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閆良生 通訊員 曹詠 周厚亮 1928年建院至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字幾經演變,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已走過90年曆程。 九十年來,鄭大一附院雖歷經坎坷,砥礪前行,但始終百折不撓,不忘初心,以一顆赤子之心,胸懷家國,懸壺濟世,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造福數以萬計中原百姓,更鑄就了厚重璀璨的醫院文化,成就了蜚聲四海、有口皆碑的「醫學院」品牌。 如今,鄭大一附院擁有河醫、鄭東、惠濟三個院區,設有臨床醫技科室95個,病區239個,總編制床位8500張,年門診量770餘萬人次,年手術34萬餘臺,年出院病人60餘萬人次……綜合診療服務能力穩居國內前列的鄭大一附院,正乘醫改東風,賡續厚重文化,創新發展之道,紮實推進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建設。
鄭大一附院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 2018年11月17日,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2017年中國醫院排行榜」出爐,鄭大一附院全國醫院綜合排名第25位,較2016年度排名第35位,上升了十個位次,2018年科研排名全國第14位。往前追溯,2012年度,鄭大一附院全國綜合排名還處在第85位,位次的大幅提升,這在全國醫療系統中實屬罕見。這恰恰說明了鄭大一附院近幾年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全國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鄭大一附院將瞄準國際一流,全力實施『做細做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打造輻射中原的醫療高地、特色突出的學科高地、引領行標的質量高地、高精尖端的人才高地、國內一流的創新高地、分級診療的惠民高地等六大高地,爭取早日實現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的發展目標。」鄭大一附院院長劉章鎖表示。
劉章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做細做優 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2017年,我國著名的腎臟病專家、中原學者劉章鎖教授擔任鄭大一附院院長,在省委、省政府、省衛生計生委和鄭州大學的正確領導下,與醫院領導班子一道,團結帶領全院職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持續推動醫療、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實現了醫院又好又快發展。 2017年以來,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確立了以「雙一流」為目標、以專業認證為節點、以醫改實施為契機、以學科建設為抓手、以質量控制為標準、以人才引培為重點、以科研創新為動力的「做細做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等方面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 推動「一院三區」協同發展。堅持「三個院區」協同發展,河醫院區定位大綜合、鄭東院區定位現代化、惠濟院區定位大專科;堅持鄭大一附院-臨床醫學系、鄭大一附院-醫學檢驗系、鄭大一附院-口腔醫學院「三個院系」合一管理;實施鄭東院區品牌建設,加快高精尖設備東移、知名專家東移、新技術東移「三個東移」;大力推進國際醫療部建設,著力將鄭東院區打造成為一流的醫療中心、一流的保健中心和一流的康復中心。 強化內涵建設,全面推進「五升五降」。提升手術科室手術佔比,提升三、四級手術佔比,提升疑難重症救治佔比,提升新業務新技術佔比,提升專科專業專病專家門診佔比;降低藥佔比,降低耗佔比,降低(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運行成本,降低醫療糾紛。 把學科建設作為醫院的中心工作來抓。目前,作為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的鄭州大學臨床醫學ESI全球排名2.08‰,鄭大一附院對臨床醫學貢獻度超過50%;醫院腎病內科、兒科等15個專科獲批「河南省省直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心腦血管專科獲批國家疑難病症診療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鄭大一附院持續推進河南省優勢學科——臨床醫學的各項建設,堅持開展實施第三方學科評估,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對醫院39個學科開展第三方學科評估,找出差距、制定目標,爭取在2020年實現臨床醫學專業進入ESI前1‰建設目標,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突破,建成國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專科區域醫療中心。 全力推進「兩個中心」建設。按照規劃,由鄭大一附院牽頭建設河南省腦血管和器官移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通過制定詳細發展藍圖,並不斷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醫院管理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醫院在推動器官移植和腦血管病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與仁濟醫院和天壇醫院合作分別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華中器官移植分中心和北京天壇醫院技術合作醫院,「兩個中心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夯實創新平臺,實化科研機構。