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腰疼不一定腎虛
「醫生,我的腰痛,肯定是腎虛。」在醫院的腎病科,醫生們常常會碰到這樣提問的患者。腰痛是不是腎虛的表現?民間傳說的補腎秘方是真的嗎?面對這樣的問題,記者採訪了華西醫院腎內科嶽榮錚醫生,請他來講講關於腎臟的那些事。
西醫字典裡沒有腎虛
好多人覺得腰杆痛是腎虛、腎不好造成的,但在腎臟內科醫生看來,這些與腎病沒有多大關係。西醫的「腎」指的是脊柱兩邊左右各一的「腎臟」這個器官,可以排水排毒、促進造血、控制血壓、強健骨頭,只有腎損傷或腎功能不全的說法,沒有腎虛的概念,跟「那方面」更是沒啥關係。
而中醫的「腎」幾乎包含了西醫裡面的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多個方面功能,包括腎精、氣、陰陽多個不同的概念。
民間補腎偏方不可信
西醫既然沒有腎虛的說法,所以西醫裡也沒有「補腎」的概念。民間那些吃腰花、吃韭菜補腎的說法,也需要打個問號。
腰花兒是動物的腎,但腎臟是動物的重要排洩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過濾形成尿並排出代謝廢物。
所以,這個排出代謝廢物的過濾器常常含有大量重金屬,其中鎘可以誘導睪丸、附睪組織器官發生結構功能上的退行性病變,鉛可直接作用於男性生殖系統,造成精子數量減少,畸形精子增加,影響生育。此外,動物腎臟的膽固醇、蛋白質含量都很高,根本不適合腎病患者吃!如果吃過多的動物腎臟,會導致體內廢物蓄積,反而會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
而韭菜含有豐富的硫化合物,具有殺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沒有任何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對腎臟有直接好處。
吃得口味重不僅傷腎還傷全身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攝入鹽6克左右,但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攝入食鹽12克,是推薦用量的兩倍多,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其中有20%可能歸因於膳食中食鹽的攝入。
實際上,肉類、蔬菜水果類本身就含有鈉,所以每日只需要攝入3克食鹽,基本就能達到人體對鈉的需要。因此少吃含鹽分高的食物如臘肉、香腸、鹹蛋、鹹菜、泡菜等醃製品,醬油、豆瓣等含鈉調味品也應少用,最好不用味精和雞精。
另外合理的烹調方式可以減少鹽的攝入,可以選擇醋熘、糖醋、薑汁、蒜茸等方式調味食物。
查出有腎囊腫不用怕
不少人在常規體檢中查出有腎囊腫,擔心自己會不會得了腎癌,要知道腎囊腫不是腫瘤。腎囊腫是腎臟內出現大小不等、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腫塊,一般沒有啥症狀,只有當囊腫壓迫引起血管閉塞或尿路梗阻時,才有可能對腎功能產生影響!
腎囊腫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是當囊腫超過5cm,就要做相應治療,較大的腎囊腫要手術切除,其餘的定期複查就行啦。
也有人在體檢時查出尿常規有隱血,也擔心是不是腎出了問題?正常人尿液中沒有紅細胞或偶有微量紅細胞,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或久站後,尿中可出現短暫的紅細胞排洩增加,這種是正常的;但如果尿液中經常出現較多的紅細胞或者合併尿蛋白陽性,那可能是腎臟有問題,就必須看腎臟專科醫生了。
尿液顏色可反映腎的情況
不同顏色和性狀的尿液,確實能透露你的腎臟甚至你的身體有其他狀況。
如果你的尿液是無色透明,淺麥稈色和透明黃色,以及深黃色至蜜黃色,那說明你的腎沒病。但如果是糖漿色,說明你可能是脫水或者是肝臟有問題,如果喝了水都沒改善,就要去看醫生。洗肉水樣,就要看是不是最近吃了甜菜、藍莓、汗菜、紅心火龍果,或者大黃,如果沒有,那可能是尿血。這個或輕或重,可能患有腎炎、腫瘤、尿道感染、前列腺炎或是其他疾病,也需要看醫生哦!尿液中泡泡多的話,如果只是偶爾有,那是正常的。如果尿液總是帶有泡沫,那有可能是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或是腎臟出了毛病,還是要看醫生。(記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