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讓臺灣3500名教官退出學校,再發生校園暴力怎麼辦

2020-12-25 上觀

 

校園教官制度,是臺灣地區特有的教育制度。

 

1949年國民黨退臺後,蔣介石於上世紀50年代推動「文武合一」教育,讓有軍人身份的教官進入校園。從高中開始,課程中就安排有固定的「軍訓課」,以此營造軍事化教育環境。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解嚴」後,教官的身份逐步轉變為訓練輔導、校園安全、防毒指導等,所賦予的軍事色彩逐步減退。

 

但有人還是不滿意。

 

2013年,臺灣立法機構通過朝野協商「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時,民進黨民意代表要求訂立教官回歸防務體系的「落日條款」。之後,經過國民黨團、臺灣教育部門磋商做出決議,高中、高職、大學內現有的教官在保證「學生安全、校園安定無虞」的前提下,8年內全面退出島內校園。

 

今年「5·20」後民進黨當局上臺,力推所謂的「校園轉型正義」。近日據島內媒體報導,蔡英文當局宣布將「積極執行」2013年立法機構所做的決議,預計本月底提出新方案,讓教官們「有尊嚴」地退出校園,未來將全面改用校園保衛人員(校安人員)。最終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讓現有教官都退出校園。

 

對此,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集人廖國棟表示,對於教官的職權可以適度調整,但教官仍應繼續留在學校做協助工作,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也表示,教官的角色隨著時代改變已經轉型,民進黨不需要把教官「汙名化」,很多教官在學校其實是跟學生打成一片,有時還比某些爸媽更關心學生,「這件事不要政治化,應該理性看待。」

 

教官們怎麼辦?

 

離2013年訂立的8年時間還剩下5年。島內教育部門統計顯示,現在全臺還有3500名教官,其中大學有900名,高中、高職學校2600多人。

 

臺灣教育部門次長蔡清華表示,大學已經逐漸轉型,目前已經由校安人員逐步取代教官,並建立了一套培訓方式,現在已有14所學校無教官在校。未來,當局將把校安人員的培訓機制延伸到高中職校,包括心理輔導以及與學生的溝通技巧,讓他們的素質能達到社會各界的期望。

 

蔡清華指出,目前臺灣教育部門採取「退多補少」的策略,逐漸讓教官退出校園。對於尚未達到退伍條件的教官,8月底提出的方案將會提出轉換渠道。目前規劃四種,包括回歸臺灣防務部門、參加考試轉任公職、接受師資培訓轉任全民防務專科教師、轉任臺灣退輔會(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擔任探索教育教練等。他強調,「絕對會保障教官的工作權」。

 

對於校安人員,蔡清華表示將採取公開甄選的方式,月薪約3、4萬新臺幣。而教官的薪資較高,平均一人的薪資可以聘用1.5到2名校安人員。因此,在不減少預算的情況下,人力數量只會多不會少,這樣可以提供不少的就業機會。

 

家長們怎麼說?

 

對於臺灣當局落實教官全面退出校園,島內家長團體多對此感到憂心。「發生意外時第一個跑到現場的都是教官」,而且教官具有威嚴性,對校園毒品、行為偏差學生具有管束作用。家長主張,高中、高職學校還應該繼續保留教官。

 

島內高中高職家長協會理事長陳鐵虎就表示,教官對行為偏差的學生有警惕的作用,高中、高職學生正處在叛逆期,教官穿上一身軍服就有威嚴,而且教官每天在校門外看護,「對於歹徒也有威嚇作用,外面的混混才不會一天到晚在學校附近徘徊」。

 

陳鐵虎還說,目前校園毒品泛濫,中學生容易受到誘惑,教官也扮演著管理角色,若改由一般保安人員,無論是了解學生生活,和學生熟悉度,或者是管理能力,都不及原有的教官,家長很難放心。

 

當然,部門大學生對教官退出校園持支持的立場,臺灣東華大學新生蕭竹均表示,教官會將軍隊中的思想帶入校園,有些教官在學校根本就是「皇帝般」的存在。

 

教官們怎麼想?

 

對於民進黨此舉,教官們多有感概,現在的教官已經與過去威權時代完全不同,但社會對於教官還是有很多刻板印象,教官「動輒得咎」,不過教官過去工作價值不應被一筆抹殺。

 

一位任職於臺灣公立大學的教官稱,如今教官的功能其實已經和導師很像,除了處理應急情況外,也陪伴、輔導學生,學生出事後第一個到現場的一定是教官,社會不應再有過去刻板的印象。

 

這位教官回憶,在擔任教官十多年,處理過許多學生意外、天災人禍,看過3件學生死亡事件,「教官工作其實並不容易,強度很高」,曾有教官遊泳為受困的孩子送餐,空手奪刃、化解暴力,這些都是教官無可取代的價值。

 

