記,其中對於太素殿的描述如下:「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後草亭,畫松、竹、梅於上,曰歲寒。門左有軒臨水,曰遠趣軒。前草亭曰會景。」從名字和建築樣式來看,這裡在當時就是一處頗具雅致的休閒園林。

到了英宗的玄孫正德皇帝在位時,這座太素殿可是被這位遊樂王者「玩兒壞了」,原有的樸素建築被悉數拆除,這位萬歲爺一時興起,為了圖涼快,命人用金屬錫建造起了一座大殿,名曰錫殿。而他的堂弟,即後來的嘉靖皇帝,則將這裡改造成一處道教的道場。

萬曆年間,太素殿附近迎來了一個大工程,那就是五龍亭的修建。此後,這一帶清淨了幾十年,那座錫制大殿一直用到了康熙年間。高士奇在其《金鰲退食筆記》中對錫殿有過一些描述:「中有錫殿,以錫為之,不施磚瓦。每歲盛夏,太皇太后避暑於此。皇上聽政之後,輒駕小舟問安,或侍膳亭上。」高士奇還記載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五龍亭燃放煙火的慶典,當時高士奇已經回家,皇帝特意派使者請他到五龍亭前一同觀賞焰火。

清代初年,按照《康熙皇城衙署圖》中的信息顯示,在北海北岸,只有太素殿和東側的大西天經廠兩組主要建築。乾隆七年(1742年)新的先蠶壇在北海東岸最北側建成,太素殿便成了先蠶壇的附屬建築——繭館。兩年後,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太后建議將此處改建為佛寺。孝子乾隆皇帝當即按照母后的意願,開展寺廟的建設工程。乾隆十年(1745年)動工,第二年八月,全部工程即告竣,可謂神速。

新建成的這座廟宇名為闡福寺,乾隆皇帝對該寺名的解釋為「上為慈聖(即崇慶太后)祝釐(祈求福佑),下為海宇蒼生祈佑」。這座大寺院以五龍亭作為南端起點,北側是一座宏偉的牌樓,名為「性海福田」牌樓(南邊石額為「性海」,北邊石額為「福田」)。其規制仿自於大高玄殿木牌樓。再向北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其布局為「伽藍七堂」樣式,建築規制則大多模仿自正定隆興寺。

過了牌樓往北,是三開間的山門殿,入內兩側為鐘鼓樓,正北則為天王殿,天王殿後為第二進院落,主體建築是高三層的樓閣,其內部相通,供奉有一尊用整棵金絲楠木雕琢而成的千手千眼佛像,因此這座樓閣也被稱為「大佛殿」,其正式名稱為「大雄寶殿」,建築樣式則模仿自隆興寺的大悲閣。

大佛殿前立有兩通石碑,石碑很有特點,位於東邊的碑身南面無文字,北面刻有乾隆題寫的《御製闡福寺大佛詩》;西邊的石碑正好相反,碑身北面無文字,南面刻有乾隆題寫的《御製闡福寺碑文》。

闡福寺建成後,它成為北海重要的梵境勝景。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每年農曆的臘月初一,乾隆皇帝都會到闡福寺拈香禮佛,之後會在此處書寫「福字」,這座寺廟真正成為了京城第一「福」地。根據清室資料,乾隆皇帝每年都要到闡福寺拈香,為生母崇慶皇太后祈福,並在每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派喇嘛一百零八人在闡福寺內誦《十六羅漢經》等,闡福寺成為清代皇室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佛殿的後面又添建了一座「真實般若殿」,其得名直接取自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座大殿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中並沒有體現,因為在這一年大殿還尚未完工(另一說「真實般若殿」應為萬佛樓後面的殿宇)。

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闡福寺遭到嚴重破壞,大佛殿裡千手千眼佛周身的寶物被洗劫一空。民國八年(1919年),當時由袁世凱衛隊改組而成的消防隊在大佛殿內生火做飯,不慎失火將大佛殿等其他建築燒毀。大佛殿毀於本身職責為滅火的消防隊手中,這對當時的社會體制也不失為一種諷刺吧。

