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困難時,要牢記《道德經》8個字,讓貴人來幫你

2020-12-09 騰訊網

眾所周知,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我國一共出現了400多位皇帝。

其中,大部分皇帝都是通過「繼承」而登上皇位,而其他皇帝的出身也幾乎都是王侯將相。真正能夠逆天改命,走上權力巔峰的皇帝只有兩個: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而劉邦和朱元璋作為一介平民,之所以能夠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有著強大的人脈,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

「劉邦贊三傑」的故事已經是婦孺皆知,因此,咱們著重說說朱元璋的「人脈」,看看朱元璋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他人的幫助。

朱元璋巧計引人才

公元1395年,朱元璋準備攻打浙江一帶,發兵前,他先派出使臣招降敵方守將方國珍,以減少不必要的兵戎紛爭。

方國珍是個老奸巨猾的傢伙,見朱元璋派人來招降,便與部下商議:假裝歸順朱元璋,一來可以觀察時局、等待時機,二來可以利用朱元璋為後盾,讓張士誠和陳友諒不敢來攻打自己。

於是,方國珍修書一封,答應歸順。為了獲得朱元璋的信任,方國珍還把溫州、台州、慶元三座城池奉獻給朱元璋,並把自己的第二個兒子送給朱元璋做人質。

朱元璋得知後,重賞了方國珍的兒子,並放他回到方國珍身邊。同時告知方國珍:古代結盟交換人質,是擔心有人不守信用。如今你們既然已經歸順,只要以誠相待就行了,沒必要扣押人質。

緊接著,朱元璋還給方國珍封了官爵,但方國珍因為心懷鬼胎,便假裝生病,遲遲不肯接受。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看穿了方國珍的詭計。於是修書一封,告訴方國珍:

「當初我看你是識時務的俊傑,才給你封官加爵,讓你統領一方。誰知道你竟然欺騙我,利用兒子做人質這種方式來刺探我的虛實。請你記住,聰明的人可能會轉勝為敗、賢明的人會因禍得福。獲勝的主要法則就是以誠待人,希望你三思……」

方國珍接到書信後,見朱元璋如此明察秋毫,只好命人帶上許多金銀財寶前來謝罪。

朱元璋又對使者說:「我統一天下需要的是棟梁之才、糧食馬匹,而不是這些珍寶奇玩。」說完,令使者把財物原封不動地帶了回去。

這件事傳開之後,四海之內的能人志士紛紛前來投奔朱元璋,為他一統天下助上了一臂之力。

《道德經》八字箴言

朱元璋這種搭建人脈的方式,其實可以用《道德經》中的八個字來概括: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得到它,就必須先給予它。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人脈——它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是情比金堅的友誼,更不是只知玩樂的酒肉朋友,它是真實的利益需求和價值交換。舉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頂級大廚,你的朋友圈中有人想開飯店,於是邀請你去他的飯店掌勺——你為飯店提供廚藝,飯店給你提供平臺,那麼你和這個開飯店的人就互為人脈關係。

再比如,你有個哥們準備開一家公司,想邀請你入夥——哥們不知道你擅長做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去了之後能做成什麼樣,這樣的關係只是出於感情,而不是價值。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搭建人脈關係網、獲得貴人的幫助,就要做到《道德經》所說的這八個字: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具體一點來說,你要及時、有效地讓別人看到——你能為對方提供什麼價值,對方才有可能會向你提供資源、機會和平臺。

比方說,你去一家公司面試,你應該著重介紹的是自己之前創下的業績、自己手中有什麼樣的資源、自己能為這家公司帶來什麼等等。

如果自身的這些價值正是對方公司需要的,那你想談一個滿意的薪酬待遇就是手到擒來懂的事情。

試想,我們哪怕是去釣魚,都要先在魚鉤上放魚餌,更何況是想尋求貴人的幫助呢?如果不先給予貴人所需要的價值,那麼貴人又為什麼要平白無故地來幫助自己?

