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禮貌」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大人間的表演,小孩子無需配合

2021-01-21 蓓蓓育兒經

圖文/蓓蓓編輯/蓓蓓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尷尬瞬間:

爸爸媽媽讓你跟你完全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說什麼,最後被媽媽劈頭蓋臉地說了一頓;到親戚家,必須打招呼,否則你就是沒有禮貌的孩子;有人來家裡拜訪也要非常禮貌地和對方打招呼,儘管你依舊不認識,如果不打招呼還會被貼上"內向、不愛說話"的標籤。從此,你就真的變成了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其實,這樣傳統的"中國式禮貌""就跟道德綁架是一樣的,父母因為孩子不喜歡打招呼逼迫不成之後就對孩子亂扣帽子。雖說中國講究禮儀,但如果沒有搞懂禮儀真正的意義,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將會非常不利。

案例分析

公園裡,有位媽媽帶著兒子散步,兒子在草地裡和朋友玩耍,媽媽則坐在遠處的涼亭裡乘涼。後來寶媽遇到一位朋友,立刻呼叫兒子過來打招呼,但是這個小男孩死活不肯說話,只是盯著遠處的小夥伴。之後媽媽就衝著孩子發火:"怎麼生了這麼個啞巴,不好意思,他比較內向,平時不愛和別人說話。"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後卻鬧得非常不愉快

後來,這個小男孩一遇到媽媽的朋友就都不打招呼了,因為他知道只要媽媽和別人解釋自己內向,就可以不用打招呼了。

其實,這位寶媽完全沒有必要將遠處的孩子特意叫過來和朋友打招呼,這種大人之間的表演,小孩子真的無需配合。

"中國式禮貌"會讓孩子遭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傷害,這種被父母逼迫的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渾身不自在,也會讓他們的心理產生牴觸。但是這樣的假式禮貌又無時無刻地存在。

"中國式禮貌"都有哪些具體形式?

強迫孩子展示才藝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當有人來家裡或者外出遇到熟人的時候就會讓孩子進行才藝展示。儘管有時候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家長也會逼迫孩子表演,一旦孩子表露出不情願的表情,家長就會開始責備孩子膽小怕事,或者沒有禮貌。

過分的謙虛這是經常會被忽視的一點,這和第一點是相反的,有些家長教導孩子要學會謙虛。這類家長帶孩子外出的時候,當有人誇獎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否定孩子的優點。比方說有人誇孩子長得高,而父母就會謙虛地說沒有,你看這孩子長這麼瘦,那麼高像根竹竿一樣。

雖然想要秉持著謙虛的做法,但是這樣的行為已經變成了過度謙虛,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教育方式。家長應該做的是認可孩子的優點,告訴別人是挺高的,但是要再胖一點就好。

大的讓著小的相信這個說法到現在都還存在於很多家庭中,特別是在一些二胎家庭中,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大人總是要求大的要讓著小的。家長對待孩子應該公平公正,不能偏心,不能因為一方年齡小就要求年齡大的無理由退讓,這會讓大的孩子受盡委屈。

如果家長無止境地用"中國式禮貌"束縛孩子們,那麼孩子們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中國式禮貌"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1、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

當孩子不願意表演、不願意打招呼的時候,家長的強迫會讓孩子感到絕望,同時他們也會像案例中的小男孩一樣保持沉默,直到父母解釋自己是因為內向。其實,孩子並不是內向,而是他們不願意被迫去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以至於每次只能用沉默來表示抗拒。

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就是因為一次次地被強迫而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小孩。

2、孩子會變得異常自卑

過度的謙虛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的價值,他們會開始懷疑長得高其實是個缺點,否則為什麼連自己的父母都要否定自己。這些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的否定中,所以他們渴望的就是鼓勵和肯定,可是父母從來都不明白。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開始陷入無止境的自卑情緒中,認為自己沒有特長。

3、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觀

每個孩子最終都會成為別人的父母,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必定會傳給下一代,所以一旦父母的教育成型,他們就會複製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從而,新一代的孩子們就要承受同樣痛苦的經歷。

總結

教育沒有公式,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是萬能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就證明教育孩子要針對他們自身的情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就像這種批量的"中國式禮貌",殘害了多少代的孩子。作為父母,要懂得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讓他們自由快樂地成長。

