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店四大零售模式探究 小眾模式可以做出大市場

2020-12-18 贏商網

  集合店在中國的服裝零售行業正在成為一種「熱門」而被業內人士所追捧。i.t用買手制+集合店的模式創造十幾億人民幣的價值,連卡佛(需求面積:1000-2000平方米)5家店創造全年7億美元的銷售額……它們證明小眾模式也可以做出大市場,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零售人開始關注集合店模式,這是一種值得探究的零售模式。

  集合店的發展歷史

  簡而言之就是把多個品牌的產品集合在一個店鋪內進行統一經營,和單品牌店鋪最大的不同就是店鋪內的產品來自於多個品牌,產品和經營完全由店鋪方操作,品牌方則以賣貨、寄賣或被代理的形式和店鋪方合作。目前,集合店分為多品牌集合店、買手制精品集合店、生活方式類集合店和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四種形態。

  而從歷史淵源上來說,提到集合店字眼,不得不說精選店(select shop),也即是買手制精品集合店,精選店是一種由歐洲人開發的商業模式,也被稱為高端買手式經營,是指以目標顧客獨特的時尚觀念和趣味為基準,挑選不同品牌的時裝、飾品、珠寶、皮包、鞋子以及化妝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在歐美,這種經營模式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傳統零售業面臨著一種急需改變的挑戰,在一個半成品越來越相似的市場中,消費者正在尋求額外的價值,比如說一種有趣的體驗,故事和生活氣息等等,他們希望品牌業和零售業能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歐洲和美國的這種蛻變始於二戰前,巴黎是精品買手店的發源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30年代,早在1929年法國設計師Lucien Lelong創立了第一家買手店鋪。這個時候,買手制獨立精品店和高端精品百貨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上世紀50年代開始,精品店開始風行於世界各地。

  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以精品為主的集合店又延伸出各種主題類型的集合店,比如在美國1992年在美國成立的買手模式的女性百貨店 — Anthropologie(人類學),這間女性主題的百貨店內集合了服裝、家居、飾品、鞋包、護膚品等,定位小眾但充滿創意,目前Anthropologie在美國已經有100多間連鎖店;此外還延伸出各種生活方式類的潮系集合店,這種店鋪由創始人非常深的個人審美印痕,比如蜚聲全球的Dover Street Market,這個由日本設計師川保久玲創立的集合店,概念源自於她上世紀70年代倫敦遊時對當地沒落市集Kensington的印象,Dover Street Market店鋪完全是川大師個人審美及生活方式的一個落腳地;此外,在精選店的基礎上延伸出最多的主題性集合店就是潮牌集合店,如在比利時Clinic、倫敦的Good Hood、Foot Patrol、美國的opening Geremony、中國的i.t、source……

  在漫長的集合店發展歷程中,同樣誕生了很多蜚聲全球的集合店,比如內曼·馬庫斯 (Neiman Marcus)、Henri Bendel亨利.邦杜精品店、巴尼斯紐約精品店 (Barneys New York)、10 CORSO COMO、Maria Luisa、……有些集合店已經躋身全球零售百強的名單中。

  集合店四大分類

  1. 多品牌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

  店鋪主力面積一般在300-1000平米,一家服裝店內集合多個服裝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於喜好分明的大眾服裝市場,每個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個品牌之間又有相關聯性,每個品牌在店鋪內都有相對獨立、分區明顯的鋪位空間。店鋪與品牌之間不是鋪位租賃關係,而是買貨、代理或代銷中的一種,入店貨品的類型選擇權多在店鋪方,而非品牌方。

  2. 買手制精品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JOYCE、Barneys New York

  從名稱上可以看出此類店鋪的定位,這類店鋪的面積一般不會太大,一家服裝店內同樣集合多個品牌,品牌多是奢侈品牌或頗具潛力的非知名高端品牌,這種店的精彩之處在於貨品,而非品牌,貨品大都是店主或者店鋪的買手團隊內親自挑選,雖不一定全部出自名家之手,但遵循店鋪的概念一致性。店內商品陳列不一定以品牌分區,而是以產品品類作為分區,陳列的出發點是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關聯性。店鋪和品牌之間通常是買貨或代銷、代理關係中的一種,入店產品的選擇權完全在店鋪方,也就是買手。

  3. 生活方式類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Dover Street Market、colette

  生活方式類集合店又稱為Lifestyle Store,鎖定某種生活形態,產品全部圍繞這種形態組合。生活方式類集合店一般不止販售服飾產品,還會推文具、小件電子產品、食品等生活雜物,完成對鎖定為消費群的全套系生活方式產品的供應,甚至有些生活方式類集合店還推出了酒店和咖啡店,可謂Total Lifestyle。

