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我國一共出現了400多位皇帝。
其中,大部分皇帝都是通過「繼承」而登上皇位,而其他皇帝的出身也幾乎都是王侯將相。真正能夠逆天改命,走上權力巔峰的皇帝只有兩個: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而劉邦和朱元璋作為一介平民,之所以能夠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有著強大的人脈,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
「劉邦贊三傑」的故事已經是婦孺皆知,因此,咱們著重說說朱元璋的「人脈」,看看朱元璋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他人的幫助。
朱元璋巧計引人才
公元1395年,朱元璋準備攻打浙江一帶,發兵前,他先派出使臣招降敵方守將方國珍,以減少不必要的兵戎紛爭。
方國珍是個老奸巨猾的傢伙,見朱元璋派人來招降,便與部下商議:假裝歸順朱元璋,一來可以觀察時局、等待時機,二來可以利用朱元璋為後盾,讓張士誠和陳友諒不敢來攻打自己。
於是,方國珍修書一封,答應歸順。為了獲得朱元璋的信任,方國珍還把溫州、台州、慶元三座城池奉獻給朱元璋,並把自己的第二個兒子送給朱元璋做人質。
朱元璋得知後,重賞了方國珍的兒子,並放他回到方國珍身邊。同時告知方國珍:古代結盟交換人質,是擔心有人不守信用。如今你們既然已經歸順,只要以誠相待就行了,沒必要扣押人質。
緊接著,朱元璋還給方國珍封了官爵,但方國珍因為心懷鬼胎,便假裝生病,遲遲不肯接受。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看穿了方國珍的詭計。於是修書一封,告訴方國珍:
「當初我看你是識時務的俊傑,才給你封官加爵,讓你統領一方。誰知道你竟然欺騙我,利用兒子做人質這種方式來刺探我的虛實。請你記住,聰明的人可能會轉勝為敗、賢明的人會因禍得福。獲勝的主要法則就是以誠待人,希望你三思……」
方國珍接到書信後,見朱元璋如此明察秋毫,只好命人帶上許多金銀財寶前來謝罪。
朱元璋又對使者說:「我統一天下需要的是棟梁之才、糧食馬匹,而不是這些珍寶奇玩。」說完,令使者把財物原封不動地帶了回去。
這件事傳開之後,四海之內的能人志士紛紛前來投奔朱元璋,為他一統天下助上了一臂之力。
《道德經》八字箴言
朱元璋這種搭建人脈的方式,其實可以用《道德經》中的八個字來概括: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得到它,就必須先給予它。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人脈——它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是情比金堅的友誼,更不是只知玩樂的酒肉朋友,它是真實的利益需求和價值交換。舉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頂級大廚,你的朋友圈中有人想開飯店,於是邀請你去他的飯店掌勺——你為飯店提供廚藝,飯店給你提供平臺,那麼你和這個開飯店的人就互為人脈關係。
再比如,你有個哥們準備開一家公司,想邀請你入夥——哥們不知道你擅長做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去了之後能做成什麼樣,這樣的關係只是出於感情,而不是價值。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搭建人脈關係網、獲得貴人的幫助,就要做到《道德經》所說的這八個字: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具體一點來說,你要及時、有效地讓別人看到——你能為對方提供什麼價值,對方才有可能會向你提供資源、機會和平臺。
比方說,你去一家公司面試,你應該著重介紹的是自己之前創下的業績、自己手中有什麼樣的資源、自己能為這家公司帶來什麼等等。
如果自身的這些價值正是對方公司需要的,那你想談一個滿意的薪酬待遇就是手到擒來懂的事情。
試想,我們哪怕是去釣魚,都要先在魚鉤上放魚餌,更何況是想尋求貴人的幫助呢?如果不先給予貴人所需要的價值,那麼貴人又為什麼要平白無故地來幫助自己?
結束語
人生在世,困難的地方總是多於順暢。有時候會資金短缺,有時候會遭遇職業瓶頸期,有時候會觸碰到事業天花板……
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拉我們一把的人就是貴人——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和貴人達成人脈關係、獲得貴人的幫助,前提就是《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將欲取之,必固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