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打噴嚏、流鼻涕,晚上睡覺打呼嚕、張口呼吸……」你家娃娃是不是也有這些小毛病?近年來,兒童鼻炎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僅次於近視的兒童第二大健康問題。 同時,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兒童看病難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專家表示,兒童看病比較急、發病比較快,還不容易溝通、對醫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兒童耳鼻喉的醫療資源就匱乏,常常看病都需要排起長龍隊伍,導致兒童就醫難。家有「呼嚕娃」 暑期扎堆看 進入暑期,到耳鼻喉科排隊看鼻炎的患兒人數激增,成都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朱力教授告訴記者,學生患者增長了一倍,其中打呼嚕、過敏性鼻炎、鼻出血的居多。 朱力教授說,造成睡覺打呼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鼻咽部有病變,堵塞了呼吸道,從而張口呼吸,發出鼾聲。對於孩子來說,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最常見的原因。 扁桃體腺樣體本來是人體的淋巴組織,是起免疫的作用,但因為反覆的感染刺激,就產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從而引起鼻堵、張口呼吸、睡覺打呼嚕等症狀,同時還會導致孩子身體出現其他的影響: 第一,兒童身體發育受到影響,個子矮小。 第二,兒童智力發育滯後等、記憶力下降、易怒、多動等。 第三,兒童長期張口呼吸,出現痴呆狀的「腺樣體」面容。 第四,兒童易出現呼吸道感染,誘發雞胸、漏鬥胸,甚至肺源性心臟病。
定製兒童診療方案 有耐心 由於兒童的身體結構發育有所不同,加之臟器發育不完全,所以看診、檢查時更是需要更加精細、準確的診療。 「對待兒童患者,我們常常需要更加耐心,對診療也需要更加精細,從檢查、麻醉、護理,每一項兒童患者的操作都要比成人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朱力院長說,「在仁品耳鼻喉醫院,輕鬆掛號,1對1就診,等待時間短,專家看診也不低於20分鐘」。醫院引進專門針對兒童的德國艾克松纖細型電子鼻咽喉鏡,該鼻咽喉鏡內徑直徑小(外徑為3.2mm)、管腔細、檢查創傷少、刺激小,患者痛苦少,尤其適用於兒童。據悉,這種纖細型電子鼻咽喉鏡川內僅華西、省醫院及兒童醫院等少數醫院有配備。 朱院長表示,在治療上,醫院的專家會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定製個體化的診療方案。以腺樣體肥大為例,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孩子如果病程比較短,只是輕微的打鼾,腺樣體肥大,病程小於三個月,可優先考慮藥物治療,如果藥物治療2—4周無明顯的好轉,建議通過手術進行治療。許多家長擔心,手術麻醉會對孩子智力產生影響,朱力強調:「針對兒童,我們一般麻醉劑量小,且手術時間比較短。若是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引起缺氧,對孩子的危害更大,切除後,孩子身體免疫力不會造成影響。」關愛孩子就診心理 有童心 到醫院看病,孩子恐懼、不配合,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仁品醫院門診設置兒童遊樂區,兒童圖書角,住院專門有兒童病房,房間設計以卡通元素為主,從牆面到床單、被罩都是為兒童專門定製,大大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有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感受家一般的溫暖。 「患兒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有兒科治療經歷的,因此,進入醫院患兒就有恐懼的心理反應。尤其是看到陌生的醫護人員和診臺上的器械,聽到診室裡其他孩子的哭鬧聲,就更增加恐懼的程度。」一名護士說到。 對待患兒不僅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還要有一顆童心。用患兒熟悉的、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疏導,增加安全感。通過一些肢體手勢來溝通,如握手、豎大拇指,使患兒有被關愛,被喜歡的感覺。曾經有一位5歲的小男孩拒絕治療,護士就和他坐在一起,挨得很近,並拉者他的手,用很小的聲音與他交流,把治療的過程講述一遍,結果小男孩就主動接受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