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294億,生產線全停產!曾經的國產汽車龍頭如今成為「老賴」

2020-12-20 火星說車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家庭的經濟實力顯著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國汽車市場這塊大蛋糕,想要分一杯羹,前有格力董明珠要造車,後有樂視賈躍亭也要造車,貌似很好做的汽車行業其實正在前所未有的「優勝劣汰」模式。

在吉利,長城,長安等優等生不斷提升技術,搶佔市場的同時,一些起點很高的自主車企卻一蹶不振,甚至走向了全面停產,成為老賴的下場,今天我們要將的就是這樣一家車企,那就是—華泰汽車。

輝煌的歷史

說起華泰,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想到的是電池,其實早在10多年前,華泰汽車比華泰電池更加有名,旗下的聖達菲車型在當年可是國產品牌銷冠的存在。

21世紀之初成立的華泰汽車,當時可謂風光無二,其創始人張秀根當時在業內是和吉利的李書福平起平坐的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期,華泰汽車迅速找準了機會,和韓國現代汽車進行戰略合作,推出了不少經典車型,除了聖達菲。

還有2003年上市的越野車特拉卡,憑藉高性價比的優勢,上市當年就收穫了15000輛訂單的好成績,後期的聖達菲更是累計銷量達到了13.5萬臺,這個數據在當時SUV的空白期可謂是霸主級的表現。

但是好景不長,聖達菲的火爆也帶來了隱憂,那就是華泰汽車的產品線存在明顯的短板,除了聖達菲這一款熱賣車型,其他車型銷量慘澹,一條腿走路的華泰註定了走不遠的命運。

「三心二意」造車史

在華泰汽車最鼎盛之時,它主要是憑藉國內汽車市場的真空和韓國大企業現代品牌的背書,畢竟當時對於國人來說,汽車還是個稀罕物,可供挑選的空間還不是很多。

但是一味依賴合資的華泰終究跌了個跟頭,現代汽車尋求更加主流的企業進行合作,於是乎北京現代成為重點,邊緣化後的華泰自然盡顯頹勢。尤其是北京現代途勝的出現,更是將目標人群直接瞄準了聖達菲的潛在用戶,作為最早進入行業,並且有一定業績積累的華泰汽車,卻在車型的推陳出新和技術的革新方面沒有進步,被時代狠狠的教育了一次。

如果說造車技術不思進取是主因的話,那三心二意投資各種產業則加速了華泰汽車消亡的過程,借著汽車產業發展的紅利,華泰汽車也想將自己的業務鏈擴展,於是將觸角深入到了傳統行業,煤礦,銀行,地產這些高大上的行業都能看到華泰的身影。

2005年華泰汽車落戶內蒙古鄂爾多斯,在這個以煤礦資源豐富的城市,華泰汽車斥資大手筆建設生產基地,當地政府也這麼成功的招商引資而高興,將兩處煤礦的探礦權劃給了華泰。2008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光是這兩處煤礦所帶來的收益就至少為華泰帶來了40億元的現金,但是華泰之前親口承諾的大型汽車生產基地到今天也沒見著。發現金融行業比製造業來錢快之後,華泰又入駐銀行業,2011年拿下了北京銀行118億元的定增30%份額,內蒙古銀行,威海商業銀行,錦州銀行都能看到華泰汽車的身影。

試想如此三心二意造車,怎麼能造出有特色值得用戶購買的好車,可以說華泰汽車的沒落最大的原因在於其重心沒有放在造車上,太過於執著那些高風險來錢快的行業,可以說是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歷程中經典的反面典型。

如今有媒體稱華泰汽車已經正式申請破產重組,但官方還沒有給出明確答覆,可以明確的是華泰汽車的資金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嚴重的債務危機使得目前工廠處於全面停產過程中,公司資產和股權被凍結,截止目前總負債總額高達294億元,並且沒有歸還的跡象,公司名下的存款已經到了可憐的13萬元左右,簡直難以相信這曾是一家與吉利齊名的車企。

結語

其實華泰汽車的一路走來,正是中國高端製造業的縮影,在那個空白階段很多人憑藉一股子幹勁成功的走了過來,但功成名就之後卻不專注於自己的發家行業,反而去追逐那些高風險來錢快的行業,忽略了自己的初心。

