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榮耀的背後

2020-12-14 中國搜索河南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造價2000多萬元的機器人「達文西」正在為患者實施手術。該系統被稱為「全國少有、河南唯一。」

 

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年營收超75億 被戲言讓河南人肝兒疼

擁有7000張床位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號稱「全世界最大醫院」。  

「因為發展了,好與不好都會有爭議。」

面對記者的採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醫務處處長苟建軍這樣說道。

最近,擁有7000張床位,被媒體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營收情況而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甚至諸多非議。這家公立三級甲等醫院在2014年實現營收75.21億元,而外界有評論說,在這一喜人數字的背後是患者付出的高昂醫藥費,有河南本地媒體更戲言,鄭大一附院75 億的營收讓河南人「肝兒疼」。

在6年時間裡,鄭大一附院的營收額如何從6億元增長到如今的75億元?其背後又折射出了河南省醫療資源怎樣的現狀?

床位7000張,全國第一;日門診量最高達21600人次,為河南同類醫院的4倍

公開資料顯示,鄭大一附院從2008年的6.8億元營收,迅速增至2013年的60億元,2014年又飆升至75億元。總營收位居河南省醫療行業第一,僅僅用了6年時間,與排名第二的河南省人民醫院45.8億元營收相比,超出其30億元。

數據證明,6年時間,鄭大一附院一直在飛速發展。

2014年,該院門診量為426萬人次,住院人數31萬人次。手術人數突破19.6萬臺次,位居全國第一。其中肝臟移植手術100多例,腎臟移植突破230例,以上兩項在全國排名前五。

「這僅僅是鄭大一附院業務量大的冰山一角。」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該院門診量最高時,一天達21600多人次,年平均每天在16000多人次。而河南中醫院、鄭州市人民醫院等知名醫院,每天門診量僅為5000人次左右。

「鄭大一附院可以說是醫院裡的『巨無霸』。」上述人士表示,2008年之前,鄭大一附院床位不足2000張,而現在編制床位7000張,比原來的全國第一名——四川華西醫院多了3000張,「稱得上是全國第一」。

「歸根結底,鄭大一附院今天的發展是河南省情決定的。」苟建軍處長向記者表示,河南是人口大省,群眾的就醫需求給醫療資源帶來的壓力一直較大,但河南的醫療水平一直比較落後。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但省內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醫院仍然不多。

「現在全省重症患者基本上都到鄭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就醫。」鄭州市中醫藥學會秘書長張維博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條件改善了,就直接截流了大部分往「北、上、廣」等地求醫的患者。

「新農合的紅利釋放,也使老百姓(90.00, -0.75, -0.83%)有了『不差錢』的感覺。原來不敢看的病,現在敢看了。」河南省平輿縣中心醫院急診科醫師楊同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不光是省級的大醫院,縣級醫院病號也非常多。

解放軍鄭州153 醫院博士後、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效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則透露,河南作為億萬人口大省,在2009年新醫改的推動下,2014年全省已有8000多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保率達98.77%。

「河南具有較強實力的醫院太少,也是造成我們患者集中的原因之一。」苟建軍分析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大醫院較多,而鄭大一附院是河南目前唯一一家集教、研、臨床診治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甲醫院。

新院長立下做大做強目標——是「激進擴張」,還是「變道超車」

鄭大一附院為什麼能吸引來那麼多的患者?

追根溯源,始於2008年時任該院副院長闞全程的「轉正」。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闞全程任院長後雄心勃勃,提出了要將醫院做大做強的目標。這一做法,在當時被有些人認為有些「激進」。

彼時,雖然鄭大一附院在河南臨床地位獨具權威,集教學、臨床於一體,在省內擁有患者嚮往的知名專家和教授,但卻因河南省人民醫院年收入超過其6000萬、門診量超過其1000多人次而位居省內第二。

為了實現「彎道超車」,鄭大一附院上下也是「蠻拼」的。

「我們現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6718人。雖然規定每周五天半工作制,但各個科室基本上很少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天加班到晚上11點都是家常便飯。」苟建軍坦言。

