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生物製劑獲批

2020-12-22 生物谷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類克?(REMICADE?),即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對於接受傳統治療效果不佳、不耐受或有醫學禁忌的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成年患者,可用於減輕症狀和體徵、誘導並維持臨床緩解和黏膜癒合、使患者減少或停止使用糖皮質激素[1]。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生物製劑。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可發於任何年齡,最常發生於青壯年期,根據我國資料統計,發病高峰年齡為20~49歲[2]。主要表現包括腹瀉、黏液血便、裡急後重、腹痛等,可伴有發熱、體重下降等全身症狀[3]。潰瘍性結腸炎在歐美發達地區發病率高,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4]。據估算,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患病率為11.6/10萬[5]。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旻湖教授介紹:「歐美國家使用英夫利西單抗(類克?)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已有14年歷史,其療效及安全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此次類克?UC適應症的獲批,將為我國UC患者,特別是難治性U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類克?的獲批主要基於兩項全球III期臨床試驗和一項針對中國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ACT 1和ACT 2是兩項針對接受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1](n=728)。在ACT 1研究中,第54周時,合併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組中44.9%的患者獲得臨床療效,與之相比安慰劑治療組為19.8%(p < 0.001);合併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組中獲得臨床緩解和黏膜癒合的患者比例高於安慰劑治療組(分別為34.6% vs. 16.5%,p < 0.001和46.1% vs. 18.2%,p < 0.001);合併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組中獲得持續療效和持續緩解的患者比例高於安慰劑治療組(分別為37.9% vs. 14.0%,p < 0.001;和20.2% vs. 6.6%,p < 0.001)。

第30周(22.3% vs. 7.2%,p < 0.001,匯總ACT 1和ACT 2數據)和第54周(21.0% vs. 8.9%,p=0.022,ACT 1數據)時,合併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組中能夠在糖皮質激素停藥的同時維持臨床緩解的患者比例高於安慰劑治療組。

在中國進行的III期臨床研究[6](n=99)也顯示英夫利西單抗在治療中國中度至重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與安慰劑組(n =49)比較,英夫利西單抗組(n =50)第 8 周臨床應答率 [ n =32 (64%) vs. n =16 (33%); P=0.0021 ] 和黏膜癒合率 [ n =17(34%) vs. n =8 (16%); P=0.0451 ] 更高,第26周的臨床緩解率更高 [ n =14 (28%) vs.n =5(10%); P=0.0281 ]。 研究期間未發生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西安楊森長期致力於解決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們一直在不斷努力,使中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夠儘早受益於類克?這一創新療法。此次類克?的新適應症獲批再次證明了我們持續致力於對中國患者所做出承諾。今後我們會繼續前行,與其他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提高患者的創新藥物可及性,使更多患者受益。」

作為中國首個獲批適用於胃腸病、風溼病和皮膚病三個不同領域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自2006年5月在中國獲批上市以來,類克?已被批准用於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中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患者、瘻管性克羅恩病患者、6歲以上兒童克羅恩病患者、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需系統治療且對環孢黴素、甲氨蝶呤或光化學療法等其它系統治療無效、禁忌或不耐受的慢性重度斑塊型銀屑病成年患者。[1]潰瘍性結腸炎是其在中國獲批的第七個適應症。