如果當初華泰一心撲在汽車上,靠著當年的知名度,或許如今的華泰汽車是可以和吉利,長城,長安齊名的國產驕傲。華泰汽車能否度過這關,涅槃重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曾是紅極一時的汽車品牌,如今卻負債294億!華泰未來該怎麼辦?
    曾是紅極一時的汽車品牌,如今卻負債294億!華泰未來該怎麼辦?隨著現代人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買車的人也在逐年增加。國內汽車經銷商也不斷推出新款車型。很多的汽車企業發展的勢頭越來越高,汽車的可選擇性也多了起來。
  • 又一科技巨頭沒落:曾是中國第一號稱永不倒閉,今卻負債8億破產
    然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個號稱「永不倒閉」的科技企業,它曾經是業內第一,但如今卻負債8億破產,它就是國內剎車片行業的龍頭企業——信義集團。 的確,信義集團憑藉其卓越的技術贏得了全行業的認可。甚至全球汽車巨頭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都是信義集團的合作夥伴,信義集團的實力可見一斑。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信義集團的產品遠銷海外,在國際舞臺上都得到了認可。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家被世界眾多巨頭認可的科技企業的破產呢?
  • 又一車企被迫停產,虧損294億,車主「無家可歸」誰來管?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巨大的人口紅利決定著我國的汽車市場潛力無限,機遇和風險並存。有些車企通過豐富自身產品線,降低價格等方式迅速找到了生財之道,銷量越來越高。有些小車企就沒這麼幸運了,本來就沒有自主研發的能力,產品線還較為單一,很快就敗下陣來。
  • 60億打造的「國產大路虎」一年就涼透了!廠方宣告停產停工裁員
    而網友也送它"國產大路虎"的稱號。漢龍曠世究竟是何方神聖?這款車型於2019年11月上市,是漢龍汽車旗下首款量產SUV,定位中大型SUV,全系8款車型,定價15.98-24.38萬元。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漢龍曠世這個品牌,但是大家一定都聽說過眾泰汽車。沒錯,漢龍曠世簡單來說就是眾泰汽車換了個"IP"而已。
  • 一個信用卡負債人,是如何走進負債「死循環」,成為「老賴」的?
    經歷了2020年的窘境,不少人被失業、被負債,從此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全國被公示的「失信被執行人」(民間俗稱「老賴」)的人數已經突破1590萬。除了一開始就抱著「老賴」想法的人,現實中很多信用卡負債人都是很無奈地進入負債,走進負債的「死循環」中。想還款卻沒還款能力,想協商卻沒有協商分期的機會,在各種負面的影響下,負債已經滾動成了雪球一般,根本無力償還,只能成為「老賴」。
  • 又一國產飲料巨頭倒下,曾拒絕可口可樂收購,如今負債百億破產
    然而,隨著兩大可樂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對這些老牌汽水品牌進行了一系列收購併購,也讓這些國產汽水,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紛紛停工停產。而如今,隨著國潮的興起,以北冰洋、漢口二廠為代表的老牌國產飲料品牌,已經宣布回歸,重回市場,並取得了不錯的反響。而曾經險些被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卻要和我們說了再見。
  • 曾經號稱中國「不倒」企業,如今負債8億,公司宣布破產!
    如今,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都是眾所周知的。 然而,網際網路經濟的興起也對其他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一些以前非常輝煌的科技企業,現在還不得而知。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家號稱「永不倒閉」的公司。 曾是中國第一,但現在它卻有8億的債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升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最明顯的是手機行業。
  • 江瀚:加多寶竟淪落到負債欠薪停產的地步?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全世界的飲料行業中,一般情況下有著兩個比較明確的分類,一類是碳酸飲料,一類是非碳酸飲料,而這個分類在中國還要加上一個涼茶類飲料,涼茶可謂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飲料類型,甚至於雖然頂著茶的名頭裡面卻一片茶葉都沒有,說起涼茶相信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想起加多寶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曾經的涼茶之王如何淪落到當下負債
  • 從年售四億支到破產拍賣,民族品牌「田七」走上「老賴」之路?
    作為全國知名的品牌,田七擁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曾經佔據中國牙膏市場的半壁江山,最好的時候創下年售四億支牙膏的記錄。最終,卻因為經營策略失敗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記者從阿里拍賣獲悉,田七牙膏的商標及其母公司廣西奧奇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奇麗」)的房地產、生產設備以底價1.63億元的價格被拍賣。
