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醫院排行榜公布,被網友戲稱"宇宙第一大醫院"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排在第18名,連前10都沒有進入。值得欣慰的是,與去年相比,鄭大第一附屬醫院名次前進了4名,躋身前20。為什麼這個剛剛進入前20的醫院被人稱為"宇宙第一大醫院"?它到底大在哪裡?
鄭大一附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國立河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的鄭大一附院有3個院區,總佔地面積將近700畝,床位10000個。與床位規模排名第二大的盛京醫院相比,多出3500個。由於在佔地面積、床位規模、接診人數、手術排行量上均是第一,所以有人調侃鄭大一附院是"宇宙第一大醫院。"
鄭大一附院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與一個人密不可分,他就是闞全程。2007年,河南省醫院的龍頭老大是鄭州人民醫院。2018年,上任不到半年的闞全程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鄭大一附院重回河南省醫院第一。而且,這一次重回第一後,直到現在再也沒有變過。2012年,鄭大一附院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醫院。2017年,醫院營收破百億。2018年,得到"全球最大的稱號"。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鄭大一附院能夠有這麼快速的發展,可是與前期的改革密不可分。以前,企業作為事業單位,人浮於事的現象非常常見。沒能力的混日子,有能力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怎麼辦?改。工作成果直接和績效獎金掛鈎,誰幹得多,治的病人多,誰就得到更多報酬。就拿一個普通的護理人員來說,如果他做得好,每個月的獎金上萬元是很容易。
鄭大一附院發展的第二原因是效率特別高。一般人看病總喜歡找關係,走後門,以此免去掛號排隊之苦。但是在鄭大一附院,病人可以隨便掛號,只要是掛上號,基本當天就能夠做完所有的必要檢查。醫院之所以有這個能力,是因為各個科室的一生基本上都是三班倒。到醫院就診,白天和夜裡基本沒有啥區別,可能就是換了一撥人而已。這也是鄭大一附院醫護人員的工資高於同類醫院兩三倍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強者恆強,鄭大一附院的大體量也遭到了不少批評。因為自身的規模優勢和刻意接受基層病人的發展模式,出現了鄭大一附院永遠人滿為患,鄉鎮接診率低的現象。同時,鄭大一附院的這種模式也不合符三甲醫院治療重症的定位。人民日報曾批說這是與基層醫院搶飯吃,有的網友也戲謔鄭大一附院是全國最大的鄉鎮醫院。
但是如果醫院真的能夠滿足患者需要,為什麼不能適當地擴大呢?如今鄭大一附院的發展方向也轉向了做細做優的目標。從歷年公布的全國醫院排名看,鄭大一附院5年上升了18位,基本每年都有上升。當初先做大後做強的目標也在慢慢實現。需要注意的是,鄭大一附院實力迅速提升,並不代表整個河南的醫療實力也是迅速提升的。相反,河南的醫療資源很貧乏。
同為中部城市,武漢擁有36家三甲醫院,而鄭州只有20家。2019年鄭州常住人口為1035萬人,武漢有1121萬人。武漢一家三甲醫院看護病人30人左右。而鄭州一家三甲醫院看護病人在50萬人左右。就全省範圍而言,湖北省擁有70家三甲醫院,而河南省只有67家。2019年湖北人口有5900萬,河南人口有1.09億人。相比較而言,河南的醫院資源是非常匱乏的。
調查發現三甲醫院往往是和重點院校對應的,比如與鄭州大學對應的三甲醫院就有5所。而在河南省,最缺的就是重點院校。雖然現在985,211的說法不流行了,但是,就全省範圍內就鄭州大學一個211,連985都不是。就這一個211大學,帶起了5家三甲醫院。重點院校搞不起來,科研人才不到位,河南的三甲醫院發展起來很難。
其實,如果醫護相關的人才不足,不僅是三甲醫院發展難,就連市縣的醫院發展起來也難。河南不缺醫護人員的後備軍,缺的是培養人才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