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流行起了這樣的算法 &34; ,也就是一個168cm的女生,要找一個188cm男生才算般配。既說是個段子,沒什麼科學依據,我們就先不糾結這樣的算法是否會招來大多數男生的白眼了,但不得不說,這也確確實實反映著現階段大家的擇偶標準趨勢。你必須承認,180cm+是個加分項。
尤其那些吃過身高虧的家長,更是為了孩子將來不走自己的老路,每天給孩子好吃好喝。他們大概覺得 「吃得多長得快」。這種想法是對的嗎?今天,童童帶您了解一下身高增長的原理以及營養在身高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垂體分泌生長激素(GH)作用於肝臟,合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再作用於生長板刺激軟骨細胞不斷的分化增殖,從而使身高增長。」
1.生長激素是什麼
「生長激素(GH)是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蛋白質,能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在人體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由此看來,生長激素就仿佛是身高增長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才有了「長高的資本」。
2.日常飲食中哪些營養元素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在日常飲食中,有些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的攝入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從上圖可以看出,孩子對於 「蛋白質」 ,就像蓋大樓需要的主要建築材料一樣,如供應不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發育遲緩、貧血、乏力、食欲不振以及抵抗力差、智力低下等問題。保證充足的蛋白質讓孩子生長激素分泌峰值及分泌量更佳。
經常聽到「多吃蛋白質」,但到底吃多少才算多?怕是大多數人心中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麼對正在長身體的小孩子來說,蛋白質每日攝取量到底是多少?
根據2013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元素參考推薦攝入量得知:對於6-18歲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分別需要攝入蛋白質的量是每天約40~75克左右,佔總能量攝入的15%左右。
大家都知道,用來合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0種,其中有9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通過食物攝入。常見食物中,蛋白質類食物大體可以分為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兩種。
動物蛋白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肉類(牛羊肉、豬肉、雞肉等)、魚蝦類、蛋類、乳製品(牛奶等);而植物蛋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豆蛋白,包括大豆、豆腐、還有其他各種豆類。這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也是有細微差別的。比如肉類脂肪含量更高,而奶製品含鈣豐富,豆類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從均衡膳食的角度來看,缺一不可。
但蛋白質本身還是有優劣的,那麼到底該如何比較蛋白質的質量呢?比較蛋白質的質量主要有兩個因素:胺基酸成分(包括含量和類型)和蛋白的可消化性。
1)不同食物的蛋白質所提供的能量不同,總體來講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的蛋白/能量比更高。而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一共有20種,其中9種是人體不能自己合成必須要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胺基酸」,最理想的蛋白質必需胺基酸的含量與人體接近,最利於人體蛋白合成。
2)蛋白質的可消化性:可消化性指的是蛋白質中的胺基酸被人體吸收利用的能力,可消化性最高:動物蛋白、低筋麵粉、花生和大豆(94-99%可消化性),可消化性較低:其他豆類(72-84%)
吃好喝好固然重要,但完美搭配才是根本。作為家長的你,不如每天問問自己:孩子的長高營養你真的補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