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孵化器平臺不斷爭創一流

2021-02-15 江幹科技

從培養學生,到培育科技企業;從一名大學教授,到一名創業孵化者,邵林說,支撐他一路走來的是浙江工業大學的三創精神——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爭創一流。

邵林,原為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黨委書記、教授,現在是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2006年,「臨危受命」的他隻身來到江幹,與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呼吸、共命運」。

14年過去,邵林從一名創業新兵蛻變成老兵;而環境優美、坐落於杭城東部一流創新平臺錢塘智慧城的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也成為杭州、乃至浙江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區域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集創新、研發、轉化、集聚、孵化、輻射、示範七大功能於一體。截至2020年底,園區累計孵化科技企業660家、園區現有企業179家、2020年度產值約產值約13.9億元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致力於為每一個創新創業人才構築『創業天堂』」,邵林這樣形容。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以浙江省大學為依託,由浙江工業大學牽頭,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杭州市江幹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2006年,大學教師出身的邵林離開了本以為會待一輩子的象牙塔,「當時,領導給我下任務——『你去做創建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這個事情,要整合各方資源,把它從無到有地幹出來!』」

「辦公室是租來的,在七樓,約10平方米大小,沒有電梯。談業務,校友、朋友等來相見,我們都是在外面約著的,不好意思讓他們看到那樣的環境。」

環境不好倒還只是小事兒,最讓邵林困頓的是知識上的盲區。

「不知道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要做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何為孵化器。做了那麼多年老師,忽然來創業,啥也不懂呀。當時我給一個校友說要做孵化器,對方回說,『你也養雞、鴨呀!』」

不過,想起臨行時的那份囑託,邵林決定幹下去,他把這看作「艱苦創業」的開始。

不知道理論概念,就去學;沒有資金,就去尋求各方支持.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實行『政府支持、依託高校、市場運作』的經營模式,要自付盈虧的,我得努力養活員工,扛起建設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使命。」

2008年,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被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為浙江省青年創新創業示範基地;2010年10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認定為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011年6月成為杭州市首批6家實施「青藍計劃」的試點基地之一;2013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與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發展進步的,還有2009年開建的浙江省高校科研科技創業研發大樓。2011年底,50畝地、四幢樓,已經初具規模。

這不僅標誌著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的項目有地可落,也代表著邵林帶領的創業團隊租辦公室的日子告一段落。

2014年底,大樓核心區建設完成。自此,一個集高校科技資源、高端人力資源和社會創新資源為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正式誕生。

新起點、新平臺,圍繞國家教育部、科技部的要求,邵林為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定製了五大功能目標——集成科技創新資源,轉化轉移學校科技成果,培育孵化科技創意企業,培養科技型創新創業人才,形成協同開放的氛圍。

「大樓落地後,這裡集聚了許多科技型企業,我們與園區企業聯手,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省科技進步等各級多項大獎,同時為各類創新創業大賽輸送了諸多優質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創立於2014年、創新「網際網路+上門量體+工業4.0」的C2M商業模式引入服裝定製行業、日前剛官宣成為杭州亞運會官方供應商的衣邦人就是從這個園區孵化走出去的。

在磁性材料、球形粉體材料、厚膜材料、陶瓷•樹脂複合材料、微波介電材料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創新成果的車聲雷教授專門在此成立了紫金材料研究所,把科研成果產業化、以服務區域經濟。

同時,車聲雷教授還在研究所培養了一大批雙創人才。「去年他一個博士生就依託他這個團隊,參加全國網際網路+大賽,獲得了金獎,並被風頭公司投資。」邵林解釋到。

為更好地助力科技孵化,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等創新平臺紛紛融入園區,與對面的綠谷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業閉環,實現「孵化—加速」一條龍服務。

作為日常工作內容之一,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還聯合園區企業定期打造「股權運營+人力資源」系列公益大講堂,涵蓋股權運營、合伙人機制、人力資源管理、財稅管理等專業的硬核知識點。

