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補齊交通短板,
大悟近5年來共完成交通投資77億元,
公路通車裡程突破4000公裡,
構建起了「半小時快速交通圈」,
全縣所有鄉鎮半小時可以上高速公路、到高鐵站,
昔日閉塞的老區交通區位優勢日漸凸顯。
5年前,
對大悟人來說,這還僅僅只是一個夢想——
一塊「硬骨頭」
經濟越貧困,交通越滯後。國家級貧困縣大悟也不例外。
縣交通運輸局幹部萬巧雲介紹,至2014年,精準扶貧全面啟動之前,大悟尚有東新、彭店、四姑等鄉鎮沒有通二級公路;全縣4000多個自然灣,超半數沒有通灣組路。「我們的路網密度僅163公裡/百平方公裡,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滯後的交通,阻斷了老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
群眾出行不便。就拿彭店鄉來說,距縣城直線距離僅20多公裡,公交車卻需要穿過3個鄉鎮,耗費兩三個小時。
企業不願投資。河口鎮長李世清記憶深刻:「好不容易請個企業家來考察,從縣城到鎮上顛簸近兩個小時,半路就打退堂鼓了。」
農產品銷售難。作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悟有綠茶、花生、油茶等十大特產。物流不暢,讓這些特產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同樣的品種、同樣的品質,別的地方收購價1塊錢/斤,我們這7毛錢/斤,還沒人願意上門。」新城鎮紀委書記吳漢川說。
缺乏市場主體帶動,農產品商品率低,產業扶貧從何抓起?
首先就得啃下交通這塊「硬骨頭」。抓住國家交通扶貧機遇,大悟明確交通補短板目標:織密「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半小時快速交通圈」。
多渠道融資
諶兵,夏店鎮黨委書記。他任縣交通局總工程師、副局長時,G346大悟段就開始動議、規劃。
一直到諶兵赴鄉鎮任職8年後,這條路才最終建成通車。拖了這麼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資金。
大悟地處大別山西端南麓,公路橋隧比高,建設成本大;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自身財力又有限。補齊交通短板,錢從哪來?
市場融資。2014年,大悟縣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我們主要通過精準謀劃項目,爭取和承接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副總經理劉華林介紹,近幾年公司已陸續爭取政策性貸款4.5億元。
「輸血」的同時,大悟縣交投通過新能源公交、高速服務區綜合體等多元化經營,不斷增強自身造血能力。「今年又將融資7個多億。」劉華林說。
向內挖潛。大悟先後整合各類資金15億元,修通貧困村「斷頭路」,改造重要縣鄉公路,暢通「微血管」。
向外借力。抓住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幫扶機遇,施工建設一批、籌謀規劃一批;採用PPP、BOT、BT等建設模式,引入省交投集團、中鐵大橋局、中國水電八局等國企資本,完善高速路網,升級國省幹線,打通「主動脈」。
數據顯示,近5年來,大悟完成交通投資77億元,是過去10年總和。
織密交通網
補短板,大悟密織交通路網。
以高速路網為主骨架——麻安高速大悟段建成通車,武大高速動工,京港澳高速大悟段改擴建啟動,構建「二縱一橫」高速路網。
以國省幹線路網為支撐——大黃線、呂高線、觀新線、G346大悟段等一批國省幹線建成通車,「三縱三橫」公路交通網形成。
以農村公路網為延伸——創建「四好農村路」,打造「路長制示範線」「農旅融合示範線」,17條縣道、61條鄉道、2021條村道全面提檔升級。
三網相聯,網網相通。以G346大悟段為例,這段路全長近40公裡,起點位於河口鎮河口村,終點位於孝感北站,途經河口、劉集、夏店、高店、高鐵新區。「它外接高鐵孝感北站、京港澳高速,內連呂高線,將整個區域串聯成網。」熊愛池指著交通地圖介紹。
「一年啟動一個大項目,一年建成一個大項目。」萬巧雲介紹,目前大悟公路通車裡程已突破4000公裡,路網密度達到201公裡/百平方公裡,躋身全省縣市區第一梯隊。
老區交通區位優勢開始顯現。
依託京廣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麻安高速公路,大悟融入了全國高鐵、高速路網,所有鄉鎮半個小時可以上高速公路、到高鐵站,坐高鐵去武漢僅需要28分鐘。
2019年,全長126公裡的武大高速動工開建。這條橫貫大悟的高速公路,將與京港澳高速、滬蓉高速、麻安高速形成「井」字形現代高速路網,大悟鄂北交通樞紐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資本進山來
2018年底,投資百億元的中南家居產業園落戶大悟河口鎮。半年後,5家家居企業抱團入駐園區。
今年,河口鎮又籤約引進了兩個投資過億元項目。
一下子成了「香餑餑」,李世清知道交通區位的變化在起作用。「途徑河口的G346大悟段已經通車,武大高速也將在河口與麻竹高速交匯,我們的物流運輸將越來越便捷。」
初秋,走進湖北半兵衛茶業有限公司抹茶生產基地,沁人茶香撲面而來。吸引半兵衛到河口設廠,除了當地豐富的茶葉資源,還有緊鄰高速的便利條件。「走高速物流時間可縮短一半左右,一噸茶葉運到武漢可減少物流成本1000元左右。」公司負責人說。
路通業興,資本進山。
企業來了。中廣核、武船集團、保利集團、正邦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密集落戶大悟,綠色能源、農產品加工、生態文化旅遊、印刷包裝、金屬製品等五大主導產業風生水起。
能人回歸。近5年來,朱道六、餘兵國、曹雙華等600多名大悟籍企業家攜資返鄉創業,建起20餘萬畝特色農業基地,開發75個特色農旅融合項目,興辦83家扶貧車間。
在大新鎮,從澳大利亞留學回來的黃天流轉2萬多畝山場,進行生態農業綜合開發;
在芳畈鎮,在京成功人士餘兵國流轉山地3萬多畝,整合開發大悟綠茶等農特產品;
在東新鄉,回歸成功人士賀勝聯合天津企業興建萬畝油茶基地……
人氣旺了,農產品俏了,
家門口有崗位了,
沉寂的山村湧動創業熱潮。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陸夢陽
編審:黃黎
出品:孝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