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來納州發現恐龍糞便化石,有人說它沒有用,其實研究價值很大

2020-12-22 歷史店

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千千萬萬,有動物骨骼化石,也有昆蟲肢體化石,還有植物根莖化石,但您聽說過糞便化石嗎?在美國地區,一位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塊糞便化石,雖然有人說毫無用處,但他卻表示價值巨大。究竟是什麼動物的糞便化石呢?又有什麼巨大價值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1年9月,一家美國開發商在南卡羅來納州的皮德蒙特區施工,挖掘機工人挖土時發現了硬石層,不過他當時並沒在意,但挖了幾鏟子之後看到有些硬石上有密集的紋路。於是,工人就將情況反饋給了負責人,後來大家都推測是古生物化石,因此也就吸引了周邊的居民前來圍觀,甚至是發掘。不久之後,皮德蒙特發現化石的事情不脛而走,並很快傳到了紐約大學,也讓很多古生物學家們提起了興趣。

在紐約大學,有位叫凱倫的古生物考古學家,他在獲悉了皮德蒙特發現化石之後,便第一時間帶著助手驅車趕往南卡羅來納州進行考察,希望能找到他所研究的恐龍的化石。凱倫教授經過一番打聽,知道皮了德蒙特的位置,並且還請了一位當地人做嚮導,最終才順利抵達發現化石的地方。雖然該區域面積不大,但底下有很多被挖開的坑洞,各種巖石也都裸露在外。凱倫教授經過一番準備就下到坑洞發掘,但他忙碌一下午都沒找到相關的恐龍化石,而只發現了一些魚化石。由此可見,南卡羅來納州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

凱倫教授沒有找到恐龍化石很不甘心,因此他第二天又帶著助手前來發掘。這一次,他們下到另外一個較大的坑洞,並用錘子和鑿子敲擊厚厚巖石層,結果凱倫教授發現巖石層中有一段黃顏色的東西,像是某種化石。於是,凱倫教授在助手的協助之下,將包裹著的巖石層一點點地敲掉,發現它約有1米長,而且形狀扭曲,就像是一節長麻花。凱倫教授感到疑惑,他從未見過類似的化石,但直覺告訴他這東西有價值。

經過半天的忙碌,凱倫教授終於將這塊黃顏色的化石取了出來,並心滿意足地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幾天之後,凱倫教授通過成分鑑定,發現它竟是糞便化石。後來,凱倫教授的同事告訴他,糞便化石沒有什麼用,還不如扔了再去找其他的化石回來研究,但是凱倫教授卻認為,這塊糞便化石有著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這塊糞便化石距今約9000萬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恐龍留下的,若不然還有什麼動物能留下如此大的糞便呢?既然是恐龍糞便,那就能通過它獲得恐龍的信息,也是對通過骨骼化石研究恐龍的一種補充。我們都知道,恐龍在6500萬年前突然就滅絕了,成為地球歷史上最大懸案之一,因此科學家們研究恐龍的資料也極其稀少,所以任何與恐龍相關的化石都有價值,比如不受待見的恐龍糞便化石,就能反映恐龍的食性。

恐龍的食性有三種,草食性恐龍,肉食物性恐龍和雜食性恐龍,這些是我們通過骨骼化石很難知道,但通過糞便化石輕而易舉就的了解,而且肯定是準確的,畢竟吃什麼排什麼是不變的「真理」,甚至還能細化的了解恐龍吃了什麼和吃了多少。在知道了恐龍的飲食習慣後,還能進步一獲悉當時的環境信息,比如恐龍吃得多的肯定數量豐富,而吃得少的肯定稀缺。另外,在恐龍的糞便化石中,還能得到一些相關物種的DAN信息,對於研究古生物來說是一個極大的便利,如果真能夠做到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復活滅絕的古生物。

如此種種,凱倫教授在後期的研究過程中都有所突破,也發現了很多科學家們尚未掌握的信息。考古學家們都是智慧無數的,能根據任何的蛛絲馬跡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他們除了善於發現和思考外,更重要的還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小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考古學家們能發現更多奧秘,展現遠古時代的風採。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對研究恐龍動物群有重要價值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說,此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資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白堊紀恐龍化石中 發現血液寄生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 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隻泰坦巨龍(白堊紀的一種草食恐龍)的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寄生蟲化石,它可能與恐龍生前所患骨髓炎有關。
  • 小男孩發現6900萬年前恐龍化石,價值600萬美元,一夜變富翁?
    恐龍的消失一直是一個謎題,近幾年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恐龍,研究恐龍最直接的方法則是通過化石,最近幾年陸陸續續發現大量恐龍化石,可是這些恐龍化石並不完整,想要挖掘完整的恐龍化石,還要看運氣,然而有一位小男孩發現69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意外得到了600萬美金,難道恐龍化石真的有這麼值錢嗎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沿著湖邊走到一處被鑿開的巖壁時,從事了15年地質古生物研究的李飛下意識地望向巖壁的露頭。「哎呀!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根據專家組的考察意見,這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系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 沿著湖邊走到一處被鑿開的巖壁時,從事了15年地質古生物研究的李飛下意識地望向巖壁的露頭。  「哎呀!這好像是一塊恐龍腿骨化石。」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的石頭正是一塊恐龍化石。事後據專家考證,這確實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進行現場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12月21日下午2時許,他和家人外出散步,來到住家附近的一工地。
  • 你知道嗎古生物的糞便也具有很好的價值
    說起化石,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恐龍骨骼化石,因為足夠震撼。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 說起化石,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恐龍骨骼化石,因為足夠震撼。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糞化石。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
  • 人骨,恐龍骨,糞便化石、豪豬刺……
    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恐龍骨化石本質上就是石頭。與一些猛獁象骨不同,它沒有有機物質殘留。恐龍骨化石看起來非常漂亮。恐龍骨化石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因此你也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和樣式。糞便化石——恐龍糞便化石: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了。在上億年前,地球上巨大的恐龍,它們的糞便哪裡去了?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新華網發(上杭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通報了相關情況。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歷史: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小恐龍,在中國發現的化石!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小恐龍,在中國發現的化石!
  • 確認是恐龍化石!
    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12月21日下午2時許,他和家人外出散步,來到住家附近的一工地。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McKellar)領銜了這一古生物學研究。  12月8日晚,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可能是一隻幼年的恐龍,成年後,它可能更大一些。  邢立達特別強調,「一定要說是最小的非鳥恐龍,而非最小的恐龍,因為所有的鳥都是恐龍演化來的,所以,所有鳥都是(廣義上的)恐龍。」  2015年夏天,研究人員從緬甸琥珀商人手中得到了前述奇特標本。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考察隊合影該化石系恐龍足跡,是恐龍在福建生活過的證據。這些化石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是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野外考察第二天就取得的重要發現,是中國範圍內目前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足跡點面積達1600平方米,對研究閩西約8000萬年前晚白堊紀古環境有重要意義。12日10時,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並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