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單品/快餐/集合店——鹿看小吃品類的模式細分

2020-12-19 鹿鹿餐飲大白話

全文字數:約1400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這兩年,很多餐飲行業年終報告及趨勢展望中, 都把小吃看做頗有潛力的餐飲品類。而市場中也出現了很多以單品、爆款小吃為主的品牌。今天鹿鹿想來談談小吃品類的三種模式細分——小吃單品店 VS 小吃快餐店VS小吃集合店。

文/王鹿鹿 ( 鹿鹿餐飲大白話,持續專注深耕餐飲,以原創視角分享關於餐飲品牌及行業的觀察與思考。)

小吃單品店——短平快,生命周期有限

往往以爆款單品為主推,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門店模式都非常輕巧。具有極強的複製能力、快速的擴張能力,一年加盟下來便可落地許多門店。

在鹿鹿看來,單品小吃模式有四個問題存在:

產品壁壘幾乎為零。除非是祖傳的方子,基本上無法阻止別人快速抄襲;客單價的天花板低。客單價受限較大的餐飲模式,大都要通過走流量和規模(品類屬性註定它溢價能力弱);品牌價值感低、生命周期短。小吃能夠品牌化的很少,產品的單一讓消費者的興趣快速流失;小吃的天然街頭屬性。以市井街頭為發源地的品類,有自己「頑固」的價格帶、表現形式以及消費時段,如果沒有規劃地進入購物中心,容易成為「炮灰」。

總結:做小吃單品店的品牌,大都有一個共性——「快」。出現的快、火爆的快、擴張的快、消失的快,沒有厚度。而更多的小吃由於太過於零散,是沒有形成品牌的,有知名度的則多以老字號的形態呈現。

可以參考的案例:煎餅,泡芙,炒酸奶,紫菜包飯,雞翅包飯,烤豬蹄,燒餅,芝士撻,涼皮,肉夾饃等等。

小吃快餐店——業態在升級,模式遇考驗

小吃快餐店可以看成是一種業態升級,小吃+快餐主食 ≈ 簡餐。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現在到了小吃快餐化、快餐簡餐化的時代。鹿鹿覺得,純快餐面臨著跟單品小吃一樣的問題——賣不上價格。客單價往上走,會遇到高性價比正餐的打壓(比如杭派和湘派的餐飲品牌),往下探,又會有小吃品牌的強力阻擊。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以小吃為主的品牌,加上了主食品項之後,不僅做到了產品適度的豐富性,客單價也超越了快餐。這種演變出來的新模式門店,兼具標準化、複製性、品牌化、以及爆款特性,能讓品牌和產品產生一定的溢價。

但是這種類型的門店在擴張時,對資本的需求比較大,也有可能陷入工業化出品的誤區(鹿鹿認為,工業化不等於標準化,口味的保存與穩定是必要的,而不是去損失口感)。

總結:小吃快餐店不是簡單的1+1式疊加,要考慮兩個品類的歸屬是否「同宗同源」。搭配在一起是融洽互補,還是彆扭百出,這涉及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品類認知,以及對品牌的接受度。

可以參考的案例:西少爺,遇見小面,媽媽手藝,噹哈驢火,思饗季,漁鄉米坊等。

小吃集合店——休閒化正餐,品牌化機會

如果說小吃快餐店偏向正餐的話,小吃集合店則在演變成一個休閒化的正餐消費場景。這麼來說,它是一個以地區為基底的小吃大集合,將正餐以小吃+小喝+小菜(小份菜)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

小吃集合店有三個較大特點:

區域特色明顯,而且是小吃基數龐大的省份或地區;產品非常豐富,幾十乃至上百品項的菜單都可以被小吃填滿;有一個或幾個具全國性知名度的小吃單品。

該模式最大的好處,是能突破小吃的價格區間局限,覆蓋從十幾塊到幾十塊的客單價,同時用餐時段和客群覆蓋也能適度延伸。小吃集合店是整個小吃品類中,最可能形成品牌資產的模式,但它的重資產、重模式問題也很突出。