  4. 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

  代表品牌:連卡佛、NOVO

  這類店鋪一般在規模上已經稱得上「小型百貨」,雖然有些在經營模式上有百貨的特徵,比如NOVO入駐品牌的店員是由品牌方而非店鋪方安排,但是這類集合店因為主題性較強、貨品精選,因此店鋪面積不似一般的百貨商場大,一般在商場中以店中店的形式存在,1000-5000平米的面積為主。這類集合店有很強的推動潛力新品牌市場化的作用。比如,1907年在美國成立的百貨式精品集合店內曼·馬庫斯 (Neiman Marcus),1938年店內引進的第一批設計師的名單中就包括克裡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可可·香奈爾 (Gabrielle Chanel)……那時,這些已經躋身一線品牌的設計師也剛在設計界嶄露頭角。

本文轉載來自:和橋機構,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美妝零售的變革:即時零售、內容零售、集合零售
    此次合作的落地不但可以擴充京東即時零售的品類,也能讓悅詩風吟多一條營銷渠道。表面上來看,此次合作對於京東和悅詩風吟來說是一筆雙贏的買賣,然而由於美妝產品的特殊性,美妝即時零售也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美妝產品的消費需要一定的體驗性。目前的美妝購買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線上種草,線上購買;線下試用,即時購買。
  • 從雜誌到線下店,YOHO!迭代新零售商業模式
    宣布即將試營業新零售線下店YOHO!STORE、開拓高端零售平臺BLK業務、煥新VI體系,在渠道、產品、形象三個維度全面完成品牌升級,深挖潮流垂直細分人群的商業價值,深化服務內容,打造平臺級企業。  資料顯示,YOHO!從一本潮流雜誌起家,逐漸延伸出媒體+零售+活動的商業模型。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年輕人逐漸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消費和潮流引導的主力軍。YOHO!
  • 新零售模式怎麼賺錢,新零售模式是什麼
    新的零售模式如何賺錢,個人如何加入新的零售行業?我們可以查看兩個數字: 一家是阿里巴巴在上海金橋新開的盒馬鮮活零售店,平效應約5.6萬元。 與傳統零售業相比,新的零售模式是如此致命!但「好店租金高,低租店人少」的店面輻射人數有限,90%的生意來自三公裡左右。新零售採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最終用戶範圍可超過10公裡。 2、使用場景 在傳統零售業中,大多數顧客下班後購物,人流集中,員工壓力大,客戶體驗差。在新的零售模式下,當用戶打開手機時,他們可以隨時隨地下單。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 三宅一生開集合店 「集合店」會是下一個零售趨勢?
    其實,「集合店」這一門店形式最近開始漸露鋒芒,尤其一些不走尋常路的集合店,在時尚圈混得風生水起,這也使得企業和零售人開始探索這一歷久彌新的零售模式。「相比單一的品牌,集合店裡的服裝選擇更多,可以最大化發揮將服裝搭配的優勢,而且集合店的形式更有利於我們顧客完整地體驗三宅一生品牌的設計理念。」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店員說,沒開品牌集合店之前,杭州許多三宅一生的忠實客戶抱怨只能去別的城市或者託人去日本購買該品牌的衣服,「所以當杭州集合店開業的消息出來後,朋友圈都刷爆了。」
  • 北京SKP最新的內部裝修和業態調整完成 進一步推進買手店模式
    據《北京商報》報導,近日,北京SKP最新的內部裝修和業態調整已經完成,負一至五層的明顯位置都布局了自營買手店SKP SELECT。去年10月新增的家居買手店SKP HOME SELECT安置在五樓,二樓的男裝精品區域也進行了品牌更新。
  • 掌舵N-ONE國際設計師集合平臺,2019,繼續精耕細作
    核心提示:不同於傳統買手店,成立於2016年的N-ONE國際設計師集合平臺依賴的是數據化運營及管理,後臺與終端之間雙向影響。從創始到現在,僅僅三年便擁有100+家門店的N-ONE可以說是運營得相當成功的一個品牌集合平臺。優秀商業品牌的操作模式+品牌集合平臺中優勢的體驗及產品,商業化手段操作的強大後臺部門支持著商品運營、品牌化管理及後臺服務。
  • 新興零售模式服裝工廠店成「血拼」戰場
    新興零售模式服裝工廠店成「血拼」戰場 2012-11-07 09:03:45 來源:網上輕紡城
  • 服裝品牌的工廠店:新興零售模式受追捧
    服裝品牌的工廠店:新興零售模式受追捧 2012-11-07 10:02:54 來源:網上輕紡城 以前單槍匹馬的局面也變成現在的成行成市,Puma、安踏、七匹狼
  • 小吃單品/快餐/集合店——鹿看小吃品類的模式細分
    今天鹿鹿想來談談小吃品類的三種模式細分——小吃單品店 VS 小吃快餐店VS小吃集合店。文/王鹿鹿 ( 鹿鹿餐飲大白話,持續專注深耕餐飲,以原創視角分享關於餐飲品牌及行業的觀察與思考。)小吃單品店——短平快,生命周期有限往往以爆款單品為主推,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門店模式都非常輕巧。具有極強的複製能力、快速的擴張能力,一年加盟下來便可落地許多門店。
  • 解析盒馬鮮生營銷模式的四大特點
    盒馬鮮生由前京東首席物流規劃師侯毅創辦,是阿里巴巴投資的新零售項目,其創新性的020生鮮零售經營模式,對傳統零售超市以及傳統B2C生鮮電商都產生了衝擊。相對於傳統零售超市,盒馬鮮生線下實體店的創新點在於體驗式消費。相對於傳統B2C生鮮電商,盒馬鮮生依託線下實體店,實現快速配送,確保了生鮮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時更新鮮。
