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老人一起帶孩子,你與老人能和諧相處嗎?

2020-11-16 鄉村雲哥vlog

如何和老人一起帶孩子 關於老人帶孩子的事兒,很多年輕媽媽都有話說,在這個話題下,不少年輕父母吐槽: 老一輩不僅育兒觀相對落後,還往往很難聽進去道理,總認為自己的經驗比書上知識有用 得多。 隔代教育有矛盾,怎樣處理才能不傷感情?家庭中的這些矛盾和衝突,究竟該如何解 決? 老人帶娃的衝突來自哪裡?

1.教育 對每個家庭來說,對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又容易焦慮的一件事。如果老人和年 輕父母教育理念不盡相同,甚至差異巨大,矛盾自然再所難免。例如:老人希望快樂教育, 而父母則是典型的虎爸虎媽,這種情況下,家裡該聽誰的,就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了。 2.已有矛盾的升級 其實很多隔代教養中遇到的問題,是婆媳矛盾的升級版,即奶奶和媽媽同住一個屋簷 下,已經可能有一些矛盾了,再加上孩子管教等問題,矛盾進一步升級,甚至惡化。 3.捲入程度的高低 很多時候由於孩子與老人接觸的時間更長,讓老人有了一種更強烈的捲入感,覺得自 己管,小孩和自己更親。年輕父母管孩子,祖父母有時候看不得孩子被訓,心裡不樂意。 那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育兒責任在父母,不能全推給老人 因為有老人幫忙帶娃,很多家長容易忽略一個問題——到底誰是孩子教養的第一責任 人? 很顯然,是孩子的父母。 然而有些年輕父母卻以為,把孩子託付給老人就萬事大吉,下班後依然手機電腦不離 手,一味地把育兒重任推給老人。殊不知,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親子教育中必不可 少的環節,老人完全承擔育兒重任,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所以,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始終牢記自己是第一責任人,要起到主要作用, 老人的作用只是輔助性的。整個家庭明確好責任、分工,矛盾和衝突自然會少很多。 02 解決矛盾,講究技巧 年輕父母和老人的育兒觀念不同,也是很多衝突的導火索。想要勸說老人接收和使用 科學的育兒知識,吐槽和埋怨肯定無法解決問題,這時更需要的是講究方法和技巧。 面對育兒矛盾,要注意的是,我們要用平等對話的姿態去和老人交流,而不是擺出一 副理論家的姿態,搬弄書中的、專家的 理論知識來指責老人的錯誤。另外,老 人比較容易相信熟人心得,我們和老人 溝通時,多用老人熟知的身邊人舉例, 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家裡人從來不給 餵飯,結果孩子自己很早就會自己吃飯 了,吃得好,長得也好。「這樣的例子 老人會更容易接受。 避免過度接觸,保持適當距離 在日本有這樣的一種居住體系,稱為「樓上樓下」,值得借鑑。樓下是祖父母的地盤, 樓上是子女的地盤,有需求,子女會向樓下的父母求助。父母有什麼東西要給子女,也可 讓他們下來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在國內,可以考慮「屋內屋外」的體系,年輕父母和祖輩的臥室都是私人空間。給每 個人留出足夠的私人空間,可能矛盾就會少很多了。 04 找準位置,把握家庭邊界 如果條件限制,無法做到保持空間距離,儘量事先做好約定:孩子成長中的哪些事是 必須父母來管的,哪些事讓老人定。 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完成學習任務、孩子上什麼興趣班等,這些事最好由孩子 父母親力親為,不需要老人操心和幹預。而孩子今天吃什麼,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生活 小事,家長可以放手讓老人發揮。 當祖輩和年輕父母有了默契,各自管自己負責的一方面,老人和父母都會更有界限感。 相信老人們也不願意什麼事都去管,不需要他們做的,他們也就不插手了。

很多父母都承認自己帶孩子「非常辛苦」、「比上班還累」,那換位思考下,其實讓 老人幫忙帶孩子,對老人來說也不容易,他們也要面臨心理和身體的雙重挑戰。 面對養育中的觀念矛盾,一家人相互理解,都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苛求,矛盾自然就 會少很多。