實化鄭州大學腦血管病研究所、鄭州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鄭州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鄭州大學生殖與遺傳研究所、鄭州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鄭州大學腎臟疾病研究所、鄭州大學眼科疾病研究所、鄭州大學骨科疾病研究所和鄭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所等。 著力推進分級診療。以專科/專病聯盟為載體,構建涵蓋河南主要縣市級醫療機構的服務體系;以專家教授故鄉行活動為紐帶,形成了服務基層的良好品牌;以遠程醫療為手段,大力推進和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共享;以公益活動為橋梁,切實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人才強院 提升疑難重病診療能力「一切為人才服務,給人才開綠色通道」「引進的人才要有自由性,不要受任何條件限制」「要把專科醫院的院長做成大院長,我是小院長」……劉章鎖在2018年10月28日上午召開的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醫療衛生專家河南行活動鄭大一附院分會場上的一席話,引來現場陣陣熱烈掌聲。 提升科研水平,發揮頭雁效應。由劉章鎖牽頭的慢性腎臟病與腎臟替代治療學科是河南省首批優勢學科-臨床醫學五大方向之一,與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建立了國際腎臟病學會三方姊妹中心,與布朗大學合作建立了中美腎臟病國際聯合實驗室,是南京總醫院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南核心單位,是南方醫院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深化了學科的科研合作,促進了醫院腎臟病學的國際化發展。 劉章鎖先後主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在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承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1項、國家「973」及「十二五」子課題各2項、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項目1項、河南省科技惠民計劃項目1項。主編或副主編專著12部,其中參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本科教材《內科學》1部和「十二五」臨床醫學研究生教材《腎內科學》2部,在全國較早開設《血液淨化治療學》研究生課程,參與制定腎臟病臨床治療專家共識20餘項。先後發表論文近5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7篇,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AnnInternMed、JAmSocNephrol、AmJKidneyDis、Lupus等國際權威期刊。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執行主編的《腎臟病科普叢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河南省西醫領域和科普領域「零」的突破。 實施人才「直通車」工程。醫院先後招才引智一系列舉措,不同人才分別給予相應待遇,做到引進來、留得住,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工作舒心、安居樂業。對引進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要給擔子、給壓力、給機會。對於青年拔尖人才實行「四個破格」:開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醫院將開通博士後「直通車」,未來3年內分別計劃進站博士後50人、100人、200人,出臺一系列優惠舉措,完善醫院人才梯隊建設。 目前,全院擁有全職院士1人,特聘院士20人,高級職稱1301人,博士1506人。2017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53人,其中全職PI1人,全職高層次科研人才4人。 完善科研激勵機制。醫院先後出臺了外出參加學術會議、縱橫向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專利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有力地促進了科研創新工作。2017年,獲批各類科研項目370項,總科研經費1.1億元,院內青年基金立項216項;獲各級科技成果獎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發表論文1443篇,其中,SCI(E)論文612篇(JCR一區論文19篇)。201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0項,名列全國醫療機構第15位。 目前,醫院生殖醫學、神經內外科、神經介入、肝移植、臍血幹細胞移植等多項新技術填補國際國內空白。僅2017年,腎臟活檢與腎臟病理數居全國第1位,肝移植數居國內醫院第3位,腎移植數居國內醫院第4位(其中,兒童腎移植連續四年居全國第1位),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量居國內醫療機構前列,3D列印技術在口腔、骨科等多個學科應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推進專科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強強聯合引品牌,醫院先後與上海仁濟醫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進建立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腦血管病和器官移植區域醫療中心實驗室等技術平臺11個;成立臨床大數據中心,致力於建設起「兩個中心」的疾病數據共享平臺,為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和臨床研究提供大數據支撐。提升內涵 圍繞患者改善就醫體驗「哎呦,這裡的廁所可以與星級飯店洗手間相媲美!」