退伍教官、臺灣師大副學務長黃志祥說,教官退出校園已經吵了很久了,昨天又有新消息傳出,這讓第一線的教官很難過,尤其是那些還沒到退休年齡的教官,更擔心自己的出路,「教育部門提出的轉職方案一定要謹慎,不要讓教官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黃志祥認為,教官退出校園不是不可以,事實上現在的社會氣氛已經讓教官束手束腳,還不如順勢轉型,但這需要時間、不能太過急躁、要慢慢更換、讓有經驗的教官逐步引導新進人員。

 

臺灣教師工會理事長張旭政則認為,臺灣政治制度已經轉型,教育也強調多元與獨立思考,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特性已於校園有異,但如果教官全部退出,應該有完善的配套,既要保障現職教官的工作權,也要保障校園的秩序,「教官退出後,學校事務的人力增補更有必要」。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相關焦點

  • 超3500名「軍人教官」將退出校園 臺灣網友:望保障退場軍人教官...
    臺海網8月1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曾被視為臺灣「校園一大特色」的「軍人教官」制度將成為絕唱。臺當局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島內3500多名「軍人教官」,將在5年內「有尊嚴地」全面退出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未來將由學校保安人員取代教官職位,承接校園安全和生活輔導功能,但不排斥已非軍職的退休教官回校應徵保安工作。
  • 軍人教官將退出臺灣校園 或將由保安人員取代
    原標題:軍人教官將退出臺灣校園 或將由保安人員取代【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曾被視為臺灣「校園一大特色」的軍訓教官制度將成為絕唱。臺灣《聯合報》9日報導稱,臺灣「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日前表示,「教育部」正在研擬相關配套計劃,預計8月底前會有明確方案,屆時全臺約3500多名軍訓教官,將在5年內「有尊嚴地」全面退出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
  • 臺灣將取消「軍人教官制度」:3500多教官或由保安取代
    臺灣島內校園頗具特色的「軍人教官」(又稱軍訓教官)制度將成為絕唱。臺「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日前表示,「教育部」正在研擬相關配套計劃,預計8月底前會有明確方案,屆時全臺約3500多名軍訓教官,將在5年內「有尊嚴地」全面退出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蔡清華還透露,未來將由學校保安人員取代教官職位,承接校園安全和生活輔導功能,不排斥已非軍職的退休教官回校應徵保安工作。
  • 臺灣將取消校園「軍人教官」制度:蔣介石設立,屢遭學生抗議
    曾被視為臺灣「校園一大特色」的「軍人教官」制度將成為絕唱。
  • 教官退出臺灣校園?「藍委」:可調整不該廢
    華夏經緯網8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當局宣布教官將全面退出校園,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廖國棟表示,應肯定教官在學校扮演安全協助與關懷的角色,這幾年在社會上或許有些變化,對於教官的職權可以適度的來進行調整,但教官仍應繼續在學校做協助的工作,「可以因時來調整職權,不該貿然廢除。」
  • 軍訓教官制度如何走進臺灣校園
    而在這期間,教官制度的職能也從先前的政治、軍事方面,幾乎完全轉向了校園安全和學生心理輔導等方面。2016年8月9日,臺灣「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會在8月底前出臺明確政策,屆時臺灣當前約1400多名軍訓教官,在5年內「有尊嚴地」全面退出臺灣各大專院校和高中職學校。這意味著,延續長達百年歷史的軍訓教官制度,即將走入歷史。
  • 校園暴力發生在校園,最好的解決辦法也在校園!
    校園本應是求知成才的地方,而此時卻成了施暴犯罪的天堂。如此校園暴力絕不是個案,那麼,我不禁要問:為什麼校園暴力會屢禁不止?如何才能將校園暴力扼殺於萌芽?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有很多,但細分起來無外乎家庭、社會和學校三個方面。
  • 暴徒衝進港中大校園後,126名臺生先撤了,蔡英文信口開河遭打臉
    當前,香港暴力事件愈演愈烈,暴徒們不僅在多地流竄滋事,打砸破壞,公然襲擊警察,更是在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肆意縱火破壞,嚴重影響校園正常秩序。就連此前一向拿香港局勢炒作的臺當局都坐不住了,據臺灣媒體報導稱,香港特區政府13日發布公告宣布全港停課。
  • 開學才幾天呀,又現校園暴力!——至一名高中生死亡!
    校開學才幾天呀,又現校園暴力!--至一名高中生死亡!校園暴力!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大中小學校中!才在不久我就發過分析和關於該如何解決校園暴力的文章,找不到才幾天就又出現了校園暴力現象!8月25日晚,湖北襄陽東津職教中心一15歲高中生在宿舍內身亡。據家屬發帖內容,孩子疑似被宿舍三名同學圍毆致死。
  • 5名大學生因校園欺凌被判刑!為什麼暴力一再發生?
    當種種校園暴力的「惡霸」行為不斷傷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衝擊社會的道德底線之時,這個本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學校,該如何解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變得暴戾?到底怎樣做才能有效地防治欺凌事件?日前,經鎮海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一審宣判,2018年11月的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一審宣判,董某等5名大學生及校外人員陳某犯強制侮辱罪被判刑。在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為然。為何暴力行為頻頻出現,施暴學生不以為意?
