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在中國近年來可謂走在了消費市場的前沿,其自身所蘊含的文化與格調備受當代消費者推崇。由咖啡所產生的一系列經濟利益與文化關係也成為了今年各大城市商業突破發展的關鍵所在。從星巴克指數的不斷創新,到成都咖啡風情街的面世,伴隨著首店經濟效應的影響,咖啡這一響噹噹的文化品牌在成都商業市場的地位越發重要。2019年11月18日,上海知名咖啡品牌MANNER在成都開啟了其西南首店之路,MANNER咖啡正式踏足成都,與消費者見面。
成都MANNER咖啡IFS店 來源:成都IFS
MANNER咖啡品牌成立於2015年上海,為目前國內成功的咖啡品牌,吸引了眾多年輕客群的光顧。其創始人老韓是個攝影發燒友,受一起玩攝影的朋友影響喜歡上了咖啡,從而開始研究咖啡、烘豆子。2012年在南通開了第一家攝影咖啡館,用自己烘的豆子製作咖啡。在獨立咖啡館很少的三四線城市,店內同時售賣爬行動物、死飛等個性突出元素迅速吸引了一波年輕人的關注,在當時人氣頗高的「人人網」上爆火。2015年MANNER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秉承「讓咖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懷著對競品咖啡品質卓越的追求,力求做好每一杯咖啡,為每一位顧客獻上最好的咖啡體驗。
MANNER咖啡上海南陽創始店 來源:MANNER官網
促使消費降級 咖啡如何從小資變為街頭?
在最初的咖啡高價消費情況,直到今天轉變為街頭巷尾平價飲品,咖啡這個舶來品在國內的親民路線似乎走的尤為艱難且漫長。雖說中國人自古為飲茶的國度,但咖啡對於當代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不亞於傳統茶飲。直到今天,不少國人依舊將喝咖啡看做是小資的消費,仿佛「接地氣」從來都不屬於這個產品。
目前成都市場上咖啡品類的均價大致在30-40元人民幣之間,截止2019年11月,已知成都購物中心客單價最高咖啡品牌,為今年首進成都遠洋太古裡的日本咖啡品牌%Arabica,其客單價最高達到了50元錢以上。在此行業環境之下,咖啡的消費降級成為了其開拓更多市場,吸納更多咖啡愛好者的必然選擇。對於MANNER咖啡而言,他有可能在老巷子裡,有可能在菜市場裡,它會在購物中心裡,更有可能,它只是一個小窗口,開在一個服裝店裡。無華麗的裝飾,店面簡單明了,一杯咖啡打發你一天的疲勞。
對於咖啡愛好者,尤其是每天奔波工作的白領,面對價高的咖啡猶豫不決、囊中羞澀,可是沒有咖啡,仿佛丟失了一種習慣與愛好。在成都各大商圈與寫字樓之間,除了廣受歡迎的星巴克等多年知名咖啡品牌外,全家、711連鎖便利店咖啡憑藉其物美價廉,同樣頗受白領與市民喜愛。這一切都在預示著咖啡行業的消費降級,作為日常飲品,需要更好的品質與親民的價格,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咖啡的樂趣,僅此而已。正因如此,很多品牌也開啟了這樣的品牌路線。
MANNER咖啡在成都
來源:MANNER咖啡
相比於國外市場,中國咖啡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2014年中國的咖啡消費量達到50萬噸以上,市場零售額接近600億人民幣,但中國咖啡市場只佔咖啡總銷量的1/20,因此中國咖啡消費每年能有15-20%的的增速,中國咖啡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此次MANNER咖啡進入成都IFS,在開啟其西南首店之餘,更推出了新穎的營銷方式:開業前三天顧客自帶杯具到店購買咖啡,即享受免費的開業活動(僅限非一次性紙杯)。也許對於咖啡經營的理解,MANNER將會給出成都市場一個全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