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這個時代的孩子,總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受到的約束也很多,不僅在學校需要受到老師的管理,回到家還要被父母去控制。有時候根本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家長還是要強迫自己去做,比如家長最喜歡要求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當眾為大家表演才藝,對於內向的孩子無疑是一種考驗。
李女士有個5歲的女兒,因為性格比較內向,父母都很擔心孩子在學校會被欺負,所以一直都在培養孩子變得開朗自信,經常會要求孩子在大眾面前表演,孩子不僅不願意,還因此變得比以前更加內向了。有時候孩子為了讓李女士夫妻高興,也只是委屈地順從父母的意思,在大家面前表演,可是表演顯得尷尬和生硬,因此孩子覺得不開心之餘,還認為自己在出醜,情緒久久不能平復。有時候孩子如果不願意表演,還會受到父母的譴責,這讓李女士的孩子感到很受傷。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遵循這樣的「中國式禮貌」,其實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正在傷害孩子的身心發育。
1.直接地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思,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內向,就隨意地幫助他們去做決定,以一種為孩子好的思想,把自己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而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家長這樣的控制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造成孩子一直都沒有自我,只會迎合別人不會考慮自己。如果父母因為私人,強迫孩子在人群中表現自己,不僅會造成孩子的社交恐懼,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嚴重的話還會引起孩子的心理疾病,走向極端。
2.滿足父母虛榮,孩子卻不快樂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其實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希望孩的表演可以帶來別人對自己的讚揚。其實這種為了私心的做法,或者可以滿足家長的虛榮,可是絲毫都不會給孩子帶來快樂。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只為了自己,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時刻把孩子的快樂放在第一位。
3.不斷地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果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去打招呼,無論是見到熟人還是陌生人,都要求孩子要講禮貌,當孩子不願意去順從父母的時候,家長會對孩子一頓教訓,這樣會徒增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懦弱沒主見。雖然說孩子應該講家教,懂得講禮貌,可是這些的前提應該是家長做好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不要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之餘,還讓孩子產生一種愧疚心理,覺得自己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而感到難過。
1.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到
作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自信和勇氣,並時刻對孩子說他們可以的,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採取打擊式教育,一旦看到孩子做得達不到自己的標準,他們就會對孩子否定,認為孩子的能力不足,從來不會給孩子一份鼓勵,讓孩子從自信滿滿變得對自己絲毫沒有肯定,在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沒有勇氣和信心去挑戰,只能做一個躲在父母身後的逃兵。
2.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想跟自己爸爸媽媽分享,希望父母可以給予他們意見和幫忙。不管孩子最後是否挑戰成功,家長都應該時刻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感覺沮喪,所以父母的關心會讓他們感到窩心。家長不要隨意去敷衍安慰,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真心,這樣會家長親子之間的親密度,讓孩子動力十足。
3.無條件地支持孩子的興趣
其實,只要孩子不是走上歪路,家長應該允許和支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無條件地支持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興趣。未來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孩子擁有自己愛好是好事,家長應該在他們熱愛的領域默默支持就行。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採取中國式禮貌的教育方式,無非是想讓孩子講禮貌,變自信,多鍛鍊,能成才。家長希望孩子可以變得越來越好,這個毋庸置疑,相信全部的家長都有這份心。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要捫心自問,到底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真正教育的意義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領悟到需要改變,而不是家長去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育兒難題找熊媽,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萌娃很熊,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