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惠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曹詠
8月13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日前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COGA)主辦的「2019中國婦產科醫師大會」在南京召開,會上舉行了第八屆「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頒獎儀式,該院史惠蓉教授獲得表彰,全國共有21位醫師獲此殊榮。
史惠蓉(左三)領獎
據悉,「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是以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教授的名字命名,是國內婦產科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項從全國20餘萬婦產科醫生中推選產生,旨在獎勵為中國婦產科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醫學工作者。
史惠蓉是鄭大一附院原婦產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醫40多年來,史惠蓉教授辛勤耕耘在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不僅完成了從一名小醫生到德藝雙馨的國內知名專家的身份轉變,還帶領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從一個弱小的科室快速發展為全省領先、國內先進。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史惠蓉年診治患者量連年保持全省領先,患者遍布全國各地。數十年來,超負荷工作已經成為她「正常」的工作狀態,只要患者需要,就立即出現在患者的身邊。有一次在出門診時頭部意外受傷,血流如注,在局麻縫合傷口之後,她堅持把當天掛號的患者看完才休息。在場的患者和同事、學生無不為之感動。
史惠蓉在工作中
作為河南省婦產科的學術帶頭人,史惠蓉在工作中不斷對臨床診療方法和手術方式進行改良,開拓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針對Rh新生兒溶血病,她與河南省產科專家共同開展研究,採用以換血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首次成功治癒該病,填補了省內空白,於2000年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針對死亡率極高的卵巢癌,她採用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顯著提高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為保留年輕宮頸癌患者生理功能,她在宮頸癌根治術中採用卵巢移位和陰道延長術,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為彌補傳統手術治療模式的不足,她嘗試開展宮頸冷刀錐切+術中冰凍病理檢查+陰式子宮切除術聯合診治宮頸原位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療效,獲得河南省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
同時,史惠蓉還潛心科研,取得了諸多成果,尤其在卵巢癌基礎研究方面,成績顯著。作為第一完成人,她先後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河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9部,承擔科研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工作期間最讓史惠蓉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當科主任的16年期間,將鄭大一附院婦產科從一個弱小的科室發展為河南省領先、全國先進,學科建設、新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進展。從2001年到2017年,鄭大一附院婦產科病區由2個擴大為8個,床位數由80多張增至400餘張;婦科的科研水平、技術水平、門診量、住院人數、手術量等更是多年連續高居全省第一,躋身於國內先進行列,史惠蓉教授可謂是功不可沒。「這並不是我個人的功勞,科室的發展離不開醫院的支持,還有我們婦產科醫護人員的努力...」在採訪史教授時她謙虛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