大佛殿裡的千手千眼佛

大佛殿舊照

上世紀七十年代,北海公園在闡福寺北部籌建了植物園,每年在此舉辦菊花展,這也成為北海公園獨特一景,該植物園一直使用到闡福寺上一次大修為止。如今,闡福寺山門、天王殿等建築仍然完好,大佛殿只剩遺址,被改造為小廣場。在大佛殿遺址前,兩通石碑仍然矗立在原處。在大佛殿遺址廣場後,還有三座配殿,被布置成展室,目前正在舉辦關於闡福寺的展覽,向遊人介紹闡福寺的歷史。在展室裡,人們還能看到「性海福田」牌樓遺留下的石額之一:「福田。」

值得一提的是,與闡福寺同時動工興建的還有其東側的澄觀堂建築群,當時這裡被稱為「闡福寺東所」,其作用也是為帝後到闡福寺拈香禮佛前後休憩之用。這也就是如今的快雪堂院落,不過這個院落最後一進大殿快雪堂的修建日期,則要延後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了。

萬佛樓

乾隆給母后的賀禮

今年9月底,與大佛殿景區同時開放的,還有位於北海西北角普慶門內的萬佛樓遺址區。

乾隆時期,萬佛樓和南面的「極樂世界殿」是一個整體,它們是乾隆皇帝營造的一方佛教淨土,也是他為母后崇慶皇太后獻上的一份生日賀禮。整個工程自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開工,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修建完成。竣工當年,正逢乾隆皇帝六十歲大壽,第二年則是皇太后八十歲大壽,在當時可謂是雙喜臨門。

在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殿如今也叫「小西天」,這是因為在極樂世界殿的東側不遠,有「西天梵境」的建築,西天梵境常被稱為「大西天」,極樂世界殿後來也被稱為「小西天」。

極樂世界殿是曼荼羅建築方式,其中央大殿象徵著佛教世界的中心:須彌山。在大殿中,也的確壘起了一座泥胎須彌山。山上錯落分布著彩色佛像二百二十尊,其中的釋迦牟尼佛、阿蘭、迦舍尊者以及八大菩薩均用銅鑄造。

在乾隆時期,極樂世界殿最北面的琉璃牌樓正對普慶門,步入普慶門,迎面會看到一個方形水池,水池南北各一座四柱三間的木牌樓;水池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石經幢;在水池北側,便是恢宏的萬佛樓了。這座樓閣面闊七間,共有三層,其中加上佛樓四壁鑲嵌的佛龕內佛像在內,整座樓內一共供奉有一萬零二百九十八尊。當時為了給皇太后祝壽,乾隆皇帝從壽誕的十年前便開始要求內務府撥發大量黃金鑄造金佛,此後又以祝壽為名,要求上至京城下至地方,都要進獻金佛,以表孝心。當時規定大佛需重五百八十八兩八錢,小佛像也不許輕於五十八兩。

此外在萬佛樓每一層內,還供奉有大無量壽佛九尊,三層加起來一共是二十七尊,可以說整座樓就是一座佛教造像藝術博物館。

令人惋惜的是,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將萬佛樓內所有金佛全部盜走。樓體本身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年久失修,到1949年後萬佛樓已經淪為危樓。最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其部分石料支援了天安門城樓返修工程。

如今,在萬佛樓遺址,兩座牌樓已無存,但是還有當年牌樓的遺蹟;水池兩側的石經幢矗立在原處,萬佛樓兩側的配殿,只有東側的寶積樓還在,修繕一新後,正在舉辦崇慶皇太后的主題展。

清代很多皇家園林的寺院旁都會建一個生活氣息非常濃厚的小園林作為陪襯。北海公園西天梵境旁有鏡清齋(靜心齋,曾稱大西天東所),闡福寺旁則有澄觀堂(即快雪堂院落,亦名闡福寺東所),而萬佛樓東北側以澄性堂為核心建築的「東所」則是萬佛樓建築群的附屬園林建築。澄性堂在萬佛樓東北,它的前方也是一個方形水池,其後則有假山和人造池水,主體建築包括湛碧亭、澹吟室、鏡藻軒、致爽樓等,雖然規模不大,但不失其精緻。只可惜如今這片堂、亭、軒、樓、池兼備的小園林,唯有致爽樓留存。

