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禮貌」可不可取,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家長們真該知道

2020-12-12 小萱說教育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這幾種中國式禮貌,可謂歷史悠久。觀察發現,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

七色花幼兒園開家長會,散會後,家長們在外面交流。那次考試得第一名的孩子,以前一直是班裡的十幾名,許多父母紛紛去請教那位孩子的媽媽,想求得進步的秘訣。父母們你一言我一句的羨慕著:「這孩子真厲害,一下子進步這麼多名,背後肯定下功夫了」「太棒了,我也得讓豆豆向你孩子學習」……誰知那位媽媽聽完,卻擺擺手開始細數孩子的不是:「有什麼厲害的,他這就是瞎貓逮了死耗子,碰上的!平時在家也沒見他學習,呆頭呆腦的,一點聰明勁都沒有。」旁邊的家長們面面相覷,十分尷尬。

對人講禮貌,不僅是一種尊重,更是自我修養的體現。但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是正確的,特別是以下這幾種,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家長務必要引起重視。

哪些行為是家長逼迫孩子的中國式禮貌

大孩子讓小孩子

這種行為可能會傷害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同感。假如4歲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時,2歲的妹妹來搗亂。倆人爭搶起來時候,媽媽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時以責備的口吻對哥哥說:「妹妹還小,你要多讓著她!」哥哥情緒爆發了,一邊大哭,一邊嚷著:「不讓,就是不讓!」

大的讓小的,大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一代一代都是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希望小孩子就嚴格遵守這個傳統,去背負這麼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逼孩子打招呼

這種行為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構,就像媽媽帶孩子回老家,出發前就跟孩子說見到爺爺和奶奶要大聲問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麼說都不肯叫。而且總是媽媽越批評,孩子就越犟著不喊。

見面問好,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這是世界性的禮貌。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為了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而採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願違,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總是謙虛面對別人的誇獎

中國有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可是一味的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你是否也見到過這樣的情景: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騎自行車玩,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說:「哇!你家孩子車騎得真好啊!」這種時候,這位媽媽謙虛地說:「哪裡哪裡,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騎得好呢。」孩子聽了,一臉黯然。聽到誇獎時,習慣性地回復「哪裡哪裡」,這也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是一味毒藥,甚至會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 弱的自信心。

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完全沒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活動,也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提保護孩子的自信。如果經常這樣「拒絕」別人對 孩子的誇獎,他很可能會認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還是做不好。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出現自卑情緒,並且懶於付出努力。

中華民族素來是禮儀之邦,「孔融讓梨」、「千裡送鵝毛」的故事從古至今廣為流傳。我們每個人從懂事起,都會從父母長輩那裡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可是孩子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嗎?這些行為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又對孩子有著怎樣的影響?

孩子的「沒有禮貌」背後有些怎樣的原因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不愛打招呼也是遺傳?

研究發現,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遺傳,也有後天的環境作用,兩者難說孰輕孰重。天生較不怕生的孩子,通常能順著大人的要求,靦腆地輕聲說「阿姨好」。但天生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對陌生人心生戒備,要他對一個見都沒見過的陌生人表示友好和開放,往往內心要經歷一番痛苦的掙扎。

怕生,是孩子在自我保護!

其實,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或者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是嬰兒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通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

不打招呼就責怪孩子?

被大人說「沒禮貌」對孩子來講既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將心比心,作為大人,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也覺得不好受,那麼,同樣的痛苦,為什麼身為父母,卻硬要強加於自己的孩子身上?

孩子的性格內向,並不是一種缺陷,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性格,作為父母,沒有必要強迫孩子變得外向,也沒有必要讓他們見誰都自來熟。尊重他們的天然性格,對孩子的發展才有益處。每種性格的孩子,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家長們應該學會區別。

家長應該怎麼做

引導孩子打招呼

首先要鄭重介紹雙方,給孩子提供一個打招呼的入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鄭重地介紹是對雙方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之後,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打招呼的方式,「阿姨好」和「嗨」都是很好的方式,並不會讓對方感覺到不尊重。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問候,出於對「禮貌」的考慮,在交流結束之後我們不妨讓孩子說聲「再見」。