「2012年是鄭大一附院的重大轉折點。」苟建軍介紹,當年6月,該院建成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綜合性病房樓,總面積達12 餘萬平方米,僅彩超設備就有100多臺,各種手術室近100間。49個病區,66間手術室以及CT、MRI、B超等檢查科室,是目前國內最大、非常先進的智能化綜合性病房大樓。

「鄭大一附院的醫療設備絕對是世界頂級、國內一流,沒有幾家能與他們『叫板』。」張維博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鄭大一附院斥資近2億元打造的CT(世界先進影像診斷技術)、MRI(世界先進術中核磁共振)、DSA等複合手術室,堪稱中國醫療行業內的「大手筆」,專家認為這一體系可為患者提供微創、甚至無創的手術治療服務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誤診率。

2014年,鄭大一附院又投入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達文西手術機器人(122.480, 8.63, 7.58%),用於肝膽、泌尿、乳腺外科等眾多手術科室。業內稱此舉為「全國少有,河南唯一」。

2013年,鄭大一附院以年收入超過河南省人民醫院10億元而名列第一,2014年又超過其近30億元。

鄭大一附院還致力於打造一流的「人才團隊」。

據媒體報導,2014年11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教授正式入職鄭大一附院,這是河南醫界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目前該院正高級職稱、博士團隊10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723人,佔河南全省1500名博士學位醫生的一半。

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統計評價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前30家醫院手術患者住院死亡率業務評比中,鄭大一附院患者死亡率為0.14%,遠低於基準值的0.37%。

「全世界最大的鄉鎮衛生院」——是偏面追求經濟效益,還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擁有河南最牛的一批專家團隊和頂級醫療設備,不去攻克研究疑難雜症,卻大病小病都治,連簡單的頭疼發燒都治。」鄭大一附院的高速發展也引來了坊間的一些爭議,某網站更是稱其為「全世界最大的鄉鎮衛生院」。

比如,有人質疑鄭大一附院身為河南唯一一家集教、研、臨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甲醫院,3年時間僅有一項重大科研突破。

2012年10月,鄭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教授韓新巍帶領團隊研發的血管可回收支架(韓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內支架)被獲批進入河南醫院臨床應用,成為國內首創,填補國際空白。「就科研來說,與國內大醫院相比,確實還有一定差距。」 苟建軍處長也坦言。

「做大以後,想做強就難了。」張維博秘書長表示,規模超級的醫院,考驗的是管理者綜合駕馭能力。採訪中,記者發現,業內對闞全程這位「統帥」的評價判若雲泥,有人認為他是「杏林CEO」,經營做到了極致;有人則認為其偏離了醫院定位,必須直面「詰難」。

前述不願據名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該院以前每個科室一般為10至20位醫生的編制,現在多將科室分成數個小科室(如消化科室分為消化一、消化二、消化三等),「每個科室通過多收治病人、增加病床而多獲得的收益,將以獎金的形式按比例返還給科室的醫生,這等於變相鼓勵科室多收病人。」

「救死扶傷,是醫生職責,醫院沒有拒絕病人看病的權利。」面對爭議,苟建軍如是表示,「例如闌尾炎手術是小手術,算不上重症、大病,在縣醫院都可以做,但如果是急診,說不定就會發生一些其他情況,沒人敢拒絕。」

「追根溯源,還是因為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較低,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解放軍鄭州153 醫院博士後、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效東建言,要解決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政策引導十分重要。當前,無論是政府還是患者,「分級診療」的概念都需要強化。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曾建言,想更好地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必須對現有醫保的報銷政策做出調整,分別制定符合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不同等級醫院能力的疾病診治範圍目錄庫,並以此作為就診指引,逐級降低直至取消越級診治的報銷比例。例如,頭疼、發燒、闌尾炎在縣級醫院報銷比例為100%,市級為50%,到省級為10%,甚至0。

河南省衛計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該省的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優質衛生資源過度向城市集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相對薄弱。尤其是三級醫院高速膨脹,形成了對衛生資源、患者和醫療費用的三大虹吸效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業務萎縮,醫療費用增長較快,形成了『資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加劇了城鄉居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困境」。

上述負責人透露,為解決衛生資源「過度集中」問題,該省已採取了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快速擴張、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等一系列措施。自2009年以來,該省用於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機構的建設資金已達250餘億元,用以緩解群眾的「看病難、住院難」問題。