近期,有些患者對鄭大一附院的廁所衛生這樣點讚。自2018年起,鄭大一附院率先在河南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廁所革命」,受到廣泛好評。 近年來,鄭大一附院面對巨大的患者就診量,千方百計從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就診流程優化、優質診療服務等方面入手,在改善患者看病就醫體驗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實踐與創新,建立起醫前—醫中—醫後全程優質服務體系,醫前以預約診療為中心,做到優質服務前移;醫中以彈性工作制為核心,實現就診流程優化;醫後以患者隨訪為重點,實現優質服務後延。 全面實施預約掛號,患者預約掛號率達100%。為了讓患者及時看上病、看好病,醫院一方面成立了多學科疑難疾病會診中心,及時調配專家開展疑難重症會診,每年會診患者20000多例;另一方面鼓勵臨床科室加強合作,成立了腫瘤、肝膽胰、內分泌等37個多學科會診(MDT)團隊,進一步提升了疑難重症診治水平。 圍繞患者需求,成立九大服務中心:農村患者服務中心、多學科疑難疾病會診中心、患者轉運服務中心、投訴中心、回訪中心等。其中,患者轉運服務中心每年免費轉運患者近2000人,有效解決了基層疑難危重患者轉院難題;回訪中心年回訪患者近30萬人,促進了優質服務後延。 加強醫聯體建設,優化連續醫療服務。醫院先後成立急救、重症、透析、生殖等近50個專科專病醫聯體,與省內外400多家醫療機構建立協作關係,實現醫聯體內資源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為建設「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連續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全力推動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醫院以「回饋家鄉,報恩鄉親,著力搭建新型穩定合作關係」的專家教授故鄉行活動,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截至目前,已走進蘭考縣、宜陽縣、民權縣、盧氏縣等45個縣域,顯著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兜底」能力。 據介紹,我省外出北上廣就診患者從幾年前的40萬人次/年,下降至目前的8萬人次/年。 加大服務創新,提供多元化診療服務。開設延時門診、夜間門診、節假日門診等,全方位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伴隨著日間病房管理日漸規範,日間手術量逐年攀升,日間化療、PICC服務等日間服務廣受歡迎,患者診療效率明顯提升。 堅持做好社會服務。醫院在對口支援、落實「369」人才工程、基層骨幹醫師培養、免費鄉村醫生培訓、免費接收基層醫務人員進修、援非援疆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效。
鄭大一附院「一院三區」協同發展 創新模式 提供溫馨人性化護理服務近年來,鄭大一附院在全省率先開展優質護理試點,創新護理模式,有續推進「一院三區」同質化護理管理,全面引入護理管理信息系統,在構建31項通用和71項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優化護理質量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創新開展醫護一體化服務模式,實現了管理科學化、服務專業化、質量監控數據化。目前,全程、全面、優質、專業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已覆蓋全院。 強化專科護理,提供人性化服務。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鄭大一附院護理學科高度重視各級專科護士培養,專科護士主動參與到壓瘡、糖尿病、靜脈輸液、康復、營養等專業護理會診小組,並開設了PICC、傷口造口等專科門診。堅持疑難危重症患者護理查房和會診制度,每月進行跨專業護理會診,有效滿足了患者專業化服務需求。同時,依託回訪中心,完善「售後」服務,延伸服務內涵。 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針對協作醫院,護理部通過培訓、指導、幫帶、遠程等方式,對基層醫院進行全方位幫扶。如:加大對口幫扶,護理部定期組隊赴睢縣、陝縣等對口支援醫院,進行專題講座並現場指導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近五年來,免費接收全省護士進修學習3164人次;免費舉辦優質護理服務及專科護理培訓班、護士長管理培訓班等數期,培訓1600餘人;利用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平臺,為基層遠程授課近百次。結束語在傳承創新中不斷奮進的鄭大一附院,近年來留下了鏗鏘有力的發展足跡: 目前,醫院在年開放床位數、手術臺數和出院病人數等方面,均居國內醫療機構首位。大型醫療設備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病人結構中疑難重症患者為62.08%,三四級手術比例達81.8%,門診外省就診患者達16.70%以上,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達到97%以上,救治能力達到國內醫院先進行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如今的鄭大一附院正如一艘大海中航行的「巨輪」,承載著一億中原人民的殷切期望,鐫刻著鄭大一附院悠久厚重的文化歷史積澱和精神風骨,在歷經九十年崢嶸歲月和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後,正在院長劉章鎖的帶領下,全院職工齊心協力,精心謀劃、科學布局、破浪前行,登頂高峰,全面建設中原地區的醫療、學科、質量、人才、創新和惠民六大高地,繪製出一幅順應新醫改、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航程圖」,披荊斬棘,長風破浪,直掛雲帆,為把鄭大一附院建設成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和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醫院的宏偉目標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