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下的「學思達」教學

2021-02-15 新加坡家園

「學思達」的教學理念在2015年由臺灣張輝誠老師傳入新加坡的。之後學思達被本地老師在課堂上實踐,尤其是華文老師,讓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大的收益。

學思達的教學理念是依據學習金字塔。從學習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堂課中,學習收益超過50%的學習方式是討論、實踐和教別人。明顯的一個證據就是當了老師以後,老師變得越來越會說,說出的話變得越來越有道理,因為每天老師在課堂進行教別人的活動。

學思達也是翻轉教育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翻轉教育的理念是讓學生變成學習的助人,主動學習。

學思達是怎麼實現的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學思達是什麼意思?

思——思辨,小組討論

小組內的學生討論講義不明白的地方,討論不清楚的問題。

達——課堂表達

各個組把在組內沒有弄清楚的地方在課堂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老師補充。

在這樣的一個流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思考、表達之中。

無論在小組、在課堂,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而且學生在他人表達時,要仔細聆聽,不但可以聽到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也衝擊了自己的想法,產生更深入的思考。而且,對於不愛講話、不敢講話的孩子,在小組裡就有機會鍛鍊表達。我們都知道刻意練習,如果運用這個方式,膽小的孩子鍛鍊一段時間,也會變得勇敢的。

學思達的課堂就是這三步驟往復循環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傾聽能力、思辨能力、領導力和創造力。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人會質疑學思達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少,課後的功課也幾乎沒有。是的,這就是10多年前新加坡提出的「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因為課堂的三步驟循環,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非常紮實,根本不需要什麼題海戰術、填鴨式學習方式了,而且在這種慢慢磨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記住: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未來的社會不單單是知識主導的社會,而是能力需求的社會。

學思達的實體教學課,已經非常的成熟,也看到了明顯的效果,可是網絡課程學思達的局限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思,小組內的思辨和討論。老師在網絡課程只能用不停地提問,推動孩子的思考。小班的網絡課程可以讓孩子們之間進行爭辯、討論,大班的課程就有一些難做到。

可是隨著微信、zoom等網絡會議平臺的發展,網絡課程學思達將成為可能。

新加坡的3月學校假期,jeff learning centre的zoom網絡平臺就嘗試了進行分組討論時,把學思達引入網絡教學。老師邀請了8位學生和兩位家長試進行了網絡學思達的教學,這8位學生是小六生,今年要面臨新加坡的小六會考。老師針對閱讀技巧訓練,運用「學思達」進行了教學。

例如把學生分組後,每個組各建一個學習小組,老師布置任務後,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討論,用語音、簡訊、視頻會議展開討論。老師也在各個組中,隨時進入參與(感謝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幫助監控的家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鍛鍊了學生的自控力和自主力。

課前準備工作:

1,因為上課前對8個孩子都不了解,老師先準備了一份閱讀測驗,讓孩子完成,孩子們也剛剛結束學校的階段考試,也收集孩子的考捲成績,用這兩個結果進行評估,為後期的分組做準備。

2閱讀理解分析的講義和教學錄像提前給學生,讓學生熟悉。

教學過程(一):

1,上午老師帶領學生用測驗篇章帶領學生分析題目,學習分析題目的技巧:題目的關鍵詞——題型——題目分數——答題點。

2,在這個過程中,也在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表達能力,為下午的分組做準備。

下課後,根據上午的觀察,把學生分2組,並且每個組員都分配任務。期間,聯繫了2為家長,幫忙監控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二):

1,下午先給每個學生布置在組內任務,如組長、警察、記錄員、聯絡員(和老師聯絡),之後熟悉小組討論的分組操作,同時給家長分配任務(觀察小組討論情況)。老師也熟悉zoom網絡平臺分組,進入小組、回到班級的整個流程。

2進入教學。

運用上午學習的題目分析技能,每個組給一個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小組討論,之後回到班級分享。一個組分享後,老師提出疑問,另一個組同學也要求進行補充,最後老師對這個題目進行總結。

教學反饋:

教學結束後,學生和家長進行教學反饋,提出意見。

課後家長反饋:

覺得還是老師講效率比較高,可以穿插一點這樣的討論。
這種教學方法,課堂上可以練習團隊精神和孩子的領導組織能力。但是,不認真上課的孩子會更加分心,參與性較低,我家的是其中一個。我認為中途有一至兩節課可以接受。

2)

自己的教學反思:

因為今年在家休假,現在又是疫情階段,中國大陸已經開始了網絡教學。老師本人非常喜歡學思達的教學模式,自己在實體課程已經運用了3年。最近一直在思考網絡的學思達如何實現。

網絡教學的學思達,對我的困惑是如何進行小組討論,當我知道zoom平臺可以分組後,網絡的學思達教學想法立刻在腦海中形成。

通過這次的教學實驗,發現網絡下的學思達是可行的。老師可以在兩個組來回穿越,聽孩子們的討論,解答孩子們的問題。

當然,也存在著問題,例如因為在網絡情況下,孩子們沒有打開攝像頭,不愛講話的孩子參與度不高。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學生方法,孩子們的興奮度比學習力要多一些。

另一個問題是我忽視了評分環節。因為還沒有想好怎樣的計分方式,另外也擔心孩子為了追求分數而忽視學習。這帶來的一個結果是課堂分享時,在要求其他孩子補充分享時,不是很積極。下一次嘗試,還是要把計分環節給加上。

總的來說,這樣的教學還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生,有自律性的學生。通過他們對課程的積極參與,可以大大的提升他們對華文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於各種知識點掌握的牢固性!