2015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提升群眾健康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建設一批全科醫生臨床培育基地和標準化縣鄉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發揮大醫院技術優勢,建設遠程醫療服務網絡,讓更多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而據當地媒體報導,2015年1月28日下午,身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闞全程在河南省「兩會」期間代表團討論發言時,河南省省長謝伏瞻當場向闞全程表示,「拉鄉鎮的兄弟醫院一把,提高其醫療水平,讓老百姓能在家門口治大病。」

(稿件來源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勇,本網轉載時標題和內容有改動)

相關焦點

  • 營收破百億,"全國最大鄉鎮醫院"的鄭大一附院,背後是什麼?
    鄭大一附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國立河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的鄭大一附院有3個院區,總佔地面積將近700畝,床位10000個。與床位規模排名第二大的盛京醫院相比,多出3500個。由於在佔地面積、床位規模、接診人數、手術排行量上均是第一,所以有人調侃鄭大一附院是"宇宙第一大醫院。"
  • 鄭大一附院把四附院「收編」 全球最大醫院更大了
    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又「大了一碼」。6月30日,鄭大四附院正式與之合併,成為鄭大一附院的惠濟院區。鄭大四附院有關人士透露,所有醫務人員保持原工作狀態不變,以後將慢慢融合到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四附院原院區將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
  • 鄭大一附院2016年營收近95億 排名上升27位
    今天,在河南省衛計委召開的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匯報了其2016年的年終「總成績」。此前,有統計顯示,鄭大一附院的營業收入甩開國內眾多頂級大醫院幾條街:2016年醫院營收總額為94.89億元。而2015年該院的營收為84億,2014年營收為74億。也就是說,鄭大一附院每年營收以10億元左右的規模在增長。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16日投用!開業「乾貨」都在這兒
    9月16日,全球最大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做好「東徵北擴」的準備:鄭大一附院鄭東新區醫院即將低調亮相。開業之初,有哪些乾貨及惠民舉措?猛獁新聞記者進行了詳盡打探。
  • 鄭大一附院日門診量破兩萬 代表委員們怎麼看?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日門診量破兩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醫院毫無疑問再次創造了日門診量的「金氏世界紀錄」。
  • 鄭大一附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成績斐然
    如今,鄭大一附院擁有河醫、鄭東、惠濟三個院區,設有臨床醫技科室95個,病區239個,總編制床位8500張,年門診量770餘萬人次,年手術34萬餘臺,年出院病人60餘萬人次……綜合診療服務能力穩居國內前列的鄭大一附院,正乘醫改東風,賡續厚重文化,創新發展之道,紮實推進國內一流現代化醫院建設。
  • 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回到故鄉 開展駐紮式幫扶工作
    隨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組團式輪訓活動」的持續推進,5月9日至10日,鄭大一附院首批23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派駐專家教授回到自己的故鄉,正式開始駐紮式幫扶工作。  9日上午,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縣級醫院——襄城縣人民醫院啟動儀式座談會在行政樓五樓大會議室舉行。
  • 從「右乳患癌切左乳」事件看鄭大一附院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因為相信鄭大一附院是最好的醫院,拿到病例後便第一時間趕到鄭大一附院去做手術,最後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接受,但鄭大一附院的推卸責任更讓人心寒。在百度搜索以「鄭大一附院醫療事故」為關鍵詞,就有31000個相關結果,鄭大一附院醫療事故屢見不鮮。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 5類病人看病減免1萬元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  映象網快訊(記者 駱瓊)9月16日上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正式啟用。  啟動儀式上,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表示,隨著鄭東院區的啟用,鄭大一附院「一院三區」的格局正式形成。未來,三個院區將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相互協助,各有側重。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三千床位 配三架救援直升機
    鄭大一附院鄭東醫院位於鄭東新區北三環路與龍湖中環南路交叉口,2010年12月26日奠基,2014年3月16日正式打樁開建,醫院規劃用地345畝,總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總投資48.57億元,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標準規劃設計
