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禮貌」裡,學興趣班為在人前賣弄,這禮貌你還要繼續?

2020-09-05 Doris媽媽說育兒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一、「中國式禮貌」

其實很久之前「中國式」流行起來但是似乎並不是什麼好詞。這次流行的「中國式禮貌」仿佛也並不怎麼好。泱泱大國五千年,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非常注重禮儀,這也是我們優良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之前也有漫畫,一位外國小朋友誇讚中國小朋友很好看,但是中國小朋友卻過分謙虛說沒有沒有,但外國小朋友如果聽到別人的誇獎會說謝謝,而並不是過分去謙虛。像這類「中國式禮貌」並不少,對孩子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毀了中國孩子。

二、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影響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講禮貌,我們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慢慢渲染薰陶得以成長。比如見到長輩要問好得到誇獎,要懂得謙虛,不可以狂妄自大等等一系列中國式禮貌。那麼中國式禮貌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1)只說缺點

很多孩子其實非常有潛能,有時候還擁有一些特長。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或者是做了讓人稱讚的事情時,父母或許會說,其實也沒有啊,孩子平時挺不乖的,只是這次表現比較好。

還有些父母會忽略孩子平時的優良表現,當孩子哪天起床晚了,或者做了一件令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時,就會批評孩子,並且一直記住,只會說孩子的缺點,而並不讚揚孩子鼓勵孩子,生怕孩子會驕傲自大、狂妄自滿。

從來不表揚孩子做的對的事,只把眼睛盯住他,做錯的事情只會去批判他的缺點,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只能看見自己的缺點,而並不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2)大讓小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獨生家庭也改變了。從小父母就教導大孩子,小孩比較小,所以他做錯事情你是大孩子,需要讓著他,包容他。有時候小孩子調皮,惹怒了大孩子,大孩子罵了小孩子或者回擊回去,父母就會批評,大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讓著小孩。

亦或是小孩子摔倒了或者發生意外就會責備大孩子,沒有照顧好小孩子。當家中有好吃的兩個小孩子都很喜歡,卻不足夠時,父母會要求大孩子讓給小孩子吃。

(3)特長表演

現在很多父母喜歡讓孩子去上興趣培養班,培養一項特長。當有家中親戚或者出席宴會時帶上孩子,或主動要求孩子為這些人表演,亦或是在別人提出這個要求時,答應別人讓孩子表演。

但是有些孩子非常內向,並不喜歡為他人當眾表演,但是父母只會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卻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還視作一種禮貌。

(4)和別人家孩子比

其實父母還非常喜歡攀比,經常會和你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其實這樣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讓他產生什麼都不如別人的心理,對孩子健康成長造成不利。

(5)見人必打招呼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街上看到熟人或者朋友都會打一聲招呼,但是有些小朋友非常內向,不願意去和他們打招呼,卻被父母標榜,不懂得禮貌,可是父母也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只一味讓孩子見到人就打招呼。父母自以為的禮貌,殊不知對一些內向不願意打招呼的孩子造成了一些傷害。

三、父母自查是否強迫孩子

以上五點都是中國式禮貌的典型特點,那麼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用這些條條框框約束了自己的孩子呢?你是否要求孩子見人必打招呼,學會了特長就必須給別人表演,又是否每天和別的孩子進行攀比?

還要求孩子過度謙虛,不能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展露出來。其實這就相當於把孩子放在一個固定的模具中,用框架套牢他,讓他按自己的意願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束縛了孩子原本的成長,壓抑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不能夠健康的成長。所以父母可以進行自我排查,如果發現了的話可以及早去改正,避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四、如何避免孩子按「中國式禮貌」成長

其實我們會發現中國式禮貌是壓抑孩子內心想法的,人的天性是得到讚美時,內心會喜悅。但是中國式禮貌卻要求不可以表露出自己的喜悅,並過分謙虛,昧著自己的良心說著一些話。所以父母應當釋放孩子的天性,不要將孩子束縛起來,框在一個框架裡,按框架的形狀長大。

當孩子認為相處方式不舒服時,應當學會尊重孩子,而不是按自己的意願來讓孩子當眾表演,見人必打招呼等等一系列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更不要與其他的孩子進行對比,意在突出自己孩子的不足,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妒忌心理與自卑心理。

一方面他會怨恨。比他優秀的人而得不到進步,另外一方面會常常思考自己很多方面不如人,大大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用愛和呵護去感化孩子。