我們也會積極努力的在網絡教學上做更多更好的嘗試!

感謝家長和學生們的配合、參與、付出!

相關焦點

  • 學思達——改變填鴨的教學模式 擁抱未來的教學方式
    進行學思達教學模式並不是不注重成績,而是挑戰傳統教育模式下的高成績。學思達教學模式是通過課堂上的高效能,達到大量的肩負,而且多元的增加學生各色各樣的能力,更具優勢的是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狀態出奇的好。
  • 學思達——擁抱未來的教學方式丨萬物啟蒙峰會專家說
    ──這樣的老師其實很容易被取代,如果補習班的老師教得更好、網絡教學影片教得更好,學生就會一窩蜂地往這些教得更好的人靠近。老師的位階提高了,就不容易被取代,因為補習班老師不會這樣教書、網絡教學影片教得再好、網絡資源再豐富、時代再怎麼變化、知識再怎麼激增,老師都可以拿來成為教材的一部分,只要老師會搭配「問題和補充資料」,幾乎沒有什麼東西不能成為老師上課的教材和內容。
  • 「學思達」教學 引申啟發
    之前介紹了「翻轉教室」及「MAPS教學法」,今期便談談「學思達教學法」。所謂「學思達」,就是自學(learning)、思考(thinking)及表達(expressing)的縮寫,融合了三個概念以引申多重啟發,由臺北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中文科老師張輝誠發明。  張擁有17年教學經驗,考察過北京市第四中學的「完全開放教室」、日本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觀察內地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的評審制度後,在課堂上讓學生當評審。
  • 「學思達」小記一二
    未來學習無處不在,從小學到大學課堂逐漸開放,自學能力是未來的主要能力,所以現在我們需要轉變觀念,學會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網絡、手機、電腦等資源都可以為我們所用,變成我們的主角。翻轉教學就是把一些資源拿來為我們學習服務,是我們教與學位置的一個改變。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是老師一直講、學生被迫聽。那現在的翻轉教學提倡什麼呢?
  • 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對學思達發展以及學思達老師的期待
    ──學思達的自主自動隨時開放教室,促發了臺灣開放教室的一波全新浪潮,當時真有各種不同教學法與各地出現的開放教室,——親子天下在童子賢先生的贊助下成立翻轉教育平臺網站,也曾在我和冠緯的建議及說明下,特地成立臺灣教師開放教室的資料庫和查詢系統,方便臺灣教師自行查詢和前往觀課。
  • 《學記》與學思達
    附:張輝誠:學思達的教學流程學思達,指自學-思考-表達,是臺灣高中教師張輝誠經過十幾年摸索,立志改變臺灣填鴨式教學的教育創新。 2013年9月,張輝誠老師開始推行學思達開放教室,是臺灣「隨時開放教室」第一人。四年來,全世界超過6000位來觀課。
  • 張輝誠:「學思達」如何改變臺灣填鴨式教學?
    學思達指的是自學-思考-表達,張輝誠老師經過十幾年的摸索,立志要改變臺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四年來,學思達開放教室已經吸引了全世界超過6000位教師來觀課。截止到2017年的7月,學思達團隊的教師在臺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波等地做了912場演講,總計影響42744人次。
  • 如何用「學思達」翻轉教學 ——記2018學年家長成長班
    當老師接觸學思達後,內在和專業產生了什麼改變?貝斯特遇到「學思達+薩提爾」後產生了什麼迷人的變化?為了讓家長更加清楚地了解貝斯特是如何進行學思達翻轉教學,2018年12月29日上午,貝斯特教育事業機構在國基路校區舉行了一場以張輝誠老師為主講的家長成長班。首先,瀚斯大外語小學的校務執行長T.Belinda分享了學生上學思達課程的感受,拉開了家長成長班的序幕。
  • 學思達教學法:改變填鴨的教學模式
    「學思達」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上的表演者。而老師則成了整節課的主持人。經過20年探索和推廣,學思達教學法的創始人張輝誠老師,將這種方法架構成「學生自學、問題思考、小組討論、學生表達、老師統整」5個步驟。
  • 學思達,讓課堂更美好
    破冰環節,大家進行自我介紹,互相了解學思達的五環節,滲透在課堂的每一個地方,如何做好這五個環節何權衡好五環節的關係,老師們進行了思考與探討。拿起話筒,面向大家,自信表達蘆老師也針對學思達課堂前準備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清楚的講解。老師們認真的聆聽,積極地提出建議,仿佛此刻,我們真的坐回了學生。
  • 他是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自覺個性孤僻高傲,直到遇見了……