財政支持、租房補貼、人才公寓.「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科技企業的創業成本,讓創業者拎包入住,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2020年園區大專以上就業人員757人,新吸納大學畢業生123人,新吸納留學人員42位;園區企業179家,其中孵化企業84家,32家高校教師創新企業,33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園區企業年度產值約13.9億元,年度稅收逾4100萬元。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園區累計孵化科技企業660家。近五年,累計轉化科技成果686項;累計獲得授權智慧財產權596項;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6家,引進高層次人才16名,近五年累計繳納稅收1.7億。

如今,隨著杭州市的東擴,如何推動高校與地方產業合作,解決區域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邵林深知,作為浙江省六家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還擔負著更多的科技創新使命。

一是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要助力解決智慧城、江幹區在區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好「園區產業與區域經濟高度融合」的文章;二是制定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助力做強杭州影響力;三是打造校友創業的圈子集合,做好校友經濟圈,助力產學研結合,更多實現產業化。

用邵林的話說,關於未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那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企業,作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平臺,始終要記住『創新才能保持一流,要不斷與時俱進,鼓勵新業態匯聚到平臺』」。

相關焦點

  • 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獲評優秀(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關於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通知》,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科技園孵化器通過層層審核被評為優秀等級(A類)國家級孵化器。
  • 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再次獲評「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再次獲評「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來源: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   時間:2020-12-14  瀏覽
  •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簡介
    上海交大科技園於2000年由科技部、教育部聯合命名為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交大科技園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月,恪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科技企業、服務區域創新發展使命,開展園區建設運營、科技創業與成果轉化服務、科技投資等主要業務。
  • 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園連續4年獲評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南科技大學12月19日,據西南科技大學官網消息,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園再次榮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A類)評價,為四川省近四年唯一連續獲優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近日,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發布了《2019 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結果》。根據評價結果,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園再次被考核評價為「優秀」(A類)。據西南科技大學稱,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園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的考核評價均為「優秀」(A類),成為四川省唯一連續獲優的國家大學科技園 。
  • 北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金鄉落地,投產倆月創收超千萬元
    日前,在濟寧市重點項目現場觀摩評比中,金鄉縣北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項目以93.95分的優異成績進入全市十佳項目名單。該項目為2020年省優選項目,由北京工業大學和山東億九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同建設,2019年7月開工建設,2020年10月一期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27億元,一期投資15億元,規劃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標準化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科技成果展示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 「十佳項目」巡禮|北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金鄉分園):打造科技創新...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爽爽)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評比中,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金鄉分園)項目入選「十佳項目」名單。項目藉助北工大研發平臺和科技力量,建立從人才引進、成果轉化、孵化加速到產品產業化的配套體系,為產業提檔升級注入新動力。
  •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項目案例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東大科技園」)成立於1999年,是國家科技部、教育部15家試點和22家首批授牌的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是東南大學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主要平臺和重要窗口。通過參與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東大科技園有效推動一批國家級重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協助籌建多個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中心和校企聯合中心,促進政產學研的有效融合。