 

畫舫齋

江南庭院

說起北海東岸,在乾隆初年,還是一個狹長的區域,建築也不多。乾隆皇帝於1750年,將北海東牆「東擴」,並用修整太液池挖出的泥土在東岸堆砌了人們今日見到的土山。此時《乾隆京城全圖》已經基本繪製完畢,所以此圖上北海東岸區域,只能看到最北側的先蠶壇和靠南一點的船塢。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回到京城後,他開始按照江南園林的樣式,在北海東岸空出來的地盤大興土木,於是便興建了畫舫齋和濠濮間景區。

濠濮間得名於康熙年間修建的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之一的「濠濮間想」,該詞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表達了一種超然世外、與世無爭的意趣。這其中的「濠」「濮」兩個字都是河水的名字,它們都與莊子有關。莊子當年與惠子遊於濠梁,莊子還在濮水垂釣。這兩個字正是對於超然世外這種意境的象徵。

北海的濠濮間還修造了一座九曲雕欄石橋,正是模擬了當年濠水上的橋梁:濠梁。橋梁將一波碧水一分為二,石橋的一端還架起一座石牌樓,上有乾隆皇帝題寫的楹聯。整個濠濮間景區,就是乾隆皇帝在北海這個水景大園林的東岸興建的一座山地小園林。

與濠濮間相比,畫舫齋則是一處以水取勝的園林,同時也是清代帝王檢閱射箭的場所。步入宮門迎面看到的是面闊五間的春雨林塘殿,其南側帶有三間抱廈,該殿宇與宮門和兩側的圍牆一起圍合成了畫舫齋的第一進院落,其東西兩側包圍進了一部分人工改造的山體,使得這處水景園林增添了幾分山林情趣。

從春雨林塘殿穿到第二進院落,仿佛置身於舟楫之中。第二進院落雖然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布局,其院落中心並不是平地,而是一方池水。這也符合設計者乾隆皇帝的最初意圖,他在詩作《畫舫齋》中寫道:「畫舫予所喜,雲舟不是舟。」其得名也是源自歐陽修的一篇《畫舫齋記》。當年歐陽修被貶官到滑縣後,利用官署東旁的一座小房子改建為自己的休憩之所,併名之為「畫舫齋」。在這篇文章裡歐陽修用《周易》中的理念講到自己當時的處境不利,就好似「涉川」一般,經歷了種種「行走江湖」的兇險後,仍在文章裡念念不忘居安思危,為國效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文人雅趣。乾隆皇帝也正是借用了這一點來命名這座新建成的園林。

主殿畫舫齋東西兩面,還各有一些建築點綴,經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改造後,西側保留了原有的以水上曲廊連接的「小玲瓏」,東側則是因一棵千年古槐而得名的「古柯庭」,再加上奧曠、得性軒一起,三座建築圍合成了一個新的小天地,可謂妙趣橫生。

乾隆所建北海其他建築

除了上述三處新開景點,乾隆皇帝在北海興建了很多建築,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農耕時代的印記——先蠶壇

北海北岸的先蠶壇,興建於乾隆七年(1742年)。在這之前,元明兩代都有各自的先蠶壇,其中元代的先蠶壇,位於如今的通惠河自東便門橋至東三環一帶以北。明初不設先蠶壇,到了嘉靖皇帝時,先蠶壇建設提上日程,最初嘉靖皇帝遵循古制建在北郊,即安定門外的方澤壇對面,但旋即嘉靖皇帝改了主意,將安定門外未完工的先蠶壇悉數拆毀,移建到了紫禁城以西的西苑仁壽宮附近。如今上述幾處先蠶壇都已無蹤跡可尋,可以說北海的先蠶壇是一個孤例。

