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原標題: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鱷魚以前張什麼樣子?近日考古學家揭秘了遠在恐龍時代的八種遠古鱷魚物種。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在恐龍霸主時代的鱷魚吧。
-
考古學家發現霸王龍化石 鼻子超長被稱"匹諾曹龍"
中國網5月11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5月9日報導,近日,一個考古學小隊在中國的江西省贛州市發現了一批新的霸王龍化石,但是這些霸王龍的化石跟普通霸王龍化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為它們的鼻子異常的長。 據中國當地的考古學家表示,這批霸王龍生存於十分遙遠的白堊紀時代,距今大約有6000萬年的歷史,其體態特徵相當明顯。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卡羅來納州發現恐龍糞便化石,有人說它沒有用,其實研究價值很大
不久之後,皮德蒙特發現化石的事情不脛而走,並很快傳到了紐約大學,也讓很多古生物學家們提起了興趣。在紐約大學,有位叫凱倫的古生物考古學家,他在獲悉了皮德蒙特發現化石之後,便第一時間帶著助手驅車趕往南卡羅來納州進行考察,希望能找到他所研究的恐龍的化石。凱倫教授經過一番打聽,知道皮了德蒙特的位置,並且還請了一位當地人做嚮導,最終才順利抵達發現化石的地方。
-
(圖片新聞)永靖縣再次發現巨型恐龍骨骼化石
每日甘肅網11月5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宋菲菲 通訊員 侯奇志 孔令洲)11月5日,「黃河化石論壇」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論壇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標誌著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據了解,永靖地區隸屬於蘭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來,已發現和命名的恐龍有5屬5種,其中蜥臀類3屬3種(都屬於巨龍形類恐龍),鳥臀類2屬2種(其中甲龍類1屬1種,鳥腳類1屬1種)。
-
新疆發現一種牙齒長「丟」的恐龍
近日,科學家們在美國《當代生物學》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相關專家表示,新疆發現的這種在發育過程中「變異」激烈的恐龍,可能為研究鳥喙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五彩灣發現難逃泥潭龍化石 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包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爍。
-
恐龍時期的海洋世界也很豐富,考古發現,這幾種恐龍真實存在過
恐龍,被認為是曾經統治過地球長達兩億年的生物。從世界各地出土的化石情況來看,它們當時遍布了整個地球,甚至連現在的南極大陸上都有可能埋藏著恐龍化石。然而,這種曾經不可一世的物種最終還是被大自然淘汰了,否則後面也不一定會有人類的登場機會。
-
我們所看到的恐龍,是真實的恐龍嗎?其實並不是
而這些影視作品出現的恐龍,則是根據考古學家挖出來的恐龍化石,以及考古學家對這一生物的還原圖像。那麼,考古學家又是根據什麼將這些恐龍化石還原成圖片的呢?其實,考古學也沒有見過恐龍,之所以能夠還原出恐龍的圖片則是根據恐龍化石中的資料,比如恐龍的骨骼,以及牙齒等。而最主要區別是根據其磨損程度來判斷,這一恐龍到底是肉食性恐龍,還是食草性恐龍。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並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
-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新品種無齒恐龍,專家研究稱或為迅猛龍近親!
無齒恐龍構想圖,小圖為其脊椎骨化石。(網絡圖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通過分析一塊5年前出土的恐龍脊椎骨化石,發現它屬於新品種無齒陸生雙足恐龍,為該國首次發現。該只恐龍可追溯至1.1億年前白堊紀早期,與食肉的雷克斯暴龍及迅猛龍有近親關係,但飲食習性等特點與兩者迥異。波羅帕特(右)與團隊研究該塊化石。(網絡圖片)考古學家於2015年,在維多利亞省奧特韋角附近的白堊紀化石遺址出土該塊5釐米長化石,起初被認為是屬於翼龍。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2006年,一個牛仔和他的兩個朋友,組成了一個專業化石獵人小隊,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了這對恐龍。科學家認為,這兩隻恐龍當時是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並起名為「決鬥恐龍」。這兩具化石骨架保存如此完整。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 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
泰國發現最完整食肉恐龍化石,我們看後笑啦!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往往是旅遊、佛教以及人妖,其實在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泰國生存著許多種類的恐龍,最近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在泰國發現的食肉動物,它是目前東南亞發現的最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重慶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牆,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
6月28日,重慶市舉行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雲陽縣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牆考古現場,劉嵩攝。世界恐龍權威專家、中科院研究員徐星認為,這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侏羅紀時期最大的單體恐龍化石牆。這一世界級侏羅紀恐龍化石群發現地位於雲陽縣普安鄉老君村,距雲陽新縣城23公裡,距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22公裡,位於長江南岸一級支流磨刀溪上遊。
-
恐龍百科:恐龍的化石故事
地質學家挖出了一具恐龍化石。二層樓那麼高大!青蛙、壁虎、黃鼠狼這些小動物們一看到它,嚇得一邊撒尿一邊逃!「別怕!我不過是動彈不得的化石。我的骨架埋在地下,經過6500萬年的變化而成了石頭。恐龍化石的聲調十分悲哀。一隻青蛙壯壯膽,爬上前問:「您這麼高大,怎麼會絕了種呢?」「這正是我要問你的。你們小得比不上我的一顆牙齒,可是,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你們有什麼絕招嗎?」小動物們一陣驚喜。還是那隻青蛙說:「要說我的絕招,那是冬眠,我們藏入地下,躲避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