  • 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比中獲評...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的結果。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京科技園孵化器」)榮獲「優秀(A類)」的評級。在全國117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結果中,北京市共有2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入選「優秀(A類)」,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在北京市排名第三,位居朝陽區第一。望京科技園成立於1999年,位於北京市城區東北部的中關村朝陽園西區,坐標望京國際人才社區,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綜合孵化面積3.2萬平方米。
  • 孵化器30周年|砥礪三十年 揚帆再啟航 孵化人說浙江孵化器30年
    截至2019 年底,全省建有納入國家火炬統計系統的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363 家,其中國家級83 家,省級108 家,全省孵化器使用總面積為900 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在孵企業16690家,在孵企業總收入達到489.6 億元,共吸納從業人員18.7萬人,共計有919 家在孵企業獲得投融資,融資總額達49.5 億元。
  • 決戰雙一流!湖北大學衝刺第五輪評估,武漢輕工籌建兩國家級平臺
    湖北大學作為荊楚教師搖籃源遠流長,重建師範學院爭先爭創。11月8日,湖大舉行師範學院成立大會暨教師教育創新發展論壇,湖北大學師範學院正式成立。當前,在全省省級示範高中校長和特級教師中,超過1/3的人畢業於湖北大學。
  • 企業孵化:高校孵化器如何孵出「金蛋」
    目前,國內眾多重點高校都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平臺,將孵化器引入校園,以真實項目驅動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推動我國「雙創」建設。截至2017年,我國共有11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孵企業超10000家,並輸出了眾多優質企業和人才。
  • 青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落成揭牌
    青海記錄:8月12日,青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落成揭牌儀式在科技園廣場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青海省副省長楊志文為青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落成揭牌。隨後,由王光謙院士宣布青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和綜合樓正式啟用。他說,「青海大學及其國家大學科技園將以此為契機,揚帆起航,邁向新的臺階,為青海省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和發展四種經濟形態做出更大的貢獻。」
  • 爭創「雙一流」!河南科技大學獲政府大力支持
    洛陽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明元表示,「十四五」期間,洛陽將對現有大學實施質量提升工程,比如現有的河南科技大學開展「雙一流」建設,洛陽理工、洛陽師範、平樂正骨醫學院都申建「一流學科」。未來還將謀劃布局大學城,吸引國內外更多優質教育資源落地洛陽,提高洛陽市高等教育綜合競爭力。今年4月15日,洛陽市就曾在河南科技大學召開推進河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座談會。
  • 安泰MBA校友會受邀參訪上海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探討合作交流
    2020年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MBA校友會(以下簡稱「校友會」)受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交大科技園」)盛情邀請,由校友會副會長周國來帶隊,秘書長蔣悅煒、副秘書長楊怡、常務理事孫崇理、高翔以及秘書處辦公室吳璟怡、羅湘一行前往科技園閔行園區—創想600座談交流。
  • 科技企業孵化器助力國家級高新區創建
    (記者 唐彬 攝)有專門的產品性能檢測室,生產車間只有幾名工人在做輔助、裝配工作,生產流程全部實現自動化……這是近日記者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環際低碳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看到的場景。重慶環際低碳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我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成功的傑出代表企業。2010年,該企業落戶科技企業孵化器。
  •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結果出爐 河南省優秀等級佔比25%
    日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結果公布,河南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成績顯著,全省4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為優秀(A類)達11家,佔比25%,排名在北京、廣東、江蘇之後,居全國第4位,中西部地區首位,河南已經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高地
  • 國家眾創平臺蓄勢擴面 「雙創」升級迎窗口期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鍾源)《經濟參考報》7月16日刊發題為《國家眾創平臺蓄勢擴面 「雙創」升級迎窗口期》的報導。文章稱,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作為雙創重要平臺和基地的眾創空間正加快走向專業化智能化之路。
  • 蘭州:孵化器很多,卻缺少「加速器」大學科技園—— 「畢業」企業為啥不「離校」
    》 一間上百平方米的屋子,瓶瓶罐罐等實驗設備佔了大部分空間,屋內還有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隔擋,擠滿8個電腦工位……這是蘭州百源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在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研發部。成立於2004年底的百源是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首批入駐的留學歸國人員創業企業,本應於2009年從科技園「畢業」,但實際在科技園已紮根10年。根據《國家大學科技園認定和管理辦法》,企業在大學科技園孵化時間不超過42個月,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或從事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設計等特殊領域的創業企業,不超過60個月。
  • 廣東醫谷獲國家級孵化器認定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張瑩 通訊員 餘麗穎 記者從南沙區科技局獲悉,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廣東省科技廳分別發布2020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名單,南沙區廣東醫谷產業孵化器獲得國家級孵化器和省級孵化器認定,優創社區獲得省級眾創空間認定
  • 濟南市將在大學科技園建設「濟南創新谷」
    驅車行駛在濟南創新谷主幹道的大學路上,路邊綠樹成蔭,湖河泛波,11所高校依次從車窗前掠過,讓人心曠神怡。    濟南創新谷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東起京滬高速公路,西至長清區主城區,南起綠樹成蔭的連綿山體,北接濟南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約7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