不要逼迫孩子表演才藝

首先,就是不要帶著博眼球和取悅他人的心態來主動要求孩子表演才藝。我們對應的行為應該分兩步。第一步,是徵詢孩子自己的意願。作為獨立個體,孩子有決定的權力。第二步,如果孩子不願意,也千萬別說孩子做得不好,可以說,「年後剛好幼兒園有演出,到時候我們再邀請叔叔來看!」這樣,雙方都有了臺階,也不會尷尬。

學著接受表揚

下次再有這樣的表揚,家長大可不必用貶低自己孩子的方式來表達不好意思,你可以採用這樣的話語:五分感謝,三分支持,兩分期待。五分感謝,就是代表自己跟孩子,謝謝對方的誇獎;三分支持,是指對於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的積極認可;兩分期待,就是要表現出對孩子越來越好的信心。

禮貌是一個人立足社會,人際交往的基礎。但是對於上述這些不經意間會傷害到孩子的禮貌性行為,家長還需謹慎使用,有所取捨,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您也對孩子做過這種事情嗎?如果有,您以後準備怎麼做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我是萱媽,一位高級育嬰師、家庭指導教師。關注萱媽,關注更多育嬰知識。您所想要了解的,剛好是我所專業的,我將盡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喜歡就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這3種中國式禮貌,家長沾沾自喜,卻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講禮貌是中國美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是適應孩子的。曉依本來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是她的媽媽不管是熟悉的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是碰見都要讓曉依問候,但是孩子總是不會順從母親,見人就會躲在母親的後面,這樣曉依的媽媽很是生氣,覺得自家的孩子太不爭氣了,沒有一點出息。很多人都喜歡愛說話、愛打招呼的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的性格並非都是開朗的,以下三種禮貌式的問候,反而是在傷害孩子。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大人間的表演,小孩子無需配合
    其實,這樣傳統的"中國式禮貌""就跟道德綁架是一樣的,父母因為孩子不喜歡打招呼逼迫不成之後就對孩子亂扣帽子。雖說中國講究禮儀,但如果沒有搞懂禮儀真正的意義,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將會非常不利。案例分析公園裡,有位媽媽帶著兒子散步,兒子在草地裡和朋友玩耍,媽媽則坐在遠處的涼亭裡乘涼。
  •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逐步毀掉孩子,家長們還在引以為傲?
    那麼除了習慣強迫孩子去給予,還有哪些「中國式禮貌」呢?這樣的話在大人看來是非常正常的,可是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回答可能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沉重打擊,甚至會有父母為了誇獎他人,而去貶低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做反面教材,這種做法更是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影響。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成長是否有益?父母要了解孩子內心,避免娃抗拒
    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懂禮貌,孩子明白一些正當禮儀是件好事,但有些家長的「中國式禮貌」教育卻給孩子的內心留下了傷害。西西是一個兩歲的小女孩,這天家裡來客人,媽媽的朋友帶著女兒美美一起來玩。開始兩個孩子玩得挺開心的,不一會兒就吵鬧了起來。媽媽趕快跑過去問發生了什麼事情,西西說:「她想要我的玩偶,可是我...」「為什麼不能給她?快給妹妹玩一下,快點!」
  • 這4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並無好處,家長別讓他為你的虛榮心買單
    至今,中國家長也在以中國禮儀要求著他們的孩子,讓孩子們保持禮貌,那麼這些禮貌是否全都需要全盤繼承?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或者說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不勝枚舉,可這樣的現象正常嗎?家長們所要求的禮貌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 三種「中國式禮貌」,對娃身心造成不利影響,家長為何還樂此不疲
    引言:中國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懂禮貌,因為大家都覺得有禮貌的孩子會更受別人的喜歡,孩子被別人表揚了,才能顯得家長教育有方。但是現在的一種「中國式禮貌」在我們身邊慢慢流傳起來,可就是這樣的禮貌,卻讓多少孩子的一生被變相改變。但家長們卻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並且為自己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感到非常自豪。中國式禮貌表現在哪幾點呢?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很上心。但是有時候家長自己認為很有禮貌的行為,由於家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生活中有些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似孩子學著做這些行為對成長是有利的,實則是恰恰相反。下面列舉3種「禮貌性」的錯誤,看看家長們是不是正在做。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卻都在做
    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聽話,還有的父母會強制讓孩子學會懂禮貌的思想,而這就是「中國式禮貌」,這樣的禮貌不僅沒有讓孩子養成好品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三觀都出現扭曲的情況,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卻都在做!有哪些行為是屬於「中國式禮貌」的呢?