  • 遊盈隆退出民進黨後再批蔡英文:撕裂社會,非常糟糕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尹豔輝】「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在社交網站「臉書」宣布退出民進黨後,24日,再度重批民進黨。遊盈隆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撕裂社會,認為是蔡過去3年非常糟糕的事。據臺灣《中國時報》6月25日報導,遊盈隆2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調數據,會前接受媒體採訪稱,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發生很多事情,讓他覺得對民進黨非常失望。
  • 臺灣的軍訓教育制度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蔣介石鑑於文武合一教育對民族的盛衰影響深遠,決定在臺灣繼續實行軍訓教育。1950年,臺「行政院」召集「內政部」、「教育部」研究恢復學校軍訓及學校軍訓教官訓練的有關事宜。1951年4月,「教育部」又與「國防部」會頒布「臺灣省中等以上學校軍訓實施計劃」,並由「國防部」選拔優秀軍官幹部18名擔任軍訓教官;
  • 暴力小英反暴力蔡英文在乎「人民的名義」?
    民進黨「綠巨人」蔡英文(資料圖)蔡英文素有「暴力小英」的「雅號」,在馬英九時期,她橫衝直撞、大殺四方,簡直稱得上是民進黨的「女戰神」。都說歲月會磨平人的稜角,這才沒過幾年,她儼然又成了反暴力的代表。暴力小英反暴力,聽起來有些諷刺。海外網(m.haiwainet.cn)港臺腔專欄作者桃花島主撰文分析,蔡英文你可真心在乎「人民的名義」?
  • 「我,被校園暴力了」,怎麼辦?
    這部電影從一上映就引發熱議,總票房高達15.58億,這個驚人的數字,讓我們直面校園暴力:我們究竟要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01、校園暴力有多恐怖?很多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我的孩子那麼乖,怎麼會欺負別人呢?」「我的孩子從來沒跟我說過,應該沒事吧!」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暴力就在每個孩子身邊。
  • 校園暴力,是學校的放縱還是家長的疏於管教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是關於校園暴力的問題。湖北15歲男生疑遭校園暴力致死,8月25日20時許,湖北省襄陽市東津職教中心高一新生小陳(化名)在襄陽市智投匯文綜合高中參加軍訓時死亡,29日,一網友爆料稱小陳是在寢室被3名學生圍毆致死。
  • 騷亂升級,印度警方攻入國立伊斯蘭大學;教育部回應北大、上財教師違反師德;臺灣小鮮肉「硬核」撩63歲蔡英文 | 每日大新聞
    綜合「今日俄羅斯」(RT)和《印度時報》16日報導,由於昨天(15日)在國立伊斯蘭大學附近發生的暴力騷亂,印度警方於當天晚些時候攻入大學校園,並拘捕了約50名學生。不過,這些學生已在今天凌晨獲得了釋放。15日白天,一場針對「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的抗議遊行,從國立伊斯蘭大學的校園內展開。
  •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校園安全是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時最受重視的部分之一,它是保護學生生命安全,保障學習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因素而校園安全的維護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單純靠教師的制止和規定的管束是無法做到的。校園暴力作為危害校園安全的最主要的形式,近些年正呈現出頻發的趨勢危害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並不斷在校內外蔓延。近來常會有學生被毆打、侮辱等事件發生,而始作俑者正是同樣身為學生的未成年人,這樣畸形的心理發展不利於雙方的發展。
  • 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我們平時所說的校園暴力多是狹義上的校園暴力即校園欺凌,特指發生在學校及其合理輻射地域,由校內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或心理實施的、達到一定傷害程度的侵害行為。我們對此該怎麼辦? 校園暴力形成的土壤 人是群體性動物。校園中的學生,更易於以群體的方式顯示其存在感。如果把班級、專業方向、學習小組等視為正式組織的話,那麼,老鄉會、同學會、姐妹幫以及多種形式的非正式組織等,也是極其普遍的學生生活場域。
  • 這個學校的主題班會:防校園欺凌,反對校園暴力!
    導讀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近幾年,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讓本應美好的校園蒙上了陰影。「校園欺凌」一詞雖然早在1978年便已出現,但學界對校園欺凌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校園欺凌」即「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10月26日,清溪中心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預防校園欺凌教育。
  • 暴力小英反暴力 蔡英文在乎「人民的名義」?
    此外,蔡英文辦公室、民進黨中央黨部、蔡英文官邸及當局重要機構之外的拒馬、蛇籠也都被大量安置,大批員警在現場維持秩序,好一派「釋放善意與民眾溝通」的形象!  除了實際行動,綠營政治人物的一些話也同樣體現著對民眾上街表達不滿的消極態度。據了解,僅今年前兩個月,臺灣民眾就發動了400多場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