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常識:地球上的3大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2020-12-17 博易地理

巖石是在地質作用下,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地質體。按照成因分類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其中巖漿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94 % ;沉積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5 % ,但佔陸地分布面積的 75 %;3.變質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1 % 。

1.巖漿巖:是由巖漿在地下結晶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巖漿是來自上地幔軟流圈及地殼局部地段的一種成分複雜的高溫熔融狀物質。巖漿作用可以分為侵入和噴出活動2種。

(1)巖漿侵入活動:巖漿沿著巖石圈破裂帶上升而侵入到地殼中;根據巖漿冷凝的位置和條件的差異,在地殼深處冷凝結晶而成的稱「深成巖」,在接近地表處冷凝結晶成的稱「淺成巖」,深成巖和淺成巖統稱為「侵入巖」 。花崗巖屬於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巖堅硬,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2) 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巖漿噴出地面;由此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稱為噴出巖或火山巖。其中玄武巖屬於典型的噴出巖。玄武巖一般比較疏鬆,多孔。

2.沉積巖:裸露於地表的巖石在風化作用下產生的碎屑物質經過漫長的歲月,沉積、固結成巖形成的巖石。沉積巖的成層產狀和外動力成因是區別其他2類巖石的最主要特點。最典型的是頁巖,其次為砂巖和石灰巖。

3.變質巖:地殼中原有的巖石,由於經受構造運動、巖漿活動或地殼內的熱流變化等內動力的影響,所造成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使其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稱為變質作用,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為變質巖。其中最典型的是大理巖,大理巖就是由石灰巖變質形成的。