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大人間的表演,小孩子無需配合
    圖文/蓓蓓編輯/蓓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尷尬瞬間:爸爸媽媽讓你跟你完全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說什麼,最後被媽媽劈頭蓋臉地說了一頓;到親戚家,必須打招呼,否則你就是沒有禮貌的孩子&34;中國式禮貌&34;中國式禮貌&34;中國式禮貌&34;中國式禮貌&34;中國式禮貌",殘害了多少代的孩子。作為父母,要懂得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讓他們自由快樂地成長。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這5種中國式禮貌讓家長有了面子,卻傷害了孩子
    中國是禮儀之邦,與人來往之間非常注重禮節。從小聽的最多的話,除了好好學習、聽話以外,估計就是要懂禮貌了。不過,教孩子禮貌是好事,強迫式的禮貌,卻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4大最傷孩子的「中國式禮貌」,以及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講禮貌。
  • 「中國式禮貌」可不可取,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家長們真該知道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這幾種中國式禮貌,可謂歷史悠久。觀察發現,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
  • 逼孩子學這5種「中國式禮貌」,是害不是愛
    中國是禮儀之邦,與人來往之間一直非常注重禮節。我們教孩子禮貌是好事,但是不過問孩子的意見,不顧及孩子的成長規律,看不到孩子內心的感受,硬逼她踐行所謂的「中國式禮貌」,這一點我還真不認同。尤其是下面這5種,真的會傷害孩子!
  • 「中國式禮貌」裡,學興趣班為在人前賣弄,這禮貌你還要繼續?
    之前也有漫畫,一位外國小朋友誇讚中國小朋友很好看,但是中國小朋友卻過分謙虛說沒有沒有,但外國小朋友如果聽到別人的誇獎會說謝謝,而並不是過分去謙虛。像這類「中國式禮貌」並不少,對孩子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毀了中國孩子。
  • 你所認為的「中國式禮貌」其實正在傷害孩子
    作為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禮貌,然後我們也沿用著那一套「理論」繼續教育著我們的後代......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知禮懂事的孩子,也常常會提醒孩子謙虛有禮。殊不知,有些中國式的禮貌,真的很傷害孩子。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傷害肉眼可見,很多家長卻還在做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懂禮貌的人,畢竟懂禮貌又嘴甜的孩子總是能更受人喜愛。而且孩子講禮貌也能從側面反映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成功。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是很講究禮儀的,所以也就衍生出了&34;,就是具有中國傳統方式的禮貌教育。
  • 見面打招呼、當眾表演節目「中國式禮貌」傷了孩子父母卻還很得意
    如果一個孩子嘴甜懂事又外向的話,做父母總感覺在人前「倍有面子」,還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很成功。但對個別做不到這些的孩子來說,真的是煎熬啊。,如果一直被強迫這樣做,真的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尤其是以下這3種「中國式禮貌」,真的不要再強迫孩子做了。強迫打招呼打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這樣教我們遇人要懂得打招呼。以至於當在外面老遠的看見有熟人時,內心總是要做一番掙扎。
  • 過猶不及的「中國式禮貌」,你還在強迫孩子做嗎?
    而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必須講禮貌,這本來是好事,但是當講禮貌變成了一種強迫的行為,就變成了一種傷害。這些過猶不及、令人不適的「中國式禮貌」,是不是也曾經發生在你或者孩子的身上呢?孩子根本什麼都不懂,大人叫做什麼就做什麼,無形中變成了大人酒桌上的談資。這種行為,說實話並不尊重孩子。
  • 三種「中國式禮貌」,對娃身心造成不利影響,家長為何還樂此不疲
    引言:中國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懂禮貌,因為大家都覺得有禮貌的孩子會更受別人的喜歡,孩子被別人表揚了,才能顯得家長教育有方。但是現在的一種「中國式禮貌」在我們身邊慢慢流傳起來,可就是這樣的禮貌,卻讓多少孩子的一生被變相改變。但家長們卻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並且為自己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感到非常自豪。中國式禮貌表現在哪幾點呢?
  • 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摧毀你的孩子
    但,如果喜歡變成了傷害,這種喜歡不要也罷!每次帶孩子回老家玩,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八大姑九大姨一大圈下來我都記不住,真的讓人很頭疼...而且一到聚會就要讓娃表演節目,還落不下每天晚上的廣場舞。遇到其他小朋友,還要逼娃主動分享玩具零食,說不分享的孩子不禮貌。