總結:小吃集合店的出現,在以小而美為主流的餐飲市場裡,出現了一個大而全的可能性方向,但還需要持續思考和探討。

參考案例:南京大牌檔、長安大排檔、黑白電視、蓉李記、張氏寬窄巷、大小喜吃、蘇小柳。

--鹿鹿原創撰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鹿看小吃集合店的品牌化機會
    上周,鹿鹿談了小吃品類的幾種模式細分—小吃單品/快餐/集合店,今天準備從四個方面去跟大家聊聊,對於小吃集合店的看法,以及這種餐飲模式下的品牌化機會。同樣是小吃集合店,會演化出三種形態:大型店、中型店和小型店,不同類型門店的面積、小吃品項(SKU)以及優劣勢都有自己的特點。大型門店:500-1000平(及以上),SKU多達上百項,涵蓋煎炸物、冷盤、熱炒、燉品、甜點、米麵主食、酒水飲品……幾乎應有盡有。
  • 集合店四大零售模式探究 小眾模式可以做出大市場
    i.t用買手制+集合店的模式創造十幾億人民幣的價值,連卡佛(需求面積:1000-2000平方米)5家店創造全年7億美元的銷售額……它們證明小眾模式也可以做出大市場,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零售人開始關注集合店模式,這是一種值得探究的零售模式。
  • 快餐進入「黃金時代」,酸菜魚快餐或成最大賽道
    來源:紅餐網疫情後,高頻剛需的快餐店迎來了最快復甦,快餐也成為餐飲最受關注的業態之一。紅餐網觀察發現,在後疫情時代,除了傳統的粥粉面飯快餐品類遍地開花之外,細分的酸菜魚快餐也在乘勢起飛,成為各大餐飲品牌爭搶的黃金賽道。
  • 解讀品牌集合店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
    近幾年,我國零售終端競爭日益加劇,品牌集合店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新生力量。  上期已經談到T&C會針對品牌集合店的模式進行深度解讀,本期我們採訪到的是同昌盛業華東區域研策負責人高級副董事計皓芸,為我們解讀品牌集合店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
  • 大食代接連關店,集合餐飲模式預警
    大食代在華發展將近20年,然而今年開始出現多家門店關閉的現象,作為美食集合店的老品牌之一的大食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閉店或與自身品牌定位相關《中國經營報》記者試圖聯繫大食代方面尋求關店原因,根據官網顯示的電話撥過去,卻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而在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看來似乎並不意外。「這可能是由於大食代與所在購物中心的定位不相符合造成的結果。
  • 種子旅行第208站:《時見鹿書店》帝斯曼店
    帝斯曼時見鹿店除了閱讀空間,共有九大類十萬多冊圖書,在選書上考慮到中南周邊設計院及中學比較集中,特意加入很多建築設計類元素和工具類科普類讀物。每當夜幕來臨,鹿行咖啡便自行切換到酒吧模式。書店還為都市人營造全方位社交空間,有現烤甜品的鹿行西點烘焙房,為創意而生專注藝術的文創空間、浪漫且美好的精品花店夏日花園。
  • 面對過萬億市場,中式米飯快餐的出路在哪裡?
    在中式快餐行業裡,按照主食大約可分為:米、面、粉三類。幾年前以面類、粉類品牌紛紛火了起來,而米飯作為中式快餐裡最大的品類,卻顯得有些落寞。直到去年下半年模式升級後,陸續又在武漢、南京分別拓展了20多家店,取得不俗的業績。
  • 直播回顧| 爆品秘訣,2019 太太樂中式快餐/小吃口味發布
    創新趨勢乾貨滿滿,5 道小吃單品和5 款中式快餐的精彩解析!本次名廚直播,小7帶大家來到 2019 太太樂中式快餐/小吃口味發布會的現場,領略經典菜式的靈感提升、創新搭配的火花碰撞。現場發布了 5 道小吃單品和 5 款中式快餐,大家還一同了解餐飲現狀大數據,用研發實力烹出真正受食客歡迎的出品,讓每一種味道都創造價值。
  • 競爭程度不亞於米飯快餐,粉面何時能出現霸主?
    近日,「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榜單和「2020中國餐飲(細分品類)三甲品牌」榜單發布,從品類角度出發,評選出包括火鍋、茶飲、中式米飯快餐、粉面、滷味在內的十大品類的前十強,和20個細分品類的前三甲,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例如「鳳起龍遊老麵包子」,將民間純手工藝的「老面」帶回門店,放棄可以快速發酵的批量代加工包子,幫助顧客找回兒時熟悉的味道,與其他包子品牌形成差異化,品牌記憶點鮮明。 3、渠道變革 新零售業態正重構新餐飲模式。
  • 奶茶店的金融服務應該怎麼做?
    以奶茶鋪位代表的小型餐飲行業中,「喜茶」等網紅品牌早已擺脫路邊攤格局,但更多依然是以零散的業態分布在大街小巷中,以個體戶、夫妻店的形式經營,流動性強,沒有可抵押的資產,財務不透明,經營風險大,但依然有越來越多想做B端小貸業務的金融科技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餐飲行業的小微信貸。「餐飲行業的線下流量,具有不可替代性。」
  • 6大類鞋履品牌集合店教你「步步」為贏
    此外,除了中國女鞋業四大天王「百達星千」之外,更多鞋業集團雖然往往只有2-3個品牌,但同樣開始探索集合店,例如利達信集團以旗下萊爾斯丹、linearosa和CNE三個品牌組建集合店(由於品牌數只是百麗的十分之一,故面積只需數十平米)。星星國韓國衣戀集團則以擅長的快時尚模式切入鞋履館,推出Shoopen鞋範快時尚鞋履館(名創優品也計劃效仿快時尚鞋履館模式)。
  • 連鎖加盟嫁接行動支付 餐飲業出現近15個細分業態
    連鎖加盟業態正出現細分化趨勢。僅僅一個餐飲行業,就出現近15種細分業態。2015年,中國特許100強企業加盟店營業額和門店總數同比增幅分別為14%和11%,特許加盟仍然是投資人最感興趣的創業模式,也是特許品牌快速發展的不二之選。
  • 海底撈、西貝等涉足快餐意欲何為?
    從點評信息看,顧客稱之為「旺旺小廚」,該品牌名也與多數山寨店同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旺旺集團旗下的餐廳。   據筷玩思維(www.kwthink.cn)實際探店後發現,旺旺旺小廚走的是中小店模式,由顧客進店自主掃碼點餐,服務人員僅有2到3人。第一家旺旺旺小廚背靠旺順閣經營,兩家僅一牆之隔,未來這個快餐品牌如何布局,旺順閣方面並未透露。
  • 鹿走異國看餐飲,從首爾到深圳
    說到韓國的餐飲,大家可能跟鹿鹿一樣,更多的是通過兩方面得以了解,一個是每年大肆流行的韓劇(流行文化傳播),另一個是近兩年在國內頗為盛行的韓式餐廳(特別是韓國烤肉、芝士排骨鍋等)。這個可不能小瞧,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人迅速的接受了這個原本陌生的異國美食,而你去看看三四線城市的購物中心,韓餐的比例非常驚人。本文既是異國漫談之二,鹿鹿就繼續談談自己的幾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