結束語

人生在世,困難的地方總是多於順暢。有時候會資金短缺,有時候會遭遇職業瓶頸期,有時候會觸碰到事業天花板……

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拉我們一把的人就是貴人——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和貴人達成人脈關係、獲得貴人的幫助,前提就是《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是什麼意思,貴人為什麼要幫你?
    比如說你看到身邊有一個人非常地困難,遇到了緊急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你有能力的話,你給他一些錢財,能夠幫他渡過難關,這就是做好事。如果說我們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我們把錢捐給了一個慈善機構。那麼我們怎麼保證我們所捐出去的錢財,一定是幫助了那些善良的人呢?
  • 何為貴人?能夠真心相對,在你落難時幫你一把的人,他就是貴人
    人這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當你遇到困難時,有的人袖手旁觀,有的人拔刀相助,而有的人卻只會落井下石,讓你防不勝防。但無論如何,請記住,在你悲痛欲絕時,陪在你身邊安慰你的人,一定不要丟棄;在你窮困潦倒時,不惜放下身份幫你的人,一定不要忘記。我們這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貴人!何為貴人,能夠真心相對,願意分享、願意幫你的人,他就是貴人。
  • 當你困難時 ,牢記六句話
    第一,度過了這個困難,你有度過困難的智慧;面對困難,你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繞過困難,你有了繞過困難的狡猾。當你困難的時候,牢記這六句話,能讓你心安。01人生,有風有雨有波折一位領導曾經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 《道德經》這3個字,寫盡了人的一生!
    文/飛魚《道德經》透露人生的智慧和命運的哲理,人生歷盡三個字,靜動相兼萬物生,無有相生無生有,常變相適能包容。讀懂下面三個字,便懂得了人生的意義。在人生中,有舍才有得,不要斤斤計較,要大方付出,有時候,會因為你的退讓而成就你另外一番人生,如果你處處較真,也會成為阻礙你人生進步的因素。做人,不要總是想著一些虛無的東西,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學會坦然地接受人生擁有的東西,不去企圖妄想沒有的東西,人生才能不被一些不存在的東西而煩惱。
  • 《道德經》:一生能得幾貴人?記住這七個特徵,一個也不會錯過!
    人的一生一定會遇到三種貴人,第一種是父母,第二種是愛人,第三種是子女。這三類人,決定了你的生活是否快樂。不過還有一種貴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遇見,他決定你的事業是否能夠飛黃騰達?有的人,自視甚高,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忙;有的人,目光短淺,即使貴人站在身邊也視而不見。很多人覺得只要自己夠強,就能夠在時代嶄露頭角。但是縱觀整個歷史長河,那些能夠在歷史上名垂千古的人,都是曾經在生命的某一刻,遇到了那個改變自己生命軌跡的人。那麼貴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如何正確理解「道德經」三個字
    按語:本文分兩部分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解讀道德訓義我們要講《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
  • 《道德經》:人,為什麼不能太出眾?老子6個字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老子就用6個字,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他告訴我們,到底為啥人不能太出眾!我們可以發現,老子的智慧雖然寫在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久遠,卻是對現在21世紀的人們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貫穿古今。我認為,這短短的59個字,勝過黑格爾的全部哲學思想。雖然老子總是在強調「順應自然」「順勢而為」但是老子思想絕不消極!它是一種勘破宇宙的大智慧,跳出了人本位的思考!圍繞著「道」在轉,同時老子並沒有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老子當時紅的發紫,而寫書又是一件勞命傷神的事,為什麼老子還要留下 5000 多字的《道德經》呢?當時,守關的總兵是一個叫做「喜」的男人,這個男人正好是老子的鐵桿粉絲,聽說老子要出關,於是就把老子給扣住了,非要老子籤名,等老子籤完名之後,喜又感覺有點兒意猶未盡,好不容易自己的偶像來自己地盤了,怎麼著也得讓他留下點兒啥,你說是不?
  • 《道德經》這三個字的古文解釋
    有五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六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莊。七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劇驂,八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條路相交,路口特別多。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滿其上如共期也。有九個方向的路口,叫做達。達的繁體字是逹,逹同馗。看完這個翻譯,你可能完全不了解什麼是「道」,但是《道德經》上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的含義你會有所領悟。