五、避免中國式禮貌,健康成長

當你把一顆梨子放在模具中,讓它從小開始生長,那麼它長出來也只會是模具的樣子,而不會長出原本應當屬於它的樣子。同樣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不應該把他束縛在中國式禮貌中,應該尊重孩子,釋放天性,讓孩子健康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孩子可以學習不好,但是不能沒禮貌!」這句話我們深以為然,但是我們認為的禮貌真的是禮貌嗎?禮儀教養是深深刻在中國人的靈魂之中的,守禮知節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也會給人很好的印象。「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很上心。但是有時候家長自己認為很有禮貌的行為,由於家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生活中有些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似孩子學著做這些行為對成長是有利的,實則是恰恰相反。下面列舉3種「禮貌性」的錯誤,看看家長們是不是正在做。
  • 逼孩子叫人,還要當眾表演才藝?「中國式禮貌」的危害正在蔓延
    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這個時代的孩子,總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受到的約束也很多,不僅在學校需要受到老師的管理,回到家還要被父母去控制。有時候根本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家長還是要強迫自己去做,比如家長最喜歡要求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當眾為大家表演才藝,對於內向的孩子無疑是一種考驗。
  • 這5種普遍的中國式家庭禮貌正悄悄的摧毀你的孩子,你在教孩子?
    這種禮貌個人行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愈來愈內向型,產生一個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性情和善解人意一樣,人和人之間的禮貌也依然是要張弛有度的,在適度範疇內的禮貌是傳統美德,過多的禮貌則是愚昧。這5種普遍的「中國式家庭禮貌」,看上去是在培養孩子的品性
  • 孩子懂禮貌,不是用來爭光的工具,太多孩子被「中國式禮貌」套牢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人們普遍將「禮貌」歸為好品質的一種。在學生時代,我們就會經常被老師灌輸「講禮貌,懂禮儀」的思想。不過現在的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操心,「懂禮貌」這一項也主要由家人來教導。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朋友帶著6歲的女兒。吃飯過程中,這位媽媽要求女兒端著飲料繞桌子一圈挨個敬大人。最初小姑娘害羞不願意,然後她就用「小孩子必須有禮貌」的話逼孩子。
  • 中國式禮貌在外國人眼中是什麼樣子?老外的心裡話,讓媽媽羞愧
    一旦孩子表現出不願意和人打招呼或不願意表演才藝時,家長們通常會給孩子貼上「不懂事」「不討人喜歡」的標籤這種「中國式禮貌」似乎已經成為了家長間約定成俗的事情,但在外國友人的眼裡這種「禮貌」卻很難被理解。其實許多中國家長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中國式禮貌」都讓外國友人覺得十分詫異和不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行為不僅算不上真正的禮貌,並且還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危害。
  • 拒絕"中國式禮貌",別讓孩子慢慢被毀掉,家長仍不自知
    "中國式禮貌">正在逐漸毀掉孩子,不少孩子從小便會報藝術班、興趣班,他們的一技之長成為了家長向眾人展示的資本。中國式禮貌體現於何處?父母身上的"謙讓"表現為,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他們最多說一句,"還可以,繼續努力",或是"這算什麼,不要驕傲"。此種情況下,孩子得不到鼓勵,無法樹立起自信心,甚至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未能獲得父母的認可。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每個國家的禮儀有所不同,中國式禮貌講究一個&34;字。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小良說,孩子這是害羞不愛打招呼,大了就好了,不用說他的。
  • 父母逼迫孩子的這幾種「禮貌」行為,可能讓孩子變得自卑,別不信
    什麼是中國式禮貌呢?,這是禮貌。但是在一些中國式禮貌的父母眼中,孩子卻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稱讚。這類父母可能總是在孩子表現優秀,被別人表揚的時候,父母總是潑冷水,捨不得一句誇獎的話語,甚至是從來不鼓勵孩子,認為表演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大人間的表演,小孩子無需配合
    圖文/蓓蓓編輯/蓓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尷尬瞬間:爸爸媽媽讓你跟你完全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說什麼,最後被媽媽劈頭蓋臉地說了一頓;到親戚家,必須打招呼,否則你就是沒有禮貌的孩子;有人來家裡拜訪也要非常禮貌地和對方打招呼,儘管你依舊不認識,如果不打招呼還會被貼上