相關焦點

  • 當幼兒園被搬進了養老院,老人和孩子的相處原來可以這樣和諧
    他們能向孩子傳授人生經驗和知識,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孩子與這些垂垂暮年的老人相處,意識到了爸爸媽媽會變老,自己也會變老,懂得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
  • 年輕人如何與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相處
    文(羽菲)我家寶貝現在2歲11個月了,我母親是我孩子快到預產期時骨折的,雖沒有生命危險,但也遭了不少皮肉之苦,沒法帶孩子。再沒有親人幫忙,所以只有我和我父親帶,他現在67歲了,帶孩子確實有點力不存心。雖然有人幫我分擔這個重擔是件好事,但是這3年裡,我發現和老人相處比帶孩子還累。
  • 年輕人要學會和帶孩子的老人相處
    文(羽菲)我家寶貝現在2歲11個月了,我母親是我孩子快到預產期時骨折的,雖沒有生命危險,但也遭了不少皮肉之苦,沒法帶孩子。再沒有親人幫忙,所以只有我和我父親帶,他現在67歲了,帶孩子確實有點力不存心。雖然有人幫我分擔這個重擔是件好事,但是這3年裡,我發現和老人相處比帶孩子還累。
  • 自從學了這幾點,與老人相處更融洽了,帶孩子也更和睦了
    眾所周知,現在老人帶孩子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年輕父母由於工作、住房、教育等種種原因,都不約而同地讓比較悠閒的老人來帶孩子。這本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自己可以安心工作,又可以讓孩子跟老人作伴,多親近一些,既能照顧到孩子,又能緩解老人平日裡的無聊。但是由於年齡代溝以及婆媳關係的存在,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 老人帶孩子育兒觀念差異大,掌握3個原則,輕鬆消除分歧共築和諧
    身邊好多朋友都是職場媽媽,白天上班的時候,必須要找別人來幫忙照顧孩子,找保姆吧,經濟負擔太重,又有很多不放心,只好請家裡老人來幫忙。可兩輩人朝夕相處,觀念和習慣上差異巨大,尤其育兒方式上更是容易彼此看不慣,時間一久,難免產生矛盾,心情不舒暢。其實只要注意以下3個原則,和老人和諧相處,共同撫育好孩子也不是太難。
  • 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
    導讀: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老人這樣,你還敢讓老人給你帶孩子嗎?
    現在的年輕人思想觀念和以前不一樣了,和老一輩的人也有很多的不同。所以現在他們寧願自己帶孩子,受苦受累,也不願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現在的年輕人更注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親子關係的建立。而老一輩的人思想觀念傳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比較落後。
  • 老人帶孩子問題多?不一定,只要稍用心,老人會讓你很省心
    老人帶孩子在很多眼中就是一個字--「寵」,他們會用盡各種方式來寵溺孩子。吃好、穿暖是老人帶孩子最關注的問題,孩子一餐沒吃飽,他們都會自責,不放心,孩子少穿一件衣服,他們就會唯恐孩子感冒。 孩子生氣了,該怎麼引導?孩子犯錯了,在不傷害其心靈的情況下如何糾正?如何與孩子玩互動遊戲?如何訓練孩子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些新的教育知識對他們來說,大多是一片空白的。
  • 如何「改造」帶娃觀念陳舊的頑固執著老人❗❓
    下面來看看大型的吐槽老人帶娃"節目」現場:小A:我婆婆真是頑固不化,已經很明確告訴她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鹽!不能吃鹽!可她就是不聽,每次都會給寶寶的輔食加鹽,還質疑我:你吃菜不放鹽你吃得下嗎?你有勁嗎?寶寶吃鹽才有味道,力氣也大...... 天呀!說得好像我不是親媽一樣!!!
  • 和老人育兒理念不同,生活中如何相處?
    最近,隔壁豆豆媽媽把孩子的爺爺奶奶從老家接來了,幫忙照顧豆豆。和很多城市裡的年輕人一樣,因為兩口子要上班,孩子還太小,只好請老人來幫忙。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你採用何種育兒方式,自己要負責。不能完全把孩子丟給老人。所以,在原則性的問題上,要給老人說清楚自己的標準和底線。比如給很小的孩子餵奶粉,一次需要幾勺奶粉,餵多少毫升。
  • 自己帶的孩子跟老人帶的孩子有區別嗎?
    因為我大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那會年輕可能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也可能懼怕為人父母,怕自己做不好,想逃避吧?最主要就是想多掙點錢補貼家用,還能為孩子以後多儲備點。所以大寶不到兩歲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了,也是大家所說的留守兒童了。因為老人的年齡越來越大,老人還要照看我老公弟弟家的孩子,老人也沒有精力給照看了!有了二寶則一直是我們自己帶,要說沒區別那是假的,肯定會有區別的。
