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聽到火星上呼呼的風聲 洞察號的意外發現

2020-12-23 深空探索者

洞察號登陸火星已10天有餘,這期間NASA和合作夥伴們一直在忙著布置和測試各種設備,以應付數月後即將到來的可靠任務。不過,科學家們這幾天有了意外的發現!他們聽到了探測器傳回的「火星颳風」的聲音!最早記錄的時間是12月1日,當時火星表面的風速是5~7公裡/秒。洞察號記錄了那種「轟隆隆、呼呼呼」的風聲。這是人類首次聽到火星上風的聲音

儘管火星探測艱難險阻很多,成功率不到40%,但美國依然有不下5個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我們也因此看到了火星的輪廓、地貌等。但是歷史上從來沒有一臺火星探測器攜帶收音設備,因此,人類從來沒有聽到火星上的聲音。月球探測沒必要收集聲音,因為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聲音也幾乎傳遞,因此沒有這個必要,而火星不同了。火星上覆蓋著厚厚的大氣,有時候颳起風來,揚塵會籠罩火星長達幾個月而不見天日。儘管這次洞察號(InSight)也沒有攜帶專門的收音設備,但是依託於其他的儀器,科學家們還是首次聽到了火星上風的聲音!

中間藍色區域是氣壓傳感器

這兩個設備就是NASA的「氣壓傳感器」和法國提供的「地震儀」。氣壓傳感器能夠記錄風的震動,而地震儀則可以記錄風吹過太陽能電池板後造成探測器自身的震動。這兩種設備記錄到的聲音頻率並不能直接被耳朵聽見,接收到數據後,科學家們將聲音頻率提高了數百倍,然後人的耳朵很清晰的聽到了她的聲音。科學家表示,之所以能聽到這種風聲,是因為洞察號的兩個太陽能電池板,就像兩個大大的招風耳,風吹過後就引起了探測器的震動,就像風吹彩旗飄的那種聲音是一個道理。而這一切都是計劃之外的,NASA並沒有在本次任務中收集聲音的計劃。

硬幣大小的火星地震儀上的傳感器

好消息是,兩年之後,在美國2020年下一次發射的「火星2020漫遊車」任務中,將真正意義上首次攜帶兩個專用的聲音收集裝置。其中一個專門用來收集火星著陸時的聲音另外一個設備實際上是火星「超級相機」,用來收集火星車用雷射照射不同物質時發出的不同聲音,以確認物質的成分構成。想必到時將又會是人類太空科技的一個新裡程碑。