  • 這4種「中國式禮貌」,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家長卻還在引以為豪
    但是,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並非有益,它可能會慢慢地毀掉你家孩子。」實際上,這種「中國式禮貌」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成人之間的「客套話」、孩子之間的「過度禮貌」,都可能會給娃帶來不利影響這4種「中國式禮貌」,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家長卻還在引以為豪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但是僅限於正確的禮節,不少家長只是單純的要求孩子「守禮」,卻沒想到自己認為的禮貌是「中國式禮貌」。「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還在暗自竊喜麼?
    當然這樣的教育方法我們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但是這種中國式的禮貌如果被父母強加於孩子身上,那麼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了。因為很多時候父母只是把自己對禮貌的認知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照著去做,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很有可能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每個國家的禮儀有所不同,中國式禮貌講究一個&34;字。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5種中國式禮貌讓家長有了面子,卻傷害了孩子
    中國是禮儀之邦,與人來往之間非常注重禮節。從小聽的最多的話,除了好好學習、聽話以外,估計就是要懂禮貌了。不過,教孩子禮貌是好事,強迫式的禮貌,卻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4大最傷孩子的「中國式禮貌」,以及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講禮貌。
  • 這3種「中國式禮貌」,影響孩子成長,很多家長中了卻不自知
    有教養的人,一定是個有禮貌的人。中國的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一直耳提面命的要求孩子講禮貌,見到人要問好之類的。也還用中國古代很多關於禮節的故事來教育孩子,比如「孔融讓梨」「漢文帝親嘗湯藥」等故事來教育孩子,要尊老要愛幼。
  • 「中國式禮貌」正逐步毀掉孩子,家長不僅視而不見,還誇孩子懂事
    但其實在我國還有幾種「中國式禮貌」的行為,這些行為雖然看起來沒什麼不對的,但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是違背孩子原本意願的一種「虛偽的禮貌」。如果家長總是逼著孩子這樣做,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帶來的傷害,你還在這樣做?
    講禮貌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其內涵的尊愛幼禮儀,對中國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講禮貌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會讓家長覺得非常的驕傲,但有些家長卻過分的理解了這種禮貌,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家孩子,不少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中國式禮貌"欣欣媽媽聽了孩子的話愣住了,沒想到一直以來的"乖乖女",內心居然有這麼多想法!從這一刻開始她終於意識到,"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摧毀孩子!好在欣欣媽及時感知到了孩子的變化,並且開始糾正自己,但是還有不少的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 家長培養孩子的5種「中國式禮貌」,長大後容易沒出息,抓緊改掉
    家長讓孩子懂禮貌,這一點當然是很好的,可是有的時候孩子過於懂禮貌,卻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的「禮貌」根本就是多餘的!下面說到的這五種「中國式禮貌」,反而會害了孩子。小靜是一位寶媽,她的女兒苗苗今年已經五歲了。有一次小靜帶著女兒帶小區的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個鞦韆,苗苗玩兒得不亦樂乎,此時卻來了另外一對父子。
  • 「強迫式的禮貌」,正逐漸摧殘兒童,很多家長還洋洋得意
    我們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們心中的至寶。家長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外,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是一個禮儀周全之人。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孩子要有禮貌,才能討喜,才能被大家喜歡。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家長不但視而不見,還引以為豪
    讓孩子講禮貌,是幾乎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畢竟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優良習俗不能改變。講禮貌的孩子會更受歡迎,當聽到他人的稱讚時,不僅孩子會自信,家長也會很開心。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講禮貌漸漸演變為中國式禮貌,很顯然這是中國才會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