乾隆九年(1744年),孝賢皇后親臨先蠶壇,在這座新建成的壇壝中舉行了親蠶禮。宮廷畫師畫了一幅《皇后親蠶圖》,記錄下這一重大時刻,如今這幅《皇后親蠶圖》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親蠶禮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但皇后親自前往的少,更多是派遣妃子代行。清亡後這裡逐漸荒廢,1949年後這裡歸北海幼兒園使用至今。

清漪園姊妹建築——西天梵境後院

從6號線的北海北門站出來迎面便會看到一座恢宏的琉璃樓閣,斑斕的色彩將這座樓閣點綴得如仙境一般。這裡如今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不對遊客開放,這也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正是在這座院落裡,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遺憾。

故事還得從乾隆十六年(1751年)說起,這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回京後即下令在西郊清漪園、北海大西天以及避暑山莊永佑寺分別修造三座寶塔,寶塔形制則模仿南京大報恩延壽寺和杭州六和塔。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內務府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來到大西天進行現場踏勘,之後根據實際地形繪製了琉璃寶塔的地盤圖樣進呈預覽。整個方案令乾隆皇帝非常滿意,工程很快就進入到具體落實階段,而且三座寶塔的修建是同時推進的。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京師正在修建的兩座寶塔(另一座在避暑山莊)同時出現了問題。北海的琉璃塔當年建到了第四層,其周邊的迴廊以及南側的華嚴清界山門、四角上的四座重簷方亭也基本完工,可誰曾想寶塔竟然遭遇火災,不光寶塔被焚毀殆盡,周邊殿宇樓座共延燒十七座,共計一百二十一間。

清漪園的延壽塔此時也已經修到第八層,但不想竟然出現了地基下陷的情況,乾隆皇帝只能忍痛將其拆除。最後這三座寶塔只有承德永佑寺舍利塔保存至今。

北海和清漪園的兩處原計劃建設的寶塔被乾隆皇帝更換了方案,其中北海大西天在寶塔原址建起三重簷的琉璃閣,清漪園報恩延壽寺延壽塔則改建為佛香閣。1860年佛香閣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後來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將其復原,這就是今天看到的頤和園佛香閣。

歷經曲折——大圓鏡智寶殿

大圓鏡智寶殿建築群與鏡清齋(靜心齋)相對,最初稱大西天西所。這裡最初準備建成三十三間轉角重簷羅漢堂。它與大西天的位置關係頗類似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與其西側的羅漢堂(如今已改建為清華軒)的布局。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大西天西所南門真諦門外興建了一座琉璃影壁,這就是如今馳名中外的九龍壁。與九龍壁同時興建的,還有西天梵境(大西天)山門南側的華藏界琉璃牌樓。值得一提的是,華藏界琉璃牌樓主體仿自於圓明園慈雲普護景區的一座牌樓,從中也可以一窺當年圓明園建築的恢宏。