下面是3大巖石的特徵和形成原因的總結列表,讓你比較清晰的了解他們的關係。

今天的地理小常識就介紹了常見的3大巖石。

相關焦點

  • 巖石的三大類型介紹: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
    巖石有三大類型,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具體類型和它們的形成過程的具體總結,全都在這裡!不懂得同學看這裡,懂得同學複習一下!  沉積巖是在地球表面及其以下深度有限的地方形成的地質體,它是在常溫常壓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質,經過一系列作用(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等)而形成的巖石。在陸地約四分之三的表面是沉積巖,它佔地殼總重量的8%。
  • 地理小常識: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
    剛剛我們介紹了我們常見的3大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那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是誰呢?沒錯,就是沉積巖。沉積巖約佔地球表面巖石的75﹪,而在我國更達 77 . 3 % ;其中最多的是頁巖,其次為砂巖和石灰巖。
  • 【地理視野】如何分辨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種類?
    綜合整理自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關於巖石,我們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在現實中,我們辨別巖石還是有一些難度,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去學習如何分辨巖石。 首先,我們看到巖石,先看看它整體上的顏色。
  • 高中地理中考試中常見的巖石種類
    ,按其成因,可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類,不同種類的巖石相互轉化,構成了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三大類巖石的種類、組合以及相互轉化在高考地理中是既是難點,也是重點,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在高中地理的平時考試中最常見的一些巖石。       巖漿巖,顧名思義就是由巖漿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巖漿一般是在上地幔的軟流層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矽酸鹽熔融體。
  • 為什麼巖石也有年齡? 怎樣判斷巖石的年齡?
    巖石隨處可見,我們通常對它們視而不見,然而它們也是有年齡的。巖石是古代地球歷史的記錄者,是活化石,對研究地球起源、演化、以及人類的演化過程,這對於人類了解自身、了解所生活的星球是很有幫助的。在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地質時間是有序的,很穩定,而我們需要一個類似我們所用的公元紀年的時間表,描述在某個地質時間發生的事情,即地質年代表。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三類巖石的認識及轉化
    三類巖石的認識  1、巖漿巖  只能由巖漿生成;  分為:花崗巖(侵入巖),堅硬緻密;玄武巖(噴出巖),常有氣孔。  2、沉積巖:  外力作用生成,沉積物在固結成巖的作用下形成沉積巖。
  • 六大板塊、三大巖石、火山地震帶——2020上海捲地理4~5題
    ①從題幹中可知,該巖石為「三葉蟲化石」,因此為巖石形成過程中,三葉蟲跟隨著巖屑一起沉積而成,例如石灰巖、礫巖、砂巖等;②其他選項中,花崗巖和玄武巖為巖漿巖,大理巖為變質巖。(2)分析消亡邊界的位置。①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較為活躍,分布著火山、地震。
  • 沉積巖的兩大特徵: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和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我們把地球表面區域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等四大圈層。其中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合稱為地球的外部圈層,我們把地球內部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稱為地球的內部圈層,那麼巖石圈就是介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圈層的過渡區域。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凹岸、凸岸、三大巖石)
    總結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根據堆積物的位置(凸岸),分析沉積物的成因;②根據河流的流向、金剛石原生礦的性質(巖漿巖),進而分析金剛石礦的地點。地球上的巖石,按照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巖漿巖(侵入巖、噴出巖)、變質巖、沉積巖。
  • 巖石的循環,亮相逸夫博物館,國內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首創
    ,生動展示了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這三大類巖石的循環過程,其展現形式為國內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首創。據介紹,巖石按其成因主要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形成於不同的環境和地質作用。但由於地球的物質和能量系統在不斷地運動,地質作用始終在不斷地進行,已經形成的各類巖石,隨著環境的變化、地質作用類型和方式的改變,就會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巖石。
  • 2015造價員《土建工程》:巖石成因類型及其特徵
    造價員考試《土建工程》:巖石成因類型及其特徵地球固體的表層是由巖石組成的硬殼—地殼,組成地殼的巖石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在地殼中的分布並不均勻。
  • 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管理基礎與法規》:巖漿巖
    地質條件類別及特徵  地質是指地球的物質組成及其結構構造,地質條件主要是指地球某個地方表面巖石組成及其地質構造。  1.巖石的分類與特徵  巖石為礦物的集合體,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巖石可以由一種礦物所組成,如石灰巖僅由方解石一種礦物所組成;也可由多種礦物所組成,如花崗巖則由石英、長石、雲母等多種礦物集合而成。組成巖石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無機物質。雖然巖石的面貌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從它們形成的環境,也就是從成因上來劃分,可以把巖石分為三大類: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 地理小常識:6種主要的造巖礦物
    礦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結合起來形成各種巖石,以「 矽酸鹽類 + 其他含氧鹽類 」 最多。那我們今天來介紹6種主要的造鹽礦物。正長石斜長石2.石英(SiO2):(數量僅次於長石),亦常見於各類巖石中。石英晶體是結晶的二氧化矽,具有不同的晶型和色彩。
  • 體現地球歷史的產物,巖石的奧秘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其實地質的時間是有順序的,但是我們現在研究地質是需要一個時間表,來描述某個地質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就是通俗意義說的地質年代表,所以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對巖石的年齡進行相關的研究。現在我們所觀測到的地球表面巖石可以分為三大類,按照形成時間主要是巖漿巖以及沉積巖還有就是變質巖。
  • 教師節禮包丨巖石學備課教材
    在開始閱讀之前,首先要知道以下幾點:沉積巖絕大多數和水有關;巖漿巖則是和巖漿(地下高溫「液體」)有著密切關係;變質巖則是由原來的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變質」而來的,是由外界的條件所決定。所以,如果周邊是海、湖、河流之類的風景,那麼該區域中可以看到的巖石種類以沉積巖為主;如果看到的是峰巒疊嶂,山嶽起伏等類似風景,巖石種類就會以變質巖和巖漿巖為主了。
  • 變質巖:變質巖的礦物成分,成因分類及礦物共生組合的規律
    原巖的化學成分是形成變質巖的物質基礎,而物理化學條件則是變質巖出現什麼礦物或礦物組合的決定條件。例如:原巖為含有矽質的石灰巖,其反應為CaCO3+SiO2=CaSiO3+CO2。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相對於巖漿巖和沉積巖更為複雜多樣,其特點有五:(1) 紅柱石、藍晶石、矽線石、十字石、陽起石、透閃石、滑石、葉蠟石、蛇紋石、硬綠泥石、方柱石、矽灰石、符山石等,主要在變質巖中分布。
  • 共同認識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巖石類型
    共同認識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巖石類型  ——變質巖  什麼是變質巖:簡單地說就是地下巖石經歷高溫或高壓之後,成分和結構發生改變,形成的新巖石就叫變質巖。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大理巖,就是由石灰巖轉變而來的一種典型的變質巖。
  • 教科版四下第四單元 《巖石和礦物》複習資源(微課+知識點+試卷)
    1、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而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    2、巖石、礦物不僅是組成地球外殼的重要物質,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3、不同的巖石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性質和用途。    4、人們識別巖石和礦物是根據它們的特性。
  • 工程地質知識:巖石的分類有哪些
    最常用的巖石分類方案就是:火成巖(巖漿巖)——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由巖漿形成的巖石,指由地球深處的巖漿侵入地殼內或噴出地表後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火山巖)。沉積巖——顧名思義,就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指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的分類比較複雜,一般可按沉積物質分為母巖風化沉積、火山碎屑沉積和生物遺體沉積。
  • 巖漿冷卻後形成不同的巖漿巖,巖性緻密的侵入巖和多氣孔的噴出巖
    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外到內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部分,其中地殼是最薄的一層,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為17千米,其中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6千米,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地殼是由巖石來組成的,一般來說,我們把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稱為巖石圈,由於軟流層的深度在80至400千米不等,所以巖石圈的厚度也大概是這個範圍。