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好醫生!鄭大一附院史惠蓉教授獲得林巧稚獎

2020-12-24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史惠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曹詠

  8月13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日前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COGA)主辦的「2019中國婦產科醫師大會」在南京召開,會上舉行了第八屆「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頒獎儀式,該院史惠蓉教授獲得表彰,全國共有21位醫師獲此殊榮。

史惠蓉(左三)領獎

  據悉,「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是以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教授的名字命名,是國內婦產科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項從全國20餘萬婦產科醫生中推選產生,旨在獎勵為中國婦產科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醫學工作者。

  史惠蓉是鄭大一附院原婦產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醫40多年來,史惠蓉教授辛勤耕耘在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不僅完成了從一名小醫生到德藝雙馨的國內知名專家的身份轉變,還帶領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從一個弱小的科室快速發展為全省領先、國內先進。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史惠蓉年診治患者量連年保持全省領先,患者遍布全國各地。數十年來,超負荷工作已經成為她「正常」的工作狀態,只要患者需要,就立即出現在患者的身邊。有一次在出門診時頭部意外受傷,血流如注,在局麻縫合傷口之後,她堅持把當天掛號的患者看完才休息。在場的患者和同事、學生無不為之感動。

  史惠蓉在工作中

  作為河南省婦產科的學術帶頭人,史惠蓉在工作中不斷對臨床診療方法和手術方式進行改良,開拓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針對Rh新生兒溶血病,她與河南省產科專家共同開展研究,採用以換血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首次成功治癒該病,填補了省內空白,於2000年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針對死亡率極高的卵巢癌,她採用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顯著提高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為保留年輕宮頸癌患者生理功能,她在宮頸癌根治術中採用卵巢移位和陰道延長術,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為彌補傳統手術治療模式的不足,她嘗試開展宮頸冷刀錐切+術中冰凍病理檢查+陰式子宮切除術聯合診治宮頸原位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療效,獲得河南省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

  同時,史惠蓉還潛心科研,取得了諸多成果,尤其在卵巢癌基礎研究方面,成績顯著。作為第一完成人,她先後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河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9部,承擔科研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工作期間最讓史惠蓉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當科主任的16年期間,將鄭大一附院婦產科從一個弱小的科室發展為河南省領先、全國先進,學科建設、新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進展。從2001年到2017年,鄭大一附院婦產科病區由2個擴大為8個,床位數由80多張增至400餘張;婦科的科研水平、技術水平、門診量、住院人數、手術量等更是多年連續高居全省第一,躋身於國內先進行列,史惠蓉教授可謂是功不可沒。「這並不是我個人的功勞,科室的發展離不開醫院的支持,還有我們婦產科醫護人員的努力...」在採訪史教授時她謙虛地說到。