上文提到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大火,波及了西所,西所羅漢堂被徹底焚毀。這之後在遺址上建起了七開間的重簷歇山頂大殿——大圓鏡智寶殿。民國九年(1919年)駐紮在北海的部隊用火不慎,焚毀了大圓鏡智寶殿及其周邊建築。1925年北海作為公園開放,這片遺址被改造為體育場,這裡一度被命名為「樂靜園」,其山門真諦門有段時間還被改建為西洋式大門。1996年該區域得到重建,但它已經不再歸屬北海公園,如今這裡仍然處於不開放狀態。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北海公園旅遊指南
    北海是我國迄今保留下來的 歷史最悠久,保護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有獨特的造園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園林的精華和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遊船,讀書,禮佛,賞景等著您!北京北海公園始建於遼代,歷代修繕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大規模的改建後,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我國現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 北海公園自辛亥革命前,都是皇家御苑,佔地約69公頃,水面面積達39公頃,公園的標誌性建築為坐落在瓊華島上的永安寺白塔。
  • 北海公園:帶你看不一樣的皇家園林
    過陡山橋順著北海的湖邊道路向北繼續行走,路的西側有一個郵局——北海皇家郵驛,裡面開設與郵政有關的科普展,展品包括嘉峪關出土的魏晉之墓的驛使彩繪壁畫磚,中國現存最早的秦國「木牘家書」,「大清蟠龍郵票」,「黑便士」等,演繹郵政歷史。北海公園北門附近的水域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鴛鴦和野鴨子,吸引了大量遊人在此駐足觀光。
  • 北海公園-北京最值得遊玩的勝跡之一
    北海公園以其白塔和永安橋為標誌性建築,1651年順治皇帝根據西藏喇嘛惱木汗的請求,在廣寒殿的廢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瓊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白塔高5.9米,塔身呈寶瓶形,很多遊客在拍照留念時會或稱白塔為瓶子。北海公園北岸以靜心齋、西天梵境諸殿、九龍壁、極樂世界殿等最為出名,其中靜心齋和九龍壁是名勝中的名勝。
  •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成交過億 看皇帝如何遊北海公園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 據了解,《白塔山記》用行書寫就,共包括《白塔山總記》、《塔山東面記》、《塔山西面記》、《塔山南面記》和《塔山北面記》五卷。文中描繪的白塔山,就是今天北海公園內的瓊華島。自1741年起,乾隆皇帝對北海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擴建,至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修建規模已基本形成。於是,乾隆帝於當年作了《白塔山總記》及《塔山四面記》。
  • 北京北海公園遊玩攻略
    北海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城內景山西側,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是中國歷史園林的藝術傑作,1925年這裡開放為公園,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主要由瓊華島、東岸、北岸景區組成。
  • 畫說北京丨北海公園的前世今生(下)
    西天梵境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禪林,建於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後改為今名。山門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門內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殿周圍有六十七間迴廊環抱。極樂世界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乾隆為其母孝聖皇太后祝壽祈福而修建的。大殿為方形攢尖頂,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聯以矮牆。建築整體四面環水,意境優雅,氣勢宏偉,佔地面積12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亭式建築。殿北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為皇太后祝壽而建的萬佛樓,內有一萬個金質無量壽佛,1900年全部被八國聯軍掠走,萬佛樓後來也被拆除。
  • 北海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大展」迎國慶
    北海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大展」迎國慶  99件文物亮相頤和園福壽文物展;北海公園萬佛樓遺址區開放;北京植物園40萬株鮮花匯成「花海」  國慶節臨近,多家市屬公園推出一系列展覽活動,營造出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
  • 讓我們蕩起雙槳 北海公園全攻略之團城、白塔、永安寺
    每當我們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時候,似乎總會來到北海的白塔下,作為北京市內最著名皇家園林,這裡同時也成為了住在這裡的人日常活動的公園,是來北京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帶來北海公園的遊玩全攻略。