洞察號考察火星

深空探索者,每天帶您看不同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洞察號與火星的距離如此遙遠,人類如何能夠操控?原理如此複雜!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新起點談科技,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洞察號與火星的距離如此遙遠,人類如何能夠操控?原理如此複雜!自從人類走出地球以後,不止沒有被無限的宇宙給擊退,反而激起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正是這種熱情,人類的科技才能夠發展如此迅速,人類文明才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走出地球,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個探索的自然是太陽系,只有把它先研究清楚,我們才能夠飛出太陽系去,距離更遠的星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才是人類探索的重點,而且八大行星中只有火星是科學家關注度最高的一顆行星。
  • 專家解讀「洞察號」14大知識點:探測火星地震、為火星量體溫
    經過逾6個月的飛行,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終於在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03:56在火星安全著陸。洞察號是2018年5月5日由宇宙神5號火箭發射升空的。這是美國首次從西海岸的范登堡空軍基由西向東發射空間探測器,原因是宇宙神5號的推力足夠大,發射窗也更為適宜。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拍攝到,火星上存在「綠色翡翠」物體!
    NASA: 洞察號探測器拍攝到, 火星上存在「綠色翡翠」物體!而火星一直都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對象,如果看過小編的文章,之前小編提過火星還被科學界列入到了第二大地球了,也就是說,地球假如哪天出現了毀滅的話,火星可能是人類的宜居之地了,不過話又說話來,每個科學對火星的定義各不同,其實對於宇宙的探索這塊,全球的國家都在研究,但是每個國家的探索者都是不同的看法,那就先從NASA研究說起。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最新數據顯示,火星的地震活動比預期更頻繁
    不過,火星上卻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脈「奧林匹斯山」,是一座盾狀火山,高於火星基準面21千米多,是珠穆朗瑪峰海拔的兩倍多。目前許多國家都在探索或者計劃要去探索火星,為此人類發射了許多的探測衛星和探測器,組成了火星探索家族,從國家角度來看,目前對於火星探索走在前列的毫無疑問是美國。美國從1975年開始就向火星發射了兩個「海盜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都在火星表面進行了軟著陸,並進行拍照和探索,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表面的歷史。
  • 洞察號的火星之旅·火震
    洞察號攜帶了一個火震儀,用於探測火星上的震動。火震儀會在洞察號著陸之後被固定在火星表面上,然後用一個罩子罩起來減少外界風和熱的幹擾。(洞察號火震儀安裝演示圖。來源:NASA)為什麼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需要地震儀(劃掉,在火星就叫火震儀了)呢?簡單來說,就是當固態天體發生震動的時候,震動產生的波(地震波)在不同密度的地層中傳播速度不同,那麼通過測量不同地層傳來的地震波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反推內部每一層的厚度和密度了。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在這次洞察號登陸火星的任務中,美國宇航局為了向公眾進行太空探索方面的宣傳,在全球共徵集了約243萬個人的名字(其中包括約26萬中國公民),並將這二百多萬個名字全部寫在了兩枚8毫米尺寸的晶片上。這兩枚晶片被粘貼在著陸器的外殼上,已經到達了火星。
  • 除去防塵罩的洞察號再次傳回火星清晰照,照片依然顯示無數黑點
    趣味探索訊 11月26日,美國洞察號飛船成功地抵達了它的新家。已經在火星上經歷了一個完整天的洞察號表現得非常棒,一天時間太陽能陣列就產生了4588瓦特小時電量,發電量比任何一個登陸器都要多。洞察號拍攝第二張清晰照片此時的洞察號一邊愜意地享受著火星上的陽光浴,一邊忙著對它陌生的新家進行拍照。
  • 火星為什麼這麼硬?探測器鑽頭深挖地表,最後卻被反彈回來
    可以說人類與動物界其他動物的最明顯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思想,這使得我們能夠對事情的發展提出一定的預測。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越來越繁榮,地球環境似乎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越來越衰退。於是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星際移民的構想,該構想指出未來的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最好是快速發展科技,然後去探索地外可宜居的星球。
  • 火星內部有什麼?地殼最薄處僅為10公裡,人類科技剛好能打穿
    出品:川陀太空火星方向上的探索已經深入到火星內部,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NASA部署了火星軌道探測器、地面漫遊者,從探測火星基本環境參數,到尋找火星生命,現在進入到探索火星內部環境,試圖從表面下方尋找生命的階段。
  • 火星上發現「八腳怪」,躲在巖壁縫內,專家:人類首次發現外星生物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也在不斷的探索未知事物,特別是在外太空領域上,畢竟我們對於外太空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可能連幾億分之一都不到。雖然以我們目前的科技來說,想要探索無邊無際的宇宙還是是非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前進,因為人類不可能永遠生存在地球上的,畢竟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只要資源使用完了,那就代表著人類的「末日」將到來。
  • 火星到底有多硬?鑽探器被反彈回來,多次嘗試都無功而返!
    除了好奇號之外,還有一艘探測器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就是洞察號,洞察號是第一艘要對火星地表進行深入鑽探的探測器,或許它可以為我們帶回火星的土壤,對火星地表的環境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火星這顆紅色星球寄予了人類的大多數希望,雖然人類的文明發展正在朝著越來越繁榮的方向發展,但是地球的環境卻與之相反。
  • 「好奇號」後繼有人,下一個火星著陸器將於2018年5月5日啟程!
    我們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的第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其作為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擁有無數響亮的頭銜,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的火星車,2012年最昂貴的火星探測項目等。
  • 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成功著陸後,火星車將從著陸平臺上走到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作業,為期大約90多天。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人類與火星又有什麼故事?© NASA/JPL2007年,NASA鳳凰號著陸器發射升空,次年降落在火星北極一帶,是目前人類最北的火星著陸任務。鳳凰號和後來的洞察號著陸器採用的都是傳統的反衝火箭著陸方式,而且兩者在外形上也有直接的繼承。
  • 聽到外面呼呼的風聲了嗎?杭州發布颱風藍色預警:大風大雨下午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孫燕此刻,聽到外面呼呼的風聲了嗎?「黑格比」離杭州越來越近了。
  • 火星上發現「水冰庫」,人類是否可以通過改造,加快移居的腳步?
    美國私人公司Space 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表示,會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想辦法實現火星移民。那麼他的這一計劃是否會成為現實呢?根據目前科學研究所發表的最新成果來看,科學家又在火星上有了新發現,人類距離移居火星變得越來越近了,那麼他們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什麼呢?根據最新的報告指出,在火星之下很有可能存在一個天然的水冰庫。
  • 火星上發現「大冰庫」,大約有500米厚,或加快人類移民腳步!
    火星發現「冰庫」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他們想方設法改變未來人類生活環境,於是他們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研究金星、火星等等,研究火星的時候,發現它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移民到火星上,可是火星的環境和地球的環境大不相同,甚至都沒有發現任何微生物在火星上出現過。
  • 火星地表再現神秘物體!這次是透明薄膜,它真的是人造物體嗎?
    引言:在過去幾十年對火星的探索中,人類在火星地表發現了不少神秘的現象。每當有神秘物體出現在火星地表時,總能引起人們一番熱議。前段時間火星地表再現神秘物體,這次是透明薄膜,它是人造物還是另有原因?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美國作為先行者揭開了探索火星的序幕,派遣了人類第一架火星探測器「海盜號」前往火星探索。幸運的是海盜號最終成功在火星上登陸,並且為地球上的人類展示了火星真實的地貌。之後美國宇航局在探索火星的道路上一直前進,陸續發射了「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洞察號」等火星探測器。如今依然在火星上進行探索工作的是好奇號和洞察號,它們正在挖掘火星更深層次的秘密。
  • 火星軌道器MRO發回照片,驚奇發現「怪獸爪印」
    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軌道器MRO最近發回的一組照片上,有著好幾道無規律交錯的深色印記,看起來就像某種怪獸在火星砂石表面留下的爪印。 NASA表示,這些一條條深色的印記都是正在火星上肆虐的旋風沙塵暴。在淺色沙堆的映襯下,這些印記看起來格外顯眼和詭異。 火星上沙塵厚、風大,成了滋養各種瘋狂沙塵暴的溫床。這些旋風可以延伸到空中相當的高度。比如2012年NASA拍到的一個沙塵暴,有20,000米這麼高。這些旋風會在火星地表留下大量印記,構成火星獨特的地貌。
  • 「洞察號」235天數據:火星地震活動處於中等水平,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
    包括馬裡蘭大學地質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公布了「洞察號」任務的初步結果。2018年11月26日,「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來自該任務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SEIS)的數據提供了火星地下和上層地殼——火星的巖石最外層——首次直接地震測量數據。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4日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特刊上。
  • 假如火星上發現生命,對人類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
    外星生命到目前為止對於人類來說都是未知的,而人類向來對未知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如果是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那麼,綜合來說,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對現在的人類來說是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