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民法典總則編 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2020-09-18 和諧新和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誕生

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將產生何種意義與影響?

法律從業者該如何領會民法典的精髓?

《民法典開講》將為你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百度APP聯合製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

2020年普法計劃支持項目


民法典總則編

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王軼 教授


民法典總則編對人身權益的確認和保障非常值得關注,財產權利的規定也充分體現了時代性,比較典型的是關於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規定,這些都是對網際網路時代和資訊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回應。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講《民法典》。


來 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總則應以權利為主線
    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應當採取分步走的方式,首先進行民法典總則立法。民法典總則的體例設計應當採取總則加實質序編的「大總則」模式,不能以序編代替總則,其邏輯構造應當以權利為主線。     總則的基本結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一般規定。一般規定是實質序編,應置於民法典總則的首章,就民法典的調整範圍、基本原則、法源、法律適用等一般性事項作出規定。
  • 話說民法典丨民法典的開篇與統領 聚焦總則編
    總則不可或缺民法典內容浩繁,體系龐大,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民法典首先需要制定一部能夠統領各個民商事法律的總則。民法典草案將民法總則整體納入,作為民法典草案總則編,共10章,204條,基本保持了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後。
  • 總則編:開篇之作,權利只是起點
    由此可見,民法典要在全社會落地生根,真正成為一部對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的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讓法治中國行穩致遠,尚需時日。民法典來了,許多老難題解決了,但不少新問題也出現了。見義勇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嗎?遊戲帳號等網絡虛擬財產被盜,能夠通過法律手段挽回損失嗎?
  • 民法典總則編開宗明義提綱挈領
    到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時,現行的婚姻法(1981年)、繼承法(1985年)、民法通則(1987年)、收養法(1992年)、擔保法(1995年)、合同法(1999年)、物權法(2007年)、侵權責任法(2010年)和民法總則(2017年)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共7編1260條,由總則編和六個分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收養編、侵權責任編)構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什麼?——兼說總則編的時代...
    今天討論的是與公民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首編——總則編的內容與特點。 一、民法典總則編是民法典的框架和綱領 民法典的編纂,需要一部承擔框架、綱領功能的總則編。我國原有民事法律體系龐大、內容繁雜,要打通整個民事法律體系的經脈,不一致的地方要統一,滯後的地方要更新,欠缺的內容要完善。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附民法典草案全文))
    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民法典總則編提綱挈領,通過抽象民事領域的共通性規範,構建了民事權利體系,並為各分編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在民法總則中,民事主體制度實際上確認了權利的歸屬;法律行為與代理制度實際上規範了主體行使權利的行為和方式;訴訟時效制度實際上是權利行使的期限規則。
  • 【石檢民法典百日談】總則編,一把開啟「女神」心扉的鑰匙
    作為「精神統領」的「總則編」《總則編》是民法典「女神」自由、民主精神的集中體現《總則編》覆蓋民法各編,形成總分結合、靜動結合的法典結構;明確規定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與公序良俗、綠色六大原則,奠定私法基本精神,契合社會現實需求;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的一般條款,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法學匯|民法典「總則編」的意義和創新
    我國民法典採用了兩步走的編纂戰略,而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是其中關鍵的一步。民法典「總則編」基本保持了民法總則的內容,同時又有所變動,例如,將民法總則中一個月、三個月等短期期間改為以日計算。總結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經驗,要求緊急情況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須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設施。不對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人格權設兜底性規定,只限定列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
  • 以「典」明「踐」|李永軍教授解讀民法典《總則編》
    6月1日,應大成律師事務所邀請,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永軍,為所有關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內容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以『典』明『踐』」的民法典《總則編》分析講座。
  • 【民法典小課堂】《民法典》總則編八大亮點 ②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接下來小編將帶您逐個認識《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 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可以說,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確認為經,以民事權利的保護為緯,編制了細密的民事權利保護屏障。民事權利的保護既是民法典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民法典總則編提綱挈領,通過抽象民事領域的共通性規範,構建了民事權利體系,並為各分編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 民法典|一準乎禮:總則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則入法是我國民事立法慣例,總則編第3條至第9條規定了民法典基本原則。以核心價值觀塑造法律原則,既保證民法典在調整不斷變化的社會新生事物時從容穩定,又避免其在法律適用失之於多、失之於泛時所帶來的價值適用紊亂。
  • 民法典對證券業務實踐的若干啟示——以總則編內容為視角
    民法典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七編,共一千二百六十條。民法典總則編通過對民法基本原則、概念、制度進行歸納,對其他各編起統領作用,是民法的靈魂和骨架,是民法典的總綱,更是整個民法體系的基石。
  • 民法典來了丨《民法典》總則編八大亮點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接下來小編將帶您逐個認識《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觀點|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著它以民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權利,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
  • 【觀點】王利明:民法典開啟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著它以民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權利,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可以說,民法典是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其頒布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保障為核心,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而展開。
  • 民法總則草案正式出爐 爭取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在27日上午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民法總則(即民法典總則編)被提交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适時受委員長會議的委託,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  編纂民法典已具備較好主客觀條件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分別規定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科學整理。」
  • 民法典課堂丨《民法典》總則編八大亮點 ②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接下來小編將帶您逐個認識《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主播讀民法典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 第九章 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權利不受保護的法律制度,其功能主要是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解析:民法典總則編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同時民法典總則編還規定了訴訟時效中斷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