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南充9月22日訊(羅良明)9月20日晚上9時,夜色四合,順慶區金泉路上忽然亮起了數盞「小紅燈」,一閃一閃宛如星星。走近細看,「小紅燈」原來是警用肩燈,正在巡邏民警的肩頭閃爍。身穿反光警用背心,右臂佩戴「西城動態巡邏」袖套,西城街道辦的治安巡邏隊再一次踏上夜間護航之路。
為深入推進平安建設,今年以來,西城街道在大力實施「社區&警務」「轄區動態巡邏」的同時,加大平安建設宣傳力度,舉辦平安建設主題文藝匯演;近200名網格管理員上門入戶,發放平安建設宣傳資料3萬餘份,轄區治安狀況日益好轉。7月至8月,轄區警情同比下降30%。
夜間「小紅燈」 讓市民很安心
當晚,筆者跟隨西城街道辦治安巡邏隊員一道,從西城派出所出發,沿金泉路、西河南路等街道及周邊小區走了一大圈。每到一處小區,巡邏隊員均會打開小喇叭,循環喊話,提醒市民注意治安防範,並詢問保安有無異常情況發生。
「巡邏線路是動態的,每一次都不一樣,我們走的線路會自動繪製。」巡邏隊長周濤打開手機APP軟體,顯示屏上繪製出了當晚隊員走過的巡邏線路圖。
來到西河南路某處,隊員們忽然停了下來,難道發現了什麼情況?「這裡是動態巡邏管理點,我們要在這裡拍照上傳籤到。」周濤拿出手機,讓隊員們列隊並拍照,上傳到後臺後,手機上顯示「已籤到」。
記者注意到,隊員中有一位女性,叫敬治蓉,是社區幹部。「從今年6月開始,我就跟民警一起夜巡,配合很默契。」
「派出所和街道辦合作,治安防範比以前更有效。」西城派出所所長喻輝介紹,從今年6月開始,在白天巡邏的基礎上,西城派出所成立了夜間治安巡邏隊,隊員由派出所民警、輔警和西城所轄的3個社區的工作人員組成,每天夜間9時至凌晨1時,在轄區街道、小區巡邏。同時,派出所引入微警管理系統,在轄區設置27個動態巡邏管理點位,結合最新治安防範重點地段,動態安排巡邏線路。隊員到達指定點位拍照籤到,後臺實時跟蹤。同時,派出所還安排了2名民警24小時整裝待命,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立即提供支援。
「晚上看見『小紅燈』心裡頭就踏實了。」陳玉蓉家住金泉路,由於工作關係,她經常凌晨下班並走路回家,「過去看到有人我就躲著走,現在我放心多了。」
民警下沉社區 化解矛盾糾紛
「現在清淨多了,感謝社區的魏書記,一來就解決了大問題。」樓上開了兩年多的麻將館關了,家住涪江路天歌公司宿舍的李素清終於可以睡上舒坦覺了。
李素清口中的魏書記叫魏光,是西城派出所的民警。今年5月,西城派出所府苑社區基礎工作站成立,魏光和另一名民警入駐,魏光兼任府苑社區黨委副書記,全市首例「社區&警務」試點工作在此啟動。
民警到社區任職,基於什麼考慮?喻輝介紹說:「社區&警務模式,主要是通過民警到社區兼任分管領導,促進派出所警力下沉和管理前移,實現公安與社區雙融合、雙反哺、雙提升。」
「調解糾紛14起,化解群眾矛盾20起,拉網式安全檢查6起,『一標三實』信息錄入近500條,走訪群眾近千戶。」府苑社區黨委書記任偉民介紹說,自從「社區&警務」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幹部和入駐民警配合,每月上中下旬分別開展「一標三實」數據採集、院落走訪、重點場所安全檢查。
「現在成了『一家人』,信息互通,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多了。」任偉民說,以天歌宿舍麻將館噪音擾民為例,過去,社區多次上門勸導,均無功而返,民警來了,麻將館老闆就「躲貓貓」。民警入駐社區後,沒幾天,老闆自覺地把麻將館關了,做起了其他生意。
「民警懂法,社區熟悉情況,二者融合後,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西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彭珊介紹,西城轄區有戶籍人口7萬餘人,加上流動人口,常住人口超過10萬。由於西城地處中心城區,老舊小區多,人口密度大,人員結構複雜,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多。與此同時,由於派出所人手有限,存在警力不足、辦公地點不確定等問題,治安管理非常棘手。採取社區&警務模式後,雙方隨時可以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雙方工作的開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