  • 這4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並無好處,家長別讓他為你的虛榮心買單
    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著稱,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傳統中,禮儀成為了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精髓。至今,中國家長也在以中國禮儀要求著他們的孩子,讓孩子們保持禮貌,那麼這些禮貌是否全都需要全盤繼承?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或者說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 別讓這五種中國式禮貌和打壓式教育,滿足大人的面子,傷孩子的心
    但是不過問孩子的意見,不顧及孩子的成長規律,看不到孩子內心的感受,硬逼她踐行所謂的「中國式禮貌」,這一點我還真不認同。尤其是下面這5種,真的會傷害孩子!孩子認生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這是一種進步,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思考能力,認知水平有了提高。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操之過急逼迫他們打招呼。
  • 這3種中國式禮貌,家長沾沾自喜,卻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講禮貌是中國美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是適應孩子的。曉依本來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是她的媽媽不管是熟悉的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是碰見都要讓曉依問候,但是孩子總是不會順從母親,見人就會躲在母親的後面,這樣曉依的媽媽很是生氣,覺得自家的孩子太不爭氣了,沒有一點出息。很多人都喜歡愛說話、愛打招呼的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的性格並非都是開朗的,以下三種禮貌式的問候,反而是在傷害孩子。
  • 逼孩子叫人,還要當眾表演才藝?「中國式禮貌」的危害正在蔓延
    有時候孩子為了讓李女士夫妻高興,也只是委屈地順從父母的意思,在大家面前表演,可是表演顯得尷尬和生硬,因此孩子覺得不開心之餘,還認為自己在出醜,情緒久久不能平復。有時候孩子如果不願意表演,還會受到父母的譴責,這讓李女士的孩子感到很受傷。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遵循這樣的「中國式禮貌」,其實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正在傷害孩子的身心發育。
  • 這些中國式禮貌成為孩子「絆腳石」,家長卻引以為傲,別再坑娃了
    我國是「禮儀之邦」,尤其小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無論待人亦或者是接物時都要懂禮貌。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如今卻有不少家長誤解了一個「禮貌」。其實我並不覺得這是不禮貌的行為,有些小孩性格內向,見到不熟悉的大人害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孩子媽媽覺得這樣沒面子,硬要求小孩跟我打招呼,嚴厲的語氣一下就把小傢伙嚇哭了。
  • 中國式禮貌,都應該無條件遵循嗎?
    中國式禮貌,是具有中國傳統方式的禮貌教育,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你要讓著妹妹」「來,快叫爺爺」,這樣教育孩子學會禮貌會傷害孩子,是「以禮貌為名義的傷害」。
  • 中國式禮貌害人不淺,第一種情況很常見,你的孩子也在其中嗎?
    中國是禮儀之邦,孩子懂禮貌,家長也會覺得臉上有光,因此在孩子表現出不懂禮貌的行為後,家長就會給出指正,甚至逼迫孩子去懂禮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式禮貌。同事小李說自己特別不喜歡過節日,因為每當過節日的時候,免不了親朋好友會聚會,而孩子們自然而然也就會成為討論的話題。
  • 孩子懂禮貌,不是用來爭光的工具,太多孩子被「中國式禮貌」套牢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人們普遍將「禮貌」歸為好品質的一種。在學生時代,我們就會經常被老師灌輸「講禮貌,懂禮儀」的思想。不過現在的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操心,「懂禮貌」這一項也主要由家人來教導。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朋友帶著6歲的女兒。吃飯過程中,這位媽媽要求女兒端著飲料繞桌子一圈挨個敬大人。最初小姑娘害羞不願意,然後她就用「小孩子必須有禮貌」的話逼孩子。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多數家長卻都還不自知
    中國的「禮儀之邦」可以說是聞名舉世,中國在教育上自然也離不開對於禮貌的教導,還記得「孔融讓梨」嗎?孔融七歲的時候,將大的梨子讓給了哥哥,給自己留下了最小的那個梨子,這個故事流傳千史,甚至成為我們小時候課本上的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