  • 印度老賴欠中國120億,哥哥還是印度首富,卻不肯還債
    從「下周回國」的賈躍亭到負債300億的女富豪周曉光,這種欠錢不還的故事屢見不鮮,時刻都在上演,老賴根據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兜裡有錢卻不願意還。第二類確實沒有錢,所以沒辦法還債,其實中國有很多老賴,但是跟印度這位超級老賴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 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上海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從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其中內地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就坐落於上海。而深圳,單一家華為海思就足成為這座城市晶片產業的標籤。 亮眼的北上深後面的長沙,擁有國產自主計算機體系核心CPU、GPU能力的公司聚集於此。作為一座內陸城市,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 這家汽車集團號稱徵服市場,如今負債8億,總經理都跑路了!
    國內汽車市場的潛力可謂是非常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的巨大潛力慢慢被激發出來。只要市場有需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本湧入這一行,我國的汽車行業近兩年來發展得也算是比較迅速,很多汽車品牌都相繼推出了自己具有競爭力的汽車產品,並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企業虧損20億後,為洗清「老賴」身份,新任董事長購入1.7億豪宅
    不只是中國人,外國人靠著飲料市場,一年甚至也能夠「撈金」400億。來自英國的施懷雅家族,和可口可樂公司達成了幾十年的協議,拿下了很多中國的市場。而這個英國家族,一年光是靠著可口可樂,就能夠掙得400億。所以,飲料行業不掙錢是肯定不存在的。
  • 丹東港再成老賴:負債464億,69億債務違約,49億資產被查封
    3月2日,自寧波海事法院獲悉,因「違反財產報告制度」,2019年2月20日,丹東港被寧波海事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俗稱「老賴」,涉及執行標的金額為2479.78萬元人民幣。丹東港60多億元債券違約備受關注,而就在3月1日,丹東港方面就其債務違約發布公告稱,正在與潛在重組投資方淺談債務重組方案。但並未提及「老賴」一事。而相應地,丹東港法定代表人黃梅雨也被列入老賴名錄,被限制消費。早在去年3月15日,據上海清算所官網顯示,丹東港集團發布公告。
  • 跨行取利的下場:科技公司眼紅房地產,昔日龍頭到負債8億短短幾年
    所以在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下,產生了很多製造業方面的龍頭企業,這其中就包括我國的一家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企業叫做信義集團。因為李俊福涉嫌財務侵佔的罪名暴露也導致了公司管理層等公司各個部門的貪婪腐敗,這成為信義集團面臨破產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公司的錯誤轉向,準備發展房地產。2000年至2013年這13年期間,董事長李俊福到北京開始準備發展房地產行業,創辦了北京信義華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 科技公司眼紅房地產利潤,昔日行業巨頭,如今總裁入獄,負債8億
    ——亞當·斯密 企業興衰 如今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拿我們最熟悉的手機來說,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上很快的,重要稍微有了一點點懈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就會很快被淘汰。在這樣的時代浪潮當中,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成為了一個十分考驗企業家創新與科研能力的問題。
  • 號稱「永不倒閉」的企業,卻因進錯其他領域而破產,今負債達8億
    但是在中國卻有這麼一家企業,對外號稱是「永不會倒閉」的科技企業,曾經是整個行業中領頭者,但是現在卻是負債8個億宣布破產,這個公司便是國內的剎車片行業的巨頭企業---信義集團。不久前,信義集團因債務問題正式宣布破產。這個消息一出,許多人都感到非常震驚。畢竟,信義的債務從來沒有在網上公布過。在人們的印象中,信義集團發展是非常良好的,一直都是行業標杆。
  • 【行業一線】「芯」之困:上汽大眾被傳停產,「汽車芯」也被卡死?
    國產手機缺「中國芯」,大伙兒都知道。國產汽車也缺「中國芯」,大概所知者不多。 上周末,媒體曝出上汽大眾從 4日開始進入停產狀態,一汽大眾也即將進入停產。以上倆品牌12月產量合計超過20萬。其餘大部分中高端汽車品牌亦面臨著停產風險,預計受影響汽車產能超過一百萬。
  • 佛山負債3億陶企,「執轉破」73天完成破產重整
    近日,佛山禪城區法院消息,一家擁有6條生產線,發展近20年大型陶瓷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面臨數起訴訟案件,被迫停產。而且其對外負債超3億元,債權人超300人的大型陶瓷企業,公司名下各項資產被多地法院輪候查封,處置變賣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