相關焦點

  •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胡麗娜教授獲「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榮獲「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殊榮8月9日~8月12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COGA)主辦的「2018中國婦產科醫師大會」在天津召開,會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榮獲「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殊榮。
  •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張慶
    臨床技術 精湛嫻熟 張慶,1996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成為鄭大二附院婦產科的一名年輕醫師,二十多年來,在鄭英、王武亮等著名教授的細心培養下,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婦產科專家。
  • 白求恩第二醫院崔滿華教授獲第七屆「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獎
    【消息來源:白求恩第二醫院】8月10日,在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主辦的2018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大會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婦產科診療中心主任崔滿華教授獲第七屆「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獎,是吉林省本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醫師。
  • 鄭大二附院青年講壇|婦產科傳承之火
    1月6日,清晨,寒潮如期而至,鄭大二附院門診六樓會議室燈火通明,婦產科青年講壇第三十講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講座伊始,婦產科副主任、婦科一病區主任趙虎致辭,歡迎前來參加講壇的學員們,感謝醫院相關部門對我們舉辦青年講壇的大力支持,希望學員們堅持學習,不斷地充實和提升自己,祝願婦產科青年論壇越辦越好。婦產科主任張慶在發言中提到,青年講壇我們相約周三,與「三」有緣,希望大家三十而立,立於未來,學有所成。
  • 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回到故鄉 開展駐紮式幫扶工作
    隨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組團式輪訓活動」的持續推進,5月9日至10日,鄭大一附院首批23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派駐專家教授回到自己的故鄉,正式開始駐紮式幫扶工作。  9日上午,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縣級醫院——襄城縣人民醫院啟動儀式座談會在行政樓五樓大會議室舉行。
  • 世界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榮耀的背後
    「因為發展了,好與不好都會有爭議。」 面對記者的採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醫務處處長苟建軍這樣說道。 最近,擁有7000張床位,被媒體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營收情況而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甚至諸多非議。
  • 精彩回顧‖第二屆中國婦產科疾病介入治療高級研修班
    韓新巍教授邀請了國內20多位專業領域頂級專家參與授課,吸引了涵蓋全國18個省市的百餘位醫學人士共聚一堂聆聽盛宴。介入科韓新巍教授作為研修班班主任,介入科王豔麗副教授做為研修班班長,有幸邀請到鄭大一附院婦產科史惠蓉教授、紀妹教授、韓麗萍教授、張夢真教授、李留霞教授、磁共振高雪梅教授、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李兵教授為第二屆研修班授課。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骨二科主任劉宏建教授
    當時的洛陽醫專附屬醫院骨科主任池麟趾教授見他體格健壯、熱情好學,是個幹骨科的好苗子,就收他為徒,成為他骨科學的啟蒙老師。 有了五年的臨床積澱,1993年劉宏建考入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師從許振華教授和王義生教授,至1996年畢業,以優異成績獲得骨科學碩士學位。
  • 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孩子們的康復樂園
    □記者 張畔  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最先為人熟知的蓓蕾樓和康復樓,被腦癱患兒及其家屬親切地稱為「救命樓」。如今,這兩棟樓,再加上醫院北院區的博愛樓、兒科病房樓(9樓)以及南院區的兒童康復病房樓、兒童康復訓練樓,醫院為腦癱患兒提供了更加寬鬆的康復治療場所以及更加優質的技術和服務。截至目前,已有10萬餘名腦癱患兒在這裡獲得奇蹟般的康復。
  • 著名產科醫生林巧稚
    「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個,真好!」這是中國被視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醫生臨終前留下的最後兩句話。時間在1983年4月22日清晨。這一年,林巧稚82歲。盤點中國現代婦產科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醫生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我們理解了她為何被譽為「萬嬰之母」。在其一生中,她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一些是難產兒。
  • 母親節|基督徒婦產科奠基人「萬嬰之母」林巧稚
    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挑戰婦女不能持刀的傳統觀念,為了那些還在用生命為無知買單的中國婦女,林巧稚選擇了那時還被許多人看不起的婦產科。踏上回國歸途協和醫學院的淘汰機制極其殘酷,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兩門不及格除名,達到75分才算及格,絕無補考的餘地。
  • 鄭大一附院醫生被砍你們要求嚴懲兇手 治死病人難道就不嚴懲兇手
    從他一個人自行入住鄭大一附院看病到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被拉走,前後僅4天時間。這4天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2020年6月19日,馬寶才從200公裡外的方城老家趕來鄭大一附院看病。他有慢性腎炎,此前曾在方城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想趁秋糧已種的農閒間隙,到條件更好的省城大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安瑞芳是婦產科主任,也是主任醫師、三級教授,1985年工作至今,她一直對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有獨到的造詣,據她介紹,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治療經驗為西北少有,慕名而來的患者覆蓋多個省份,她經常聽不少基層醫院說沒有見過這個病種,其實就是患者都跑到交大一附院了,而且交大一附院婦科是西北地區較早開展各種婦科腫瘤根治性手術的龍頭單位,現在各類婦科腫瘤的綜合規範治療已經成為醫院的主要特色之一。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16日投用!開業「乾貨」都在這兒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是一所新建的院區。  9月14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門診樓、病房樓等已收拾完畢,整裝待發。眼科病區、乳腺科等各個病區,也在做最後的開診準備。  據悉,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佔地345畝,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標準規劃設計,擬設置病床位3000張,規劃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為25億元,將於2016年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 第二屆國家名醫盛典在京舉行 西安交大一附院馬愛群、苟文麗教授...
    按照大會評議流程,經為期兩月的推薦初選、評議公示,362位醫生群體傑出代表分別獲得殊榮。交大一附院馬愛群教授榮獲國之名醫·優秀風範榮譽稱號,苟文麗教授榮獲國之名醫·卓越建樹榮譽稱號。苟文麗教授事跡材料苟文麗,1970年8月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副會長,‌‌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兒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婦產科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婦幼健康研究》副主編;《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常務編委;《現代婦產科進展》‌‌常務編委;《中華圍產醫學》雜誌、《中華婦幼臨床醫學
  • 鄭大一附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成績斐然
    如今,鄭大一附院擁有河醫、鄭東、惠濟三個院區,設有臨床醫技科室95個,病區239個,總編制床位8500張,年門診量770餘萬人次,年手術34萬餘臺,年出院病人60餘萬人次……綜合診療服務能力穩居國內前列的鄭大一附院,正乘醫改東風,賡續厚重文化,創新發展之道,紮實推進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建設。
  • 清華長庚廖秦平獲第五屆"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獎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廖秦平教授(中)登臺領獎。清華長庚醫院8月19日電8月18日至21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COGA)主辦的「2016中國婦產科醫師大會」在貴州市召開。19日上午,「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廖秦平教授獲此殊榮。 「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以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教授的名字命名,是國內婦產科領域的最高榮譽。
  • 打出愛心「組合拳」鄭大一附院志願者公益團隊在行動
    疫情爆發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趙高峰教授廣泛呼籲,組建起志願者公益團隊,打出一系列愛心「組合拳」,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讚揚。最終,鄭大一附院志願者公益團隊成立!大家熱情參與廣泛宣傳,並積極開展善行義舉,用大愛衝散疫情的陰霾。志願者公益團隊為環衛工人送上保溫杯3月4號中午,在醫院周圍的環衛班房,趙高鋒主任安排方澤民醫生把愛心人士捐贈的保溫杯發放給環衛工們。
  • 鄭大一附院把四附院「收編」 全球最大醫院更大了
    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又「大了一碼」。6月30日,鄭大四附院正式與之合併,成為鄭大一附院的惠濟院區。鄭大四附院有關人士透露,所有醫務人員保持原工作狀態不變,以後將慢慢融合到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四附院原院區將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
  • 鄭大一附院2016年營收近95億 排名上升27位
    今天,在河南省衛計委召開的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匯報了其2016年的年終「總成績」。此前,有統計顯示,鄭大一附院的營業收入甩開國內眾多頂級大醫院幾條街:2016年醫院營收總額為94.89億元。而2015年該院的營收為84億,2014年營收為74億。也就是說,鄭大一附院每年營收以10億元左右的規模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