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廣網河南分網 責編:聶娟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通訊員 曹 詠 周厚亮)根據患者術後易發瘻口的特殊解剖學特點和病理特徵,鄭大一附院介入病區在韓新巍主任的帶領下,發明設計的具有國家智慧財產權的治療食管—胃吻合口瘻、「胸腔胃—氣道瘻」等多種瘻口的封堵「內支架」療效十分明顯,受到全國各地患者的廣泛青睞。
一位張姓患者就是瘻口封堵「內支架」典型的受益者之一。張先生家住廣西玉林,因吞咽困難確診為食管癌,在當地行食管下段切除並食管胃吻合術。本想做過手術後吞咽困難症狀會解除,卻出現了進水嗆咳、咳嗽、咳痰、胸悶、消瘦進行性加重症狀,生命危在旦夕,經造影檢查確診為「食管胃吻合口瘻」。跑遍了北京、上海、廣州各家大醫院,張先生依然未得到有效治療。輾轉來到鄭大一附院慕名找到介入病區韓新巍主任,經過認真檢查,研究周密治療方案,量身定做專用食管胃吻合口堵瘻支架。住院3天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下行食管支架置入術、胸腔引流管置入術。術後第2天,張先生就可進普通飲食了。他含淚激動地說:「幾個月來我滴水未進,現在能嘗到飯的美味,你們不但治好了我的病,更讓我嘗到了生活的快樂,韓主任的醫術真不愧是全國一流。」
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將食管癌和賁門癌切除,把殘留食管與胃進行吻合,即食管-胃吻合術。但術後一旦發生瘻,死亡率高達38.1%—53.6%。對於食管胃吻合口瘻傳統的處理方法,主要為二次開胸探查或保守治療。但手術操作難度大、死亡率高,成為外科難題。
韓新巍教授等根據食管-胃吻合口術後吻合口區的特殊解剖學特點和病理特徵,發明設計出具有國家智慧財產權的治療食管—胃吻合口瘻的「食管-胃連接部蘑菇形覆膜內支架」和「胃食管吻合口下緣瘻堵瘻支架」,置入後使內支架緊貼食管和巨大的胃底部胃壁,以物理學方法有效封堵瘻口,保持消化道的連貫性,恢復生理性腔道的正常功能,經口進食,消除感染源使肺部和胸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生活質量改善,生存期得以延長。
此外,食管癌手術切除後還易並發「胸腔胃-氣道瘻」。肺癌行肺上葉切除術後也可造成支氣管胸膜瘻(也稱支氣管殘端瘻)的發生。針對這兩種不同的「瘻」,韓新巍主任分別設計了「倒Y形部分覆膜內支架」和「L型氣管—主支氣管分支部分覆膜內支架」封堵瘻口。同時,配合獨特的引流管、空腸營養管、胃腸減壓管,經過抗菌消炎,營養支持,使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得以恢復健康,並能享受進餐的快樂。
享有盛譽的瘻口封堵「內支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批患者慕名前來鄭大一附院求醫。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至2009上半年共收治外省患者290多例,分別來自天津、雲南、廣西、湖南、湖北、江蘇、河北、黑龍江、山東、陝西、山西等地,收治的省內患者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