  • 傳遞生活方式的柔美集合店,會是內衣零售攪局者嗎?
    劉志說道,近幾年我國零售終端競爭日益加劇,集合店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新生力量。柔美集合店的終極形態不是出售商品本身,而是提供一種優質的購物體驗,傳達一種與品牌主張相契合的生活理念,兜售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
  • 一站配齊「擼妝25步大法」的美妝集合店,火到限流
    其中,THE COLORIST調色師開創了國內純彩妝集合業態。01為什麼「Z世代」更愛新銳美妝集合店?美妝是實體零售中抗「跌」能力最強的業態之一。路透社《2019,中國美妝新面孔》調研數據顯示,86%的化妝品消費者依然選擇實體零售作為他們的購物首選。
  • 虧本15年,開創書+零售模式,誠品書店28年商業路
    誠品是國內書+零售運營模式的鼻祖,用做商場的思路來升級書店,書店成了新文化的休閒場所。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灣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在創始之初,誠品就不走尋常的書店經營路,以書的品牌為核心,增加了藝術空間,售賣畫作和藝術品。此後更是逐漸加大零售比例,目前書區和其他區域的比例在3:7左右。
  • 盤點:快時尚眼鏡店紛紛進駐購物中心 創新零售模式
    這一需求,也讓快時尚眼鏡店受到熱捧。與傳統眼鏡店不同的是,消費者們可以在這些「快時尚眼鏡店」內隨意觸碰和試戴任何一副眼鏡,選定眼鏡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驗光和配鏡。同時,服務質量也得到保證。   近段時間,大悅城、來福士、萬達等購物中心大鱷也被這些優質體驗所吸引,近年來紛紛引入快時尚眼鏡店。下面,新店商研習社為大家盤點購物中心裡人氣爆棚的快時尚眼鏡品牌。
  • 傳統零售模式發現零售新模式,「斑馬惠購」橫空出世
    也正是這種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張躍華對於「斑馬惠購」定位社區服務的獨特戰略,讓「斑馬惠購」在兩個月內,斑馬惠購已在全國擁有數百家門店,成為中國新零售市場上異軍突起的新貴,張躍華和他的「斑馬惠購」也成為其他零售企業競相學習的標杆。 「斑馬惠購」是誰?
  • 中國零售新物種研究報告(三):服裝、3C、家居生活品類模式分析
    首先,通過打通線上線下,消費者可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瀏覽與選購商品,同時支持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模式,以解決線上服裝選購時顏色尺寸不合適等問題。其次,就門店體驗而言,通過「智能買手」的終端數字屏,消費者可自主查詢新品信息優惠活動等各項信息。另外,門店通過AR等新技術的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更立體的到店體驗。
  • 如何做好門店+社群的新零售模式?
    而且大多數傳統實體店老闆,對店鋪的轉型升級都很迷茫,不知道如何轉型,如何利用新零售模式來實現線上線下結合運營,那麼如何做好門店+新零售模式呢?其實,實體店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進店訪客流量低問題。所以客流量低,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搭建線上門店,線上營銷推廣下單,線下高效發貨一氣呵成。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轉眼四年,中國零售的現狀如何,未來又該如何發展?線上線下不再是單一、分離,而是有效結合統一,甚至融為一體,新零售將會從中產生。當然,線上線下完全結合統一在國內還需一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真正做到新零售模式、接受新零售模式還是少數,更多的企業還在徘徊、在思索。一邊面對傳統線下零售關店潮,另一方面也要面對電子商務要集體布局線下,卡在中間很是為難。中國未來將不再有純電商公司,也沒有純線下的實體公司,線下和實體將不斷融合驅動發展。
  • 網紅小藍杯開啟 新零售咖啡模式
    區別於傳統品牌咖啡,瑞幸咖啡定位為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消費者可以選擇不用到店就可通過APP下單送達,價格也比星巴克等品牌咖啡便宜不少,加上強大的宣傳攻勢,瑞幸咖啡正在打開西安的咖啡消費市場。9月15日瑞幸在西安開業的10家門店分別為:一方中港國際店、雲匯谷c2店、航天交大附中教育城店、北大街地鐵站店、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店、天朗經開中心店、旭輝中心店、楓林綠洲店、匯豪樹中心店、銀河新坐標店。10月18日上午記者在瑞幸咖啡銀河新坐標店內看到,在寫字樓一樓大堂的一角,藍色背景白色鹿角的瑞幸咖啡招牌很是顯眼,櫃檯內兩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 新零售模式未來發展趨勢
    1.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是零售變革最大推動力  「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是零售變革最大推動力」這個論點無須分析解讀,連鎖業態是建立在資料庫信息技術之上,電商建立在網際網路技術基礎之上,某滴和某餓等則建立在智慧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基礎之上,相應技術普及程度是對應新零售業態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