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人們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其實已經暗示了他們未來的發展。特別是那些小時候就看起來磨磨蹭蹭的孩子,看起來笨頭笨腦的,長大一定沒啥出息。這種預言真的靠譜嗎?
閨蜜在一所小學當老師,天天和這夥正是能鬧能玩年紀的小傢伙們「鬥智鬥勇」,把閨蜜這個江南水鄉的溫婉女子,愣是逼成了動不動就著急生氣的脾氣。
一天,閨蜜在班上進行課間測試,測試的題目都是一些傳統,講了很多遍的題目。閨蜜很自信,認為孩子們一定能把這些題目做出了,孩子們也很爭氣,在閨蜜安排完任務後的很短時間內就將題目又快又好地做了出來。
可總有意外出現,一個班上出了名的「大磨蹭」,一直等到全班同學都放學回了家,他還是磨磨蹭蹭地沒寫完。
閨蜜走到這個孩子旁邊,看著孩子卷子上還是白白的一片,想到自己為了這道題幾乎被磨破的嘴皮子,暴脾氣一下子就起來了,指著卷子上的題目喝問:
「這道題我講了多少遍了?這麼簡單的題目,你是真的笨嗎?磨磨蹭蹭的,我看你就是不用心。」
這個孩子似乎也被閨蜜嚇住了,一邊從卷子下拿出密密麻麻的演算紙一邊問:「老師您當時講課的時候講了三種解題思路,我想都整理好了再寫上去可以嗎?」
原來閨蜜在講課時講了三種方法,後來為了讓其他同學更好地接受就沒有刻意強調必須寫。而這個看起來磨磨蹭蹭的「笨孩子」卻把老師的話記在了心裡。
據閨蜜回憶,當時她說出這句話就後悔了,覺得自己說得太重了。現在聽到了他的話更是羞愧,臉一下就紅了。在和同學道歉後,閨蜜耐心地等他寫出了三種方法。
現在社會上存在的一個重大的誤區在於,一些人固執地認為,聰明人做起事情來一定是又快又對。而那些做起事看起來磨磨蹭蹭的孩子,仿佛是和聰明人完全沒有關係。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研究人員的新發現似乎就是很好的證明。
我國心理學家在對城市居民所具有的高智商特徵進行調查後發現,公眾普遍認為這十點是孩子高智商的體現:
好奇心強、愛思考、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觀察力強、記憶力強、動手能力強、模仿能力強、大腦反應快。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大腦反應快指的是大腦的表現更快,腦子裡想的和表現出來的不是一樣的。
比如,一個孩子能夠在10秒內說出答案,但答題成功率為50%,另一個孩子則能在20秒內說出答案,成功率卻高達100%。難道就能說前者比後者更聰明嗎?
看起來磨磨蹭蹭的孩子其實是在對問題進行細緻周翔的思考,目的是為了得出最準確的答案。而大多數人認為磨磨蹭蹭的孩子不聰明的原因其實只不過因為固有認識,他們對「磨磨蹭蹭」的孩子有一種天然的偏心。這就是人性中固有的「不光彩」的體現。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小時候就以「愚笨」出名,有人讓他在5美分和5美元中做選擇,小羅斯福選擇了5美分。大家都認為羅斯福是真的「愚笨」,於是許多人紛至沓來。
一次有人問小羅斯福,為啥不拿5美元?小羅斯福回答:「因為這樣就沒有這麼多人來送我錢了。」
這其實正說明了這些看起來「磨磨蹭蹭」的孩子其實早已經得到了答案,只不過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將這種「高智商」表現出來。
這其實對父母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建議,面對天性「磨磨蹭蹭」的孩子,父母不要下意識地認為孩子就是天生的不聰明,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讓孩子的智商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