  • 鄭大一附院在全省首推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
    河南日報訊(記者 曹萍)同級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一直是國家力推的重要利民舉措,但一般患者從基層二級醫院上轉到三級醫院後,很多檢查都需要重新做一遍。5月20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將試行推出與對口支援醫院重大疾病檢查結果互認續貫式服務,在全省首開先河,實現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 鄭大一附院挺進2019年度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前20名 較...
    綜合排名前三甲分別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鄭大一附院綜合排名進入前二十名的第18位,較去年22名上升4個名次,進入第一方陣。  至今,榜單已經走入第十一年,成為各大醫院學科建設、科研發展和院級管理水平的衡量標尺之一。共有來自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的超過5000名專家參與評審,每年11月公布上一年度的結果。中國醫院排行榜的評價方法,堅持以學科水平、臨床專科聲譽為核心,兼顧年度科研產出。得分由「聲譽權重」及「科研權重」兩部分構成。
  • 鄭大三附院新生兒科舉辦2020「世界早產兒日」活動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社會更多的關注早產問題。 活動由董慧芳進行主持,鄭大三附院王軍副院長發表講話,她說,為了讓社會關注早產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11月17日定為世界早產兒日,旨在關愛早產寶寶,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
  • 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大河網訊 3月7日上午11點,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鄭大一附院在院確診患者實現「清零」。出院患者出院的患者56歲,來自信陽,2月29日由信陽市固始縣人民醫院轉入鄭大一附院隔離病房。患者長期在武漢工作,於1月23日返回信陽,1月25日出現發熱,2月4日在固始縣人民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目前,經鄭大一附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連續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呈陰性,複查肝功較前改善、炎症指標恢復正常,符合出院標準。
  • ——鄭大一附院...
    央廣網鄭州9月11日消息(記者 李凡)分享喜悅—跨越世紀的牽手近日,一對來自於河南安陽的手足裂畸形家族史的夫婦終於迎來了他們家庭中第一個手足健全的寶貝,夫婦兩人無比激動地向鄭大一附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電話報喜。世界首例手足裂在1912年最先被報導,迄今已有108年歷史,望著這跨越世紀的牽手,團隊成員內心充滿著激動!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開診 年底前掛號費全免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全景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開診啦醫療設施「高大上」>年底前掛號費全免河南商報訊(首席記者 李肖肖)9月16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正式啟用。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位於鄭東新區北三環和龍湖中環路交叉口西南角,2010年12月26日奠基,2014年3月16日正式開建,院區設置病床位3000張,建設有門診樓、急診樓、病房樓、教學科研樓、全科醫生培訓基地、慢性病公寓、後勤保障服務樓、地下停車場等。
  • 鄭大一附院179研究生摁指紋上書,宿管住空調屋,她們只有電扇
    但鄭大一附院的一群女研究生就沒這麼幸運了,2020年的今天還熱出了痱子。前一段,鄭大一附院的179名女研究生因為住宿環境,聯名寫了一信,摁指紋上書學校,吐槽宿舍條件太惡劣,要求學校聽取學生的建議改善條件。
  • 恆熙玥公司向鄭大一附院捐贈消毒物資
    2月7日早上8點,在恆熙玥公司副總經理王贊的帶領下,河南恆熙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及河南省恆熙玥母嬰護理有限公司一行5人,前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院區無償捐贈酒精、84等緊缺消毒物資。
  • 呵護新生 追夢未來——鄭大三附院舉辦2020「世界早產兒日」活動
    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徐發林、兒內科總護士長王玲的帶領下,各病區主任、護士長共同策劃,由新生兒科副主任董慧芳、NICU護士長趙晨靜具體籌備,於11月17日上午09:00-11:00在門診樓二樓開展世界早產兒日主題活動。鄭大三附院副院長王軍、兒內科黨總支書記胡素君以及新生兒科全體主任、護士長、部分醫護人員參加了活動。
  • 鄭大一附院179名研究生摁指紋上書,宿管住空調屋,她們只有電扇
    但鄭大一附院的一群女研究生就沒這麼幸運了,2020年的今天還熱出了痱子。前一段,鄭大一附院的179名女研究生因為住宿環境,聯名寫了一信,摁指紋上書學校,吐槽宿舍條件太惡劣,要求學校聽取學生的建議改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