  • 《道德經》:三個字,三個成語,說透生活大智慧
    《道德經》有三個字,讀懂就是大智慧。人一輩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這三個字裡。《道德經》有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躁動可以戰勝寒冷,給人送去溫暖;冷靜能夠戰勝狂熱,讓人頭腦保持清醒;清靜無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間太平安寧。道家講:靜為躁君。「靜」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靜能制躁,一顆平靜的心,可以撫平躁動不安的神經。
  • 《道德經》五千文,精髓盡在9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道德經》的精髓盡在9個字:致虛極、守靜篤、順自然,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致虛極: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頻率匹配到虛無,才能悟。《道德經》的經典,在於道,像一面鏡子,不同的人讀,就映射出不同的樣子。在人格上,人人平等。而在意識層面,有三六九等。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如果人生只讀一本書,你會選擇哪一本?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老子《道德經》「長短相形」這四個字,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當時常被人教誨,要揚長避短,於是就形成了思維定勢:自己認為長處永遠是好的,短處就永遠見不得人。
  •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為什麼管寧和董仲舒會這樣,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對,價值觀不對了,即便你讀再多書都會被扭曲。而作者講了四個讀書方法:古學今用、洋學中用、理學文用、文學理用。這是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大概花一年時間。大多數人能通過第一層就改變很多了,都不用到第二層。
  • 《道德經》中1句話,很多人當作笑話,其實卻是人生致勝大道
    《道德經》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充滿了智慧,隨便拿出一個字,一句話,都值得玩味,領悟,悟透了,對增加我們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關於為人處世,有一句話,非常簡潔地表明了觀點。懂得這句話的人把它牢記在心,成為一個很智慧的人,為人處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卻認為是個笑話,人生磕磕拌拌。
  • 心理測驗:四個乞丐你會幫誰?測出你生命中的貴人是誰?
    a您的貴人就是您自己,您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總是想依靠別人的肯定或藉助外部力量的幫助,其實您是妄自菲薄,您不僅能力不差,而且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也比大多數人都要好,只要您不斷地鼓勵和讚美自己,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如果人生只讀一本書,你會選擇哪一本?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
  •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不是頭腦邏輯思維解析,而是要心靈體悟)4、修心六字總綱「致虛極,守靜篤」(頓悟的法門)(道家修行總綱)5、體悟《道德經》修「致虛極,守靜篤」(開智慧)(應用智慧)正文:《道德經》的深義要有所真切理解,人生必須要經歷過相當深的歷練,該經內容都是在敘述人生相當高深的經驗跟智慧,而且對於世間人、事、物的觀察 也需要很敏銳。《道德經》和《心經》一樣都是講得道後的人生體悟和智慧,從知識和邏輯思維角度很難悟透。老子是在闡述宇宙法則的精髓、核心,所介紹的就是「道」,我們要體道、悟道、行道,事實上是幫助我們去了悟「無上甚深微妙法」。
  • 感悟《道德經》
    它從人與萬物的本源——「道」上闡述了宇宙的基本原理,指出萬物的本源「道」,它的運作特質,就是人類應效法的道德法則。並且告訴人們,作為「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問題可以求「道」來解決,因為「道」是創造者,有無所不為的能力和智慧,沒有「道」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要讓「道」來解決人生的問題,就必須讓人性符合「道」性,讓人心順「道」而行,這個過程就叫修道。
  • 從記憶《道德經》來談談古文記憶的策略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寫,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道德經,了解古人的智慧,辯證思考,取其精華,對自己也算一種額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