  • 北海公園畫舫齋對外開放,3處文化空間全新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經過3個月的環境展示提升及試運營,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12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春雨林塘」殿、「畫舫齋」兩座建築闢為書畫展室,增加展覽面積約200平方米,公園計劃明年在此舉辦書畫展。此外,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也完成改造提升,已於今年10月全新亮相。
  • 故宮旁邊 告訴你藏在北海公園深處的優質景點
    北海公園位於景山公園西邊與故宮,景山都只隔一條馬路,是一座文化沉積非常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公園不算小,全園玩下來大概要4小時,公園分為「北岸景區」「東岸景區」「瓊島景區」。有一些景色很棒的小景點在這三個景區茂密的樹林中,可能去很多次都會被忽略掉。
  • 北海公園,讓我們蕩起雙槳
    曾經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讓全國人知道了北京的北海公園。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城皇城內西北部,與紫禁城、景山以及中南海為鄰,作為皇城御園已有800年歷史,曾經歷了遼、金、元、明、清五代。辛亥革命後,1913年北海移交國民政府管理。
  • 金秋的北海公園是玩遊戲的佳時間
    北海公園北海公園位於瓊島上方的畫廊正在修繕中,周圍可能還有騰空的仿食品。在遠處景山北海公園新來的電動巡洋艦師傅正在組裝中。華藏界華藏界西天佛教界,又稱西天大帝,是明代的藏經廠和西天寺。民國時期山門上的「天王殿」是否被徐世昌更改。庭院兩側的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
  • 北海門票5元,佔地1063畝,太素殿耗銀20萬,慈禧修建第一條鐵路
    北京有8個國家5A景區,像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十三陵,恭王府,還有奧林匹克公園,圓明園,就這八個。其實感覺北京有些景點,完全可以成為國家5A,像今天說的北海公園,風景就很美。北海是古代皇家園林,佔地71公頃,水面比陸地要大100多畝地,整個北海公園佔地1063畝地。北海公園是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從1925年開放,到現在已經開放95年了。
  • 北京北海公園明代金絲楠木柱遭英文籤名破壞
    北海公園內的大慈真如寶殿內,一根金絲楠木柱上被刻上了三個字母攝影/本報記者 鬱驍  北海公園內的大慈真如寶殿內,三個字母被人為地刻在了一根柱子上,抬眼可見。昨日,北海公園管理處回應稱,刻字形成於上個世紀80年代,目前公園正在商討修複方案,未來將進行修復。  現場  三字母刻上名貴木  修建於清代的西天梵境臨北海西岸而建,遊人不斷進出。幾棟大殿中,大慈真如寶殿最為高大。從大殿右側門進入,迎面落座一尊佛像,與之相對有兩根木柱。
  • 日本奈良公園散步指南:精選12景
    一般觀光客總是匆匆走過這些觀光景點,遼闊又療愈人心的奈良公園,其實還有許多值得停下腳步的美景和文化史跡。下次再訪奈良,請給自己一整天的時間,走一趟奈良公園12選,盡情地感受奈良公園的動人之處!註:以下12景,為散步順路之路線,非排名順序。
  • 春光中的中國之北京北海公園
    中國北京北海公園,中國古代皇家園林,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一起來看看古時的皇家園林是什麼樣的吧!北海公園內的瓊華島,因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它是北海公園內最為別致的建築物之一。
  • 北海「瓊島春陰」竟和5位皇帝有關 留下中國園林營造一段趣史
    如今的北海公園有座小小的瓊華島、面積雖小,意涵卻大,金、元、明、清四朝,金世宗完顏雍、元世祖忽必烈、明宣宗朱瞻基、乾隆皇帝四位都曾在這裡動土,宋徽宗趙佶也算半個「有緣人」,留下了園林營建的一段趣史。元代滅金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把大寧宮擴建為以太液池(即明清的北海)為中心的西御苑,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三次擴建瓊華島,「廣可五六裡,加飛橋於海中,起瀛洲之殿,繞以石城」,他在島上重建廣寒殿作為朝會之處,殿中放置「瀆山大玉海」「五山珍玉榻」 、玉制假山等大型玉器,殿頂懸掛玉制響鐵,殿內另有兩個小石筍各有龍頭,噴吐著從山後用水車提上來的湖水
  • 皇家園林之——北海公園旅遊攻略 景點門票美食住宿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北海公園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是中國最古老、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北海公園的湖光塔影、亭臺樓閣無一不富有幻想意境色彩,以神話「一池三仙山」為構思布局,有乾隆皇帝所題的燕京八景之一,而最著名的當屬瓊島上的藏式白塔。另外,北海公園也承載著北京一代人美好的童年記憶,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謠,始終代表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 北京景山公園壽皇殿有四大特點,其中乾隆曾御題坊額
    景山公園壽皇殿新近開放,初冬時節前來一睹為快。壽皇殿的院子裡有不少繪滿了漂亮彩畫的建築,最吸引我的還是壽皇殿磚城門外廣場上異彩紛呈的那三座牌樓。記得2017年2月來景山公園時,牌樓周圍已經搭起了腳手架,那時的牌樓還沒有戧杆,但每座牌樓旁的地面上有四對戧獸。這次修繕後增加了新的戧杆和新的戧獸,恐怕是為了全面恢復乾隆十四年(1749年)時的歷史面貌。說起來,壽皇殿前的這三座九舉牌樓很有看頭,有四個特點。第一,規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