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日門診量破兩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醫院毫無疑問再次創造了日門診量的「金氏世界紀錄」。在國家衛計委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建設的大背景下,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呼籲停止公立醫院盲目擴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的節骨眼上,鄭大一附院交出如此惹眼的「成績單」,多少讓人感到驚愕。
上個廁所都要爬到10層才行
到大醫院看病像打一場戰役,這句話用在鄭大一附院上一點不為過。2015年3月2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個周一,鄭大一附院門診大廳的景象,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當天該院門診量高達21680人次,突破歷史新高。當天上午,該院一名醫生稱:「過完年,這病人也太多了吧,層層爆滿,上個廁所都要爬到10層才行!」
鄭大一附院宣傳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負責人表示,去年正月初八,該院曾創下單日門診量一萬四千人的記錄,當時已經感到患者太多了,但沒想到今年又創新高。「醫院能做的就是給各科主任發簡訊,暫時打亂排班,增加坐診醫生的數量。」該負責人說。
日門診量突破2萬絕非偶然。業內曾盛傳鄭大一附院2014年總收入75.21億、門診量426萬。不僅如此,這個擁有7000張床位的龐然大物仍然在不斷擴張,位於鄭東新區龍湖副CBD的東院區已於2014年3月開工建設,計劃2017年3月建成,這意味著該院很快能將核定床位擴張到10000張,比全國排名第二的四川華西醫院整整多了6000張床位!美國排名第一的麻省總醫院,床位898張,員工超過21000名;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梅奧診所也只有1265張床位。這些世界頂級醫院在鄭大一附院面前,瞬間變成了蝦米。
河南扶不起的萎靡基層
眾所周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讓大醫院接診更多疑難重症患者,是當下破除無序就醫的出路,而鄭大一附院驚人的日門診量中,疑難病患者的構成,健康界幾經聯繫院方,均未得到回應。在2萬多的日門診量當中,有多少是疑難危重患者,有多少是發燒感冒的小病,筆者不得而知。更有網友戲稱,鄭大一附院是「全世界最大的鄉鎮衛生院」,連簡單的闌尾炎手術都一網打盡。
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大醫院的盲目擴張和大小通吃必將會「虹吸」基層患者,導致中小型醫院發展舉步維艱。數據顯示,河南省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現有80%的醫療衛生資源多集中在城區,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資源匱乏,80%以上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落後和短缺。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普遍存在無學歷、低學歷,無職稱、低職稱,隊伍老化,後繼乏人。
患者數量的下降、政府投入的不足,日漸對基層醫療機構形成惡性循環,受到多面夾擊的中小型醫院在吸引患者方面也就愈加困難。連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謝伏瞻也曾在今年的河南省兩會上點名讓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拉鄉鎮的兄弟醫院一把」,讓老百姓能在家門口治大病。
特大醫院該不該拆分?
駕馭一家航母級別的大醫院絕非易事。北京友誼醫院理事長劉建向健康界表示,當醫院床位數超過3000、門診量超過一萬時,就會在管理上帶來極大的難度。
為了讓大型公立醫院建設「急剎車」,2014年國家衛計委緊急下發了《關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儘管被新政壓制並飽受詬病,但現實仍然沒有停住各地公立醫院擴張的步伐。在我國基本醫保全覆蓋且患者可以自由選擇醫療機構的前提下,大醫院人滿為患,政府財政對醫院補償又不足,因此醫院要想發展必須通過擴大規模和業務收入來彌補這些不足。
為了破除無序就醫,給大醫院擴建「退燒」顯得刻不容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健認為,在現行的按項目付費的醫保支付模式下,醫院並不注重成本控制,所做項目越多收費就越多,醫院也就有更多的擴張動力,因此叫停醫院擴建首要任務是醫保支付制度亟待改革,可以看到的是,從後付制轉向預付制,以家庭責任醫生為基礎按人頭付費是未來醫保支付改革的國際趨勢。與此同時,要對大型公立醫院進行拆分,這種拆分,既不是對所有的大型公立醫院全部進行拆分,也不是簡單的進行肢解,而是在政府主導下的有選擇的將部分醫院的優勢學科進行分解。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孫宏濤就曾公開表示,如果能把病人留在基層,真正實現分流,那樣的話,大醫院不用拆分,就會自然萎縮。國外早期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比如美國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以及德國的心臟中心,這些醫院的手術量曾經也很大,但隨著醫療水平和資源的均衡化,醫院的規模都在逐漸萎縮。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則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拆分大醫院,而是從頂層設計上重新架構健康服務體系和健康保險體系,實現「沉下去、分出來」。
代表們如何看大醫院人滿為患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眾多委員和代表攜建議為此支招。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郭淑芹帶了六條建議上兩會,其中重點就是分級診療。她建議: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建設要先補人才短板,培養基層全科醫生;完善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為分級診療提供信息支持;充分發揮公立大醫院的社會責任,加大衛生支農和幫扶社區的力度。
從往屆全國兩會上來看,如何破除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門可羅雀的現象一直是委員和代表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衛生局局長屈謙指出,要在綜合性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構建醫聯體,建立多個基層衛生機構對一個三級醫院的聯合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說,要明確不同層次醫療衛生機構的責任和彼此間分工協作關係,構建有效的雙向轉診運行和制衡機制,使大型綜合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丁潔提出,要針對不同級別的醫務人員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
關於分級診療和公立醫院規模和擴張的問題,我們歡迎兩會代表委員和我們聯繫,健康界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