  • 這些中國式禮貌成為孩子「絆腳石」,家長卻引以為傲,別再坑娃了
    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如今卻有不少家長誤解了一個「禮貌」。殊不知,這些所謂的中國式禮貌將成為孩子們的「絆腳石」,但父母們卻引以為傲,大家可別再坑娃了。不問清楚,要求孩子一定要謙讓有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如果看到孩子和其他小夥伴之間產生了爭執,甚至都不問清楚情況,就利用別的孩子年齡小或者是女孩等原因責令孩子一定要謙讓,以此來顯現出自家孩子是多麼的懂禮貌。
  • 中國式禮貌害人不淺,第一種情況很常見,你的孩子也在其中嗎?
    中國是禮儀之邦,孩子懂禮貌,家長也會覺得臉上有光,因此在孩子表現出不懂禮貌的行為後,家長就會給出指正,甚至逼迫孩子去懂禮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式禮貌。同事小李說自己特別不喜歡過節日,因為每當過節日的時候,免不了親朋好友會聚會,而孩子們自然而然也就會成為討論的話題。
  • 「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家長卻不知,這3種行為請停止
    「禮貌」是每個家庭都會教孩子的事情,也是我國自古以來所看重的事情,當一個孩子擁有禮貌時,外人對孩子的父母也會高看一眼,孩子也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有一些所謂的「中國式禮貌」,其實並不被別人贊同,而且還正在一步一步摧毀孩子。
  • 中國式禮貌,都應該無條件遵循嗎?
    中國式禮貌,是具有中國傳統方式的禮貌教育,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你要讓著妹妹」「來,快叫爺爺」,這樣教育孩子學會禮貌會傷害孩子,是「以禮貌為名義的傷害」。
  • 這「中國式禮貌」看似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important}導讀:我們中國自古以來都會被稱呼為「禮儀之邦」,因此,在孩子從小的教育之中,懂禮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個人美德,但有時候,過分盲目的懂禮貌,對於孩子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和善良一樣,人與人之間的禮貌也依舊是要有度的,在適當範圍內的禮貌是美德,過度的禮貌則是愚蠢。
  • 催娃叫人、強迫娃「營業」,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孩子
    「中國式禮貌一方面,我很喜歡人多的熱鬧氛圍,也能見到久違的親戚朋友,另一方面,我又十分反感和他們的禮貌應酬,尤其是我媽喊我打招呼的時候。後來和朋友聊起這個事,發現跟我一樣對這種「中國式禮貌」反感的人不止我自己。
  • 催娃叫人、強迫娃「營業」,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孩子
    「中國式禮貌」並不會讓孩子變得禮貌,反而可能傷害他們。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小時候最讓我糾結的事兒,就是逢年過節家裡來客人。一方面,我很喜歡人多的熱鬧氛圍,也能見到久違的親戚朋友,另一方面,我又十分反感和他們的禮貌應酬,尤其是我媽喊我打招呼的時候。後來和朋友聊起這個事,發現跟我一樣對這種「中國式禮貌」反感的人不止我自己。
  • 「來,快叫阿姨「,這4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
    依依媽最近認識了一位外國人鄰居,聽說曾經是一名英語老師,小區裡很多媽媽都帶著孩子去拜訪,希望能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而這位鄰居也很是熱情,經常在家裡弄一些兒童活動,那天,依依媽開心地帶孩子去參加,結果在表演環節,依依媽希望孩子可以去表演一下新學的英文歌,可依依正在玩玩具,滿臉的不願意。依依媽這時候一下就生氣了,大聲地呵斥孩子,最後惹得依依哇哇大哭。其實,孩子和媽媽都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媽媽被這種中國式禮貌束縛住了,並不認為是在傷害孩子,而是自己覺得沒有面子。
  • 別讓這四種「中國式禮貌」毀了孩子的自尊心
    如今已是高中生的他,不論是同乘電梯或進出一樓大門,總是很自然的向人問好。每次碰到他,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微笑自然掛上嘴角。然而,你的孩子是否只是「中國式的禮貌」?一: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要懂禮貌!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所以遇到熟人或親朋好友時,做父母的都會提醒孩子跟人打招呼,但有些小孩就是不敢或不肯叫人。此時,父母往往會礙於面子,而當著客人的面說孩子沒禮貌或者說孩子膽小怕羞等。
  • 逼孩子學這5種「中國式禮貌」,是害不是愛
    一旦娃哭鬧喊叫,就被定義為「不聽話」,而說著說著,矛頭就直接指向家裡的老人:他們真的太慣著孩子!中國是禮儀之邦,與人來往之間一直非常注重禮節。我們教孩子禮貌是好事,但是不過問孩子的意見,不顧及孩子的成長規律,看不到孩子內心的感受,硬逼她踐行所謂的「中國式禮貌」,這一點我還真不認同。尤其是下面這5種,真的會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