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的教學理念在2015年由臺灣張輝誠老師傳入新加坡的。之後學思達被本地老師在課堂上實踐,尤其是華文老師,讓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大的收益。
學思達的教學理念是依據學習金字塔。從學習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堂課中,學習收益超過50%的學習方式是討論、實踐和教別人。明顯的一個證據就是當了老師以後,老師變得越來越會說,說出的話變得越來越有道理,因為每天老師在課堂進行教別人的活動。
學思達也是翻轉教育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翻轉教育的理念是讓學生變成學習的助人,主動學習。
學思達是怎麼實現的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學思達是什麼意思?
思——思辨,小組討論
小組內的學生討論講義不明白的地方,討論不清楚的問題。
達——課堂表達
各個組把在組內沒有弄清楚的地方在課堂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老師補充。
在這樣的一個流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思考、表達之中。
無論在小組、在課堂,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而且學生在他人表達時,要仔細聆聽,不但可以聽到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也衝擊了自己的想法,產生更深入的思考。而且,對於不愛講話、不敢講話的孩子,在小組裡就有機會鍛鍊表達。我們都知道刻意練習,如果運用這個方式,膽小的孩子鍛鍊一段時間,也會變得勇敢的。
學思達的課堂就是這三步驟往復循環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傾聽能力、思辨能力、領導力和創造力。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人會質疑學思達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少,課後的功課也幾乎沒有。是的,這就是10多年前新加坡提出的「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因為課堂的三步驟循環,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非常紮實,根本不需要什麼題海戰術、填鴨式學習方式了,而且在這種慢慢磨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記住: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未來的社會不單單是知識主導的社會,而是能力需求的社會。
學思達的實體教學課,已經非常的成熟,也看到了明顯的效果,可是網絡課程學思達的局限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思,小組內的思辨和討論。老師在網絡課程只能用不停地提問,推動孩子的思考。小班的網絡課程可以讓孩子們之間進行爭辯、討論,大班的課程就有一些難做到。
可是隨著微信、zoom等網絡會議平臺的發展,網絡課程學思達將成為可能。
新加坡的3月學校假期,jeff learning centre的zoom網絡平臺就嘗試了進行分組討論時,把學思達引入網絡教學。老師邀請了8位學生和兩位家長試進行了網絡學思達的教學,這8位學生是小六生,今年要面臨新加坡的小六會考。老師針對閱讀技巧訓練,運用「學思達」進行了教學。
例如把學生分組後,每個組各建一個學習小組,老師布置任務後,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討論,用語音、簡訊、視頻會議展開討論。老師也在各個組中,隨時進入參與(感謝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幫助監控的家長)。這樣的學習過程,鍛鍊了學生的自控力和自主力。
課前準備工作:
1,因為上課前對8個孩子都不了解,老師先準備了一份閱讀測驗,讓孩子完成,孩子們也剛剛結束學校的階段考試,也收集孩子的考捲成績,用這兩個結果進行評估,為後期的分組做準備。
2閱讀理解分析的講義和教學錄像提前給學生,讓學生熟悉。
教學過程(一):
1,上午老師帶領學生用測驗篇章帶領學生分析題目,學習分析題目的技巧:題目的關鍵詞——題型——題目分數——答題點。
2,在這個過程中,也在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表達能力,為下午的分組做準備。
下課後,根據上午的觀察,把學生分2組,並且每個組員都分配任務。期間,聯繫了2為家長,幫忙監控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二):
1,下午先給每個學生布置在組內任務,如組長、警察、記錄員、聯絡員(和老師聯絡),之後熟悉小組討論的分組操作,同時給家長分配任務(觀察小組討論情況)。老師也熟悉zoom網絡平臺分組,進入小組、回到班級的整個流程。
2進入教學。
運用上午學習的題目分析技能,每個組給一個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小組討論,之後回到班級分享。一個組分享後,老師提出疑問,另一個組同學也要求進行補充,最後老師對這個題目進行總結。
教學反饋:
教學結束後,學生和家長進行教學反饋,提出意見。
課後家長反饋:
2)
自己的教學反思:
因為今年在家休假,現在又是疫情階段,中國大陸已經開始了網絡教學。老師本人非常喜歡學思達的教學模式,自己在實體課程已經運用了3年。最近一直在思考網絡的學思達如何實現。
網絡教學的學思達,對我的困惑是如何進行小組討論,當我知道zoom平臺可以分組後,網絡的學思達教學想法立刻在腦海中形成。
通過這次的教學實驗,發現網絡下的學思達是可行的。老師可以在兩個組來回穿越,聽孩子們的討論,解答孩子們的問題。
當然,也存在著問題,例如因為在網絡情況下,孩子們沒有打開攝像頭,不愛講話的孩子參與度不高。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學生方法,孩子們的興奮度比學習力要多一些。
另一個問題是我忽視了評分環節。因為還沒有想好怎樣的計分方式,另外也擔心孩子為了追求分數而忽視學習。這帶來的一個結果是課堂分享時,在要求其他孩子補充分享時,不是很積極。下一次嘗試,還是要把計分環節給加上。
總的來說,這樣的教學還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生,有自律性的學生。通過他們對課程的積極參與,可以大大的提升他們對華文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於各種知識點掌握的牢固性!
我們也會積極努力的在網絡教學上做更多更好的嘗試!
感謝家長和學生們的配合、參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