截至目前,類克已在100多個國家獲批,並廣泛應用於全球超過300萬患者。(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定製版」生物製劑,為更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帶來希望!
    目前唯一的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兼顧療效與安全性,選TA就對了! 作為消化領域公認的疑難重病,潰瘍性結腸炎(UC)難以治癒、需要終身用藥已是為眾多人知曉。
  • 挑戰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新型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真實世界療效如何?
    新近獲批的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維得利珠單抗(VDZ)在潰瘍性結腸炎(UC)的RCT研究中具有良好表現,GEMINI 1 提示早在第2周即可快速改善關鍵症狀,第52周內鏡緩解率為51.6%;VASITY研究則顯示VDZ第52周時,其內鏡緩解率顯著高於阿達木單抗組。
  • 全球首個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靶向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獲批...
    葛蘭素史克(GSK)今日宣布,倍力騰(通用名稱:注射用貝利尤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關於擴大適應症人群至5歲患者批准,適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
  • 改善潰瘍性結腸炎,醫生來解說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在哪些人群?潰瘍性結腸炎有兩大好發年齡高峰,最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第二個高峰在50~60歲左右,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越年輕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越困難,診斷也較不易,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有併發症產生。故若身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診。
  •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病?
    許多人都在問,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個什麼病?能嚴重到什麼程度以至於一個國家的首相都會辭職?潰瘍性結腸炎能不能治得好?如果腸鏡報告上診斷為結腸慢性炎,是不是就是潰瘍性結腸炎呢?由於這種慢性炎症相關的結腸癌同時發生在多個部位的比較常見,隱蔽性高,不容易發現,而且惡性度高,因此一旦發現癌變或者出現癌前病變,應及早手術治療,切除全部結直腸,以免遺漏腫瘤灶。此外,有些患者在病程中會突然加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這種時候也可能需要手術。潰瘍性結腸炎幾乎只累及結直腸,因此切除結直腸相當於切除了病變器官,能夠控制住病情。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黃睿 莊燕妍)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據悉,安倍晉三17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至今近50年也沒有治好。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是不治之症呢?
  • 潰瘍性結腸炎要做到這4點
    李軍祥說,潰瘍性結腸炎發病雖然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是秋季氣溫下降,特別是陰雨天氣,容易復發。李軍祥介紹,在藥物治療方面,西醫常用美沙拉嗪,這是一種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先大劑量用藥讓症狀消失,再用小劑量維持。如果患者症狀較重,用美沙拉嗪效果不好,要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但激素副作用較大,只能短期用藥。
  • 強生IL-12/23抑制劑Stelara第4個適應症即將獲批,治療...
    2019年07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醫藥巨頭強生(JNJ)旗下楊森製藥公司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審查意見,推薦批准Stelara(ustekinumab),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成人患者,具體為:對傳統療法或生物療法反應不足、不再反應、或不耐受、
  • 潰瘍性結腸炎: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還不是特別清楚,腸道微生物、免疫起有重要作用。潰瘍性結腸炎在中國的患病情況怎樣? 楊雲生教授:近十年來,我國乃至在亞太地區,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人數確實呈現增長的狀態。沿海地區的發病率高於內陸地區。
  •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缺乏金標準,需多方面綜合分析,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UC的診斷要結合上述各方面的指標綜合判斷,仍然強調該疾病是排他性診斷的疾病,部分疑難病例需多學科會診,並特別強調在診斷過程中,如對診斷存有疑慮,需在一定時間(一般為6個月)後複查內鏡及黏膜活組織檢查,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資料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目前尚無治癒藥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家鳴教授將潰瘍性結腸炎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好比腸道變成了一根硬管子,無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運送排洩物,會讓人十分尷尬。據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和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張聲生教授介紹,該病容易反覆發作產生息肉,從長遠來看,還極易引起癌變。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健康直通車(第33站))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倡導積極預防癌症,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序擴大癌症篩查範圍。徐 駿作(新華社發)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引起公眾對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的關注。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嗎?怎麼預防?
  • 潰瘍性結腸炎苦不堪言,教你正確的治療方法要記牢!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症,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合稱為炎症性腸病。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家鳴教授將潰瘍性結腸炎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好比腸道變成了一根硬管子,無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運送排洩物,會讓人十分尷尬。更可怕的是潰瘍性結腸炎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治療很可能會發生癌變。
  • 潰瘍性結腸炎的新見解
    在英國,多達一百分之一的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癌症,這些疾病共影響260,000人。其中腸修復是依賴於與在腸道中細菌的相互作用。 蘭開斯特大學的Rachael Rigby博士說:「發達國家潰瘍性結腸炎持續增加的潛在原因包括腸道腸道微生物的變化。
  • 導致安倍兩次辭職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以治癒?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缺乏金標準,需多方面綜合分析,臨床表現、 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UC的診斷要結合上述各方面的指標綜合判斷,仍然強調該疾病是排他性診斷的疾病,部分疑難病例需多學科會診,並特別強調在診斷過程中,如對診斷存有疑慮,需在一定時間(一般為6個月)後複查內鏡及黏膜活組織檢查
  • 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潰瘍性結腸炎很難治癒
    最嚴重的是 1998 年,安倍任自民黨國會對策副委員長時,一度只能依靠點滴生活,體重由原來 65 公斤減少到 53 公斤,在慶應大學住院 3 個月。2006 年當選後,安倍在國外訪問期間感染病毒性腸炎,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症狀再次加重。直到2007 年 9 月 12 日,安倍正式表示辭職。
  •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怎麼辦?該怎樣治療?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病情較輕,但還是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多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相差不多。病變大多數最先開始於直腸或者是結腸,然後繼而蔓延至周圍腸組織,少數會累及全結腸。所以這種病變具有瀰漫性和連續性。
  • 皮炎新藥:Rinvoq治療特異性溼疹、結腸炎臨床數據喜人
    而在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3期臨床試驗中,接受Upadacitinib(45 mg)治療8周時,有26%的患者達到臨床緩解,顯著高於安慰劑組(5%)。   ▌兩個「磨人的小妖精」,該怎麼對付?   特應性皮炎、潰瘍性結腸炎都屬於慢性、復發性疾病,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疾病總是反覆,給患者帶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   特應性皮炎,又稱特應性溼疹,主要症狀為皮膚發炎、反覆出現皮疹、嚴重瘙癢等。
  • 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吃什麼水果?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多發於20~30歲,會造成患者腹瀉、腹痛、嘔吐、消瘦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全身的高熱,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折磨,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有些患者在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十分害怕,感覺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並且非常可怕,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我們國家發病率越來越高,現在的發病率大概每十萬人當中,大概有四到五個這樣的患者。所以發病率目前來說還不是太高,但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跟我們國家的工業化經濟發達飲食,還有患者的心理壓力等有一定的關係。
  • 逸仙科普|讓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專家給...
    王凌雲教授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反覆發作,需要長期服藥維持病情緩解,不合適的飲食、感染、不良情緒等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或者加重,輕度及長期緩解者預後較好。潰瘍性結腸炎首選內科治療,對於內科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或癌變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