    此後他自創的「學思達教學法」吸引了數萬「認同者」追隨,他成了臺灣「翻轉教育」的先行者,聲名遠播海外。近2年前他毅然請辭公校教職,到中國大陸協辦學校,如今他又回到臺灣,催生出第一所「學思達專校」,將由此展開一場大型教學實驗。原本平凡甚至有點孤癖的高中老師,靠著一步一腳印成了「學思達創辦人」,性格變得柔軟也包容許多。被問到這改變如何發生,他總強調「因為我跟崇建學過薩提爾啊」。
  • 潛心修煉備講義 學思達課展風採
    學思達融入瀚小的中文課堂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沒有在課堂上落地生根,各個年級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哪些創新和突破呢?
  • 學思達魔法教室——帝都之行第三天
    ,在愛與自由的氛圍中體會著、感動著……      (一)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上午一上課,輝誠老師就對大家自發成立的自組織給予了高度肯定,介紹了學思達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艱難起步到如今的風靡很多國家,還有學思達最初的網站,只能上傳下載教學講義的平臺,通過這些案例告訴大家,每個學校都可以做屬於自己的學思達教學,
  • 思達數學在曲江一幼的一天——愉快教育為教學加分!
    思達思維在全國已開辦了200多家校區,思達思維未央梨園校作為西安的第一家思達分校,致力於將思維教育模式進行廣泛傳播,愉快教育為教學加分。本次「思維教育」分享為思達思維和曲江一幼即將達成戰略合作,奠定了基礎。我們共同心繫幼兒教育事業,也希望在未來能夠攜手並進,共創幼兒美好未來!邏輯思維到底是什麼?
  • 張輝誠:學思達教學法
    張輝誠老師在網絡上公開課表,打開教室大門,每個月有上百位老師觀課。這一切都從學生開始問:「老師為什麼你的課本和我們不同?」這個提問,翻轉了教與學的主體,讓張輝誠看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老師可以有更大的舞臺。張輝誠的教室裡,從課堂最初的十分鐘教室風景便很不一樣。顛覆一般高中國文科的教學,張老師兩個國文班二平、二勤的學生並非拿著筆默寫課文,而是各自沉浸在閱讀的時光。
  • 告別填鴨,翻轉課堂,活化數理教學 ——勤禮外語中學數理科教師學思達培訓
    為了解決中學一線老師教育疑惑,打開中學一線老師的教學視界,2018年8月27日貝斯特教育事業機構特邀臺灣數學方面的教育專家劉繼文老師,對中學數理老師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培訓。劉繼文老師在上午的培訓中,對中學老師進行了理論培訓,首先闡釋了世界教學發展潮流,以及網際網路視頻教學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影響和啟發,而老師務必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緊緊貼合世界科技的發展,讓課堂教學符合新時代青少年學習特點
  • 學思達,讓你我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5月7日,厚街小牛津學校舉行了學思達觀摩課活動,7個科目的11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教學的盛宴。    「咔嚓-咔嚓---」一列火車開來了,也拉開了小牛津學校學思達觀摩課的旅程,快樂有趣的節奏遊戲,優美動聽的歌曲學唱,活潑可愛的火車開動,團結互助的學習方式,一年二班的小朋友和王玉貞老師帶給了我們美好的音樂時光。
  • 【思達資訊】思達2016中考頒獎盛典精彩回顧!
    又是一年中考季,2016年思達學校又創下歷年中考人數最高峰!思達學子考入一中226人!(最新數據)思達小升初升名校118人 !(最新數據)  當一個個報喜電話傳至思達各個校區,當一聲聲充滿感恩的話語向任課老師真情吐露時,我想感動的不止是孩子和家長,還有我們思達的每一位老師.
  • 學思達培訓我先行,蓄勢待發新徵程——勤禮外語中學教師增能系列(四)
    暑期正值老師們充電學習的好時機,為了提高老師們學思達教學的技巧和能力,勤禮外語中學進行了一系列教師增能培訓。此次勤禮外語中學特邀貝斯特數學教學研究中心劉主席和貝斯特教育事業機構學思達文科導師張惠喬老師,分別對勤禮中學的數理科與文科教師進行學思達線上培訓。
  • 「思達」,不僅僅是數學
    ——媽媽寶寶MomBaby 雜誌專訪【家長口碑】思達數學的教學方法是螺旋式的,所以我覺得家長不要急。思達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東西,才是他的。」數學的本質不是計算,而是思考,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覺得思達一直堅持下去是很好的,可以造福很多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