  • 老人帶孩子和自己帶孩子理念衝突怎麼辦?「隔代教育」的幾個建議
    而將自己才一個月的寶寶全職委託給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公婆,有的家長甚至將孩子送到外地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裡,一個月或者幾個月才回去看孩子一次,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這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不懂事,即使自己不在身邊那麼孩子哭上幾天就沒有事了,但是當你要離開孩子趕回去工作的時候,你是否能夠注意到孩子臉上惶恐的表情。
  • 生完孩子後,是自己帶孩子,還是讓老人幫你帶?
    前幾天跟同事聊天,她去年生的寶寶,現在已經有六個多月了,由於疫情期間她和老公在家辦公,可以照顧寶寶,疫情好轉公司要求大家都去復工,所以只好讓婆婆來幫她帶孩子,婆婆已經幫著家裡的弟弟帶過兩個孩子,疫情期間已經在家裡照看孩子一段時間了,因為各種矛盾,婆婆回老家了,但是我同事要上班,婆婆不太情願的再次來到他們家。
  • 從社會學角度解答孩子能不能給老人帶?
    「以我親身經歷,子女成家之後是絕對不能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但是雙方又都需要相互照顧,因此要有一定的相隔,所謂一碗湯的距離是非常合適和明智的,有事還能隨叫隨到,這種距離特別好。」24孝裡面有個名為《郭巨埋兒》的故事(雖然從魯迅時代就開始被批判了)即為如此,它講述了一個很貧窮的家庭為了老人能生活的好,打算把孩子給埋了,最後孝心感動上天挖到了桶金錢。你會看出孝順在傳統家庭主義中的重要性,老人是家庭中的核心力量;同時,你也會發現老人年輕的時候,其實也是仰仗他的「老人」的。
  • 老人參與帶孩子,作為父母,該如何糾正「隔代教育」出現的弊端?
    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了,一些家庭都紛紛加入了生二胎的隊列中,可是礙於經濟壓力的關係,父母不得已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畢竟讓老人帶孩子的成本相對也是更低的,可是這樣的安排真的合適嗎?如果大家去農村了解過很多孩子的生活狀況,就會發現,現在有大批量的孩子都是屬於留守兒童。
  • 有老人帶孩子:感恩是最好的相處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養了孩子自己也顧不上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發揮餘熱,上陣帶娃的比比皆是。但是現代家庭好多都是遠距離組合,家庭背景、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都會有所不同,長時間同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出現育兒觀念衝突,搞不好還會出現婆媳矛盾等影響家庭生活和諧的問題。
  • 孩子不宜和老人一起睡,不是老人「圖清閒」,而是為了孩子好
    「讓你婆婆晚上帶孩子不行嗎?反正她白天也不用上班,孩子睡的時候她也能休息。」婷婷問道。「可別提了,其實自我產假結束,就有這個想法,想讓孩子晚上跟她睡。還沒我張口,我婆婆就給我上了親子教育課,說孩子得多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這是為了孩子好。說白了,就是圖清閒。
  • 這3類老人最適合帶孩子,你家老人中了幾條?
    琳琳家的小寶最近去上幼兒園了,學校裡的老師都很喜歡他,覺得他很聰明,又會背很多的唐詩,都誇琳琳會帶孩子。但其實琳琳一直在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孩子都是她婆婆帶的,所以小寶養得這麼好,大多是老人的功勞。總有人說老人帶娃不如自己帶,但其實有些高素質的老人,比你自己帶娃還要好。
  • 老人帶孩子的那些事
    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夫妻兩個人都要上班,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孩子誰來帶,老人幫忙照看是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搜索一下老人帶孩子,出現最多的問題是:老人帶孩子引發的衝突怎麼處理,老人真的帶不好孩子嗎…… 我家有兩個男孩,大寶四歲九個月,二寶兩歲三個月,從大寶出生選擇全職帶娃,二寶七個月回歸職場,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談一談老人帶孩子的那些事。
  • 嫌棄老人帶娃教不好?那是不懂挖掘優勢,老人照樣能教出優秀孩子
    老人帶娃,一直以來是很多寶媽詬病的事情,很多寶媽有孩子前表示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哪怕是不上班也不能讓老人插手,但是真的有了孩子後,自己卻打了自己臉,很多事情還真需要有個人幫你。這個人老公忙著賺錢養家肯定不行,說來說去還就是老人了,作為孩子的長輩,除了父母,沒有誰比老人更疼愛孩子了。寶媽嫌棄老人帶娃教不好?那你是不懂得挖掘優勢,很多老人照樣帶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